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1.20广东
一、案例背景
案主,男,47岁,离异,有2个女儿,与父母同住,每月是父亲或者母亲来取药,会按时按量服药,身体健壮,暂时没有其他慢性病;
生活上能够自理,会做饭,但是基本不做,家里由父亲做饭,母亲做家务。
二、分析预估
1.就业与经济情况
案主没有工作,经济上靠父母支持,每月有精神四级残疾证的残疾补贴350元,监护人补贴每年2000元发到案主父亲的银行卡上;
由于案主已经47岁了,且没有一技之长,暂时没有打算就业,但是有提及愿意做一些提升。
2.心理状况
案主时常为经济焦虑,与社工交谈中,提及大女儿今年考到大学,学费是1年2万元,希望社工能帮助其申请到一些补助;
案主的焦虑对经济没有太多的帮助,家里的支出主要是靠父亲,但是父亲还要帮忙做饭,如果案主能够转变思维,帮忙做饭,发挥自己的价值,对整个家庭是更有利的。
3.婚姻状况
案主表示很早与妻子离婚,目前有谈对象的需求,但是鉴于经济条件不好,暂时不打算找对象,只希望快点抚养2个女儿读完大学,出来工作。
4.家庭现状
案主的母亲也是患精神分裂症,在卫生站取药,所以医生考虑案主的疾病有可能是遗传的,父亲有较高的退休金;
案主的姐姐未婚,自己买房子住,做过肾透析,每月还需要支出一定的药费,经济压力大,父亲有时也会支援姐姐。
案主的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考到大学,小女儿今年准备读初一,前妻与案主轮流去接送。
5.社会资源情况
案主的社会支持包括可以使用居住的社区的运动场地,周边有公园,图书馆,影剧院;
三、服务计划
(一)个案目标
经过与案主及其父母沟通,个案总目标和分目标如下。
1.总目标
提升案主的动手能力,发挥案主的优势,为家庭做一份贡献,提升案主的自我认同感与价值感。
2.分目标
(1)为案主出谋划策,解决读书费用问题。
(2)陪同与教导案主学会做饭,引导案主主动做饭为家庭分忧。
(3)带动案主走出封闭的世界,融入朋辈群体。
摘自《社会工作实物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这本书中的内容,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策略:
1.治疗修补的专业化策略(以服务对象的问题为中心,注重对服务对象不足部分的修补,让服务对象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方式。其理论假设是把人视为物质的、机械的人。)
2.自我发展的专业化策略(注重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能力,强调服务对象本身的发展,认为服务对象是一个整体的人。其理论基础建立在独立、理性的人性假设之上。)
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的能力建设、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的发挥和整合,动态中平衡。
本次个案的开展,根据综合发展的专业化策略,拟从案主的心理调适入手,让案主逐渐相信自己的能动性,看到自己的优势,并教案主做饭,为家人提供服务;
提升案主的能力,使得案主更加相信自己是可以的,最后链接朋辈支援者的资源,从社会支持方面协助案主更进一步提升康复质量。
(三)服务策略
1.鼓励案主主动了解助学政策,争取为女儿申请助学金。
2.为案主分析与制定家庭情况图,剖析家庭情况,指导案主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与位置,了解家庭分工。
3.制定一对一厨艺提升计划,指导案主学会基础下厨技能。
4.鼓励案主参加康复活动,改善生活习惯,增强运动。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鼓励案主了解助学政策
案主不擅长与人交流,希望社工能够全权帮他与社区对接,办理助学补贴,但是社工鼓励案主,要主动去争取权益;
在综合评估了案主父亲的退休金,案主已有的住房后,社区工作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不符合申请,但是案主也表示感谢社工的陪同,这段经历,使得他学会主动咨询,明白咨询是自己的权利,并不丢脸,以后遇到困难也敢于讲出来;
后期案主也告诉社工,其姐姐资助了女儿去上大学,相信等女儿毕业,就业后,一切会好起来的。
(二)第二阶段:为案主分析家庭情况,引导案主承担家庭责任
因为社工看到了案主内心的犹豫,自卑,案主后来也坦诚地说:“社工,其实我有点拿患病当挡箭牌,我总觉得因为我患病了,所以我就不用做饭,劳动,工作,不用承担一切责任,但是这样下去,我就变成一个废人,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我生怕我的女儿们也看不起我”;
是的,患病不代表结束,案主依旧可以劳动,做事,为家庭的发展进行劳作,而只有案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他才愿意去动手,去做事,去改变。
(三)第三阶段:教导案主如何做饭,给案主布置家庭作业
7月27日早上,社工约案主一起到案主家做客,案主很早就准备好了食材,案主母亲以为我们也来吃饭,准备下米;
社工表示:“我们本次前来的目的是教案主做饭,给你们二老吃,我们则不留下来吃饭。”
案主热情地向社工介绍,他准备了芹菜,鱿鱼,鸡翅,青菜,还有洋葱,社工教案主在腌制鸡翅的时候要先给鸡翅切上两刀,这样才更入味,案主会心地点点头;
社工又引导案主给鸡翅加料,包括蚝油、生粉、胡椒粉、糖、酱油等,然后教案主切好姜丝,蒜头,葱备用,案主说其实自己是会一点点的,只是一直以来都是父亲做饭,自己就慢慢生疏了;
社工说:“您的父亲已经70多岁了,厨房里很热很辛苦,您要多帮忙懂得吗?”
案主回复:“好的,我以后会的。”案主母亲说:“社工啊,麻烦您多带他去做志愿者。”
案主有强调、表达自己是小能手,很乐意为家庭增添自己的一份力,但是在与案主父母交流过程,他们有表达出,其实他们对案主的现状很担忧;
一是他整天无所事事呆在家里,也不帮忙做事,二是他即便出去做志愿者,免费劳动,都好过这样浪费生命。
这个矛盾点就在于,案主认为自己是很棒的,但是其实家里人认为他是逃避现实的。在教导案主做饭的过程,他有认真去学习,但是会不会坚持做,这个还有待观察,社工也给案主布置家庭作业,要求他每天做一次饭,观察他后期是否有坚持。
(四)第四阶段:带动案主外出活动,认识同路人,将口头提到的身体锻炼付诸实践
10月19日,社工组织案主与其他同路人到文化公园开展团建活动,案主很早就到育桂卫生站,等着与社工出发,还会主动帮忙拎东西;
社工引导案主要记住刚认识的新朋友,待会游戏环节就有优势了,于是案主很认真地记住了第一位同路人cc(化名)。
社工带领案主等6名同路人参加团建游戏,首先是自我介绍环节,让他们熟悉彼此,然后便开始了激动人心的破冰游戏,包括“名字大作战”、“逢7你就拍拍手”、“流动的乒乓球”,案主在游戏中与同路人碰撞出友情,希望下次还能跟大家一起游玩。
今天下着绵绵小雨,社工犹豫要不要继续开展活动,后来鼓起勇气,带上案主们成功开展了团建活动;
也通过这个事情告诉他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的,都可以去尝试;
而案主也是第一次尝试参加社工开展的康复活动,并有很好的体验感,案主尝试挑战自我,改变故步自封的生活,是一个成功的开始,但是还需要坚持。
五、总结评估
(一)结案总结
1.目标达成情况
(1)为案主出谋划策,解决读书费用问题
社工给案主做思想工作,引导案主改变认知,从心理上先相信,自己是有获得信息的权利,至于成功与否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后面案主也主动跟社工一起去社区了解政策,虽然最后没有成功申请补贴,但是也使得案主日后在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有勇气去面对与解决。
(2)陪同与教导案主学会做饭,引导案主主动做饭为家庭分忧
案主现在能坚持每日做一次饭,也会扫地、拖地,收拾房间,之前案主是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认为患病等于无能,既然患病了怎么可能做得了事情;
但是在社工分析后,案主也担心父母老了,自己怎么办,整天无所事事,女儿会怎么看待自己,社工与案主的谈话激起了案主改变的心,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被尊重的父亲,所以从心理调适到能力建设,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3.带动案主走出封闭的世界,融入朋辈群体
案主之前一直强调人只有把身体锻炼好了,基础扎实了,才能拥有其他东西;
但是只是停于表面,并没有付诸实践,社工鼓励案主把想的变成做的,去体会锻炼与认识朋友的乐趣,这是案主之前从未尝试过的;
这里也说明了当案主的能力建设完成了,则需要社会支持提供发挥能力的舞台,案主的能力提升后需要社会支持,才能发挥他的能力。
六、专业反思
1.使用《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这本书中教导的方法,注重案主的心理调适与能力建设;
如果能够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中的能力建设、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三者结合起来,均衡彼此的发展,保证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样的专业化策略就能为服务对象提供简洁、快速、灵活、有效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这是一种综合发展的专业化策略,在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互动交流的日常生活中理解和体会服务对象在能力建设、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的状况;
强调三者是相互影响、紧密关联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核心是帮助服务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沟通交流方式。
综合发展的专业化策略的基本逻辑如图:
它以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与周围他人进行对话交流作为理论假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