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恩格斯的家庭观及其当代价值Engels’FamilyViewandItsContemporaryValue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

收稿日期:2024年4月25日;录用日期:2024年5月15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24日

摘要

关键词

恩格斯,婚姻家庭,当代价值

Engels’FamilyViewandItsContemporaryValue

RonghaoLi,MengqiGao,XuechaoCao

SchoolofMarxism,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ZiboShandong

Received:Apr.25th,2024;accepted:May15th,2024;published:May24th,2024

ABSTRACT

FamilyviewplaysanimportantroleinEngels’theoreticalsystem,andhedeeplydiscussedaseriesofissuesonfamilyconstruction.TheformationofEngels’familyviewhadaveryrichtheoreticalsource.OnthebasisofHegel,MorganandMarx’sfamilythoughts,Engelsfurtherelaboratedhisownuniqueunderstandingoffamilyview.Nowourcountryhasenteredanewstageofdevelopment,reinterpretingEngels’familyviewisconducivetousestablishingacorrectfamilyviewofmarriageandlove,solving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urrentmarriageandfamily,establishingagoodfamilystyle,improvingwomen’sstatus,andpromotingwomen’sliberation.

Keywords:Engels,MarriageandFamily,ContemporaryValue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

1.引言

家庭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步入新时代,重新研究回顾恩格斯的家庭思想,为我们反思当前婚姻家庭现状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恩格斯在继承和发展黑格尔、摩尔根、马克思家庭思想,并阐述了家庭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几种形态,这为我国当今家庭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2.1.黑格尔的家庭思想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他的家庭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因此契约婚姻、利己主义等观念对家庭伦理思想造成一定冲击。黑格尔在其所著的《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突出强调家庭的伦理关系,辩证分析了爱情、婚姻家庭、财产的关系,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家庭观。

黑格尔的家庭伦理思想分为以下三点:首先,爱才是婚姻家庭的核心。婚姻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家庭的组建不仅仅是基于性关系,更重要的是出于男女双方之间的相爱。其次,黑格尔主张婚姻是一种具有法律含义的伦理性爱。婚姻应建立在爱情和伦理关系的基础上,彼此在对方身上可以获得自我肯定与积极反馈,使其自愿抛弃独立的人格,组成一个共同人格,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再次,黑格尔认为,家庭财产是保障家庭正常运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婚姻家庭才能更稳定地发展。最后,对于家庭的解体,黑格尔指出“婚姻是某种伦理性的东西,所以离婚不能听凭任性来决定”[1]。黑格尔主张,可以离婚,但离婚不能够任性而为。婚姻中包含着一定的不稳定因素,要通过立法和加强夫妻之间伦理性的爱来促进婚姻的长久稳定。

2.2.摩尔根的家庭思想

摩尔根是著名的民族学家,在研究家庭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中他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大量的史实和史料的研究基础上发表了重要的代表作《古代社会》。这一著作为恩格斯家庭观的形成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理论宝库。

摩尔根的家庭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掌握物质资料的方式都不一样,因此摩尔根根据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不同时代,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第二,摩尔根通过对易洛魁人的资料进行研究,提出氏族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单位,并且颠覆了人们认为父系社会是最初的人类社会这一普遍观念。摩尔根在进行大量研究后证明,父权制社会是母权制社会崩溃瓦解后形成的,而私有制和财产继承的发展是社会转变的主要原因。第三,摩尔根将家庭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群婚制家庭、偶婚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其中,群婚制家庭包括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第四,在蒙昧时代,人们通过集体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产品,尚未出现社会分工,并不存在私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产生的,私有制的产生导致男女财富分配不均,激化了家庭与氏族的矛盾,传统的继承方式也因此改变。

2.3.马克思的家庭思想

马克思是德国思想家,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开拓者和领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研究家庭问题上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继承了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中的观点,摒弃了摩尔根唯心主义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思考方式和家庭观点,对恩格斯家庭观的形成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马克思的家庭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爱情应当是缔结婚姻的唯一影响因素。男女双方组建婚姻家庭除了相互爱慕之外,不能掺杂其他任何外在条件。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其中一方的付出与投入,而是男女双方的相互爱慕和互相奔赴,双方有共同的生活目标和契合的灵魂与三观,那么这才是爱情。另一方面,马克思主张婚姻应当是自由的。婚姻是一种主观行为,男女结婚可以完全按照双方的自由意志决定是否要在一起。当然,马克思认为离婚也是自由的,如果夫妻之间爱情消失,那么婚姻家庭的存在便毫无意义,解除婚姻关系对两个人和对社会都是有益的。这并不意味着婚姻关系可以随意解除,必须理性对待离婚。

3.恩格斯家庭观的主要内容

家庭具有社会历史性,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形式。正如恩格斯指出:“家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由较低阶段的形式进到较高阶段的形式”[2]。恩格斯以摩尔根的家庭观为依据,在其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三种家庭形式:群婚制家庭、对偶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

3.1.群婚制家庭

群婚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和最原始的一种家庭形态,它的原始形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血缘家庭是恩格斯在批判继承摩尔根的“血缘制家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所提出来的。血缘家庭这种家庭形式仅仅排除了有血缘关系的长辈与晚辈的婚姻,没有排斥同辈间有血缘关系的夫妻关系,也就是同辈的男女既互为兄弟姊妹又互为夫妻。在血缘家庭的形式下,没有禁止近亲结婚,导致后代无论是在身体素质还是在智力发育上都比非近亲繁殖出来的后代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长期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人们逐渐排斥有血缘关系的婚姻,群婚制逐渐从低级阶段的血缘家庭过渡到了高级阶段的普那路亚家庭。普那路亚家庭进一步排除了姊妹和兄弟可以互为夫妻的关系,阻止血亲婚配,依然是群婚,但是结婚对象的人群选择有了限制。之后婚姻的限制逐渐增多,从不许兄弟、姐妹级别之间相互通婚到最后禁止一切亲属之间的结婚,即由于婚姻的禁例日趋复杂,加之自然选择的作用,以至于群婚形式被排挤逐渐形成对偶形式。

3.2.对偶制家庭

3.3.专偶制家庭

专偶制家庭即一夫一妻制家庭,是古代社会中最文明的家庭形式。专偶制的产生,恩格斯指出:“专偶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产生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3]。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专偶制形成的物质基础,在私有制框架下使得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男子有随意离婚的权利,而要求女性绝对忠诚。因此,专偶制也伴生了为争取更多权力庇护的通奸和卖淫。妇女对男子来说只是孩子的母亲、家里的管家、男子的奴隶,所以这种专偶只是对女性的专偶,许多男性依然存在于群婚的残余里。既然专偶制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消灭私有制,家庭也会随之消失吗?恩格斯回答是,在没有私有制的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一夫一妻制的实现会更加彻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带有父权制色彩的一夫一妻制会逐渐趋于男女平等。

3.4.未来形态——理想家庭的构建

自从文明时代以来,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一直在得到改善和发展,到了近代,这种改善是非常明显的,那么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它会进一步改进直到实现男女之间真正的平等。

资产阶级家庭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与统治。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公有制所代替,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消灭了影响婚姻关系的经济因素,婚姻才得以实现充分自由。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排除了在今天仍然对择偶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等额外因素之后,完全的婚姻自由才会得到普遍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私有制被消灭,意味着生产资料成为社会共有,没有男女之别,妇女和男性拥有同等的生产资料,妇女不再依附于男性,男性因为财产而获得的特权也会随之消失。在这种情况下,男女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一夫一妻制的共产主义家庭最终实现。

恩格斯说:“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将使两性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需干预的纯粹私人关系”[4]。在以前的家庭形式中,当事人并没有选择结婚对象的自由。起初,人们一出生就已经同整个一群的异性结了婚,之后也是如此,只是这个“一群”的范围在逐渐缩小。对偶婚之下,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子女的婚事通常由母亲决定。当父权制和一夫一妻制占统治地位时,结婚对象是出于经济考虑,平衡利弊之后所做的选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人对自己婚姻的影响降低了,人们有自由的、个人选择婚姻的权利,而实质上,这个自由也是有限度的。由外部因素推动所缔结的婚姻,夫妻之间没有爱情可言,婚姻关系摇摇欲坠。直到共产主义社会,男性失去了在家庭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妇女不需要再为了金钱献身而依附于男性。那时,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每个人都能够以相互爱慕为前提而组建家庭,同样的,离婚也是充分自由的,毕竟爱慕这种情感很奇妙,如果两人婚姻唯一的基础没了,他们的婚姻也就没有意义了。

4.恩格斯家庭观的当代价值

4.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家庭婚恋观

恩格斯认为婚姻应该以双方的相互爱慕为基础,不允许掺杂任何其他因素。正如恩格斯所说“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应当高于其他一切而成为婚姻基础的事情”[5]。当今我们生活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我国许多年轻人在家庭婚恋观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与马克思主义家庭婚恋观念相矛盾的问题,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认识过于片面化、功利化和世俗化。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年轻人的家庭婚恋观逐渐倾向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正确的家庭婚恋观背道而驰。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发展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选择婚姻时可以把经济条件作为考察结婚对象的一个标准,但不能把它作为决定性因素。在非主流家庭观的影响下,许多人结婚后发现并不婚姻家庭并不幸福,夫妻之间缺少爱情的家庭势必会产生许多家庭矛盾,例如婚外情、家庭暴力、离婚率上升等现象频繁发生。

恩格斯的家庭观主张,婚姻关系的缔结应以爱情为基础,夫妻之间是自由且平等的,双方应彼此尊重、相互扶持、绝对忠诚,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为促进家庭婚姻关系的和睦贡献自己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婚恋观使我们青年群体更加了解婚姻的真谛,更加注重婚姻的纯粹,为我们树立正确的家庭婚恋观指明了方向。

4.2.有利于培育良好家风

恩格斯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空间,父母是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深最大的人,因此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和良好的家风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婚姻家庭中却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恩格斯的家庭思想帮助许多年轻人树立了科学正确的家庭婚恋观,这对于解决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关系的良性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

4.3.有利于促进提高妇女地位

恩格斯在分析家庭形式发展过程的同时,对妇女的地位演变也进行了论述。在群婚制时期,由于后代只能确定母亲是谁,妇女在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大部分物质财富被男性所占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母权制逐渐被父权制所代替,妇女地位一落千丈,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社会性生产劳动都是男人的事情,而妇女被排出于社会生产劳动之外,也就只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性的平等都将不可能。男性在家庭中有绝对的权威,对妇女的行为和思想都进行控制,妇女完全是家庭的奴隶,而男性可以不受婚姻的束缚,与其他女性发生不正当关系。

要想解放妇女,提高妇女的地位,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失,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物质财富十分丰富,生产资料成为社会成员所共有的,妇女不再受制于男性,可以与男性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妇女不再被局限在家务劳动中,不再是家庭的保姆,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热爱的活动,自由自主地选择婚姻。妇女的解放不仅要在经济上独立,还要在精神上独立。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女性的思想境界很低,甘于平庸,认为自己只要在家庭中相夫教子就可以,将自己的希望完全寄托于丈夫。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想要的一切。在恩格斯家庭观的指导下,妇女逐渐挣脱了旧思想的枷锁,学会自立自强,挖掘自身的才能,做一个拥有独立个性的女性,做经济和精神的独立女性。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7]。妇女地位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也是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

THE END
1.《中国人口报》刊文: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生育主力军,婚恋观念发生明显格隆汇12月3日|《中国人口报》刊文指出,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是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在强调“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同时,首次提出“加强人口国情国策教育,将相关内容融入中小学、本专科教育”。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G7LK0F0519D4UH.html
2.加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引导营造婚育友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国近年来,年轻人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呈多元发展趋势,不同程度存在“恐婚”“恐育”等问题,以及“过养过教”“不养不教”“不会不善”等家庭教育问题,急需多措并举开展“宣”“导”“建”,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 全方位“宣”,让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常态常效可感可知可及。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youyue.youth.cn/yw/202411/t20241101_15619643.htm
3.加强青年婚恋观和家庭观教育主题活动举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近日,市民政局组织开展“树婚恋新风·益千万家庭”河源市2023年加强青年婚恋观和家庭观教育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单身青年和家庭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 活动以讲座形式开展,讲授内容包括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引导青年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等,授课http://hy.wenming.cn/gdhy06/202311/t20231107_8317127.htm
4.张家口市宣化区民政局组织社区开展2024年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新风尚,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引导广大青年群众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倡导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天价彩礼”、婚礼恶俗闹剧等现象引发社会关注。有的地方婚丧嫁娶讲排场、搞攀比。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遏制婚俗陋习、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使广大青年群众树http://www.zjkxuanhua.gov.cn/xxgkcontent/29323.html
5.婚恋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通用6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正确的婚恋观是高尚的婚恋情操的前提和基础,培养高尚的婚恋情操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恋爱、婚姻、家庭问题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发展。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作品里的爱情故事,像《天仙配》、〈西厢记》、〈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无一不是沤歌青年男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忠贞不二的情操和患难与共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aa1kb11.html
6.青年婚恋领域国内的法律政策及其不足公共政策与青年婚恋的稳定性息息相关。2017年出台的《青年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关注青年婚恋领域,发展目标是促使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青年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青年的相关法定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发展措施包括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切实服务青年婚恋交友,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49472.html
7.帮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近年来,张店区妇联整合资源,从举办联谊活动、加强婚恋教育、打造服务平台等方面,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推动良好婚育文化氛围的形成。 “幸福护航”送服务,引导青年树立理性婚恋观 婚前辅导是该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志愿者开展的一项常态化服务。“中心创新‘婚前辅导+专家授课’婚姻家庭https://www.cnwomen.com.cn/2023/11/21/99352176.html
8.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问题调查报告5篇(全文)工会组织要在青年群体中开展婚恋观宣传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新风,指导青年形成科学的婚恋观、家庭观。要充分认识未婚大龄青年树立婚恋观的重要性,对于只重外表不重内涵,“没房没车,勿谈结婚”的想法,对于好安逸不吃苦的“青年啃老族”现象等,要以人为本,既要看到他们内心的实际需求,又要适时加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6ujej9r.html
9.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婚恋观马克思主义论文二、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内容概述 马克思主义作家在婚恋、家庭、伦理方面著作颇多,经整理归纳,现从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三个方面依次阐述。 (一)恋爱观 1.爱情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家认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6931.html
10.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近7成择偶“不将就”国内光明网讯(记者靳昊、常莹)5月21日,团中央“青年之声”正式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该报告从“青年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婚恋伦理观以及对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婚恋服务活动的看法”六个方面对青年婚恋观进行了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青年婚恋服务的具体建议。 https://politics.gmw.cn/2018-05/22/content_28920090.htm
11.树立降婚恋观家庭观,引领婚育文明新风尚为引领婚育文明新风尚,营造友好生育环境,8月8日,兰考县妇幼保健院婚检中心开展以“树立健康婚恋观、家庭观”为主题的新时代婚育文化宣传服务活动。 活动现场医务人员向登记婚检的青年男女广泛宣传适龄婚育、破除陈规陋习、婚事新办简办,宣传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等观念,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新时代婚育观和家庭观。 https://www.hntv.tv/rhh-3179280416/article/1/1821481460438081538
12.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近七成青年“愿等待不愿将就”本报北京5月2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今天在京联合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代青年择偶最看重“健康”和“能力”,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交际圈小、工作忙和不主动是青年单身的三大原因。https://news.cctv.com/2018/05/22/ARTIQRSfib2mvgGjuoZQcI3o1805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