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这个以“我爱你”谐音闻名的甜蜜日子里,全市各区县的婚姻登记中心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截止5月19日,本市预约20日当天领证的新人已突破800对,到发稿时,登记人数已超过2000对,是平日里婚姻登记人数的整整5倍。新人们都希望借着今天这个“讨口彩”的日子,传递对婚姻最美好的祝愿。
排队的新人中,年轻的面庞占绝大多数。随着80后、90后纷纷踏入婚姻殿堂,曾经那些家长们眼中长不大的孩子,也忙着开始各自组建新的家庭。
正在填写婚姻登记表的青年夫妇
领证环节看新人如何“闹腾”
身穿情侣装、一路打闹拌嘴,用杨浦婚姻登记处婚姻登记员高丽萍的话来说,“这是一群填个婚姻登记表都能折腾出一番动静的‘活力一族’。”
婚姻登记员接触到的是新人最“外向”的一面,虽然看不到小夫妻现实生活中的样子,倒也可以从领证的过程中窥见一斑。
“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闹腾’。走进来的时候就嘻嘻哈哈的,办理登记时两人还不忘互开玩笑,‘名字可别写错了哦,你要娶的人是我。’”高丽萍说,自己特别喜欢为现在的小青年做结婚登记,“看着他们活力满满、恩爱甜蜜的样子,作为旁观者也是满满的幸福感。”
高丽萍还提到一个新的现象,她发现以往在为60后、70后办理结婚登记时,这些夫妇们通常都十分注重宣誓的环节。“在老一辈的意识里,对爱人的承诺、对家庭的责任是结婚登记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近5年来,高丽萍所接触到的新人当中,超过半数的年轻夫妇都会选择跳过宣誓环节直接领证。
“他们似乎更加在意的是领证时照片要如何拍出新意,怎么样的表情、动作才能彰显出两个人的特点以及这一刻的特殊意义。归结到底就是一句话,我的领证要与别人不同才行。”
正在自助拍摄结婚登记证照片的年轻夫妇
婚礼筹备年轻夫妇青睐个性化定制
“有一条明显的界线可以判断结婚双方的年龄,70年以前的夫妻会问婚庆公司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而80、90后的夫妇会反过来要求我们按照他们的设想,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如今一场婚礼当中,各种剪辑视频、排演节目等多种元素的表现手法层出不穷。李健认为市场敏锐的反应,恰恰就是当代青年人对于婚礼的新需求,“很多婚庆公司纷纷开始业务转型,从传统婚庆走向高端定制,体现出的其实是现在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婚礼诉求。”以往人们对于婚宴的筹备大多是按部就班的、遵循传统婚俗模式来操办的,而现在的年轻人则更看重创意,都希望自己的婚礼是独一无二的。
另一方面,蜜月旅行也成为目前婚庆市场炙手可热的项目。“2000年以前还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概念,但现在80%-90%的小夫妻都要来一次蜜月旅行,其中10%的人会选择出国度蜜月,远离父母和亲朋好友,寻找专属两人的私密空间。”李健认为,无论是婚庆中的高端定制倾向,还是人们对蜜月旅行的重视,都体现出现代青年在婚姻中追求自我、个性张扬的一面。
每个时代的婚姻都有时代的烙印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的基础。不要小看婚姻,婚姻反映的其实是整个社会的大背景环境。”社会学家以及不少研究婚姻家庭的业内人士都认可这一观点,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最终都会赋予婚姻家庭新的内容、新的观念和新的活力,并通过婚姻文化得以彰显。
在一些社会学家看来,现在还不到总结年轻一代婚姻观念的时候。因为这一群体刚刚迈入婚姻殿堂,即便体现出一些新特质和新现象,可能还缺乏一定的普遍性和数据支撑。
“改革开放以前,结婚主要是为了生存、传宗接代、光宗耀祖,很多时候考虑的是外界施加给夫妻的压力。但是到了80、90后所在的时代,人们对于幸福的追求超过了所谓世俗社会的面子与眼光,也超越家族利益的羁绊,这是婚姻观念的一次重大的转型。”这也就意味着,婚姻不是仅仅为了存在而存在,甚至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而存在。婚姻为的是更高的目标,它是一种相互奉献的伙伴关系,鼓励另一半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这一转型离不开当前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市场化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大环境的改变也重新建构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婚姻形态。经济的发展,让原本婚姻中“抱团取暖”的色彩逐渐淡化,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去追寻他们眼中真正的爱情;全球化时代下,西方对于婚姻、性观念的输入增强了婚姻文化中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青年在张扬自我、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给传统的婚姻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市场化不断提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也给婚姻选择增添了更为功利化的倾向……
婚姻需要“情商教育”
“从公主变为别人家的媳妇,很多年轻人在思想上还没有准备好。”
婚姻家庭咨询师刘满满谈及这一代独生子女面对婚姻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许多咨询案例中刘满满发现,现在部分年轻人在婚姻中更多强调的是感觉而不是感情的现象比较突出,“追求激情和浪漫,却没有考虑到婚姻中很大一部分是柴米油盐过日子的平淡。”
刘满满认为,要扭转这一现象,需要全社会增加“情商教育”。“如何在意见出现不合时,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学会换位思考,更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传统文化中,对于妻子的角色、丈夫的角色又是如何定义的?青年人缺乏婚姻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需要社会去重申和强调。”
另一方面,青年对婚姻的误判,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其父母的影响。“不少独生子女的父母习惯包办一切,就连孩子的婚姻有时他们也会介入。”刘满满就曾遇到一位父亲带着女儿前来办理离婚手续,就在办理的过程中这位父亲还在不断唠叨,说自己在家里都不舍得让女儿做任何事情,来到男方家既要洗碗打扫卫生,又要带孩子,简直成了他们家的保姆。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是更为紧密的代际关系。也就是说婚姻不再是两个人的事,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双方父母。“两个家庭产生一个新的家庭,两个人的婚姻捆绑六个人的生活”,这是今天独生子女新的家庭非常明显的特征。或许这能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周围会产生类似于父母过多介入孩子的婚姻生活的案例的原因。
“过分宠爱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缺乏独立与受挫的机会,孩子不成熟有部分的责任是家庭不让他成长。而这种不成熟也会自然而然地带入婚姻家庭中去,比如体现在经不起伴侣的批评,一但婚姻出现问题首先就是指责对方,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等等。”
对此,刘满满建议,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婚姻生活时需要学会放手。“北方有一句俗语叫‘亲戚远来香,邻居高打墙’,小时候父母是孩子的严师,对待孩子需要父母的严加管教;长大了父母则应该成为孩子的邻居,虽然在孩子身边,但主动与孩子保持距离,给他们成长的机会,一味担心他们失败或者做不好,反而会害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