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娴,女,汉族,969年5月出生,贵州松涛人,九三学社社员。硕士,教育心理学副教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2013年12月-至今我校“海南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女性基地)建设项目负责人。
讲授课程:学校心理学、家庭治疗、咨询心理学、女性学、心理健康教育等
研究领域:人格与健康,女性发展与社会性别,社区心理服务
社会服务领域:青少年心理辅导、社区心理服务,婚姻家庭辅导
主要社会兼职:海南省省政协七届委员(妇女界别),海南省妇联七届执委会委员,三亚市心理学会婚姻家庭专委会主任。
其他社会兼职:海南省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专家组成员
海南省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1.主持科研项目:
纵向课题
1.海南本土女性生命叙事研究,项目编号:HNSK(YB)16-84,
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规划课题,2016-2019,结题申请审核中
2.海南省高校性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无,
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已完成
3.三亚城市社区心理服务体系研究,已结题,结题证书编号:JX16-034
三亚市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度资助项目2013-2015
4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少数民族居民生存状态研究—基于五指山市黎族女性的个案分析,项目编号:Hjsk2012-63,
海南省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12-2014,已结题
5.海南省民族基地项目1项,已结题
6.通识教育视域下的《女性学》教学实践研究,
校级教改课题,2019-2021,在研
7.《女性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实践研究,
校级教改课题,2013-2015,已完成
横向课题
8.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女性发展研究,
海南妇女联合会-海南妇女儿童问题研究会委托研究项目2013-2016,
联合主持人。已结题,结题证书编号:JX16-01
9.海南贫困县市农村大龄青年婚恋观调查,
共青团海南省委委托专题调研项目2016.10-2016.12,
受邀负责专题调研工作,参与撰写并负责提交调研报告,已完成,
10.中国高校GapIn.P.A.C.E项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执行人
组织面向女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PACE》课程实施
中华女子学院合作项目2019-2022,正在进行中。
2.发表论文
序号
成果名称
(按论文、专著、教材顺序排列)
刊物名称
(发表刊物、期次或出版单位等)
主办单位
刊物级别
本人署名次序
1
五指山的百灵鸟-海南本土女性生命叙事研究之一
2018-05
“民族文化与社会性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家级
独著
2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热带海洋学院为例
2017-02
中国性科学
第26卷第2期
国家卫计委-中国性学会主办
3作2通讯作者
3
女性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启发
2016-02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总第556期
哈尔滨师范大学
省级
2作1
4
大学生性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以琼州学院为例
第25卷第2期
5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与妇女之家建设的思考
2015-09
健康世界
第23卷第20期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
6
海南城市社区居民心理服务体系研究:问题与对策
201508
第23卷第19期
7
旅游业对五指山黎族女性自我意识影响的个案研究
201501
民族论坛
总第363期
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3.获奖情况
近三年来本人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的成果
本人署名次序及备注
获奖名称:政协委员优秀提案奖
鉴定单位:海南省政协七届委员会
2作第1
主持课题成果
性教育,社会性别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获奖名称: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征文赛三等奖
鉴定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
海南高职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讨
获奖名称: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征文赛二等奖
3作第3通讯作者
学生为1、2作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
获奖名称:海南省心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评选二等奖
鉴定单位:海南省心理学会
3作第2通讯作者
课题成员及学生为1、3作
海南省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问题与对策—基于三亚市社区的调查分析
获奖名称:海南省心理学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评选二等奖
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与“妇女之家”建设—基于海南省三亚市的思考
获奖名称:2014年海南省妇女儿童问题征文优秀奖
鉴定单位:海南省妇女联合会-海南省妇女儿童问题研究会
课题成果
深入开展本土女性发展教育与研究工作,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有效实施
获奖名称:2012年海南省妇女儿童问题研究会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4.其他情况说明
1.全校性人文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女性学》教学团队负责人。该课程自2011年9月起至今,面向全校本专科生连续开设多年,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反对性别暴力,致力于培育具有先进性别文化理念的社会精英,已形成一支多学科背景的教学团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学生自治社团“女性发展协会”、“性别平等倡导协会”专业指导教师。2018年7月19日-21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支持项目第二届“中国女大学生领袖计划”线下培训活动在北京举行,上述两位会长双双入选该项目并受邀赴京参会,为海南高校学生首次参与此项目。
3.2018年初,作为基地负责人,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并促成“女性基地”加入“中国民间社会性别网络CCGN项目”,该项目由商务部主管的中国国际民间组织促进会(简称“民促会”)负责。2018年5月至今,基地多名成员受邀参与此项目举办的专业培训达九人次,涉及环境保护/女性发展/性别平等多个方面。
组织开展社区居民心理服务需求调查并指导学生完成学年、毕业论文数篇;组织开展针对社区居民的心理服务活动,如“亲密之旅”婚姻家庭辅导小组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