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初入职场时可以说是意气风发、梦想远大,虽然最后证明新人往往都有着美好的愿望和理想,但也只有通过不懈努力付出才会取得真实的成绩和收获。而当自己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跳出来后才会发现,每个行业都会拥有其特殊的环境状态与惯性,这种跳转之后重新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过程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强于以往的压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公关行业带来的不仅是媒体与传播手段的影响,数字化、社交化对行业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同时也在产业结构、市场客户组织形态等层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内公关企业主要以战略咨询、媒体维护、活动策划三个层次开展业务。
最常见类型便是做活动策划与执行业务层面的公司;而媒体维护则是倾向于传播的公关宣传业务,可以为客户制定宣传策略和战略、各类传播文稿、媒体关系维护、高端活动策划,以及发稿、撤稿等业务;战略咨询属于国际型专业公关集团或公司的高端业务,不仅为全球客户提供战略层面的咨询服务,还会涉及到上文中涉及的围绕客户需求提供公关、传播、营销等领域的跨行业服务。
国内如蓝色光标和嘉利公关都属于可以为本土及跨国企业客户提供战略咨询的公关公司,并且都是采取并购其它行业知名公司的发展战略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将媒体传播作为核心业务。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已走到全球各国的前列,同时国内各行业中的企业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公关公司对媒体关系的优势被突显出来,国内各类媒体的基数非常可观,但相对较少的优质资源便成为诸多公关公司的必争之地。
薪酬必然是初入职场和刚刚接触公关行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各类公关公司用人也会设置不同程度的门槛。
例如在行业内拥有较高影响力、客户质量又较高的公司学历是最基本的要求,名校学历要高于普校学历2k~5k,如果初入公司能够做出很好的成绩被挖走时这个门槛便不再重要,但个人的从业经历、人脉资源、理论见地、成功项目都可以作为提升薪酬的“砝码”,即便是从业不足3年的新人也可能会拥有同期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至于区域性、岗位、职位等都是根据公司需求和个人能力相互契合而决定,并不是新人通过努力就能主观选择和控制,如果是实习会按照国家的规定给予相应额度的补贴,一线城市不会超过3k~4k,低于专员职位1k~2k左右的样子。
很多人都会认为除销售类、技术类岗位,只有上升到主管以上才能算是正式进入公关公司。从薪酬来看确实有些这种倾向,主管级别一般会在7k~13k、经理级别12k~30k、总监级别都会在30k以上,但就像上面所提及的公关行业很看重个人优势,只有“熬出来”的才能争取高薪待遇并获得更多挑战高薪酬的机会。
国际和国内行业状况所能证明的是这个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其中头部企业更是引领行业趋势的头羊角色,而行业内众多企业往往也都会跟随头部的步调谋求发展。所以,新人选择进入公关行业最重要的选择反而是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在公关领域所能发挥的特长。
在网络上随便一搜都是公关行业入行需谨慎之类的话题,这个行业确实人员流动频率较大,但社会发展趋势与商业界对公关业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处处都显示出公关行业在未来的优势,怎么能不让人心动呢?
既然进入公关行业首先要保持一个稳定而长期的发展心态,虽然刚刚入职或是实习期同等的付出,薪酬待遇可能会低于其他行业。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坚持并在行业内争取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些人并不会夸夸其谈,不仅是因为行业中养成的习惯,更是个人素养的一种得体表现。
就像文中所述的一样,公关公司或集团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围绕着核心业务层面进行跨行业的并购行为以此拓展自身的客户服务能力。这种并购不仅是股权上为获利而做的收购行为,究其本质更接近于公关公司期望通过控股或全资的方式获得跨行业的业务支撑。
能够获得行业内更高层企业殊荣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无论任何行业之中公司评判人才的标准都离不开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自身能力的发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另一种就是人才的表现被行业中更高层面或头部企业看中并试图挖走。
虽然所有企业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培养起来的人被同行挖走,但人才有个人发展选择的自由,在公关行业中往往就是这样与其过度挽留不如日后合作中再续前缘。而作为新人并不建议过早地考虑这种情况还是作为一个美好的参考,毕竟天才和人才之间还有一字之差。
但公关行业中人员流动性较强却是不可争的事实,内外竞争压力大且每家公司的管理“风格”又各有不同,业务专业性强且部分业务方向属于长期见效类型,客户和媒体之间也有很多事情比较难搞。总之,跳槽和转行的人员流动情况不可避免,而新人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即便最终的选择还是跳槽或转行,那么走出公司时请深度思考是否有所收获。
进入公关行业的新人们如果抱着未来转行的想法便会感受到更多的压力,不如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并寻求如何实现突破或发现适合于自身优势的发展道路,一旦成功便会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顺心顺意,也会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创造出令人艳羡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