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委托人情况和需求,按照要求寻觅合适的对象,从中牵线搭桥,帮助双方高效脱单,最终促成一段美好姻缘……对于红娘这一角色,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近年来,这一角色有了新的职业称呼——婚介师。
文/记者许纳芳
图/受访者提供
服务内容
要走进客户的内心
帮助树立正确婚恋观
“当红娘有什么难的,不就是介绍两个人认识吗?”婚介师常常面对这样的质疑,但对他们来说,想要服务好单身男女,并不是简单的牵线搭桥。通过婚介服务,婚介师往往需要走进委托人的内心,像“导航员”一样,帮助他们找准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找到步入婚姻殿堂的目标和方向。
田晓晨是厦门盲盒婚恋俱乐部的主理人,也是一名从业十余年的资深红娘。在她看来,如今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和幸福感,更倾向于找到与其志同道合、互相尊重的伴侣。“简单推荐一个条件合适的人,显然已行不通。”
一名婚介师的工作需要从分析委托人的情感需求开始。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是婚介师熟悉委托人最快速的方式。田晓晨在盲盒婚恋俱乐部设立了多间洽谈室。自俱乐部成立以来,她平均每天都要接待2-3名委托人。每次约见,她都会与委托人进行细致深入的交流,了解委托人自身的情况以及对于另一半的期待。常常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
“我们这代人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工作能力也比较强,但是面对婚姻和情感,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要怎么去选择。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定位和择偶要求是模糊的、不准确的,这就需要婚介师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指导,引导他们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现状。”田晓晨说,树立好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能对单身青年的脱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婚介师还需要对委托人的年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进行了解与核实,建立委托人的个人档案,并筛选合适的对象,制定相应的相亲规划。男女双方见面前,婚介师还会进行恋爱技巧指导。见面后进行回访,确认双方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职业门槛
应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有同理心能疏导负面情绪
林佳是遇见婚恋网的一名工作人员,从事婚恋行业14年。她说,婚介师属于中介服务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较高,除了需要从业技能,还需要他们有较高的亲和力、同理心、沟通能力等。一些想通过婚介机构寻找对象的人对于婚介效果的心理预期很高,觉得交了钱就一定能“脱单”。但实际上,最后能否成功牵手,涉及到很多因素。“相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委托人相亲不顺利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这就需要婚介师帮助他们重树信心。”
“婚介师要站在委托人的角度去思考。”拥有11年从业经验的郭彩霞说,单身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社交圈太窄、缺少认识异性的渠道,或是面对异性过于羞涩不敢表达,还有很多种情况,是需要婚介师和委托人有充分的沟通后才能发现症结所在。“只有对委托人的情况足够了解,才能帮助他更好地找到合适的另一半。”
形式创新
线下相亲涌现新形式年轻群体接受度高
在大众的印象中,婚介师一般由较年长的女性担任。随着90后开始成为社会的新锐主力,婚介师队伍也开始走向年轻化。在田晓晨身边,就有很多同事是80后、90后,也有越来越多男性开始进入婚介领域。
成就一桩姻缘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年轻群体的加入,让婚介市场更为活跃。“他们擅长运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更好促成双方见面交流。”田晓晨介绍说,过去相亲活动更多是单身男女直接坐下交流或是做些小游戏,形式较为单一。现在则涌现出一批如相亲剧本杀、羽毛球联谊赛、脱单旅行等新形式,让单身男女卸下心理负担,迈出交友第一步,在年轻群体中接受度很高。
行业发展
筹备婚恋专业委员会
更好服务我市单身青年
记者了解到,虽然有《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但业内关于婚介师职业的服务标准、职业培训、人才培养等并没有形成统一。
每天24小时在线,有时下班后还要处理各种事宜。许多职业婚介师的日常,被工作塞得满满当当。但他们的工作成果很难被量化。有些婚介师尽心尽力为委托人撮合,最后没成功的不在少数。近年来,婚介服务机构信息审核不严、实际服务与承诺不符、退款难等问题也屡见不鲜,更是让婚介行业发展陷入尴尬的境地。
厦门婚庆旅游协会婚恋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黄成茂介绍,据不完全统计,除了珍爱网、我主良缘等头部的婚恋平台外,厦门大大小小的婚介机构就有上千家。为了进一步规范婚姻介绍行业管理,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目前厦门婚庆旅游协会正在筹备组建婚恋专业委员会。
据悉,未来,婚恋专业委员会将整合一批婚介师、民间的红娘团队以及热心公益的离退休人员,为单身青年提供规范优质婚恋服务。同时将规范厦门婚介行业服务标准,组织婚介从业者开展培训和持证上岗。根据需求开办培训班,帮助婚介师提高业务能力。
记者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婚庆婚恋服务业工作委员会了解到,目前婚介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已完成预审、初审,即将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出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颁布后,将为婚介师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