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PUA有用吗?

首先请允许我问几个问题,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找对象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使用过互联网,有没有搜索过恋爱技巧?被对方提出分手之后有没有偷偷地搜索过如何挽回?

如果没有谈过恋爱,那你有没有看过情感专家的书籍,或是在网上不小心刷到过一些情感专家的视频?我想可能在座的各位都不能完全幸免,我也一样。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剧烈的转型期,亲密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且总是跟痛苦、焦虑、矛盾、纠结捆绑在一起,婚恋焦虑成了大部分人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个烦恼,而这个烦恼也孕育了商机。

2015年我开始读博时,反复地注意到一个词,剩女。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剩女指的是那些已经过了社会一般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还没有结婚的女性,广义上是指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

我对他们如此受追捧感到很困惑,于是决定开始研究这个群体。

进化心理学作为婚恋指南?

所有动物或人类都想繁育出健康貌美的后代,所以女性要提高自己的MateValue(伴侣价值,简称MV);同时因为所有雄性都本能地想延续自己的基因,恐惧后代并非亲生,所以女性要降低PaternalUncertainty(亲子不确定性,简称PU),具体表现为要温柔、嘴甜、善于崇拜、衣着不能太暴露、事业心不能太强等等,这样男性才会信任你的忠贞,进而对你投资、满足你的要求。

后来有记者写邮件给进化心理学的创始人,也就是Ayawawa在书中反复引用的心理学家DavidM.Buss,问他怎么看Ayawawa对他的理论的解读。

Buss教授回信说,Ayawawa对进化心理学理论的解读是没错的,在长期择偶时,男性比女性更看重外表,女性比男性更看重地位资源,这一点已经被反复证实,没什么可怀疑的,这就是事实。

但是我的问题是,事实,尤其是过去的事实,就应当或者说可以成为指导当下和未来的婚恋指南吗?即使是这样一个覆盖了37种文化一万多人的实证性研究,也没有考虑到在父权社会下,女性难以获得资源这个因素对于女性偶择策略的影响。

如果女性本来就能平等地获得地位和资源,那么她们在择偶时是不是就不会把男性的地位和资源排在第一位了呢?换言之,这里真正的自变量并不是性别,而是不同的性别处境。

但是很显然,情感专家们并不想去质问社会环境与文化对人们择偶策略的影响,他们只是把所谓的描述性科学研究成果,拿过来转化包装成一个指导性的婚恋指南,并高价贩卖给那些渴望恋爱和婚姻的女性。

万能模型:亲密关系咨询产业化

为了进一步探究情感咨询行业,我在2016年找到了一家婚恋咨询公司开始进行田野调查,以下简称它为F公司。

F公司的创始人C先生在与我的访谈中坦白说,几年前他开始创业时,本来想做的是面向男性的婚恋指导,但即使公司的营销完全是针对男性客户时,来寻求服务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女性。

于是C先生果断地转向了女性市场,把公司重新定位包装成了一个女性婚恋咨询与培训机构。短短的几年间,他发现最赚钱的业务就是挽回前任和击退小三,而且市场需求极大。

为了在短期内迅速地扩大公司的规模,F公司推出了一个21天速成情感咨询师的培训项目。在田野中,我参加的就是这个项目,我想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情感专家,图中坐在右边的穿白色衣服的人就是我。

在培训中我发现,第一部分内容在整个培训里占的比例少之又少。我问这些导师为什么,他们告诉我说,教科书是好的,但是对实际的咨询没什么用,你只需要看书去考个证,让你的简历好看一点。真正重要的是公司根据几千个真实咨询案例总结出来的万能模型。

这个万能模型是什么呢?他们要求所有咨询师在了解了客户的情况之后,把她们的诉求归进脱离单身、自我提升、婚姻维系、挽回前任这四大类之一,每一类后面都对应着一套非常详细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流程。

C先生把这称为“亲密关系咨询产业化”。他颇为骄傲地跟我说:“在我们公司一切都是流水线,客户咨询有一套标准的流程,咨询师的培训也有一套流程。你只需要对着电脑,把这个标准流程念给来访者听就行了。”

谁痛苦,谁付费,谁改变:教女性挽回前任的情感咨询

在大量地观摩了这种咨询之后,我发现情感挽回与我想象中的,一个咨询师面对一对亲密伴侣,三个人坐下来面对面交谈的伴侣治疗完全不一样。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总是女性去寻求情感专家的帮助呢?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父权制系统对两性情感规训的不同。男性从来都不被期待去承担情感劳动,他们甚至被要求去压抑和掩饰自己的情感。而女性从小到大都被教导要重视家庭,且被期待在亲密关系中去确认自我的价值。所以一旦关系出现问题,女性很天然地就觉得修复和挽回这段关系是她的责任。

女性在婚育过程中付出的家务、育儿劳动几乎都是无偿的,而对于那些在婚育过程中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成为家庭主妇的女性来说,在离婚后想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或者再婚,难度都比男性要高很多。

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在情感挽回咨询中,似乎另一半被完全免责了,哪怕是出轨了的丈夫。

我问这些咨询师,你们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伴侣治疗呢?他们告诉我说,在中国你怎么可能让男性去付费学习这个内容?当下的情感咨询是非常合逻辑的,这个逻辑就是“谁痛苦,谁付费,谁改变”。

所以我看到大量的女性来访者跟着咨询师,按照模板的这一套流程,去分析自己的依恋类型和原生家庭,把自己的情感模式问题化,然后开始情绪管理和自我提升,训练自己成为一个“低需求”的伴侣。

在整个过程中,她们具体要做哪些功课呢?

首先是一个非常彻底的自我优缺点分析,咨询师会带着来访者回顾自己原生家庭中的种种苦难,得出一个结论,你的依恋型不是安全型,而是痴迷型。

痴迷型被认为是一种有问题的依恋类型,它通常是因为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照顾者足够且及时的回应与爱,或者是由之前的不愉快的亲密关系的创伤所导致的。

这些情感咨询师会向来访者承诺,只要你跟着我们做功课,就可以转变你的依恋类型。

她们要写情绪日记,每天至少记录5件具体的事,量化自己在其中的情感分数;还要列幸福清单记录生活中的快乐,记录对方曾经对自己的好,提醒自己要继续挽回;健身读书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爱的五种语言》《非暴力沟通》这一类书籍,然后还要记笔记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在情感专家和情感咨询师的眼里,婚恋就像是一场人生必须要进行的考试,一场必须要赢的游戏或战争,所以我们经常从他们的口中听到战术、心法、套路、技巧这样的词汇。

进化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原生家庭,所有的理论在他们看来都是一个工具,拿来用就好。他们希望人们相信亲密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风险是可控的,问题都是可以付费给专家来解决的。

当这些情感专家一边贩卖婚恋焦虑,一边贩卖情感咨询的时候,其实是在教人们去量化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得与失,且在这种量化和算计的过程中物化自己和对方。这就是工具理性指导下的恋爱和婚姻,执行任务、解决问题,别的无需多想。

PUA魅力课程:面向男性的情感培训服务

当我发现情感咨询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和购买咨询服务的消费者,大部分都是女性的时候,我感到有些悲哀和难过。

PUA起源于美国的夜店文化,原本是为了快速吸引女性发生一夜情的搭讪技巧。很神奇的是当这个东西进入中国之后,成了网络上很多男青年,尤其是那些青涩的不善交往的男青年,学习如何找到女朋友的“泡妞圣经”。

近几年,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了很多PUA的案例,大多都涉及到精神操控、自杀鼓励和教唆等。我们也要注意,在这些极端案例之外,PUA学习者中也不乏没有带着“实现百人斩”或“快速推倒女生”等恶意目标的普通男性,他们只是想学习如何跟女性相处,想要找到一个女朋友。

我想探究,在中国的PUA大流行背后,是否也存在着普通男性的男性气质焦虑,以及他们在婚恋中面临的困境。一开始我在一家叫作“坏男孩”的App上学习了很多PUA课程,但这是不够的,因为我需要接触到真实的学习PUA的男孩。

于是我找到了一家进行线下培训的初创小公司,简称W公司,他们的口号是“做你的情感管家,帮你实现情感自由”。当我到W公司的时候,他们正在给二十几位男青年线下授课,这个课程长达10个周末,收费近8000元。

W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来上课的这些男孩中有几个富二代,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在大城市打拼的普通男青年,他们的收入在一万元左右,不擅长打扮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跟女生交谈。

W公司为他们打造的“魅力课程”究竟有什么内容呢?第一步是外貌大改造,从发型到穿衣、健身,打造一个理想化的男性身体。还有很多细节的内容,甚至包括如何修剪鼻毛和指甲、如何选择袖扣、如何佩戴领带领结等等。

简而言之就是,这些男孩要学习如何从头到脚地做一个精致的都市男子,他们在培训中需要提交自己在改造前后的照片对比来交作业。

第二步是在朋友圈进行展示面的建设,用PUA的术语来讲叫作DHV,demonstrationofhighervalue,高价值展示。

W公司的培训导师会提供给付费学员5个G的“干货”,其实就是培训导师自己的朋友圈截屏,以及他们和各种“妹子”的聊天记录。他们还会手把手地教这些男学员,如何拍摄出有品味的照片,以及如何修图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课程中,W公司的培训导师从来都不标榜自己在教PUA。他们强调的是在给青年男性赋能,教会他们如何展示自己的高价值,从而能够轻松地“狙击女神”。

在研究期间,我加了二十几位PUA导师和学员,所以我的朋友圈变得异常的丰富多彩。

他们强调一定要真实拍摄,不能用别人的图片,在观摩了大量很雷同但又不完全一样的照片后,我发现其实光有光鲜亮丽的图片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图文不符、声东击西,才能显得不low,避免太刻意。

比如有一个很典型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其实也是在从侧面展示他们的手镯、腰带、鞋子、眼镜等奢侈品。

后来在整理田野资料时,我才发现其实这背后有许多公式,很多学员就是按照这个公式去套用。显然在泳池边搔首弄姿,从背后进行拍摄,是一个典型的高价值展示公式。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有一些PUA男孩质问我说,你这么朴素,连妆都不化,怎么可能是研究PUA的呢?我才意识到,在他们那里,“研究”是另外一种含义。

曾经一度我也想尝试实践一下高价值展示。当我去到了相同的景点,决定拍一张照片时,我才发现很显然,遇见了谁不决定我走到哪,遇见了谁决定了我被拍成什么样。

当然这个比较除了幽默好玩、调皮一下以外,我是想要告诉大家,高价值展示往往需要苦心经营的设计,在这背后,这些男孩往往也会经历一种无止境的焦虑。比如在发完朋友圈之后,他们会反复地查看有多少人点赞、多少人留言。

这些PUA男孩相信,只要在朋友圈里活得有钱有闲、光鲜亮丽,就能够吸引到潜在的女朋友。他们似乎想要构建出一种更加理想化的男性气质,这种男性气质显然是围绕着消费主义展开的,基于一种通过消费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抱负。

消费主义是什么时候进入到男性气质以及亲密关系中的呢?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女性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浪漫”,但这个浪漫已经变成了有钱有闲且能够游刃有余地消费玩乐的代名词。

对于这些年轻男性,在初入社会、毫无经济资本的情况下,他们在消费主义的婚恋场域内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于是他们只能转而寻求PUA所教授的“逼格”和“套路”,假装自己好像有某种资本。

学习PUA有用吗?

如果我们用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来理解PUA的话,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是要把本应该缓慢习得、潜移默化的文化资本,压缩到短短的几个月当中去速成。那这种学习对于PUA学员来讲到底有没有用呢?

我曾经问过PUA男孩,你们会不会把这个课程推荐给其他男性,他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犹豫。有一个建筑师男孩跟我说,他觉得很有用,因为这提升了他的个人社交技巧和品味,增强了他的自信。

但是有钱有闲的速成过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自我规训。有男孩表示,他不想让别人,尤其是未来的女朋友知道自己曾经学过PUA。更有一个男孩向我感慨道,有再多的套路,但在大城市买不起一套房,一切都是白费。

显然,PUA培训尽管帮助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女性,但也加剧了他们自身的男性气质焦虑。

在我的田野中,有一个男孩William让我印象非常深刻。William在跟我访谈的那次见面中,我们点了咖啡和甜品,但他拒绝吃任何甜食,咖啡也不能加糖。他说因为最近他在跟着私教进行增肌,只能吃白煮鸡胸肉和蔬菜。我当时夸他太自律了,William苦笑了一下自嘲说,如果连努力都没有,我还有什么呢?

当时我问William,学会了这些套路之后,你有没有在约会当中实践一下呢?William的答案还蛮出乎我的意料。

从William的表述中可以看出,PUA所教授的套路背后,其实是一个更为宏大的现代自助产业(SelfHelp),而自我提升其实是资本主义体系误导下的自我奴役,将自我引导进一个不断提升的幻象,进行无止境的苦力。

William说,有时候我觉得我都快精神分裂了,因为我怕自己没法分辨女孩爱我是因为我的套路,还是只是因为我,我更怕的是套路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以至于到了我自己都不自觉的程度。

在《残酷的乐观主义》这本书中,劳伦·贝兰特曾经写道:在新自由主义下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没法实现它所允诺的繁荣、向上的流动,以及稳定的亲密关系了。

在当下的中国,其实我们也进入了某种相似的困境,婚恋承载着人们向上流动或是稳固阶级的渴望,但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讲,他们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

尤其是男青年,为了勉强在这个游戏里玩下去,他们只能转而寻求暂时的甚至是虚假的文化资本。他们乐观地相信只要学会了如何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高价值,只要学会跟女生交往的技巧和套路,就能在未来找到一个亲密伴侣,过上美好的生活。

但是很显然,这种乐观主义是极其残忍的,因为朋友圈里的高价值展示,并不能给这些男青年带来PUA培训所允诺的情感自由或是美好未来,带给他们的也许只有无尽的自我提升和无法言说的痛苦。

在去年夏天我尝试联系曾经的一些PUA被访男孩,想跟他们做一个跟进访谈,很可惜,有些男孩已经离开了这个城市,也有一些人不太愿意跟我再见面了。最后真的约出来见面的,只有这个说自己对套路感到精神分裂的William。

图片中是2017年我们第一次访谈当天他发的一条朋友圈,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接触女博士,从人类学聊到社会学,再到哲学,受益匪浅。当然这条朋友圈完全可以解读成,我变成了他高价值展示的工具人。

但是讲实话,我那天下午也聊得蛮开心的。五年后再见,William的肌肉更发达了,但是我发现他整个人更加悲观了。当我问到他未来有什么打算时,他说35岁就回老家,目前还在这座城市是想多挣点钱,等挣够钱之后就回老家买套房,然后再考虑娶妻生子的事情。

情感资本主义时代的亲密关系

我在田野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把进化心理学当成婚恋指南的女孩、有愿意支付高昂的费用寻求击退小三的家庭主妇、有因为找不到女朋友而去学习PUA的男孩,还有在流水线上速成的情感专家。

在与他们的访谈和交往当中,我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叙述口吻,也就是所谓的整体性情感架构:我改变不了规则,所以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规则,努力成为规则里的赢家。

在面对结构性的困境时,他们积极地寻求个体的行动,期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境况。他们对亲密关系里的问题感到无可奈何,又对自己采取的行动充满乐观的憧憬。

其实,哪怕是在伴侣治疗较为成熟的西方世界,人们也一样在经历某种程度的“爱情的终结”。当我这样批判速成的情感专家,以及当情感专家自己在向往西方的伴侣治疗时,它真的是一个更好或者更有用的选择吗?

对此,社会学家易洛斯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她认为在西方,伴侣治疗师把沟通建构成了一个仿佛能解决所有婚姻问题的手段,而且这种沟通必须在伴侣治疗师的协助之下完成。

然而易洛斯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是社会和性别的不平等。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女性说丈夫不帮她做家务时,伴侣治疗师可能会建议她,“我需要你帮我一起分担家务”是比“你应当跟我一起分担做家务”更好的表达。

但这种所谓的沟通技巧的提升,所遮蔽的其实是家务劳动背后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就算这些伴侣治疗师说服了人们,相信提升情商、爱商、沟通技巧后就能获得更好的亲密关系,但对于人们所遭受的爱情生活的集体性困扰,他们并没有得出什么洞见。

其实我的田野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了,今年夏天一席找到我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情感专家已经是过去时。

以Ayawawa为代表的婚恋专家已经风头不再,多家PUA公司被整顿关停,像“坏男孩”这样的App也都被下架。2021年12月《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已经明确增加了禁止通过精神控制残害妇女,也就是说PUA是一个违法行为。

智者不入爱河,

冤种重蹈覆辙。

寡王一路硕博,

我们终成富婆。

作为一个80后,我能从00后那里感受到,他们虽然还渴望恋爱,但是已经非常明确地恐婚恐育。

六七年过去了,我们的整体性情感架构已经从“婚育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必选项”走到了如今的一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话“不婚不育保平安”。曾经在奔三的年纪,我一度因为还没有结婚被嘲笑为“剩女”,如今我又因为已婚已育被嘲笑为“婚驴”。

好像年轻人对于家庭和婚姻已经不再憧憬,残酷的乐观主义在他们身上也不起作用,相应的他们反倒生出了某种乐观的躺平主义或摆烂主义。

现在说出这些话,使我听起来好像对于过去的纯粹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怀念,但很显然我们所有人都回不去了。

中国的离婚率在2019年已经飙升到千分之三点四,离结比到达了43.86%。换言之,在2019年那一年,每100对新人注册结婚的同时,就有44对夫妻选择了离婚。

随着离婚率的激增以及不婚不育倾向的上升,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情感资本主义时代,情感成为了一种可被评估、检查、协商、计算以及交易的实体。脆弱的亲密关系在情感咨询当中找到了一个临时停泊点,但也使它发展得异常商业化。

在商业化的情感咨询中,亲密关系中的自我变成了一个痛苦的自我,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改变、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才能重新被纳入市场中。

接受爱情的正常性混乱

那么,我们还有可能走出这样一个充满了欺骗和自我欺骗的困局,还有可能拥有不那么工具化、程式化的亲密关系吗?

的确,从80后到00后,20年过去了,似乎我们在这个方面并没有进步多少,而相应地我们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优绩主义,走到了当下无止境的内卷。

然而在爱情和亲密关系中,优绩主义往往是无效的,再多的自我提升,更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都不一定能带来一份更好的感情,甚至连更好的亲密关系本身都是一个伪命题。

为了避免走向虚无主义,在今天演讲的结尾,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回忆一下,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所经历的自我和他者的碰撞,以及这种碰撞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自我的混乱,甚至是痛苦。其实它也有可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体验,是亲密关系里最能让人看见自我、认识自我的一部分。

这种“爱情的正常性混乱”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不一定非要用工具理性去规避或管理它,也许学着去接受这种爱情的正常性混乱,试着与之和解,甚至是享受它,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可能性,谢谢大家。

THE END
1.婚恋情商培训婚恋情商培训班02婚恋情商课程详情 上课时间 每周二三四,周末,9:30-17:30 授课方式 课程采用老师面对面教学的方式授课 课程目标 帮助学员提升情商,解决婚姻情感问题 03本次课程知识点涵盖哪方面 情感关系问题解决 你已经处于一段情感关系中,但是现在你们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例如TA的前任总来捣乱?有第三者插足?遭遇到了背叛?又或者自https://www.qinxue365.com/course/735097.html
2.2023年泡妞课程恋爱VIP课程合集,实战恋爱脱单大全永久更新本课程包含恋爱课程、微信聊天课程、约会课程、情感理念课程、自身建设课程、形象改造课程、社交软件聊天课程、聊天基本思路、长期关系、两性关系课程、快速恋爱课程、挽回爱情等。 终身VIP限时活动价:128元【2024年3月30日后,涨价至188元】 包含全站2000G课程,本站终身VIP,可下载全站课程,包含女生撩汉课程。 https://zrt9.com/21919.html
3.《情感婚恋心理学》课程大纲课程大纲心理学培训培养发展情感婚恋智商(婚商) 了解四种依附形态与亲密关系; 认识亲密关系中的“四大杀手” 学习情绪自我调节方法” 学会应对夫妻冲突,控制他人情绪的技巧 洞察四种人际交往心理地位,提升自己的同频沟通能力。 课程对象:正在寻找婚姻伴侣的人群,所有已婚想过幸福人生的人群。 https://www.consulting-china.cn/traning/67051.html
4.两性情感婚恋●亲子教育技巧培训两性情感婚恋●亲子教育技巧培训为了更好的促进“和谐家庭,和睦亲子,解决儿童成长的常见问题,挖掘父母孩子教育的心理潜能,让每个孩子成为情商、智商、体商、逆商和财商的五高“领袖儿童”,特推出 《两性情感婚恋●亲子教育》课程,传播爱,人人都是幸福推广大使! 【授课方式】: 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趣味游戏、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测验。 http://www.hke123.com/nxkc/Detail_20941.html
5.女性恋爱课程少走弯路,不看没用的书,不听没用的心灵鸡汤,只要这些课程内容,都全部进入到您的恋爱思维当中,必然会有同样的结果,就是被男神宠爱,恋爱幸福。系统学习,全面提升自己,让你的爱情具有掌控感。 不当你的世界 只做你的肩膀 ○ 意心情感婚恋心理咨询 ○ 有效-专业-贴心-情感咨询服务平台 恋爱脱单—分手挽回 婚姻https://m.qlchat.com/wechat/page/channel-intro?channelId=2000006284427088
6.今世钟情恋爱教育课程上线,婚恋导师一对一指导脱单恋爱今世钟情婚恋课程上线,情感专家老师为单身男女提供专业的恋爱技巧、约会技巧、聊天技巧指导服务。 很多人都说如今的男生都不愿意追女生了,其实很大部分在于也不懂的怎么追,完全不知道女生的心思是什么。只要有方法,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有些人虽然工作的时候很有魄力,但是面对自己喜欢的异性,完全是另外一直状态,也http://www.jinshizhongqing.com/index.php?m=wap&siteid=1&a=show&catid=11&typeid=11&id=320
7.天津婚恋情感心理咨询项目费用地址婚恋情感心理咨询项目 随时 西康路校区 预约 400-801-6269 正向心理课程顾问接听,咨询了解更多! 在线咨询 热门问答 学员[sussan ]咨询:天津正向心理的课程都是1对1吗? 咨询师[李晓林]回复:学员,您好!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心理健康,天津正向心理咨询中心为当时人开设的项目,都是进行1对1的咨询,有专家进行各类问题的https://m.tantuw.com/gz/SchoolCourse_21769
8.雨宸19套合集13.《讨好型人格的逆袭之路》 14.《通道训练》(送)12集 15.《心理识人术:帮你找到靠谱的对象》 16.《雨宸复合课:透视关系破裂的根源,挽回丢失的爱情》 17.《雨宸讲九型人格》 18.《做聪明女人: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19.婚恋情感IP,运营变现课程 https://www.my91a.com/3239.html
9.刘琳特约婚恋情感专家633人 发布课程 0节 发布文章 2篇 发布案例 0篇 回答问题 6条 好评率 100%手机认证 身份认证 学历认证 邮箱认证 绑定QQ 立即预约 收藏(1133) 基本资料 真实姓名:刘琳 专家头衔:特约婚恋情感专家 最高学历:大专 所在城市:直辖市-重庆市-沙坪坝区 所属机构: 保密 擅长领域 婚恋情感 个人成长 初婚择偶 恋http://www.aijia99.com/Uexpert/home/key/SQH2A2FP1452061004.html
10.婚恋观教育范文12篇(全文)大学生谈恋爱大多出于情感的需要,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谈恋爱的出发点不纯洁,他们有的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有的则是为了经济利益。打着谈恋爱的幌子进行不正当的行为,不仅对他人、也对自身造成了伤害,更加影响了自己的学业与前途。所以,广大高校应该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婚恋方面知识的教育,让他们错误的婚恋观得到纠正,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zv8i7y7.html
11.霍老师专业婚恋情感的微博霍老师__专业婚恋情感,霍翌晨 上海嘉友婚恋服务平台创始人、霍老师(会员真实、课程专业、服务真诚)五星体育 弈棋耍大牌解说嘉宾 搜V:13524653007。霍老师__专业婚恋情感的微博主页、个人资料、相册,嘉友荟(上海)婚姻介绍服务有限公司。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https://www.weibo.com/p/1005051970715675/home?from=page_100505&mod=TAB
12.婚恋教育(精选十篇)从大一思修课开始讲婚恋专题,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都要围绕加强恋爱方法、技巧、艺术的教育。开设必要的专题讲座、辅修课程, 循序渐进地加强大学生的正确婚恋观教育, 不同年级讲课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老师要与社会热点问题对接, 使大学生理性对待婚恋行为。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网络论坛、电子信箱、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2zz05n.html
13.“情感挽回”行业有多乱?“分离‘小三’”动辄收费几十万……在暗访记者提出想要试听一下课程内容后,“柯李思”如此回复。 “情感挽回”乱象并非个案 如此昂贵且缺乏保证的情感挽回服务,为何依然会有人消费?李同(化名)的经历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与林越一样,李同也是在出现情感危机后主动找到了“情感挽回”服务,在当时已陷入绝望的李同看来,为他提供帮助的“专家”,宛如救命稻草。https://static.zhoudaosh.com/6787518D60C9C248A7CE64ECF6BDC61C419259F21B0E91F30927E9103C4FFA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