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究竟有哪些区别,迄今为止在国外也是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的。
仅从定义上看,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特征和目的基本上完全一致,二者所采用的理念与技术也都是通用的。
但区别也是有的,从二者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咨询更加的偏生活化,心理治疗更加偏向于给人们一种医学上、病理性的联想。
所以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在原则上更加偏向于正常人,或是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人;
而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在原则上更加偏向于有“心理障碍”问题的人;(当然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在实际的工作中,咨询师和治疗师的工作对象的区别并不是十分明显)
第二,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问题聚焦于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比如人际关系,职场问题,婚恋情感,情绪调节等;
而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更偏向于性变态,神经症,心理障碍,行为障碍,接受心理医生治疗中的精神病人或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第三,心理咨询基本上是在非“医疗”的情境中开展,而心理治疗则多是医疗、或私人诊所的情境中开展;
第四:心理咨询的目标在于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发展,即通过心理咨询,使来访者摆脱心理困扰,增强适应能力,充分开发潜能,提高发展水平;
而心理治疗的目标在于纠正异常心理,即通过心理治疗,消除或缓解病理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1、进入与定向阶段
(1)建立辅导关系;
(3)初步了解当事人的个人、环境资源;做出接案决定;做出辅导安排。
2、问题—个人探索阶段
(1)建立良好的关系
(2)搜集有关资料,以进一步界定和理解问题
(3)协助当事人进行自我探索,达到对当事人的深入了解
3、目标与方案探讨阶段
(1)激发当事人改变的动机
(2)处理好当事人的期望和目标的关系
(3)咨询师要明了现有的干预手段和自己能力的局限
(4)咨询目标的确定要以当事人为主,咨询师起辅助作用
4、行动/转变阶段
(1)避免让当事人变成一种被动、接受、依赖的角色
(2)保持灵活性
(3)要注意治疗收获在实际生活中的迁移应用情况
(4)行动/转变阶段要经常进行评估,即根据已确定的目标,看咨询和治疗实际取得了多大进展
5、评估/结束阶段
(1)评估目标收获
(2)处理关系结束的问题:分离焦虑
(3)为学习的迁移和自我依赖做准备
(4)最后一次会谈
1、尊重
2、真诚
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真挚诚恳,不特意取悦对方,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不回避自己的失误和短处,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真诚能换取信任和喜爱,还能给求助者一种安全感,但要注意,不能把真诚理解为简单说实话,咨询师的言行要有助于来访者的成长。
3、共情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共情需要理性,而不能代替当事人做感性判断,“共情”不代表乱用同情心,那只是为了帮助他人导入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
发展咨询与健康咨询
1、发展咨询
发展性心理咨询常涉及以下内容:孕妇的心理状态、行为活动和生活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儿童发展中的心理问题;青春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社会适应问题;性心理知识咨询;男女社交与早恋等;青年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友谊与恋爱;成就动机与自我实现性问题;择偶与新婚;人际关系;择业、失业与再就业;中年及更年期人际冲突、情绪失调、工作及家庭负荷的适应;家庭结构调整;更年期综合征等;老年社会角色再适应;夫妻、两代、祖孙等家庭关系;身体衰老与心理衰老;老年性生活等。
2、健康咨询
健康心理咨询的对象究竟是哪些人?应该说那些觉得心理不够健康的人群,都是心理健康咨询的对象。也就是说凡是因为某些心理社会刺激而引起心理状态紧张的人,并且明确体验到躯体或情绪上的困扰者,都可以是健康心理咨询的对象。因为心理社会刺激非常纷繁而复杂,在目前的社会广泛存在着。因此凡是生活、工作、学习、家庭、疾病、康复、婚姻、育儿等方面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一旦求助者体验到不适或痛苦体验,都可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其内容大致如下:
(1)各种情绪障碍,如焦虑恐惧、抑郁悲观等;
(2)各种不可控制性的思维、意向、行为、动作的解释;
(3)各类心身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等,以及性功能障碍;
(4)长期慢性躯体疾病,久治不愈,既对治疗不满意、又丧失信心,因而需进行心理上的指导者;
(5)精神病康复期求助者的心理指导;
(6)对家庭中的求助者,应如何进行处理、护理问题等。
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心理疾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识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人格障碍等。接下来一一介绍。
强迫性障碍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那么强迫症怎么办?
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患者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恐惧的对象可以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本病以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6‰(1983),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0.59‰(1982)。但1969年Agras的研究报告的患病率为77‰。接下来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