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流派众多,以“八大菜系”最为知名,其中浙菜名列其中。《史记·货殖列传》就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的记载,烹饪历史有数千年之久。
作为城市化和食品工业化发展的产物,预制菜的方兴未艾正推动人类餐食制作和就餐方式的变化。兼顾效率、口感、安全和营养等多方需求,预制菜正成为厨房的工序简化和效率升级的发展方向之一。
用“百舸争流”来形容当下的预制菜赛道并不为过。
杭帮菜、粤菜、鲁菜等竞相发力
浙江省内的杭州、温州连出重拳,对杭帮菜、温州菜等预制菜高质量发展规划了发展蓝图。
温州去年8月出台《温州市关于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在支持开拓市场赛道、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支持科研技术攻关、支持产业平台集聚、支持产业人才引育等十方面予以扶持。
广东省是预制菜产业化的先行区之一。早在2022年3月,广东省就印发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是国内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随后,广东各市县纷纷行动,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当地预制菜企业做大做强。
在广州市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项目用地,最高可补贴500元/亩;预制菜产业科研和信息化建设,最高可补贴300万元。梅州市加快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珠海、湛江市对新增农业龙头企业、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成长”“单项冠军”等称号、新增预制菜上市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补贴。
山东、河南、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湖南等省市近期也密集出台一批针对预制菜高质量发展的利好政策。
今年初,长三角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发布了《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5月8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正式发布《浙江省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从今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了预制菜定义、梳理产品类别、规范生产条件、强化风险点防控、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等。
宁波“预制菜”市场现状如何?
宁波消费者不难发现,当前市面流行的预制菜以黑椒牛排、宫保鸡丁等牛肉类、家禽类和猪肉类菜品等为主,海鲜、河鲜预制菜并不多。
“这与宁波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有较大关系。宁波人靠海吃海,对于水产品的鲜度有很高的要求,喜欢现烧现做、鲜咸合一。”宁波市餐饮业与烹饪协会会长郭海浩认为,事实上,泥螺、蟹糊、水煮笋等预制菜之前就有,只是规模不大。相较于全国其他地方,宁波预制菜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据统计,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中有预制菜企业51家,包括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年产值59亿元,其中预制菜产值30亿元左右,主要涉及蔬菜、年糕、水产品、肉类等生产加工。51家企业中,14家有预制净菜生产,17家有即烹预制菜生产,13家有即热预制菜生产,31家有即食预制菜生产。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消费变革,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契合消费市场需求的新业态。近年来,宁波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建议“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
食以安为先。尹秋平表示,针对预制菜行业标准缺失、部分菜品质量无法保证、标签标注不规范、储运不当等问题,宁波将加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提升预制菜行业食品安全水平。(宁波晚报记者周晖通讯员王学昊)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