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农民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回报优于养育儿子全球智库澎湃新闻

在北大国发院主办的健康老龄化与资源环境论坛上,曾毅教授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健康老龄不仅仅指老年健康,它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的“健康老龄化”,人口老化必定带来经济、体制、社会都是老年人占的比较越来越重,怎么样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曾毅介绍,为期七年的全国大样本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地说明,我国农村与城镇老人养育女儿在老年(尤其是进入高龄之后)所得长期回报明显优于养育儿子。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长期回报优于养育儿子的现象在农村更为显著。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曾毅发言内容的摘录:

健康老龄化不仅是老年健康

中国的人口老化,规模大、速度快,这个大家都有共识。面对这样的严峻挑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曾经做过测算,假定老人健康状况保持不变,这个假定是非常保守的,因为每个国家现在对老年健康研究干预比较重视,改善每年达到2%以上,我们的增加是1%,那么到2050年,将为家庭照料节约成本2.2万亿,这里还不包括医疗成本,如果加上这个成本,会更加惊人。也就是说,在人口老化,寿命延长不可以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研究怎样来改善老人的健康。因为你研究怎么照料他,这只是治标,只有研究怎么使老人更加健康,这才是治本。

我们的健康老龄的概念,是不是就仅仅指老年健康呢?其实不是。它是指人口经济社会的“健康老龄化”,因为今后几十年,不仅仅是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必定带来经济、体制、社会等方面老年人占的比较越来越重,怎么样使它发展得更好,这就是所谓的健康老龄化。

近一二十年国际上对这个领域高度重视,比如欧盟2013年发布了个体化健康与照料这个主题,投入了3亿欧元进行研究。“交互作用”,是指相同的环境因素对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的作用显著不同。举一个例子,同样的精神压力,对老年健康负面影响比非AopE4携带者大。很多科学说未来对不同基因类型的人治疗相同的疾病,要使用不同的药,营养补充和其他健康干预方案。现在大家如果得了肺炎,得了肝癌都是用一样的药,但是实际是不应该一样的。

国内外外学者不约而同的将长寿老人和中年低龄老人进行对比分析,这一研究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长寿老人比较有可能携带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基因,他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饮食,等等可能有利于健康长寿。所以这些人是健康老龄化的典范。研究他们,并且和中年、低龄老人进行对比,是会寻找到使全体人民更加健康的有效途径,而不是追求少数人的长寿。

女儿孝敬父母的指数更高

我们的研究发现,农民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回报优于儿子。现在很多农民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就是想办法生个儿子。但是实际上,非常扎实的数据显示,女儿孝敬父母的指数、情感关系,还有女儿女婿对失能老人对照料的满意度都要比儿子高出很多。平时跟女儿,女婿交谈最多的老人,他的认知功能下降跟只有儿子,儿媳的老人比要低很多。只有女儿的老人死亡率比只有儿子的老人死亡率要低10%左右。而且女儿的优越性在农村比在城镇更显著,在高龄老人中比低龄老人更显著。

为什么这样?我们的分析是在农村,因为没有很好的养老保障,老人靠子女的经济赡养。但是女儿一般都是嫁出去了,所以他的经济主要靠儿子,所以他要生儿子,要防老。另外,婆媳关系也会有影响。这个问题在农村比较严重。不少人利用B超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非法产前性别鉴定与流产女婴以确保生育男,其最主要动机之一是养儿防老,即期望儿子能比女儿提供更多的老年照料和保障支持。这一意愿和观念在农村更为盛行,产前性别鉴定与流产女婴现象在农民中更为严重。然而这一意愿和观念是否与现实相符?此前并无大范围跟踪调查与定量研究予以解答。

不少人利用B超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非法产前性别鉴定与流产女婴以确保生育男,其最主要动机之一是养儿防老,即期望儿子能比女儿提供更多的老年照料和保障支持。这一意愿和观念在农村更为盛行,产前性别鉴定与流产女婴现象在农民中更为严重。然而这一意愿和观念是否与现实相符?此前并无大范围跟踪调查与定量研究予以解答。

在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与北京美兰德信息集团公司(原国家统计局信息中心)实施入户访谈的积极配合下,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全国22省、市随机抽取的一半县(市)合计近6万老年人/次,分别在1998、2000、2002、2005年进行了“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对“养育女儿在晚年所得回报是否比儿子差?”的问题给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科学答案。

一、农村与城镇老人(包括高龄与中低龄老人)的成年女儿的孝敬父母观念指数平均比成年儿子分别高出35%与18%。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与65-79岁中低龄老人的成年女儿的孝敬父母观念指数比成年儿子分别高出29%与18%。其中孝敬父母观念指数是根据4364位老人中每人随机抽取一位35岁以上成年子女,共4364位成年子女对9个关于成年子女是否应该及如何对老年父母尽子女孝敬之责陈述的评估得分而构建的综合指数(最高分45分,最低分9分)。

二、成年女儿与老年父母的情感关系显著优于儿子,女优于儿差异高达28-29%。

三、主要照料者为女儿/女婿的高龄与中低龄老年人对日常生活(包括生病时)所获照料的满意度比主要照料者为儿子/儿媳的高龄与中低龄老年人分别高出45%与13%。

四、农村与城镇平时与女儿/女婿交谈最多的老人三年后认知能力显著下降的风险分别比农村与城镇平时与儿子/儿媳交谈最多的老人低33%与16%。

五、农村与城镇只有女儿的老人七年(1998-2005)观测期内死亡风险分别比只有儿子的老人低25%与10%;与只有儿子相比,只有女儿的老年父母死亡率较低的优势在高龄老人中(18%)比中低龄老人(6%)更为显著。农村与城镇只有女儿的老人七年观测期内死亡风险分别比既有儿子又有女儿的老人低25%与13%。

为期七年的全国大样本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地说明,我国农村与城镇老人养育女儿在老年(尤其是进入高龄之后)所得长期回报明显优于养育儿子。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长期回报优于养育儿子的现象在农村更为显著。如何解释这一调查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这一结果可以从儿女在父母老年保障方面的不同作用予以解释。

调查数据亦表明,老年父母经济困难时需要时从儿子获得经济支持的可能性比从女儿获得的可能性大,但是老年人从女儿/女婿获得普遍需要的日常生活照料与情感精神慰籍比从儿子/儿媳获得的可能性大。老百姓中流传的”女儿是贴身暖心小袄”说法也是一个定性佐证。而对于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的大多数老人们来说,日常生活照料与情感精神慰籍支持的长期作用比经济支持作用更大。另外,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与儿媳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葛的可能性相对女儿大得多,从而导致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长期回报优于养育儿子,甚至只有女儿的老人七年观测期内死亡风险明显比既有儿子又有女儿的老人低,而且老年所得长期回报方面女优于儿的现象在农村更为显著。因此,以上跟踪调研分析结果是不难理解的。

毫无疑问,在广大农村流行的期望儿子能比女儿提供更多的老年照料与保障支持的愿望与观念是不符合事实的,由此观念引发的非法产前性别鉴定、流产女婴而确保生男孩是与个人利益背道而驰、事与愿违的愚蠢行为,于国家利益来说则更是犯罪行为,从保护生命角度也是很不道德的。当然,广大农民缺乏基本社会养老保障的客观现实以及儿子才能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也是导致农民产生儿子优于女儿观念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政府有责任积极尽快在农村建立国家与地方财政保底的储备积累式全民养老保障体系,学者们则有责任将“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回报优于儿子”的大样本跟踪调研成果,以及“女儿也能传宗接代,因为女儿与儿子一样,都分别从父母各得一半遗传基因”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向社会公众报告。全社会共同努力,我国出生性别比大幅偏高的危险趋势必能得到有效遏止与扭转。

所以我们的政策建议:

第一,要尽快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第二,要科学宣传养育女儿在老年得到的回报必然是比儿子好。最近我们也查了国际的数据,在欧盟也是这样,养女儿比养儿子对老人得到的回报要好一些。

第三,科学宣传生儿生女一样,女儿也能传宗接代。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重男轻女,出生性别比大幅度升高的危险趋势。

与子女住得近,老人认知功能强

另外,这个调查研究证明与空巢老人相比,与子女同住或者近邻居住的老人的认知功能改善了40%,自评健康良好,还有生活满意都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跟父母一起住的,子女的劳动就业率也显著的提高,还有与父母同住,或者是近邻住的女性健康也显著的改善。因此,我们的建议就是:要鼓励三代同堂,或者近邻居住。参照新加坡的经验,对这种居住可以适当的补贴,这可以实现幸福家庭的中国梦。

这是一个调查结果,老人从65岁到105岁,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指标是在大幅度下降,而他自己认为健康,自己认为生活满意,这个比例几乎保持平衡,甚至略有上升。我们认为这是乐观的心态。就是不怕今天得病了,今天走路走不动了,他不认为这是个灾难,而是正面,乐观的面对,这样的人就可以健康长寿。所以我们认为乐观心态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政策建议,帮助老人改善心理健康,这是最关键的实现老人健康的措施。

THE END
1.老人偏心赡养纠纷让几个孩子平坦养老是合理的,也是符合法律的赡养义务的,至于他偏心的问题,你也不要太计较了,因为做父母的都会偏心,都是父母的孩子,有条件好的与条件不好的,心善的父母一般都会照顾条件差一点的孩子,甚至有的父母千方百计去条件好的孩子那里,要些钱来贴补条件差的孩子。也有的父母明的财产会一视同仁的合理分配,http://www.mfgclaw.com/chanye/jieneng/458.html
2.93岁老人起诉六旬子女,“老养老”如何解?静安法院发布数据,该院进一步剖析就会发现,这些案件的背后是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子女为何不愿支付父母的赡养费?都市“打工人”越发忙碌的当下,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何满足?随着上海人均寿命提高,“老养老”现象将愈加普遍,我们该如何应对? 处置财产时偏心 老人使自己陷困境 老人选择到法院打官司,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求子女支付,或支付更多赡养费。尤https://www.jingan.gov.cn/rmtzx/003008/003008003/20231024/72d76b25-ea46-416b-ac1d-8b3842f8fd17.html
3.法律如何对待偏心的父母赡养对待偏心的父母,法律规定子女仍有赡养义务,即子女需要在经济上供养父母、在生活上照料父母、在精神上慰藉父母。对于患病的父母,子女还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16382.html
4.父母偏心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因为有相当部分早恋的孩子,之所以早恋就是因为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温暖,而导致她们将感情寄托在家庭之外。父母应与孩子作朋友只有父母与孩子成为好朋友,孩子有心里话才会给父母讲,父母才能真正掌握到孩子内心的动态对孩子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帮助。有的女孩子因为美丽而受到个别不良用心之人的威胁而被迫早恋的情况已是屡https://www.zhihejia.com/jzwd/zt/yrcrvdsx/
5.金诉专栏父母偏心,子女可以因此拒绝赡养父母吗?房产资讯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养儿防老。实际上,我国的法律赋予了子女相同的赡养义务,也就是说,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有为父母养老的义务。但是,如果父母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存在偏心的情况,子女是否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赡养义务呢? 近日,泰州某法院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案件中,80多岁的老人将自己的子女诉至法院,要求子女支付赡https://guyuan.news.fang.com/open/50265519.html
6.老人偏心导致子女不赡养怎么处理韩翔律师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本应基于深厚的亲情和相互的扶持,然而,有时因父母的偏心,可能导致子女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影响到子女的赡养义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如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妥善处理老人偏心导致的子女不赡养问题? 一、法律明确赡养义务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80942.html
7.父母的偏心,会让最孝顺的那个很受伤那个习惯了照顾父母感受的孩子,父母也愈发的习惯了,什么事都会找这个孩子。需要出钱的时候,会考虑另外的孩子是不是经济不如这个,需要出力的时候,会感觉那个不会做,做不好。而这个出钱出力还不讨好的多半是憨憨的老大。现在,有多少父母,财产给了儿子,养老找女儿,最好女儿还能跟他们一起做扶弟魔。https://www.jianshu.com/p/4c2500825af9
8.父母偏心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父母偏心是导致孩子叛逆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孩子不被偏爱,孩子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因此常常会出现很多的叛逆行为,这就需要父母在平时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 父母偏心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1、缺少安全感。家长长期偏心孩子,孩子会没有安全感,认为自己不被重视,家长不喜欢关爱自己。慢慢的会不信任别人,孩子会认为自己最亲近http://www.zgkyw.com/zt/nftttnke/
9.父母偏心知乎(方平安方宏浚)父母偏心知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前世的方平安在十四岁时被亲生父母带回方家。渴望亲情的他刻意讨好万般忍让,忍受着家人的各种和不待见也不改初心,直到他被假少爷方宏浚设计绑架害死。全家都只顾着安慰受到惊吓的方宏浚,却将方平安遗忘在了现场失血过多而死。方平安的灵魂在方宏浚的身边跟随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知道,方宏浚并不是假少爷,而是方父和https://www.bq8xs.com/indexlist/2229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