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升技能却没有渠道,遇到困难想寻求帮助,遭遇欠薪却投诉无门……在工作、生活中碰到诸如此类问题的职工朋友们现在不用发愁了,只需要通过“杭工e家”APP,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四级协同办公提升工会工作质效
陈海凤是江干区彭埠街道总工会的一名工会工作者,去年参加了智慧工会管理平台的培训后,她就对系统上线非常期待。“智慧工会管理平台内的模块设计涵盖了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哪怕是一名新手,根据平台提示按部就班地操作,也能很快熟悉各项工会工作!”
“智慧工会管理平台的建立,让全市的工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市总工会宣教部负责人表示,智慧工会管理平台分管理级工会和基层工会两个类别进行分别配置,连通基层工会、乡镇(街道)、区县(市)和产业、市总工会四级,实现协同办公、数据共享。其中,管理级工会面向乡镇(街道)总工会以上层级的工会使用,设有办公系统、组织、法律、保障等13个分系统,60余个二级菜单。“基层工会”用户设有会员管理、权益维护、职工保障等11个分系统,40个二级菜单。平台采取模块化运行,可以根据职能调整进行权限调整,配置不同的管理系统和项目菜单。
深耕平台大数据构建精准化信息支撑
大数据时代里,职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大数据的“包裹”下。如何精准对接职工需求?杭州市总工会通过建立工会大数据资源库,搭建底层开始的数据平台,实现实名采集,做实做好准确、安全、动态的工会组织、会员和业务数据库,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职工的动态变化和需求,分析预判职工的行为趋势,从而为职工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
市总工会开发了数据交换调用平台,制定了数据清分规则,明确了以身份证号和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基础数据库和同步数据平台的唯一标识。去年以来,组织完成了26批、81人次镇街工会和647人次产业所属基层工会的培训。截至目前,系统已完成实名采集的工会组织数15365家,涵盖单位19208家,会员数68.65万人。
线上线下双覆盖服务职工无缝对接
动一动手指,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加入工会;点一点屏幕,就能准确算出“五一”加班可拿多少钱,还能进行法律维权。杭州市总工会开发的“杭工e家”APP正式上线后,杭州400多万职工只要扫取二维码或者登陆手机“应用市场”下载,即可下载和使用“掌上工会”。
为了实现互联网与工会工作的跨界融合,推动工会组织改革发展,市总工会以“双卡覆盖”“双网覆盖”“双向覆盖”为工作载体,积极打造线上线下点对点、零距离、全方位组织职工、服务职工的新模式。
会员实体卡和虚拟卡“双卡覆盖”。杭州市总工会和杭州市民卡公司签订协议,依托杭州市民卡,在会员实名制的基础上,在市民卡上建立工会会员识别标识。今后只要在“杭工e家”APP或市民卡上提交加入工会,成为工会会员后,即可拥有一个二维码作为网络虚拟身份,同时市民卡作为实体身份。工会会员使用实体市民卡享受购物优惠,使用二维码可参加充值送、优惠卡券等服务。
个人入会和集中入会方式“双向覆盖”。网上服务大厅和APP上专门设有网上个人入会的新途径,职工群众只需要提交身份证信息和单位信息,两个终端收集的入会申请统一提交到智慧工会管理平台,由会员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分配比对和确认会员身份,纳入相应的工会组织数据库。如果所在单位已建会,则由工会通过智慧工会管理平台统一将会员数据集中批量倒入系统,纳入会员管理系统接受管理服务。未来,网上入会方式将成为新建工会组织、发展工会会员最便捷的工作载体。
突出顶层设计推进工会服务普惠化
怎样把智慧工会这个网上职工之家建成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阵地,让职工享受到落地的普惠服务?这就要求网络平台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服务保障和维护创新的能力,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全市基层工会和职工提供有效服务。
为此,杭州市总工会通过加强工会内部的资源整合、原有系统的技术整合,社会资源的服务整合等举措,全力推进工会服务普惠化。
比如,在市总工会内部优选了具有刚性需求的服务内容,并逐步探索“市总工会+各地总工会”合作普惠、全网联动、联合保障的运行机制;对职能部室现有的独立业务工作系统进行优化,对过于陈旧老化的系统直接进行重新开发设计,对于系统复杂或者运行较好的系统建立了开发方之间的合作机制,创建数据平台,打开传输通道,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工会普惠服务,与主流媒体、社会企业、学校,文化团体等建立了新闻阅读、公益培训、网上维权、会员普惠、教育保障等八大类合作服务机制,有效地拓展了工会服务手段和效果,扩大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
正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郑荣胜所指出的,智慧工会是工会改革的题中应用之义,是改革的重要方向和重要成果之一,全市工会系统要大力支持,将“指尖上的工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