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周期」,一般有4个阶段:
1.初创期:这个阶段是市场没有培养起来,需求少,产品供应也少;此时如果你选择进入,说明你有很好的眼光,或者你是个赌徒,因为很多行业不一定能撑过「初创期」,或者这种「初创期」很长,你要长期忍受「坐冷板凳」的状态。
2.蓝海期:市场需求强烈,产品供给少,此时你进入这个市场,就是一头猪,也可以被风口吹起来。
3.红海期:市场需求饱和,产品供给过量。股市最大的忌讳就是「追涨杀跌」,但绝大多数散户都是很盲从的,当你发现某个项目很火的时候,说明你投资的机会已经过了,因为「盛极必衰」,我做自媒体,对此非常有感触,当年知识付费非常火的时候,我做什么心理课程都很热卖,但很快一年后,公众对于「知识付费]热情回落,你再去卖课程,就会发现很难了。只有少数头部「知识分子」形成了「知识垄断」,如果你没有利用「蓝海期」,迅速上升到「食物链上端」,此时你就会发现这个行业「僧多粥少」,不好混了。
4.衰落期:市场需求衰退,产品供给减少。到了这个阶段,这个行业就会被时代淘汰了。
二、心理咨询行业处于哪个阶段
这个行业有三个特点:
第一,市场需要特别大:调查数据,我国有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说,有九成中国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客户需要培养:虽然这么多人有心理问题,但「心理咨询」并未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一是文化上,中国人没有「心理咨询」的传统,「心理咨询]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它最早脱胎于「牧师忏悔室」这样的文化,在中国「家丑不可外扬」,崇尚「熟人文化」,不习惯于让陌生人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咨询的「污名化」严重,很多人会把心理咨询师当成「骗子」,觉得去做心理咨询是「心理有病」。其次就是经济上,在国外因为「心理咨询」入了社保,所以可以减免费用,这就会让心理咨询变得更「亲民」。
一般的心理咨询机构收费标准在300-1000元/小时,以平均500元/小时、每周一次来计,一个来访者每月咨询4次就需要2000元,北京是全国人均月薪最高的的城市,的平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很多人对每月2000元左右的咨询支出还是有所顾虑的,更何况很多好一点的咨询师收费更高。
第三,客户迭代速度快: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郁闷,但现在90后,00后这些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于心理咨询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中国进入到「准发达国家」的行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心理健康」日益列为需要投资的领域。根据中国某心理平台去年的心理咨询行业白皮书的数据,在该平台的新用户增长数到大53%,和2017年增长11%相比,已经是快速迭代了。
三、心理咨询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职场困惑,恋爱问题,或者婚姻初期问题。俗话说得好:三十而立。
十年前中国大众对于心理学的普遍看法是什么60%停留在你猜我在想什么;30%理解;10%有付费可能。
那时,我们的主要客户是30+,他们的问题是:在已经成家立业的基础上,如何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平衡工作与生活,以及如何处理婚姻危机。一句话,如何保江山,比如「中年危机如何解决」,「亲子教育」、「婚姻危机」等问题。
现在,这比例也许会有一些改变,具体改变多少呢也许有50%不了解,40%理解心理学,20%有付费可能现在的客户主体更关心的是:如何快速进入社会的上升通道,如何成家立业。一句话,如何打江山一—比如如何找到如意郎君,如何处理好和老板的关系等等。这一点对我们心理咨询师选择「咨询的主攻方向」很重要。
如果你想抓住这些「目标客户」,你就要更多研究帮助来访者「成家立业」,「三十而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