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最苦的一代人出现了,那就是80后,90后。
80后,90后真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这两头哪个照顾不好都不行。
不过相比照顾孩子,老人才是最令子女头疼的,说不得,骂不得。
其实,近些年来,国家也很重视养老问题,只不过人口老龄化太严重了,国家的举措也只能缓解一部分养老压力,最终还是得靠子女给父母养老。
不过,孩子养老虽然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作为老人,也不能就倚老卖老,拼命压榨子女。
生活中,有一些老人,到了晚年整日拖累子女,成为孩子的拖油瓶。
而这些老人大多有一些共性,希望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家中子女多,处事不公平
咱们的父母那代人,家里大多都是多个子女,儿女多了,做父母的自然就无法做到一碗水端平。
有一些父母的处事方式就很不公平,特别是有重男轻女思想的老人,他们疼爱儿子,忽视女儿,使得家庭矛盾不断。
这时候,父母就想要搬来跟她一起住。
可是母亲一听不乐意了,说她作为大姐,也不知道心疼弟弟,就知道攀比。
怎么到了养老的时候,还想压榨自己,太不公平了。
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父母重男轻女,或者是偏爱家里的年纪小的弟弟妹妹,令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在这种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做事不公平,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还会影响兄弟姐妹之间的情谊。
而且父母偏心,只让一个人孩子给自己养老,这也会加剧孩子的负担,让孩子的生活受到影响。
同时,被偏爱的子女也可能会因为长期被父母骄纵而长不大,承担不起家里的重任。
作为父母,晚年想要过的幸福,就一定得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如今你的偏爱让家庭陷入混乱与争吵之中,很难如愿。
2、晚年收入少,还想与人攀比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物质享受和消费方式层出不穷。
一些晚年收入较少的父母,却陷入了盲目攀比的怪圈。
他们看到周围的人拥有更好的居住条件、更豪华的出行工具、更丰富的休闲生活,便不顾自身的经济状况,期望子女能够为自己提供同样甚至更好的物质生活。
他们可能会要求子女购买高档的生活用品,或者频繁地要求子女带自己去旅游。
子女们为了满足父母的这些攀比需求,不得不拼命工作、节衣缩食,甚至背负沉重的债务。
而父母在攀比中并未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反而因为子女的压力而陷入焦虑与不安,家庭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
这种盲目攀比的父母,不仅自己晚年不幸福,还给子女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压力,也让家庭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温馨与和谐。
3、恨不得跟孩子绑一块,事事依赖子女
于父母而言,过分依赖子女,日子大多并不好过。
邻居大爷因为癌症去世了,剩下老奶奶一个人生活,这两年经常有人来看房,可是都没有下文。
后来才知道,是老奶奶的儿子不让老奶奶卖房,偷偷和看房的人沟通了,阻止他们买房。
老奶奶今年63岁,年纪并不是很大,而且身体比较硬朗,独自生活没啥问题。
她儿子之所以不想要母亲搬来一起住,主要是因为早年间,母亲和妻子结下了月子仇。
如果两个人住在一个屋檐下,势必要不停的吵架,这样家也会被吵散的。
当然,老奶奶的儿子并不是不管母亲,而是找个住家保姆,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平时也能跟母亲说说话,排忧解闷。
可没想到,老奶奶不领情,就非要搬去和儿子住,三天两头的和住家保姆吵架,没人愿意照顾她。
她儿子也因为这件事纠结不已,一边是妻子,一边是母亲,怎么做都不对。
虽然孩子们给自己养老是责任,是义务,可是作为父母也要体谅孩子的不容易。
像这位老奶奶,全然不顾孩子的顾虑和想法,一味的要和孩子绑定在一起的做法,只能是拖累儿子。
其实,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和晚辈住在一起,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两代人总是有代沟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强行捆绑,也只会互相伤害。
能独立的父母,尽量不要给儿女添麻烦,自己住反而更快乐自在。
4、不讲道理,固执己见
很多中年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和父母沟通,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和父母沟通,而是根本没法沟通,顺着老人说,老人嫌弃你敷衍;逆着老人说,老人指责你不孝;不说也不行,说也不行,怎么都不对。
其实,作为老人,他们之所以变得不讲道理,固执己见,是他们心灵深处的不安在作祟。
人老了,就害怕给孩子们添麻烦,也害怕自己没有价值,所以就越发的缺乏安全感。
但是作为长辈,他们又想捍卫自己的地位和权威,于是就会变得不讲道理。
此时,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自己不讲道理的这种行为,是不是也在慢慢的破坏和睦的家庭。
做一个明事理的父母,孩子们才能更喜欢你,孝顺你。
否则只靠不讲理,倚老卖老,只能把孩子推的越来越远。
家就像是一艘船,老人就是掌舵者,船能走多远,能走多稳,取决于掌舵者。
所以,老人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给孩子添负担,不无理取闹,不倚老卖老,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享受自己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