婚恋市场新“焦虑”?90后相亲改变了什么?

上个月,年薪170万元的阿里P8程序员征婚的帖子上了热搜,这位33岁的行业精英,征婚时对“处对象”的年龄明确要求就是90后。

再过两个月,最早一批90后就30岁了,毫无疑问,他们已经成为相亲市场上的主角。然而,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单身人群,对于踏入“围城”这件事有了新的需求。结婚率降低鲜明地表达了他们对婚姻标准的执着,离婚率攀升则象征着这批人对婚姻生活的不将就。

开栏语

划重点相亲就要谈条件

90后空姐相亲:对方年薪要上20万

在重庆,每周末的洪崖洞“相亲角”,最直观体现着相亲市场的变化与动向。

10月12日,星期六,正好是洪崖洞相亲角的周末“年轻场”,现场很多都是父母来替儿女相亲的,其中也不乏年轻单身人士现场自荐。“我女儿就是92年的,相亲耍到起(朋友)的啥,马上结婚了。”在相亲现场,一位大叔告诉记者,现在90后相亲的多得很,不少已经成功了。他接着补充了一句,相亲的女娃儿还是比男娃儿多,“总的说来要求还是高。”

记者注意到,在琳琅满目的相亲帖中,来自90后的“寻缘帖”已经占据了这个露天相亲市场的半壁江山。“你过去看嘛,90后来相亲的多得很。”“自身条件都嘿好,经济条件也不错”“竞争还是嘿激烈”……

一位为90后女儿来相亲的母亲告诉记者,女儿是空姐,有车有房,“她知道我们来给她找对象,并不反对,只提出对方的年薪要20万左右。”

那么,来相亲的90后都是一些什么条件?记者随便挑了几张相亲帖看看就傻眼了:

25岁女研究生,同济大学毕业,新加坡国立大学读研,净身高1.7米;

26岁男青年,其他的先不说,月薪已经过万;

29岁阳光帅气大男孩,身高1.8米,办公室主任,主城有车有房多套……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男博士、女博士、211双学位,感觉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未婚中的翘楚。

自身条件那么好,他们对相亲对象又会提些什么要求呢?

经过对部分90后相亲帖简单整理,女性对男方的要求多为:“有稳定工作”、“事业有上进心”、“成熟稳重”;男性对女方的要求则是:“文化程度相当”、“身高××以上”、“性格好”、“身体健康”等。

瞧特征更赞同“门当户对”

90后相亲“新鄙视链”:不要没谈过恋爱的

在微博上,热传的90后相亲“新鄙视链”精准的概括了现在90后相亲的特点:女生找“大叔”,男生爱姐姐;宁要二婚,不要没谈过恋爱的;原生家庭成为相亲热词;27岁的女孩说随缘是假的,35岁的女孩说随缘是真的;年薪低,是相亲男最大的痛。

“对相亲不反感,对结婚也不排斥,有合适的对象就结,没得也不勉强啊!”1991年出生的黄小姐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三观一致,各方面要匹配。记者调查发现在看待婚恋这件事情上,90后与80后确实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需求。比如,90后更赞同“门当户对”,强调学历、能力及成长背景匹配。“我们曾经做过一次调查,收入越高,越赞同‘门当户对’。”珍爱研究院院长、情感专家张莎莎表示,更多的90后认为婚姻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生活。

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相比于70后、80后,如今的90后脱单不再依靠亲朋介绍,更认同互联网交友的自主性。1991年出生的魏先生在10月份刚刚办完婚礼,他的妻子是1995年的,两人就是一年前通过社交网站认识的,“没什么害羞的,通过共同兴趣匹配好友,我喜欢掌控主动性。”魏先生说,通过网络也可以结识更多兴趣爱好相同、三观一致的好友。

看变化“匹配”、“直播”、“真实”

90后相亲需求:倒逼婚恋行业转型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网络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营收为49.9亿元,网络婚恋行业在整体婚恋市场中渗透率为54.4%。预计到2021年网络婚恋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总营收超70亿。

新生代的当下适婚单身人群,对婚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婚姻态度、思维方式、个性内涵、相处模式,已经不仅是对方信息上的匹配,年轻的单身用户也希望通过婚恋平台本身最大程度获取到对方更多真实、多维的一面,这种背景下,用户自然会选择更适合他们的婚恋社交平台。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与婚恋网站建立之初相比,如今的用户习惯已经是天壤之别。相较于过去的婚恋观念来说,90后的年轻人更愿意追求思想、性格、观念都更加平等匹配的自由恋爱,结识新朋友也更加倾向于有趣、高效、志同道合等观念上的投缘。用户需求上的改变,也倒逼婚恋行业的转型。

记者注意到,如今流行的直播、短视频、动态等功能都被叠加到婚恋交友网站APP中,通过提升专业度、趣味性和真实性,来满足新一代年轻消费者更为多样化的社交需求。

在实验某婚恋APP时记者发现,平台用户已经可以通过“直播”来展示自己,在直播中的用户与传统的照片和文字相比,更加立体。

分析

婚恋行业下半场:

催生情感咨询新职业

线上+线下成新趋势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APP端进行改变,珍爱网也在探索“线上+线下”的婚恋平台发展模式,通过“新”的线下交互体验式相亲直营店,让“智能互动”模式成为了其自营门店的特色,比如将烘焙、运动、插花、读书、音乐等场景化的约会体验提供给用户,让“潮而有趣”的生活化约会场景在门店中呈现。据悉,目前,珍爱网的线下交互体验式直营店已有67家,遍布全国41个城市。

据《中国婚姻家庭与心理情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生存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婚姻家庭咨询师和心理情感咨询师的职业缺口在60万以上,而潜在市场份额达到千亿级。此外,据百合佳缘2018年财报显示,百合情感业务增长204%;珍爱网在心理咨询服务上,销售额增速也达到了220%。

THE END
1.《再见爱人4》背后:直面焦虑的真实人生最近热播的《再见爱人4》聚焦真实婚姻中的困境和冲突,引发了观众对情感关系与个体心理的广泛讨论,节目真实地呈现了中年人普遍面临的焦虑,包括情感冲突、财务压力和身体疲惫。从几对夫妇的互动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焦虑如何影响个人的思维与行为,也洞察到了它对亲密关系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A3MDY3Mg==&mid=2653801421&idx=1&sn=98ea5900403865843cc4199c496a2242&chksm=bccd31b7720fc1bfe59e8dbac11c79b0f3be75070acbdbe77d47322c2f62c43f4bea964963f0&scene=27
2.我的解放日志:为何解放?如何解放?(我的解放日志)剧评1. 大姐:社会时钟、婚恋焦虑、年龄焦虑大姐的困境可能是几人当中最好理解的一个,她的焦虑直接来源是“恨嫁”,想要在冬天来临前找到一个男人恋爱。一个贯穿故事线的线索符号是“头发”,这变成了大姐心态变化、焦虑起伏的表征。在故事开头,大姐斥巨资把头发烫卷,试图增加自己的女性气质,从而顺利恋爱。改变发型反应出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465369/
3.奔四的未婚焦虑,烧到眉梢社会热点新闻频道广东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青福村的村干部邓园表示,《激励办法》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大龄未婚男青年这一群体,被看到,只是第一步。实际上,从古至今,婚恋问题都是建立在熟人之上的交流,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传统通婚圈已逐渐被打破。新的公共服务形式的缺失,是婚恋焦虑和婚介乱象出现的根源。 https://www.zznews.gov.cn/news/2024/0318/438589.shtml
4.那些“手把手教你拿捏男人”的“婚恋军师”们,是时候该下课了然而,一些“婚恋军师”为了赚取更多的“学费”,不仅不去帮助治愈年轻人的婚恋焦虑,反而刻意放大这种焦虑。这种物化的婚恋观,为年轻人的婚姻生活增添了更多不稳定因素。 五、公共服务的创新尝试 值得庆幸的是,全国多地正在新设、升级相亲角,积极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比如开封“王婆说媒”,浙江政务APP“浙里办”都成为了https://www.acfun.cn/a/ac44591876
5.《新相亲大会》引发婚恋观讨论,珍爱网传递正向情感价值观据了解,珍爱网即将在北京开展常态化线下交友活动,联合BTV生活频道为北京青年创造更多交友机会。后续,珍爱网将持续尝试更多方式,帮助单身人群与其他人建立联系,缓解单身青年的婚恋焦虑,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和家庭观。https://blog.csdn.net/CSDNKAY666/article/details/118789140
6.运动可以改善慢性焦虑焦虑这事儿,离谁都不远。 学业焦虑、婚恋焦虑、职场焦虑、社交焦虑……当代年轻人的对话体系中,多少有那么些“不焦虑不足以谈人生”的味道。 2019年2月,《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项目结果显示,我国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的患病率为4%,其中,近90%的人是在35岁前患上的焦虑症。 https://www.ahjzu.edu.cn/2021/1213/c2411a182547/page.htm
7.打造恋爱“金课”培养大学生正确婚恋观恋爱课受欢迎,也与青年群体的婚恋焦虑有关。恋爱是通往婚姻的必经之路,然而,婚恋焦虑正逐渐渗透至大学校园之中。各类关于婚姻的负面报道让一些大学生不敢相信爱情。而恋爱课程可以为大学生缓解婚恋焦虑,引导其理性看待热点事件,探讨和实践社交技巧,进而提升他们在情感表达、信任建立、冲突处理以及亲密关系解读等方面的能力http://www.jyb.cn/rmtzgjyb/202405/t20240507_211119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