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青年,服务家庭,推动形成新时代主流婚恋观央媒看山东新闻

原标题:服务青年,服务家庭,推动形成新时代主流婚恋观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刘旭

■王丹青

为成全美好爱情,建设幸福家庭,传播婚育友好理念,倡导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5月11日,由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和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华女子学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主流婚恋观的建构与传播”研讨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海鹰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吴海鹰表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家庭工作是党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主流婚恋观的建构和传播也是妇女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家庭建设、人口发展都是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工作,也是妇联组织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以更强烈的责任担当,更务实的创新举措,更贴心的服务引领,把这项“寄托着人的情感,承载着国之大者”的工作做细做实做精,更好服务青年,更好服务家庭,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家家幸福安康贡献力量。

以传媒之力推动建构新时代主流婚恋观

孙钱斌(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今天,我们相聚在创新之都深圳,共同探讨“新时代主流婚恋观的建构与传播”这一关系幸福、关乎家国的重要课题,就是要以守正创新之精神,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起到引领推动作用。

党的二十大对家庭建设、人口发展和群团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庭是重要的基点,而正确的婚恋观是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础。建构新时代主流婚恋观,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的价值内核。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用传统家庭美德和伦理实践作为丰厚的精神滋养。要从恋爱、婚姻、家庭的现实状况入手,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倾听青年意见,契合青年感受。要始终把爱情作为婚姻家庭的道德基础,让相信爱情、守护爱情成为文明风尚。

新闻媒体在建构与传播新时代主流婚恋观上具有独特责任和优势。中国妇女报一直致力于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先进性别文化,传播婚育友好理念,倡导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同时,坚持知行合一,我们创办的中国婚恋网通过“新闻+服务”的特色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为广大青年朋友提供专业、精准的婚恋服务,真诚欢迎大家入驻,进而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数据和网络平台。我们还将联合有关机构发布“婚恋年度报告”,启动城市婚育友好指数调查,征集十大爱情故事等,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婚恋观的建构与传播。

培树新时代婚育观,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

家庭建设与人口发展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也是妇联组织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着力点。而婚恋观能够折射出人的价值观、幸福观和人生观,更关涉家庭幸福、个人幸福及社会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新时代主流婚恋观的建构与传播”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新时代主流婚恋观的构建路径

张永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

近年来,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倡导积极的婚育观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构建积极、主流、健康、正确的婚恋观,对落实中央关于实施新的人口生育政策的重大战略部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构建主流婚恋观,要弄清楚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婚恋观是什么,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关于“对婚姻的期待”,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女性期待的是共同奋斗、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婚姻。男性更多顾虑婚育成本,女性更多顾虑工作和家庭的冲突问题。

网络也是影响主流婚恋观建构与传播的重要因素。它拓宽了单身青年的视野,网络婚恋交友等方式为广大单身青年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便捷性,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对恐婚情绪的放大效应。此外,某些网络平台还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可能性,这种“不安全因素”也大大降低了年轻人使用网络平台交友的意愿。

身价、自性与幸福——新时代婚恋观

古南永(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婚恋是自古至今的社会现象,爱情被称为文学永恒的主题。

古代的婚姻多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建立于家长意志、家族利益基础上,缺少个人情感选择、意志自主,常常“先婚后恋”“有婚无恋”。20世纪初、中期,随着政治、社会转型,伦理与法律变迁,人们批判传统的包办婚姻、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情志自主的婚恋观。

婚恋观从社群主导到个人主义的转变,带来了更多的个人自由和“爱情”,但也带来了新的难题。两情相悦、志同道合,还要门当户对、身心谐融,这样完美的配对似乎世间罕有。于是,人们仍有很多烦恼,世间还有许多怨男恨女。

如果说20世纪婚恋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个人和社会、情志与伦常的冲突,那么,21世纪此领域的主要矛盾则是情志与市场、爱情与面包的冲突。城市男女面对的是市场化的房价车价、高额彩礼、育儿成本,甚至为了身份、前途而委身攀附。不少人为了外在的身价而失去了内在的自性,如《庄子》所言,“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这样的婚恋和生活,自然难以幸福。身价仿佛外套,展现外在的光鲜;而自性仿佛内衣,带来切身的自在。

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市场。但婚恋不应该市场化。我们倡导新的婚恋观,提倡在考量“身价”的同时,也更多地眷顾自性;在追求浪漫情爱的同时,也兼顾家庭责任的恩爱。如果少点市场化的社会、物质攀比,生活的压力或许没那么大;如果少点对浪漫情爱的执着期待,坦然面对实际社会和芸芸众生的限度,婚恋,依然带给人生无可替代的亲密和美好。

坚持新时代主流婚恋观,

倡导“不要彩礼要幸福”

张晓雯(江西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对彩礼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价值取向、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江西省妇联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妇联的指导下,坚持新时代主流婚恋观,倡导“不要彩礼要幸福”,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

注重引导带动,联动一体推进,定准主基调。作为江西省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2022年至2024年三年行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江西省妇联联合省民政厅、省文明办等7部门出台《关于遏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带队参加移风易俗专题调研,积极推动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各级党校主体班课程。

注重宣传发动,用好两支队伍,弘扬主旋律。用好“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充分吸纳“零彩礼”家庭典型、婚姻指导师、乡贤名人、公益红娘等“草根”宣讲员,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宣讲;用好巾帼志愿服务队,发挥22万村(社区)妇联执委、18.5万村妇女小组长巾帼志愿服务作用,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做义务“红娘”等。

为建构与传播新时代主流

婚恋观贡献齐鲁巾帼力量

盛淑慧(山东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宣传部部长):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妇联坚持在机制完善、观念养成、婚恋服务上协同发力。

完善工作机制。一方面,强化组织保障,发挥“联”字优势,积极与宣传、民政、工会、团委等沟通协调,加强与公益婚恋组织、平台的合作交流,横向资源统筹、纵向上下联动,推动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工作体系;另一方面,强化群众自治,指导村级妇联积极参与修订村规民约,鼓励妇女群众积极参与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采取“激励+约束”的形式,引导广大妇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强化典型示范,常态化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活动,将婚事新办、抵制陋俗等纳入评先树优标准,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榜样带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

推动观念养成。通过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巡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坚持示范引领,省妇联先后指导淄博、聊城举办集体婚礼,并通过网络同步直播,实现喜事新办、婚事简办,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坚持宣传引领,山东省妇联连续两年面向全省发出移风易俗倡议,各级妇联则通过走街串巷、进家入户、大喇叭广播、创编文艺节目、制作新媒体产品等方式,线上线下宣传新理念、好做法,传递文明新风。

开展婚恋服务。省妇联通过开展“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在141个县级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建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在乡镇、村(社区)推动建立婚姻家庭辅导站(室)1.8万余个,全省255名专职婚姻家庭辅导员、6941名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婚前辅导、离婚调试、婚育新风宣传等服务;开展青年交流服务,2022年“八一”前夕,在中国婚恋网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鱼水情深缘起军旅”交友联谊活动。今年起,省妇联将青年交友服务纳入财政预算,加大与中国婚恋网的合作力度,打造“牵缘”青年联谊交友品牌;参与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如青岛市充分利用婚姻登记处、文化大院、网红打卡地等,探索建设新时代结婚礼堂,推动形成“新事新办、新事简办”的婚庆新风。

THE END
1.《中国人口报》刊文: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生育主力军,婚恋观念发生明显格隆汇12月3日|《中国人口报》刊文指出,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是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在强调“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同时,首次提出“加强人口国情国策教育,将相关内容融入中小学、本专科教育”。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G7LK0F0519D4UH.html
2.加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引导营造婚育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近年来,年轻人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呈多元发展趋势,不同程度存在“恐婚”“恐育”等问题,以及“过养过教”“不养不教”“不会不善”等家庭教育问题,急需多措并举开展“宣”“导”“建”,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全方位“宣”,让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常态常效可感可知可及。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youyue.youth.cn/yw/202411/t20241101_15619643.htm
3.加强青年婚恋观和家庭观教育主题活动举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近日,市民政局组织开展“树婚恋新风·益千万家庭”河源市2023年加强青年婚恋观和家庭观教育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单身青年和家庭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 活动以讲座形式开展,讲授内容包括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引导青年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等,授课http://hy.wenming.cn/gdhy06/202311/t20231107_8317127.htm
4.张家口市宣化区民政局组织社区开展2024年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引导广大青年群众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倡导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天价彩礼”、婚礼恶俗闹剧等现象引发社会关注。有的地方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遏制婚俗陋习、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使广大青年群众树http://www.zjkxuanhua.gov.cn/xxgkcontent/29323.html
5.婚恋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通用6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正确的婚恋观是高尚的婚恋情操的前提和基础,培养高尚的婚恋情操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恋爱、婚姻、家庭问题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发展。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里的爱情故事,像《天仙配》、〈西厢记》、〈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无一不是沤歌青年男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忠贞不二的情操和患难与共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aa1kb11.html
6.青年婚恋领域国内的法律政策及其不足公共政策与青年婚恋的稳定性息息相关。2017年出台的《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关注青年婚恋领域,发展目标是促使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青年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青年的相关法定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发展措施包括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切实服务青年婚恋交友,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472.html
7.帮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近年来,张店区妇联整合资源,从举办联谊活动、加强婚恋教育、打造服务平台等方面,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推动良好婚育文化氛围的形成。 “幸福护航”送服务,引导青年树立理性婚恋观 婚前辅导是该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志愿者开展的一项常态化服务。“中心创新‘婚前辅导+专家授课’婚姻家庭https://www.cnwomen.com.cn/2023/11/21/99352176.html
8.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调查报告5篇(全文)工会组织要在青年群体中开展婚恋观宣传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新风,指导青年形成科学的婚恋观、家庭观。要充分认识未婚大龄青年树立婚恋观的重要性,对于只重外表不重内涵,“没房没车,勿谈结婚”的想法,对于好安逸不吃苦的“青年啃老族”现象等,要以人为本,既要看到他们内心的实际需求,又要适时加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6ujej9r.html
9.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二、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内容概述 马克思主义作家在婚恋、家庭、伦理方面著作颇多,经整理归纳,现从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三个方面依次阐述。 (一)恋爱观 1.爱情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家认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10.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近7成择偶“不将就”国内光明网讯(记者靳昊、常莹)5月21日,团中央“青年之声”正式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该报告从“青年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婚恋伦理观以及对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婚恋服务活动的看法”六个方面对青年婚恋观进行了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青年婚恋服务的具体建议。 https://politics.gmw.cn/2018-05/22/content_28920090.htm
11.树立降婚恋观家庭观,引领婚育文明新风尚为引领婚育文明新风尚,营造友好生育环境,8月8日,兰考县妇幼保健院婚检中心开展以“树立健康婚恋观、家庭观”为主题的新时代婚育文化宣传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医务人员向登记婚检的青年男女广泛宣传适龄婚育、破除陈规陋习、婚事新办简办,宣传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等观念,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新时代婚育观和家庭观。 https://www.hntv.tv/rhh-3179280416/article/1/1821481460438081538
12.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近七成青年“愿等待不愿将就”本报北京5月2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今天在京联合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代青年择偶最看重“健康”和“能力”,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交际圈小、工作忙和不主动是青年单身的三大原因。https://news.cctv.com/2018/05/22/ARTIQRSfib2mvgGjuoZQcI3o1805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