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辅导方案范例6篇

在市教体委和市园区实验工作指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方案于2000年年初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区域性整体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已初见成效。在园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努力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到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达到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

一、营造一种氛围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社区的共同参与。所以,我们在推进实验过程中,要求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和全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期的实践证明,这种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对顺利开展园区实验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二、把握两条主线

园区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是: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地摆脱烦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在推进园区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抓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预防性心理辅导和面向个别学生的补救性心理辅导两条主线,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做到三个落实

1.组织落实

(1)园区成立上虞中学校长为组长、学区负责人和百官镇教办主任为副组长、务实验学校校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负责园区实验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

(2)成立学区负责人为组长、务实验学校分管领导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工作小组,负责园区实验方案的制订、实施和考评,具体指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园区日常管理工作。

(3)园区各中小学建立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学校实验工作小组,建立校长领导的、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计划落实

2000年年初,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市教体委的工作思路,我们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我们又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中,我们对园区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教育途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与步骤、保障机制和研究成果作了充分的说明和论证。园区各单位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认真研究,并积极创造条件稳步组织实施,将其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订了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

3、措施落实

(1)在推进园区工作中注重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科研先导、经验引路。我们首先确定8所中小学为园区实验学校,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总课题为龙头,要求8个实验校都进行课题研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边推进边研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2)抓住关键,选准切入口,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开放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机制。我们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来抓。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我们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掘学校每项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3)学校之间加强合作交流、纵横联动、相互促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序列性。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学段、各年级之间都特别注意衔接,小学、初中、高中加强纵向联合,同时各学段的学校之间也注重横向联合,加强协作研究,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园区坚持每月一次在各实验学校轮流召开实验工作小组例会制度,会上认真交流各校工作,及时总结。

四、加强四个渗透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班主任老师承担的。园区各中小学始终把班主任当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一方面给班主任压担子,规定每周一天的晨会课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每位班主任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另一方面通过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辅导水平。

2.渗透到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中

各实验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班队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对各班主任进行全面的培训,对以班队活动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全面推进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团队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干部轮换”的团队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

系”的专题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以下六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1)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4)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6)以自身为榜样,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五、达到五个结合

1、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结合。

2、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全体教师结合。

3、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4、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5、常规工作与课题研究结合。

六、抓好六个环节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目前,园区各中小学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为全面推进园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前后举办了三次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全市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市教体委在暑期也组织了由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的辅导报告。除此之外,各校也纷纷邀请专家给师生作辅导报告,这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开展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

学校经常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各校开展的“悦纳他人,悦纳自我,自信地笑对每一天”和“与父母的心灵沟通”等系列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5.建立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加强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主要侧重于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通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务实验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辅导的针对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更加深入。

6.利用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报刊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关键词】社会工作;流动儿童;社会适应

一、研究背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越来越多的儿童流入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和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十多年来,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已经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真正以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流动儿童的需求和服务的研究少之又少。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流动家庭越来越多地出现,流动儿童数量与日俱增。流动儿童城市、社区、学校适应问题日渐突出,造成了流动儿童正常的成长和发展受到阻碍,还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心理、行为等方面出现偏差,因此社会工作介入解决流动儿童问题的研究有广阔的前景。

二、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评估

由以上流动儿童基本生存现状和研究者最新的研究结果可以做出初步判断,流动儿童的需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的生活环境。由于生活环境隐患较多、缺乏足够的照顾和安全意识不足等原因,非深户籍儿童发生事故率比户籍儿童高,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这不仅包括家庭生活环境,还包括社区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另外,为流动儿童提供安全、健康、规范的公共服务场所还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二)加强流动儿童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因此要高度重视加强流动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流动儿童自身的素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儿童青少年犯罪。对于流动儿童的法制教育也必不可少。充分细致的法制教育可以预防犯罪的发生。对流动儿童采取心理干预可以涉及到许多方面,比如对流动儿童不良行为的干预。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性格和人格培育发展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基础。青少年最初学习的社会生活和知识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都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儿童心灵的催化剂。

(四)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可以促进流动儿童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也是使他们正常发挥智力水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不断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五)社会适应。流动儿童缺乏对社会的归属感,不能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经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被歧视。较深的歧视不仅会降低流动儿童的价值感,也会增加其负情绪体验,使其变得退缩、不自信,甚至对周围的人和社会产生敌意。这不仅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伤害,还会引发儿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不容忽视。流动儿童的以上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引发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又会使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加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流动儿童问题解决需要社会工作的及时介入。

三、流动儿童服务方案研究

研究者实习期间通过对流动儿童提供服务,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对有需求的流动儿童进行专业的评估,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社会工作活动,协助他们发现并改善自己在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识到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对于流动儿童的适应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对于建设流动儿童服务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开展安全教育服务。在社区内开展防灾、防漏电、防食物中毒、防盗等教育活动和安全知识讲座,教流动儿童辨别安全标志和学习安全使用家电用器,紧急事件应对措施,学习并使用急救技巧。

3.生涯辅导训练。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建立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小组,组织益智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坚定人生理想。

2.图书会。为流动儿童设立图书馆,图书馆内图书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青少年阅读。孩子们在完成家庭作业后可以来中心的图书馆看他们喜欢的读物。这不仅为他们提供课本以外的图书资源,还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自由快乐地学习知识。

3.成立亲子互动小组。加强亲子交流,通过父母和父母互动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父母和孩子互动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亲子教育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感恩,让父母懂得给予孩子关爱;临时托管是针对父母无暇照顾孩子而提供的生活照顾服务;亲子义工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义工,在做义工的过程中感受亲情,变服务对象为服务提供者,培养父母和孩子的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这些服务虽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但是已经可以基本满足流动儿童各个层次的需求。在普遍存在流动儿童的城市,每个社区都需要设立一个这样的流动儿童服务中心才能满足流动儿童不同层次的需求,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四、对解决流动儿童问题的建议

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但是这些服务还不完全具备完整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这些特征,有待进一步完善。只有通过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才能真正地改善流动儿童的生存状况,提升他们的能力,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社会工作介入时一般从以下几个层面提供服务:

(一)流动儿童个人层面。我们可以为有需求的流动儿童提供生活援助、城市适应、心理辅导、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兴趣发展、文化辅导等方面的个案服务或开展小组服务,提高他们的自我满足感。

五、研究总结与反思

研究取得有效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不仅需要研究者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帮助与支持,更需要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参与。总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整个社会系统长期的努力与合作。

【参考文献】

[1]代彩.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学业困境的实务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L学校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2013.

[2]李琴.流动儿童家庭的家庭策略研究[D].昆明市:云南大学,2012.

[3]谭千保.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03).

[4]刘庆.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5]周世强,李鹤.关于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服务的研究――以北京市H社区与Q社区为例[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2.

[关键词]女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家庭

[作者简介]房咏梅(1970-),女,吉林汪清人,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吉林通化134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激励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40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思潮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反抗与屈从、自负与自卑、自信与气馁等困惑和矛盾之中①。女大学生因其身心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当代女大学生中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人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女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迷茫;有的则过分强调自我,缺乏集体意识;还有的女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差,不能正确面对挫折。据有关资料显示,女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且呈上升趋势②。当前探讨加强女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显得十分迫切。

一、开展切合实际、贴近女大学生生活的三观教育

要以使女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形成高尚道德为主要目标,对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女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回报社会、祖国。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为此,高校应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女大学生通过对活动的参与来提高自己的觉悟。举办的活动要以女大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多与她们座谈,同她们一起分析当代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帮助她们树立远大理想,使其认清各种腐朽文化,进而远离它们。通过让其参与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机构,给她们一个平等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充分发现、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团队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学校管理要符合女大学生身心特点

女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身心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于女大学生的管理,要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内容。为此,可开展女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训与就业技能培训。

(一)开展女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训

由于各种原因,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问题上会遇到一些挫折。要加强对女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其能通过挫折提高自身适应生活、社会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女大学生自尊自爱。通过心理辅导、定期为其做心理测试等来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还要多宣传和普及性知识,教给她们避孕措施等。要保护女大学生的隐私,站在女大学生的角度来处理各种问题。让她们对学校有一种归属感,而不是因为害怕学校、集体而采取不理智的行为方式。

(二)开展女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

学校对女大学生的职前培训要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对其进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竞争力,增强其自信心。同时,要积极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先就业、再择业。通过职前培训,让女大学生对自己和社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至于使其当进入社会后,才发现自身缺乏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各种素质。③

三、重视开展女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针对目前心理辅导机制不健全的现状,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把政治辅导员与心理辅导员结合起来。每个系至少配备一名女性辅导员,与女大学生结成相互理解、信任的朋友关系,了解她们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对她们进行心理辅导。主要包括:

(一)结合女大学生日常生活,把握其思想动态

通过朋友式的调查摸底,了解女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同时教给她们缓解压力、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方法。在对女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时,也要重视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大学毕业后,女大学生在人生发展上有很多选择,或是考研或是工作或者创业,不同选择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心理。教会其做好人生选择的同时,也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要特别注意对女大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辅导和两性健康的教育,要走进她们的内心,去帮助她们,从她们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针对文理科女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文科女生大多心思缜密、细心、有耐心,理想主义色彩比较严重,对待问题往往比较感性,情绪易受外界影响。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就业上,教会她们理性分析,帮助她们分析自身与社会现状,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理科女生往往具有比较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比较深入具体。但有些理科女生,针对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理科女生的实际情况,而对未来比较悲观。这就要求辅导员帮助她们增强自信心,树立竞争意识。

(三)针对不同年级女生心理特点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大一、大二女生由于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成型,对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爱情友情等,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因此,针对她们要多举办职业规划、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讲座,使其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并在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同时去融入集体,努力学习。大三、大四的女生,即将或者已经踏入社会,对她们的心理辅导,则要加强择业观念、职业规划方面的辅导,使其在踏入社会之前便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以后自身的职业发展奠定心理基础。女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既需要辅导员的重视,也需要女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学校、辅导员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吸引女大学生参与,不要把心理辅导当成一项政治任务,而是要在实际中切实帮助女大学生解决成长、就业中的问题,让女大学生能真正健康、独立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四、重视女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作为社会规范、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情感满足的基本载体,家庭对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一个人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大学生。因此,父母要重视女大学生的家庭教育。

(一)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女大学生

(二)父母要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

总之,女大学生作为女性的佼佼者,多数能积极参与社会竞争。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女大学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研究当代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注释]

①陈文敏.当下国内ACG文化进路解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67.

②张开芬.新时期女大学生困惑心理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7.(3):29.

关键词:寝室冲突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心理剖析

一、案例简介

卢某,男,22岁,某大学10级学生,父母均是国家公务员,家庭条件优越,平时态度冷漠,性格傲慢,少言寡语,与同学交流甚少。某次与同寝室黄某因关灯问题发生口角,相互间有推扯动作,出于报复心理,黄某纠集校外人员在宿舍内殴打恐吓卢某。事后,黄某在辅导员的耐心教育下,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诚心向卢某道歉,但卢某心有不甘,利用到医院检查的间隙买来一把菜刀,企图实施报复,幸被陪同学发现,及时通知辅导员,事态得到控制,才未导致恶性后果。

二、案例心理分析

从整个事件起因到事态蔓延,我们发现主要激源是寝室间人际关系不和谐。案例中黄某事后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主动诚心向卢某道歉,从这件事来看,黄某本身品性还是比较好的,并未发现存在其他心理障碍。从卢某各方面的表现来看,其主要存在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而影响其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孤傲自大

卢某作为家中的独子,备受长辈的宠爱,家长对其要求百依百顺,事事以他为中心,从小就形成了自傲心理。并且从小生活在经济条件优越的公务员家庭,父母的光环让其产生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身边同学对其的评价是:卢某喜欢在别人面前摆出“居高临下”、“目中无人”的架势,完全看不起身边的同学,多数人对其厌倦与反感,不太乐意与其交往。

(二)自我封闭

(三)性格冷漠

内心情感缺乏会造成性格冷漠,而情感的培养最初取决于家庭教育方式。卢某从小身边朋友过少,加上父母常年忙于工作,导致其个人情感无法流露,久而久之就会看淡很多东西,喜欢以“眼不见为净”应对所有问题,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漠视的冷淡态度,个人不愿深入到集体生活中,更不愿与其他人的心灵相沟通。卢某这种冷漠心态是不良性格特征的体现,是导致其心理行为不健康,甚至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四)心理狭隘

从小优越的生活环境、长辈溺爱的教育方法造成卢某产生唯我独尊、固执己见、时时处处都以自己的利益出发、在交往中更是极力排斥“异己”的心理狭隘行为。卢某情绪化较为严重,加之性格内向、心胸狭隘,受到委屈时容易耿耿于怀,对“异己”分子不肯容纳与接受,强化报复的心理行为。

三、心理辅导与案例处理结果

从案例中发现,人际交往的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大学生产生诸多问题,卢某案件正是自身与寝室人际关系紧张所引发的矛盾。在进行心理维护辅导中,我们应该着重引导卢某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并督促寝室其他成员积极配合。

(一)提前做好寝室内部思想工作

首先,建议和鼓励卢某室友要以忍耐和宽容心态与卢某沟通、交流,主动邀请卢某参与寝室集体活动,进一步消除隔阂,化解之前的一些不和谐,加强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营造友好、信任、和谐的寝室氛围。开展工作中,卢某的室友反应较好,他们均表示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与建议,主动向卢某伸出友好之手,并帮助学习人际交流的方法,愿意将他纳入朋友圈中交往。

(二)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针对卢某的思想动态与异人举止,建立个案,同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就该个案进行深入探讨,并制订心理干预方案,定期通过面对面交谈的方式给予卢某心理疏导,缓解其人际交往上的心理压力。经过共同努力,心理疏导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卢某在事发后思想平稳,未做出异常举动。

(三)完善寝室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校园寝室是诸多矛盾与冲突诞生的地方,它要求我们制定完善的寝室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设立寝室心理委员,加强他们的心理基础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正是缓解寝室内部矛盾的最好方式。所选寝室心理委员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威信力,这样才能在人际处理中起到桥梁衔接作用。在卢某案例辅导后期,寝室心理委员对其心理、思想动态的掌握,以及促进其强化人际交往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启动紧急事件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朱志强,潘建中,温晖.心理咨询有利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一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J].企业家天地,2005(4):80-82.

[2]高淼.大学生寝室矛盾的预防和化解[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25-27.

[3]陈小梅.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宿舍人际关系[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65-68.

[4]衣庆泳.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的教育对话[J].大连大学学报,2011(5):100-103.

[5]刘斌.女大学新生宿舍人际关系不良案例分析[J].考试周刊,2012(59):159.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三个显性问题

(一)课程开设存在随意性

目前,许多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于课时量少,课程与教材的开发不丰富,教师上课的方式较为松散,使课堂内容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的学校每周一节心理活动课还常常被其他活动替换。这些原因导致该课程的开设不能较好的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辅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效果。

(二)任课教师存在非专业性

(三)心理辅导存在片面性

有些学校忽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和咨询上,忽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理解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把他们当做患者,不考虑问题的成因、涉及的心理深度和有针对性地改进目标;有的用不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量表来测评学生,对一些国外的量表照搬照套,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草率得出存在偏差的结论,导致学生高度紧张,甚至引发害怕心理辅导的焦虑。近年来,许多学校为了评上示范学校,按照评选条件和要求,纷纷配备心理咨询室,然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三个显性问题的对策

根据存在的上述三个显性问题,解决的策略如下:

(一)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性

(二)增强专职教师培训的科学性

(三)增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功能

学校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对来访的师生和家长而言,学校心理咨询室是他们获取心理指导的场所,是心理咨询教师与来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以真诚为前提交流、沟通和解困的地方。心理老师与来访者就某一问题共同探讨,共同尝试,最终使来访者自己进行正确选择,从而达到促进来访者获得心理能量和健康发展的目的。

从实际和有效的角度来说,应该发挥好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功能:首先,针对学生的常见心理障碍,为他们解决学校适应不良、轻微神经症、常见的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指导学生找到原因,进行自助,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其次,提供学习心理辅导,对学习困难和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学业不良的类型和学业不良的成因诊断,帮助他们了解各自的学习心理特征,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进行改变和调适,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升学业水平;再次,发现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已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沟通,不放弃,不离去,共同寻找突破口,制定心理长期辅导方案;第四,开展对学校校教学教辅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咨询工作,人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常规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营造良好氛围;第五,做好家庭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协助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成长与发展所带来的家庭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法、亲子关系的调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等问题。

心理辅导教师任重道远,在工作中既要认真耐心,又要善解人意,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伙伴”,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排除成长路上的心理障碍。心理辅导老师是学生的拐杖,心理咨询和训练要通过对学生的理解和帮助,从心理上增强他们自身的能量,让他们调整和改善认知、情感、人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帮助和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培养积极的人格,开发自身潜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完善与发展,生活和学习更加愉悦,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TheEvidentProblemsoftheMentalHealthforStudents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andTargetedStrategies

WEIPan-shi

(DepartmentofEducationManagement,XingyiNormalCollegefor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562400,China)

关键词:学生孤僻思想

一、“心理孤僻”现象产生的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是相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统计数字表明,现在的离婚率将近22%),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顾了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

4、独生、独门独户,把同龄人拒之门外,缺少伙伴

随着城乡住宅建设的发展,成千上万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少家庭搬进了套房或别墅,摆脱了“老小三口一张床,煤炉、马桶去一房,一门多户矛盾多,三代同堂难分房”的困难境地。家庭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环境优化了,中小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范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要么与父母、祖父母作伴,要么独处一室。许多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多少是拘谨的,不能达到无所不言、无所不为的“自由”境界,而一旦与同龄或基本上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那种高兴劲头是成人难以理解的。而孩子长期独处,又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二、减少“心理孤僻”现象的对策

1、加强问题家庭父母的责任感,孩子是无辜的

3、改进教育方法,发扬民主作风,转换角色,既是长者,又是朋友

作为父母要了解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办。我们要反对“棍棒型”“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倡导“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要讲民主和平等,要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使民主成为家庭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不管是父母还是子女,在政治上大家是平等的,家长不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循循善诱的导师,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是真诚的朋友。据调查分析,中小学生喜欢“朋友式”的父母亲,而不喜欢“牧师式”、“师徒式”的父母亲。心理学家提出“家长民主意识的十条建议”,值得我们家长参考:⑴不训斥孩子,经常训斥会形成厌烦的气氛。⑵不当别人的面批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⑶纠正缺点不要笼笼统统,总体否定,应具体就事论事。⑷不要显示权威,而是提出具体办法。⑸决不打击孩子,如“我有你这孩子真倒霉”一类的话。⑹尽量应用表扬和鼓励。⑺尊重孩子意见。⑻多说:“你自己决定”。⑼常交谈。⑽与孩子的朋友建立联系,邀他们到家玩。

4、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

5、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随着“健康”定义的不断嬗变,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学校应与家庭联手,形成合力,建立“家校联系薄”;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应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构建“学生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再次,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THE END
1.家庭矛盾心理咨询免费心理论坛家庭矛盾心理咨询免费 问:女女 最近男朋友都不怎么找我 找我也就聊几句 他是不是不爱我 我的心好纠结 好难受https://www.geilixinli.com/question/247773.html
2.婆媳家庭矛盾心理咨询即时问答(女,26岁) 婆媳家庭矛盾心理咨询 医生回复 肖攀攀 精神科综合 主任医师 三级甲等 广州市惠爱医院 问题分析:每个人带孩子的方式不一样,当一个人认为做的事情对孩子有好处的时候,可能另外一个人觉得不合适,其实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指导建议:建议加强沟通,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必要时于精神科就诊,进行https://m.imask.xywy.com/ques/8408886.html
3.成都婚姻咨询,情感咨询,心理咨询,家庭矛盾调解专家修复婚姻关系、挽回爱情、恋爱技巧、挽救爱情、挽回老婆、挽回老公、挽回男朋友、挽回女朋友、情人劝退分离,摆脱情人纠缠,婆媳关系经营指导,亲密关系维护,心理困惑咨询,个人成长与提升指导等。 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电话:028-86113405 导师微信: jinshizhongqing1314或19938477957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顺城大街27号嘉好大厦5楼http://www.jinshizhongqing.com/index.php?m=wap&siteid=1&a=show&catid=22&typeid=22&id=450
4.90%的家庭矛盾都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化解心理咨询能解决我的问题吗?点击求助 在中国,我们常见的家庭关系矛盾有6种:婚恋关系矛盾、夫妻关系矛盾、亲子关系矛盾、父母关系矛盾、婆媳关系矛盾、亲友关系矛盾。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矛盾?心理咨询会起到拨云见雾的效果。 家庭关系心理咨询,从本质上讲并非单纯的“谈话”、“聊天” http://m.miyue022.com/xlzx/qt/78.html
5.家庭矛盾(原生家庭隔阂)你好啊朋友,你多大年龄了呢?看到自己的父母吵架,影响了家庭的和谐,是谁都会不开心吧。同时,我们可https://www.ydl.com/ask/438148
6.烟台心理咨询烟台家庭矛盾疏导情感、恋爱、婚姻危机干预,婚外情心理疏导,夫妻关系调适,择偶心理辅导,离婚与再婚咨询,性心理咨询,亲子沟通,家庭治疗,家长学校。预约电话:6200518,地址:烟台市文经大厦12楼,QQ:1136316123http://www.ythyjtzxw.com/
7.个人家庭心理咨询6. 您认为家庭心理咨询对于解决家庭矛盾和问题有何帮助? A. 非常有帮助B. 有帮助C. 一般D. 无帮助 7. 在家庭心理咨询中,您更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可多选) A. 沟通技巧B. 冲突解决C. 家庭关系重建D. 子女教育E. 其他,请注明: 8. 您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对家庭关系的维系有多重要? https://www.wjx.cn/xz/273205054.aspx
8.深圳从心开始心理咨询夫妻矛盾「心理咨询」网上预约挂号平台主任级(特约)咨询师 擅长方向【情绪压力】失眠、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产前焦虑、产后抑郁【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网瘾、厌学、叛逆、注意力不集中、考前焦虑、学业规划【职场关系】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同事关系、职业规划【婚姻恋爱】婚姻挽回、出轨外遇、恋爱困惑【家庭困扰】婆媳关系、原生家庭、亲子矛盾https://weixin.91160.com/h5/register/doctor/transfer.html?unit_id=200025952&dep_id=200373772
9.家庭矛盾家庭矛盾匿名用户#婚姻经营我们两一吵架,就沟通不了了!!!现在也有两个月没说话,男方每次吵架他就不出门,这表示他想的是什么?_?急求解决方案!!! 我们两一吵架,就沟通不了了!!!现在也有两个月没说话,男方每次吵架他就不出门,这表示他想的是什么?_?急求解决方案!!! https://m.xinli001.com/qa/100011434/
10.婚姻挽回与婚姻家庭心理咨询的首选维情集团,专注婚姻挽回,提供婚姻矛盾调解、第三者劝退、外遇行为矫正等婚姻家庭心理咨询服务.让您的婚姻重获新生,收获稳稳的幸福.http://www.99weiqing.com/index.html
11.家庭的矛盾北京市布菲心理案例(还有你在内心好像对母亲的离开有些许的愧疚)这里永远有一盏为你点亮的灯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网址:www.***.com预约**:***833预约**:***9415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大街青塔胡同71号(鲁迅博物馆西50米) 本次解答评价:未评价 有帮助0 收藏父母都退休了,我母亲非得让父亲出来再继续https://m.psy525.cn/case/12279-939984.html
12.寻求婆媳关系咨询,希望能解决家庭矛盾今天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去圣安米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婆媳关系的问题。最近和婆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感觉家庭气氛变得很紧张。希望能通过专业的咨询帮助,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 进入咨询中心的大厅,温馨的装饰和柔和的灯光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工作人员很亲切地接待了我,耐心地询问了我的咨询需求,并给我一些安慰和鼓励。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397327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3.浅析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1.大学生对于心理问题持不重视的态度 由于相关知识薄弱,不了解心理疾病,当个体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只有在心理问题十分严重时,才会寻求帮助。 2.对寻求心理咨询的矛盾心理和双重标准 虽然大学生通过书本、网络及高校开展相关的课程及讲座等途径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支持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朋友进行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526/8045743.shtml
14.广州家庭矛盾咨询增加,‘精神暴力’成新趋势近年来,广州人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心理咨询已成为一种趋势。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数据显示,去年因家庭问题寻求咨询和治疗的人数明显增加,其中婚姻问题咨询量占总咨询量的四成。‘精神暴力’逐渐取代‘肢体暴力’成为家庭矛盾的新形式。夫妻间的沟通障碍需要通过心理医生的帮助来解决。许多家庭开始通过心理咨询来处理矛盾,而缺乏https://cont.jd.com/content/1004004524507143
15.家庭矛盾致心理委屈如何调节即问即答家庭中因侄儿乱翻东西引发与母亲的矛盾,导致心理委屈,这可能涉及情绪管理、沟通方式、家庭关系、个人心理调适、亲子教育等方面。 1. 情绪管理:学会识别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在感到委屈时先深呼吸,避免立即发火。 2. 沟通方式:采用平和、理性的方式与母亲交流,清晰表达https://m.familydoctor.com.cn/ask/q/13315136.html
16.呼和浩特婚姻情感心理电话6686529内蒙古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心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心理专家、婚姻情感专家,教您谈恋爱、约会、追女孩男孩技巧,疏导失恋、离婚心理,解决婚外恋、老公出轨、情感出轨、婚姻家庭矛盾、挽回情感、婆媳矛盾、女心理师、同性https://www.nmglove.cn/
17.重庆专业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矛盾重庆专业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矛盾 心理咨询口碑品牌重庆寸草心 重庆专业心理咨询品牌寸草心总结家庭教育不一致的严重后果 1、宝宝没有安全感。因为规则是经常变化的,在妈妈这行得通在爸爸那行不通,往往让宝宝无所适从。 2、宝宝容易学会钻空子。就是宝宝看人下菜碟的典型行为,他学会的并不是遵守规则服从道理,而是http://www.ccxxl.org/ccxxl/vip_doc/2662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