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一、第一个问题:生养分离——惩罚等在未来

这个问题,我想从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起。

这个例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我近几年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家长,总的来说,我觉得目前家长们面临的困惑或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几个方面,如何解决和孩子的分离问题,应该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困惑。

在这一点上,应该说80后比70后的感受更强烈。我想,这个变化是个好现象。更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意识到和孩子相处的重要性,不再简单地把“生”与“养”分开来。这一点,我认为80后整体来说比70后上了一个台阶。这可能缘于家长们学习的意识越来越强,从做家长的素质及水平上来说,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前几天看媒体报道关于各地“用工荒”的问题,往年是农民工进城找不到工作,现在是城市企业招不到工人。媒体分析了几条原因,其中一条是,80后一代陆续成为了父母,他们看到了农村留守儿童大面积出现的问题,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已比较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外出多赚一点钱,但因此失去了陪伴孩子的机会,耽误了孩子的教育,是件不合算的事。

70后这一代父母,他们很多人已开始品尝由自己制造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寄养儿童”所带来的“恶果”。有他们作为前车之鉴,更年轻一代父母们已有意识地避免和孩子分离。但现在整个社会生活还是快节奏的,竞争式的,80后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一点不比70后少,所以他们作为家长,在分离问题上内心有更多的冲突,如何能充分地陪伴孩子,又能兼顾自己的工作,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在小猴子的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其中一个妈妈用硬梆梆的钢丝做成,但胸口上有奶瓶,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但没有奶水。按照人们“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妈妈”更亲近。事实则不然,小猴子只是在饿了的时候才靠近钢丝做的妈妈,一吃完奶,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这里。这个细节,可以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这个实验到这里还没有完结,到这些猕猴成年后,基本上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实验人员把它们和另外一些吃母乳、在母亲怀抱正常长大的猕猴放一起后,这些从小没得到正常母爱的猕猴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大多数性情冷漠,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实验人员通过人工办法让这些有心理创伤的母猴怀孕,待小猕猴出生后,这些母猴对小猴冷漠而无情,残忍地虐待小猕猴,有的甚至咬死了自己的孩子。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它们身上反映的正是人类最初始的情感状态。这个实验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大自然设计人类是有其深意的,让我们想一下,为什么男人的生育能力可以维持到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岁,而女人的生殖能力只能到50岁左右这样的设计,就是要保证一个孩子出生后,他的妈妈有足够的余生来抚养他长大成人。一个孩子失去父亲是失去了世界的完整,而要失去母亲,则是失去了整个世界。我们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这是无数人总结出的一种无奈但合理的选择。我们来现实中考证一下就可以证实这一点,很多因各种原因缺失母爱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多半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父亲抚养都不能取代母亲,何况爷爷奶奶!

通过前面这些话想说明的是,在抚养下一代问题上,我们要努力清除技术化的思维方式,要回归自然。我们常说要“科学育儿”,回归自然,才是遵循了最大的科学法则。

现在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家长因为条件或观念的原因,早早地送孩子进“全托”幼儿园,一周才见孩子一面;而在很多农村地区近年来又搞“并校”活动,合并幼儿园、合并小学、合并中学,这使得很多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早早过上寄宿制生活。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一些后续教育问题。我不得不说,这些“合并”行为是反教育科学的,是不尊重个体儿童的,它仅仅是出于行政管理的判断,而不是出于教育的考虑,更不是出于对儿童的尊重意识。早早地让一个孩子离开家庭,把他抛入集体生活中,会导致儿童早期的情感发育的损伤。再好的炉膛也不能把一个制作粗糙的碗烧成一个精美的盘子,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弥补早期精神发育所缺失的东西。

把和孩子相处当作“早教”的一部分,已成为年轻一代父母们普遍认可的一种教育意识。所以在养育孩子和自己的事业形成冲突时,不少家长做出了痛苦而理性的选择。比如,有的妈妈为了陪伴幼小的孩子成长,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工作的机会;有的妈妈为了延长哺乳期,宁可放弃高收入的职位或工作。这是家庭教育出现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二、第二个问题:竞争焦虑——已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

家长们现在面临的第二个困境,或说主要问题,是竞争焦虑。

现在年轻的父母们普遍有一种焦虑感。这些焦虑大家可以说都大同小异。比如,从大的方面来说,我能否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良好的教育我是否有能力培养出一个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孩子这样,就会牵扯出很多具体的困惑,别人上胎教班,我上不上别人的孩子四个月就上早教班了,我要带孩子去吗早期教育该如何做,我这样做对吗如何选择到一所好的幼儿园,如何择到一所名小学,如何上一所不错的中学,如何帮助孩子取得高考的胜利,如何让孩子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70后、80后两代人都是从竞争中成长,并仍在竞争中生存。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绝大多数人目前没有获得经济上的安全感,同时他们又怀有较强烈的成功动机。所以竞争意识已强化为他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必会迁移到他对孩子的教育中。“领着孩子去打拼”成为他们抚养下一代的一种下意识心态。可是,毕竟绝大多数人受制于种种条件,在竞争中常感力不从心,这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会在人内心引起焦虑。

家长内心的竞争意识,学校实施的竞争环境,社会倡导的竞争文化都像山洪一样呼啸而来,把家长和孩子一起卷进去,很有少人能及时撤出,站岸上从容观看。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讲,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于孩子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老人竞争的问题现在不是问题;而儿童竞争的问题则十分突出。家长们把自身的竞争心理和压力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了赛场。要上文化课,开始有作业,要比谁听话,比谁表现好。上了小学、中学,以考试为主的、名目繁多的评比几乎控制了学校生活——反儿童心理、反教育的事发生得实在太多了!

人们错误地以为所有的竞争都可以促进儿童的进步,事实是绝大多数竞争对绝大多数孩子造成损害。获利的只是少数人。当竞争焦虑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时,带给成人的只是焦虑及相伴的损害,带给孩子的则是一生的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对孩子的损害根本而彻底。

三、第三个问题:“家长强权”——最隐蔽但最锋利的刀子

最想说的是第三种困惑。它经常被人忽略或误读,所以一直不曾引起大家的注意。但从我这些年的研究来看,这恰恰是最紧迫、影响最深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家长强权”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感觉必须把70、80后这两代人分开来谈。区别是,70后自己扮演了强权家长,80则因为独生子女的身份及孩子尚小等原因,即使现在长大成人做了父母,仍是“被强权”的对象。

70后出生在“”结束前后,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急速转型时期,市场意识扑面而来,迅速成为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同时,他们的文化程度又前所未有地高于前辈。他们自信自己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有关教育中的科学与民主意识还尚未得到普及。所以这一代人很多会以商业社会的思维特点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或是以技术思维方式来对待孩子。比如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要求孩子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各方面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进行军事化“听话”训练,家长的意见总是对的……总之,在生活中表现得很强势。家长强势的典型表现就是对儿童自由意志的剥夺,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懦弱、逆反、没有上进心等等。

“自由”这两个字,在我们的教育中还没成为共识,公众对它还有太多的误解。每当我在不同的场合谈到给儿童自由的问题时,总会遭遇质疑,而质疑者总会把自由理解为“放任自流”或“无法无天”,它显示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尚处于一个多么幼稚的阶段。自由和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全社会都在谈“尊重孩子”,却在“自由”的观念上出现盲区,尊重其实就变成一句空话。所以,我想,年轻的父母们,应该来一次自我思想启蒙运动,重新估价自由在教育中的价值。理解了作为人的自由意志在教育中何等有价值,在家长内心自会掀起一场“去强权运动”,这不仅是家长的进步,也是整个社会教育文化的进步。

THE END
1.浅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家庭以来,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开始形成。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在现代社会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为人生成长的三大重要教育基地,而且相互影响,促进一个人的全面成长。https://www.wydbw.com/info/10/16708.html
2.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5. 家庭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你认为主要是: 【请选择1-5项】 父母(监护人)和孩子之间很少共同语言,很少沟通 家庭教育是门学问,父母得学习培训,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 孩子太自私,什么事都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 孩子的学习是最大的问题,搞好学习最重要 *6. 家长最关心https://www.wjx.cn/jq/94355963.aspx
3.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七个问题家庭教育关键点 现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七个问题: 一、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待过高 我们都知道,人的智商有差异,按照正态分布规律,人群中只有1%—3%的高智者,1%—2%的弱智者,90%以上是正常智商的人。高校也有差异,最好的那几所我们称为名校。问题来了,虽然名校每年招生就那么多,但几乎所有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https://www.jianshu.com/p/57a1278da134
4.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https://m.yjbys.com/bylw/lunwenfanwen/13130_2.html
5.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篇(全文)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 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念是指家长与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相互关联着的一系列主观评价的态度倾向。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今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观念,这些观念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nt2qxw8.html
6.浅析家庭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论文).doc(最新资源)确的对待,只有能够理解幼儿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够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很多家长只是将幼儿视为小孩子,忽略了对于幼浅析家庭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论文儿进行沟通,在了解幼儿真实情绪的情况下还能够了解学校的基本状态,从而协调与教师学校之间的配合,做到既能够了解到幼儿的情况又能够积极的反馈帮助学校教学活动的开http://www.woc88.com/list-115028830.html
7.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丰城市人民政府一、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认知不足,缺乏责任感。现代社会中互联网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各种教育方式和教育主张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近来,非常流行的一种教育观念是“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就好”,因此,很多家长在教育方面采取“放养”策略,对学生的教育关注度不够,更加的在意孩子是否能够“吃好玩好https://www.jxfc.gov.cn/fcsrmzf/jy/202309/10472d9d1a3349b6a599821b2245a673.shtml
8.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及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青少年发展的因果关系及对策 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过度保护、溺爱、缺乏沟通、高压管控等,这些问题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如自卑http://www.yuer51.com/528682.html
9.浅谈幼小衔接过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不仅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协作帮助、还需要家长的高度重视。正确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幼儿缓解幼小衔接中出现学习和环境的不适应情况,使幼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由于生活背景和年龄的差异,不同家庭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家长对于家http://epaper.sxxynews.com/xyrb/20230621/html/content_20230621008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