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婚恋交友类诈骗、冒充亲友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教育退费诈骗……近年来,随着各类诈骗案件的发生,“反诈防骗”对大家来说耳熟能详,群众的反诈意识在不断提高,但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迭代更新,套路层出不穷,反诈形势依然严峻。众多被骗真实案件警示我们,学习反诈知识、提高防骗意识刻不容缓。
part1:以高考录取、保送为诱饵实施诈骗
案例:“爸爸,我要保送清华了”
part2: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
案例:“检察官”来电七旬老人凌晨筹钱
part3:冒充培训机构实施诈骗
案例:主动联系退学费男子被骗97.4万元
在群聊里众多“好友”的怂恿下,李先生多次投钱。之后对方又以操作失误导致账户被冻结等各种理由让李先生继续充钱,李先生才逐渐感觉到不对劲,意识到被骗,遂报警,此时已累计被骗97.4万元。
part4:以相亲交友名义实施诈骗
案例:“网恋女友”竟是男人
套路揭秘: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与被害人发展恋爱关系、婚姻关系等方式,以虚构各种生活困难、购买礼物等理由诱导被害人转钱实施诈骗。
part5: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案例:骗你“高回报”实则“杀猪刀”
近日,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分局民警在乡镇了解村民参与网络投资情况时发现,村民王女士在4月份通过朋友介绍,在一款名为“欧力士”的APP进行项目投资。该项目声称最高回报率接近50%,投资额度越多,回报率越高。起初,王女士投资了几百元,并且可以提现。随后,王女士投资金额越来越大,累计投资10万元,仅退回3万元,被诈骗7万余元。
套路揭秘: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平台开设账户进行投资,并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员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Part6:冒充电商客服诈骗
案例:“客服”来电要退款小心存款被骗光
前不久,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刑侦大队六中队接到了两起报案,受害者分别被诈骗6.5万元和11万元,且诈骗手法如出一辙。通过询问,民警了解到,两名受害人都是在淘宝网购物时,遭遇了“迷魂阵”。
“我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淘宝网客服人员发来的信息,说订单没成功,让我申请退款,还发给我一个退款网址。”受害人称,当他点击网址后,输入了银行卡户主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并将手机验证码一并告诉给了“淘宝客服”。没过多久,受害人发现,银行卡里的钱就这么被人转走了。
套路揭秘: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售卖的商品因违规被下架,以交易异常需要退款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进行诈骗。受骗人群多为经常在电商平台网购的消费者或电商平台的店铺经营者。
Part7:警惕!AI换脸等新型诈骗
案例:AI换脸迷惑人上饶一男子陷“不雅视频”圈套
胡先生反复看了几遍视频,发现画面中的房间环境自己完全不熟悉,他隐约意识到视频中的人可能并不是自己。正在胡先生犹豫是否转账时,对方直接威胁他,如果不立刻转账就把视频在网络上公开并发送给胡先生的家人、同事。想到这个视频一旦公开可能对自己的名誉造成影响,胡先生惊慌之下选择了转账。不料,对方并没有打算就这样放过胡先生,很快再次要求其转账2万元。胡先生这才清醒过来报警。
套路揭秘:近年来,AI换脸技术被广泛应用,一些不法分子也动起了歪心思,AI换脸诈骗便是其中极具迷惑性的犯罪手法之一。嫌疑人收集目标人群姓名、照片、联系方式等信息,再用AI换脸技术,把受害者的人像合成“不雅视频”或“艳照”,通过软件发送给受害人,以要举报、散播、告知家属等手段进行威胁,诱导受害人转账或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从而实施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