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很多人也认为父母离异的男士不靠谱。
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认识里,离婚会让孩子遭遇心理创伤、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影响之后的恋爱与婚姻。
可你知道么,娱乐圈最令人羡慕的神仙伴侣孙俪、邓超夫妇,他们两人都来自离异家庭。
孙俪父母离婚后,父亲只给了她们母女2000元钱,孙俪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邓超成长在重组的家庭中。
可他们的婚姻很甜蜜、双方的事业也都很成功。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决定性的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摆脱父母离异对自己的影响?
01
父母离婚,绝大多数孩子会顺利度过艰难时光
离婚在短期内确实会影响大多数孩子,孩子需要面对更换学校、房子等环境,甚至告别以往熟悉的朋友,还有的孩子需要面对重组家庭的复杂关系。
最直接的影响,还是孩子的情感和心理。
韩国综艺《我们离婚了》中,小女孩荷叶7个月没见到妈妈,她太希望父母能一直陪在自己身边了,因此在妈妈给她洗澡后,对站在身边的父母说:
“爸爸不要动,妈妈也不要动,你们呆在原地不要动。”
这个场景让很多人感到无比心酸。
但其实,离异的影响并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有终身破坏性。心理学家E.MavisHetherington的研究发现,许多孩子在离婚后产生的焦虑、愤怒、震惊等负面影响,通常会在第二年年底减少或消失,只有少数孩子会因此长期受苦。[2]
大叔的一位朋友,小学六年级时因父亲出轨,导致父母离婚。
他说感觉自己内心一半的天都塌了,想努力学习安慰母亲却因焦虑难以发挥实力,社交也处于退缩、生人勿近的状态,那是段极其黑暗的日子。
可当他从这段黑暗的日子度过后,他能很好的处理情绪、高效率学习、也拥有了很多不错的朋友。
并且他和我说,之后觉得一切问题都不是个事了。
我们常常以为父母离婚的孩子脆弱,可事实上他们坚韧、勇敢地面对了父母离异的挑战。
同时,心理学家Barber认为成功适应父母离婚危机的孩子,有可能因此学会如何面对痛苦与挫折,在成年后获得更多幸福。[1]
02
父母离婚的孩子,恋爱婚姻一定出问题么?
很多人认为,父母离异的孩子不能嫁(娶),因为其亲密关系一定会出问题,可真的是这样么?
1.大部分离异孩子,成年后心理是健康的
社会学家PaulR.Amato研究也发现,离婚后的孩子学业成绩、情绪、行为问题、自我概念等,与正常孩子的差别很小。[3]
心理学家Hetherington的一项研究,在25年内追踪了父母离婚的子女与父母在一起的子女,她发现25%的人成年后经历了严重社交、情感、心理困扰,父母在一起的人有10%经历了相应困扰。[2]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会发现,离异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2.父母离异的孩子,婚姻可能更幸福
很多夫妻明明已经过不下去了,可为了孩子,宁愿维持着没有爱的婚姻,导致冲突不断。这真的比离婚对孩子更好么?
《牛津大学出版社期刊》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4]
牛津大学的Booth等人,在1980年采访了2033名55岁以下结婚人士,收集了他们的婚姻质量信息,在1983年、1988年调查他们的婚姻状况(未离婚)、是否已离婚,最终在1992年收集了他们子女(19岁以上已结婚)的婚姻状况。
这项长达12年的研究结果发现:
父母存在严重冲突离婚,孩子成年后的婚姻生活更幸福;
父母之间无严重冲突而突然离婚,孩子成年后的婚姻生活容易不幸福。
研究者解释,前者释放了孩子的负担,而后者加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所以,父母离异不一定降低孩子婚姻的幸福感,相反可能让他们摆脱痛苦,培养出获得幸福的能力。
3.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比家庭完整更重要
我们往往认为,父母陪在孩子身边、保持家庭完整性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可真的是这样么?
研究人员收集了799个家庭数据,它们分别来自收养家庭、正常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5]
家庭变量包括父母的情绪(填写了抑郁量表),家庭关系(父母关系,孩子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孩子对家庭生活满意度(与家人在一起是否开心:0,极度不开心;4,非常开心)、孩子的适应能力、自尊、对婚姻、生育的态度。
结果发现,当家庭相处过程(孩子与父母、兄弟姐妹关系,家庭生活满意度、父母对孩子的监护)保持一致时,孩子的适应能力、自尊、对婚姻、生育的态度无明显差异。
也就是说家庭结构,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很小。
研究者进一步解释,相较于家庭结构,家庭成员间的相处质量更重要。
这里大叔又想到了孙俪的例子,父母离婚后,妈妈给了孙俪很多关爱与包容,无论生活再苦再难也让孙俪感觉很温暖。
当得知孙俪对父亲的恨影响孙俪时,妈妈劝孙俪不要怨恨爸爸、没有他就没有孙俪。
在妈妈的关爱和引导下,孙俪度过了父母离异的艰难时光,成年后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婚姻。
可见,父母离婚但得到很好照顾的孩子,内心也是健康有爱的。
03
父母离婚后,我们该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
心理学家Haley提出的家庭关系中的“倒三角形”认为,永远不要跨越世代界限,父母就做好父母的角色,孩子就做好孩子的角色。[6]
父母的问题就交由他们自己处理,作为孩子的我们不应该过多卷入。
1.不要卷入父母的冲突
离婚的父母,往往对彼此抱有强烈的恨意和愤怒,他们可能会对孩子说:
你不许见你妈妈,她不要你了;
你爸就是个渣男,一点责任不承担;
……
如果孩子跟其中一方关系比较好,就很容易站队,形成对另一方的恨意,并卷入父母的情感斗争中。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们跳出父母的斗争呢?
首先,我们学会区分对爸爸(或妈妈)的感受,哪一部分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哪一部分是父母强加给自己的。
如果你想亲近自己的爸爸(或妈妈),那就勇敢的去爱与亲近,别因被强加的恨与愤怒而疏离了ta。
其次,你需要跳出他们对彼此的抱怨和评价,独立认识父母。
父母对彼此的评价,很可能带着愤怒与恨的偏见,并不客观。
不妨跳出他们对另一方的评价,独立去了解和认识对方,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爸爸或妈妈。
2.你无需做父母的照顾者
“爸妈离婚后,妈妈哭得好伤心,我想安慰、保护妈妈”,多少孩子在父母离婚后,都希望保护受伤的妈妈(或爸爸)。
而心理学家DiCaccavo认为,孩子想要保护父母通常会使其陷入失败的境地,而这些失败的内化可能导致其感到羞耻,沮丧和自卑。[7]
心理学家Cicchetti等人的研究发现,试图保护父母的孩子1/4成年后会有后遗症。他们或许外在表现得成熟、会照顾他人,可内心仍是个孩子,不懂得如何照顾和爱自己,没有能力去处理和面对生活的挑战。[8]
作为孩子,请相信父母拥有资源和能力,去面对和处理他们情绪、生活的困难,把他们自己的责任交还给他们。
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孩子的角色,就足够了!
写在最后
如果婚姻不幸的父母,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持续给孩子提供爱与支持,离婚不一定是悲剧,反而创造出积极的可能性。
离婚不仅是结束,也可以是新的开始。
世界和我爱着你~
-TheEnd-
References:
[1]HughesJr,R.(1995).Theeffectsofdivorceonchildren.
[2]Hetherington,E.M.,&Stanley-Hagan,M.(2002).Parentingindivorcedandremarriedfamilies.
[3]Amato,P.R.(2001).Childrenofdivorceinthe1990s:anupdateoftheAmatoandKeith(1991)meta-analysis.Journaloffamilypsychology,15(3),355.
[4]Amato,P.R.,Loomis,L.S.,&Booth,A.(1995).Parentaldivorce,maritalconflict,andoffspringwell-beingduringearlyadulthood.SocialForces,73(3),895-915.
[5]Lansford,J.E.,Ceballo,R.,Abbey,A.,&Stewart,A.J.(2001).DoesfamilystructurematterAcomparisonofadoptive,two‐parentbiological,single‐mother,stepfather,andstepmotherhouseholds.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63(3),840-851.
[6]Therapy:Cross-GenerationalParent-ChildCoalition
[7]GrowingUpTooQuickly:ParentifiedChildren.
[8]Cicchetti,D.,Toth,S.L.,&Lynch,M.(1995).Bowlby’sdreamcomesfullcircle.Advancesinclinicalchildpsychology,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