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的李琪在老师同学眼中是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她积极社交,人际关系良好;她勤奋努力,成绩位于中上游,可以上省内第一梯队的高中;她有播音方面的爱好和天分,会做小主持人。
李琪向商斌华倾诉:“爸妈总是将我学习上好的表现归结于他们的教育,还想让我减少社交,将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同时把一切不好的表现归结于玩手机。”
商斌华耐心地倾听了求助者的叙述,先对李琪和父母之间的问题表示理解和共情,肯定李琪在学习上的努力和成绩。“爸爸妈妈总是感觉你在学习上不用心,否定你的成绩和规划,很难受对吧?能和我讲讲你在学校的情况吗?”
一番倾诉过后,商斌华话锋一转,“只要能挣钱就没问题,可能并不是你自己认同的观点,而是想要父母意识到对你的忽视,对吗?”
李琪和母亲一起搭建了反映内心世界的沙盘,主题是对未来的思考。商斌华为李琪母亲分析了李琪的沙盘:她追求一份没有人打扰的安全感,她对未来其实有着较强的规划和期许。但这份规划期许中并没有包含当前的家庭。
沙盘是可以旋转的,李琪和母亲分别搭建的部分会变换角度呈现在对方眼前。商斌华提醒二人尝试换位思考。李琪母亲诉说她和孩子父亲工作辛苦,一回到家看到孩子在玩手机,不免心生焦虑;李琪则回忆,她努力地上了一天学,回来作业也写完了,刚想歇一歇,就遭受父母的责备,十分委屈。商斌华接着引导二人进行发散思考,让李琪母亲想想自己和李琪年龄一样大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让李琪想想母亲老了以后又将如何。最终,在理性和感性的双重作用下,李琪和母亲不再针锋相对,决定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
在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咨询师们接待过最多的便是这样的“李琪”和“李妈妈”“李爸爸”。商斌华提到,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亲子互动不是宽泛的自由,而应当是有红线的——这些红线即为亲子双方作为个体明确表示无法接受的行为,即使无法做到时刻互相理解关爱,至少也不能做这些侵犯彼此红线的事,这样才能再去谈双方怎样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地沟通。
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他们正尝试着依据个人的过往体验和接收到的社会评价,琢磨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打算进行或已经进行了一些“注定失败”的探索,亲子矛盾可能由此产生。商斌华发出鼓励:当青少年出现长期纠结一件事却无法向人诉说、学习状态不好、亲子关系受挫、想要改变但不知道如何开始等情况时,都可以拨打12355热线进行咨询。
(应受访者要求,李琪为化名)
陕西教育APP
百家号
抖音
公众号
微博
新华网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