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究竟发达国家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现况是怎样的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前景如何、心理咨询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是什么
一、发达国家心理咨询行业的现状
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水平、规范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心理咨询行业也会越规范,规模也越大,发展水平也越高。所以我们要想了解发达国家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如北美、欧洲、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由于现代心理学始于西方,也先适用于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大本营包括心理咨询最有影响力的地区应该还是美国,所以我主要是以美国为例,向大家介绍发达国家的心理咨询行业状况。
在美国,从事心理服务的专家主要有三类人。一类是精神科大夫和精神科的专业护士。根据有关的文献,美国精神科大夫差不多有3.4万名左右。这些精神科大夫的平均年薪是21.6万美金。精神科专业护士是可以配合精神科大夫工作,或者独立的做一些心理治疗工作的人,这类人的平均年薪是9.4万美金。美国人的平均年薪呢差不多是4.3万美金,也就是说精神科大夫和专业护士,他们的收入是远远超出美国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的。精神科大夫和专业护士,特别是精神科大夫,他们主要不是做心理咨询,而是药物治疗,当然也会做少量的心理咨询。
第二类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家,称为心理学家。美国的心理学家一般都要取得博士以上的学位,他们包括临床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和学校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诊断评估,还有心理治疗;咨询心理学家主要对心理问题不是特别严重的人做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学家,顾名思义,他们应该是在学校、技术教育机构里面提供专业心理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还有少量的教师。临床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和学校心理学家在美国总数差不多是11万多人,平均年薪是8万美金左右。
第三类是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士,也就是临床社工,心理咨询社工。还有婚姻家庭治疗师、物质滥用行为障碍、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师,也就是专业的咨询师了。据了解,这类在美国注册的咨询师差不多有70万人,他们的收入跨度比较大,平均年薪差不多是4万到7万美金。
从总体来看,美国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差不多有80多万人到90万人,平均收入跟美国的平均收入差不多!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精神科大夫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心理学家处于中间,一般的咨询师,像临床社工、婚姻家庭治疗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师,这是最大的群体平均年薪比较少一些。
欧美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内容至少要包括三个大方面,第一是理论学习,第二是自我分析和自我体验,也就是接受督导的分析。第三就是在督导指导下的临床实践。培训形式可以分为学历培训和在职培训,以欧洲的在职培训为例,总时长跨度在2--11年,最少也要两年,以4--5年最为多见。对接受培训的小时数往往也有更严格的规定,比方欧洲心理治疗协会规定,若要取得下属欧洲心理治疗师的这个证书,他们的总培训时长不应该少于3200小时!这是西方国家这个心理咨询师职业认证的普遍特点。
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职业认证、行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在国际上对心理咨询进行职业认证和行业管理的多数是有专业和行业协会来做,少量的国家有时候也会有专业协会和政府机构共同管理,大部分都是由专业协会来监管。在北美采取的是专业协会和国家机构共同管理的机制。管理机构包括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心理学联合委员会,此外还有非官方的独立评价机构,比如美国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国家注册部等。
在英国主要的管理机构,包括英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协会,还有英国心理学会。在欧洲的其他国家,协会管理占主要地位,协会可以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州一级的专业协会,也就是相当于咱们省内的专业协会,还有全国代表性协会,国家一级和地方一级不同流派的专业协会,这三种类型的协会都行使一定的管理功能。
在日本的情况有点特别,日本心理行业管理的协会特别多,大约至少有40多个啊,不同的协会都有自己的资格。
我们国家的台湾地区心理咨询行业还是做的比较规范。他们有心理师法,分为临床性心理师和咨商心理师,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他们有国家考试、有行业管理,也是比较规范的。
二、国内的心理咨询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起步应该说不太晚!心理咨询行业出现的还是比较早的,但是行业发展的比较晚,上个世纪30年代,北京的协和医院就有教授从事心理服务工作。解放以后,北京医学院也就是现在北大医学部哲学教授也在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心理行为问题。文革时机,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几乎就停顿了,改革开放以后又重新兴起。
90年代,以中科院心理所郭念峰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学者开始在社会上普及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心理健康知识,还有培养心理咨询的服务人才。2000年左右,郭念峰教授等一批学者推动原来的劳动部也就是现在人社部开展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资格的认证工作。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规模开始迅速扩大,从业人员也在迅速增多。
在我们国家从事心理服务的人员主要有五大类,这是我自己总结的。
第一类是精神医学工作者,有差不多3万名。所谓精神医学工作者,就是精神专科医院里的精神科大夫,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的那些专家,他们往往是生物精神医学背景的医学院毕业的,受过专业的临床医学的训练,和美国的精神病专家一样,都是以药物治疗或者物理治疗为主。
第二类就是心理学家。我们国家的心理学家跟刚才说美国的心理学家不是一个概念,我国的心理学家是指像中科院心理所这种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北大和清华心理系的讲师教授等,一般是需要有中级以上的职称或者博士以上的学位的人,我们把他们称为心理学家,这些人在做心理咨询与治疗,我估计这类人应该是在3万人左右,因为大部分的老师并不做咨询,或者说他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不足以支持他做心理咨询服务。不过由于现在心理咨询行业比较火,很多心理学家慢慢的把兴趣转移到为社会提供服务。
这16年的培训和工作成果是什么呢有几组数据可以给大家说一下,有400多万人参加了培训,全国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其中有130万人到140万人,取得了三级或者二级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政府共发放了差不多是160万个国家证书。但是拿到了证书的人,80%以上的人并未真正执业。剩下的20%对心理咨询有兴趣,但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能够靠心理咨询来养活自己的比例非常的小,当时我们公布了一个数据,据说是3%左右,其实我现在看看应该是1%都不到,3%都比较乐观。
第四类就是专业社工,这类人比较少,专业社工,我们国家的社工师考试,学得很多东西都是心理学的东西,都是心理咨询的东西。还有一些人主要工作是做精神学,配合精神科大夫服务,或者社区做心理服务,我们把他叫心理咨询或叫精神医学专业社工。这批人我估计应该不超过1万人。
第五类从事心理服务行业的人,我们称之为其他人,大概有2到3万人,这些人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比如中小学的德育老师、军队的一些政工干部、企业里的党群干部、企事业单位的一些工会干部,他们有的学了点心理学,也从事心理服务,但我们不能叫他们心理咨询师,应该说是他们业余做一些心理咨询服务。
再来谈下我们国家心理咨询行业的政策和市场监管问题,究竟现在心理咨询行业有哪个部门来管理至少对我们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来说并不是特别清楚。我们了解的情况是心理健康归属大健康范畴。大健康是国务院的主管部门国家卫建委来管理,卫建委下面有一个疾控局,疾控局下面有一个精神卫生处是负责国家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领域的宏观政策的制定和经管协调的。
具体来说,精神医学队伍是有各地的卫建委来监管,这一部分是明确的。但心理咨询师这个队伍是谁来监管现在谁来做具体的经管管理现在并不是特别明确,理论上说应该是卫建委制定政策和监管,是行业协调管理部门,但现在这个工作只存在意念中,还没有具体的落实。原来人社部鉴定中心只是负责考证发证,事后的服务他们也没有参与。
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觉得主要是八个方面的问题:
目前呢我们国家的心理学的行业协会主要有三个: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社会心理学协会。他们都是心理学的学术研究的学术组织,都是学术社团,主要是专业人士进行业务交流的组织,所以他们本身并不具有心理咨询师这个队伍的认证和管理职能,也没有这方面的权限。
所以心理咨询职业要重新认证或进行行业管理,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国家重新来做这个工作,但是短期内看不太可能,我觉得至少十年内都不太可能。二是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来做这方面工作。2017年底,中科院心理所牵头,我们做了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的筹备启动工作。实际上就是想做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行业协会,为心理服务建立一个家,将来这个行业协会成立以后,争取要跟政府对接,做心理咨询行业的认证和行业服务。
第三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体系缺乏。原来人社部只管考证发证,但是拿到证书的人不能从事工作怎么办应该还有系统的继续教育,而继续教育呢没有人规划,人社部没规划,卫建委也没有。一些心理学学会也没人干这个事,所以基本上是有些社会机构在做继续教育。这些社会培训机构由于利益驱动,主要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考虑继续教育,也就是说什么课赚钱,什么课时髦就开设什么课程,不管这个课程对我们心理咨询师对刚刚入门的心理咨询师是不是有用,是否符合心理咨询师的发展阶段,是不是符合他们的支付水平,他们不太会考虑,所以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已成为咨询师成长中的一个痛点。
第五个问题是心理咨询师职业还没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和工作协调部门,刚才说了卫建委负责心理健康,包括精神卫生啊这个全行业的啊政策制定和宏观监管协调,但是具体的工作特别是心理咨询师,到底由哪个部门做具体监管,哪个部门来做工作协调,现在还是未知数,还是在大家呼吁或者讨论的这样一个过程中。
第七个问题就是心理咨询行业法律缺位,精神卫生法主要是规范、约束和保护精神科大夫的法律。精神卫生法里关于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条款非常的少,也缺乏实际意义,所以心理咨询行业啊未来必须有独立的立法,目前由于行业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立法的可能性还比较小。
第八个问题就是心理咨询行业缺乏必要的政府投入,实际上是没什么投入,以现在人社部不负责考证,培训都是市场化的,培训拿到证以后,继续教育也是市场化的,现在怎么开展工作也没有人组织,所以政府部门在这个领域的投入基本上没有。现在国家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这样可能会吸收我们一些心理咨询师参与工作,可能还会为我们心理咨询师开展一些培训,提供一些经费支持,这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关于心理咨询行业的未来,看心理咨询师的现状还是特别令人沉重的,因为中国心理咨询行业起步比较晚,水平不高,虽然很多花了很多钱培训,但是具备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非常少,从数据来看也比较不乐观,但是未来呢我觉得应该是非常好的。原因是什么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替代率非常低的职业,可以预见未来的20年可能更快是十年,很多职业都会消失,但是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不会消失
心理咨询行业应该说是有光明的前景,估计到2025年,也就是离现在5到6年吧,需要50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队伍,还需要300万有基本技能的咨询人员。这是个非常庞大的数量,如果按照美国的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的比例的话,那我们可能还要求的更多,大概是500万到600万人才行,但这是一个慢慢增长的过程。
心理咨询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心理咨询服务市场会迅速放大。有的同学听过我的课,我在课堂应该讲过这个观点。我说心理咨询提供的服务是一种奢侈服务。这个世界上的服务有两类,一类是必需的,一类是奢侈的。产品也是有两类,服务也是一种产品,一种是必需品,一种是奢侈品。
举个例子,这个馒头就是必需品,化妆品就是奢侈品。这个必需品的市场它的特点就是比较稳定,奢侈服务它可以没有,但也可以迅速放大,放大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也就是说你只要对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信心,对我们的社会稳定有信心,应该对我们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有信心,因为中国人会越来越富的啊,越来越有钱后,人的心理问题可能就会更复杂一些,所以心理问题的概率就会加大,所以对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的需求会增大!一句话,心理咨询行业的现状呢不乐观,但是未来非常的美好,前景一片光明。
三、心理咨询师的核心素养
简单来说一说心理咨询师的核心素养,我觉得有五个方面:
第一、有良好的品格,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一个助人的事情,当然我们心理咨询师是要赚钱,但赚钱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帮助人、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这是我们重要的目的,也就是说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整天脑子里只装着自己的人,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的人,其实是不适合做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工作的,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的。
第三、是心理咨询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
第四、心理咨询师要有自我觉察与自我修复的能力,要想帮助别人,自己首先是一个有能量的人,由于心理咨询师面对的大多数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所以自己也会有心理损伤,只有具备自我觉察和自我修复能力的人,才能迅速回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去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
第五、心理咨询师必须有对人心理活动的感受性、敏感性、丰富的想象力,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也就是说你必须对人比较敏感,有的人对计算机敏感,看到计算机两眼放光,看到人两眼无色,这样的人做计算机工程师是合适的,但是做心理师就很困难。
这五个方面吧,我觉得是心理咨询师的核心素养,如果说最重要的是哪几条的话,我认为有良好的品格、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对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这三点很重要,要愿意跟人打交道,一个不愿意倾听,也不愿意表达,对人的真实情感缺乏准确的判断,这样呢就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虽然很多人不适合做心理咨询师,但是我赞成大家都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所有人都该学点心理学知识,但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去做心理咨询师!其实这16年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考试,我觉得最大的贡献就是普及了心理学知识,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解决心理问题,即使有了什么问题,也知道可以找什么专家,什么样的人是去求助,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
四、心理咨询师的的成长之路
主要是已经取证的心理咨询师,不管你是取得原来的国考证书三级、二级证书,还是拿到中科院心理所的心理咨询培训的合格证书,由于已经接受了心理学、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信念,但是这样的学员,他们还是不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能力。那么这批人该怎么成长呢
从只有心理咨询师证书成长为一个具有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我认为要完整的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拿到证书以后,心理学的基础课应该重新补,虽然我们已经考完了,九门课都学过了,但是这些课程的学习非常的简单,教材比较陈旧,学习完
全是服务于考证的,所以学习也不是特别系统。很多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者,由于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不是特别清楚的,我是建议拿了证书以后,首先要对心理学基础课进行重新学习,要补课。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还有发展心理学。
第二、需要补心理咨询伦理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原来的国考培训这块是缺乏的。心理咨询是个助人的事情,对能力规则的掌握和实践非常重要。缺乏职业伦理的咨询师就相当于司机不懂交通规则一样,是绝对不能进行咨询工作,不能上路的。
这三大基础补完课后,我们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自己未来可能服务的人群,选择一种到三种疗法,不要太多啊,针对这种心理咨询的方法技术好好学习实践。这种疗法说的就是像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方法、人本主义的方法,不需要学的太多,学的太多会不容易整合,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除了补三大基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实践,抓住各种机会去实践、去实习,最好是有督导指导来实习,但现在督导很贵,合格的督导也比较少,不是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能承受得起的,都能支付得起的。所以我倒建议一个低成本低成长的方法,就是可以利用所谓的同辈督导进行成长。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之路,应该会历经7到10年!并且还要通过规范的训练,未来呢,我们国家的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也会和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一样,走这个学历教育为主的培养路子,十年以后,或者要快的话,五年以后就有很多心理医师,是科班培训培养出来的了,也就是说大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在学习期间还要实践,毕业以后要到专业的机构去实习,有人督导实习,然后再考证,最后正式执业注册。
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样不是特别现实,为什么呢现在大学心理学招生规模有限,心理系的学生毕业以后有很多的就业选择,很多人他不愿意去做心理咨询师,还有现在大学里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或者心理咨询专业,培训的很多东西还是属于理论培训,实践的机会比较少,他们毕业的学生也很难说就能做心理咨询师。所以在短期内啊我觉得至少在五年内,有很可能在十年内,心理咨询师我们国家心理医师的培养呢还是应该以横向进入为主,以学历教育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