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7.17湖南
家庭教育亘古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增进孩子的知识,也能够让其变得更加的具有德行。
而反之,则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地叛逆!
本文的主人公小海,就经过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以至于他在考上北京大学之后,便火速同自己年迈的父母断绝来往,并直言表示:我厌恶你们的一切!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一个孩子对父母说出如此决绝的话语?
小海从小就是一个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经常会给父母弄出不少麻烦出来。
如果小海所在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时候,那么每当他弄出这些麻烦的时候,顶多会被父母口头教育一番。
可惜,小海是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他的父亲叫黄林森,母亲叫做刘雅琴,两人都是南大的教授。
当过教师的父母,他们通常会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性,那就是对自己的孩子要求特别严格,尤其是教育和品行方面的要求。
这种父母十分注重别人对于自家孩子的评价,以至于达到一种歇斯底里的地步。
有一次,小海因为调皮,给别人家里的屋顶给弄了一个洞出来。
别人当即找上门来理论,面对这种情况,普通父母可能会选择教育一下小海,然后再向对方赔礼道歉一番,需要多少钱就赔多少?
然而黄林森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的教育方式同别人不一样,依旧坚持着比较传统的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维。
当场就让小海下跪道歉,而且不是在家里悄悄地下跪,而是直接跑到人来人往的走廊去下跪。
这样的一种处罚方式,无疑让小海强烈的自尊心被无情碾碎了。
而黄林森却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这个教育方式有问题,毕竟小海在处罚后还是有所改正的,黄林森便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殊不知却在悄无声息之间,小海的内心中已经种下了敌视父母的种子。
高知家庭里出来的孩子通常都是学霸,小海也不例外,在诸多考试中,考第一名如同饮水般一般简单。
可这样优秀的成绩,并没有换来黄林森足够多的夸奖。
每一次小孩这样一丁点错误的时候,就会被黄林森抓出来大肆批评,即便只是简单地把字写得歪扭一点而已,也会遭到黄林森严厉的言语指责。
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小海胆敢顶嘴的话,少不了要吃黄林森巴掌的。
黄林森的教育方式就是这么的粗暴不讲理,在孩子的面前,他如同一个专制的暴君。
面对他所提出的要求,小海只有接受这一选项。
如此,等到小海进入青春期之后,就基本没有再也没有喊过黄林森爸爸了。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容易叛逆,所以这一时期的小孩,吃嘴巴子也就成了一件家常便饭,以至于很多他经常在脸上带着两个红红的手印过去上学,这又免不了让其内心遭受一顿来自同学的嘲讽。
对于黄林森这样粗暴且强硬的父亲,想必每一个孩子遇到了都会十分害怕的,以至于产生想要逃离的心理。
小海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等自己的羽翼丰富了之后,再同这样的父亲做彻底的决裂。
通常而言,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双方是需要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的话。如果两个都是扮白脸,那么孩子可能被纵坏。
反之,如果父母双方都扮黑脸的话,无疑会让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逐渐变得孤僻或者性格极端起来。
小海的母亲刘雅琴,虽然没有父亲那么粗暴严厉,但每当父亲打骂自己的时候,母亲都是无脑的选择站在同父亲同一条战线上,不会出来劝一劝,让父亲少打骂一点。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家庭里小海的日子是过得有多么难受且没有自由。
黄林森对于小海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学业和行为举止方面,就连吃饭这种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也会管得十分严格。
比如有一次小海吃饱了,但黄林森依旧强硬地要求他继续吃下去,足足又吃了两倍多的饭量。
如果小海拒绝的话,他就为展现出一家之主的威势来。最后逼得小海吃得过饱,要出门跑去助消化。
还有一次,小海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在饭桌上当场发飙,表示“你既不是法也不是天,不能够这么随意来控制我的生活。”
而黄林森却直接霸道地表示“我就是你的法,我就是你的天”,这样没有逻辑道理可言的话语,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大学教授的口。
正是因为黄林森这么的无法沟通,脾气暴躁且控制欲望强,而母亲又常常站在父亲这一边。
1990年,小海在高考中发挥出色,凭借着他的成绩,完全可以选取最为顶级的北京大学,而小海心里也是想要进入北京大学学习。
可就在这个时候,黄林森出现,不顾小海的自由意志,直接篡改了他的报考志愿,从北京大学给改成了其本人所工作的南开大学。
这么做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就是为了继续控制小海的大学生活。
小海好不容易过完了高中,原本以为上了大学之后,生活就会变得更加自由一点,没想到黄林森直接给他来了这么一出。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在大学的四年里,小海依旧过得闷闷不乐。
为了尽可能地躲避父亲,小海不愿意回家住,即便家很近;也不愿意在学校住,因为学校处处都有父亲的身影。
如此一来,小海就只剩下一种选择了,那就是外宿。
在学校,黄林森会动用人际关系去察知儿子的一切,无论是辅导员、上课老师、宿管阿姨都很可能在协助黄林森监视自己。
上了大学后,黄林森开始注重小海的情感,他看中了小海班上的一个女同学,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小海去追人家。
即便在知道小海对人家女同学丝毫没有感觉的时候,也一样如此。
为此,又遭到了黄林森的一顿言语责骂。
小海的大学生活,过得同高中一样压抑和痛苦,并且他清楚地认为这种压抑和痛苦的根源,就在于其原生家庭,尤其是在黄林森这个粗暴专制的父亲身上。
四年后小海毕业了,当时毕业生的工作还需要分配,而北京有一个工作名额,成功被小海给争取到了。
这是一个绝佳的脱离父亲控制的机会,小海自然不容错过。
这时候黄林森也没想那么多,毕竟在那个年代工作是比较难得的,既然小海自己争取到一个工作的机会,即便远在北京他也只能够支持。
黄林森开开心心地过去给小海践行,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小海在前一天就已经坐车离开了。
看得出来,小海逃离父亲控制的念头是有多么的强烈,时刻都等待不了。
在北京工作后的三个月后,小海才开始给父母寄信。
而信中的内容无疑让黄林森大为震惊,因为里面的一字一句都在控诉,他这个当父亲的种种粗暴的行为。
小海在信中清楚地表示自己要断绝同黄林森的来往,还包括所有亲戚在内。
这是彻底要自由飞翔了。
黄林森疯狂地想要同小海取得联系,但他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怎么也联系不上。
从此之后,黄林森再也联系不上小海了,到了2017年的时候。此时的黄林森早已经年迈到生活都快要无法自理的地步,已经84岁高龄的他依旧在苦苦寻子。
黄林森想要在临死之前,再见到儿子一面,便去求助媒体,通过《等着我》这个节目。
成功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找到了阔别二十多年年之久的儿子小海。
此时的小海也已经是一个四十七岁的中年,依旧无妻无女,孤家寡人一个。
但即便他的生活近况不好,也从来都没有想过继续回到那个家里。
节目组虽然找到了小海的所在位置,但小海却明确表示不想见到自己的父母亲。
通过黄林森和小海这样的一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时代的一些高知分子的典型特征。
一方面这些人确实拥有相当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在为人处事、教育孩子上展现出了比较古板、偏执、粗暴以及控制欲望强的一面。
家庭环境的优劣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黄林森这种专横不讲理的行为处事,对于小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其也变得偏执且孤僻了起来。
这一点从小海决绝地同所有亲戚断绝关系,以及他四十多岁都没有找到过女朋友这一点可以看出来。
在古代封建社会,讲究的子从父纲,儿子对于父亲是要近乎绝对地服从的,黄林森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和专横的教育理念,放在古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可是他是一个现代的人,现代的教育讲究的是,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要给予其人格足够多的尊重的。
黄林森的私有制观念太重了,在教育他的时候,没把其自尊心和人格也一并考虑在内,以至于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小海人到中年至今依旧孤身一人,估计也同原生家庭的影响脱离不了干系。
他内心中抗拒组成一新的家庭,因为在他的记忆里,家庭都没有温暖可言。
最后,希望在看到黄林森和小海这个案例之后的各位读者们,如果将来也为人父母的话,就一定要好好地注意一下教育的尺度和边界。
中国人最讲究的是中庸之道,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够像黄林森这般过紧,但也不能够过松。
毕竟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一旦玩太多的话,整个人也会容易变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