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一所备受瞩目的K12学校——荟同学校(WhittleSchool&Studios)横空出世。尽管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和中国深圳的首批两所校区尚未正式开学,但在许多认可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家长心中,这所“独特而非凡”的学府早已激起不小的水花。
2019年,荟同在深圳与华盛顿的两个校区即将开校,而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它将在全球主要城市开设校区,北京、伦敦、纽约、巴黎、上海、东京、悉尼、圣保罗、迪拜、多哈……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荟同的各个校区之间保持高度一致性,而另一方面,基于所在城市的特色,每一个校区又设置了相应的侧重点。
卓越中心的存在使得荟同的学生能够与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的导师一起工作,从而磨练他们在特定领域的技能。**终,学生将完成自己的作品集(portfolio),为世界上**紧迫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并展示他们在设计与演示方面的能力。
此外,荟同**提供校区之间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学习。
荟同提供给学生包括暑期项目、学期和学年交流等不同选择,以此深化他们的全球视野,培养独立能力、同理心和自我意识。而不管做出哪种选择,学生都能在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中结交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好友。
“我认为荟同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每一个孩子,他们会认为出国学习是一段难以替代的体验,应该很少会有学生不想去其他国家看一看。”
重视全球化视野的同时,荟同也深知本土文化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荟同将每周三设为探索日(Expeditionary“X”Day)。它以城市核心项目(CityCoreProgram)为主体,为学生们创造了“把城市当教室”的可能,允许学生在为社区做贡献的同时追求自己的兴趣与热情,而这一点也使荟同在追求自己校园文化的同时深深扎根于每座城市的当地文化。
“学生们会进行实地考察、环境和社会数据收集、公民采访、城市定向越野、认知地图和社会地理、与专家、企业家、政策制定者开会等。荟同不是将校区空降到各个城市的‘连锁学校’,我们会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知道家门口、校门口发生着什么事。”Jim说。
2、课程设置
不同于其他K12学校,荟同没有采用例如IGCSE、IB或ALevel的国际考试框架,它**仔细研究比对中西方各国现行教育体系,**众长,汲取精髓,巧妙融合,自主开发了一套符合荟同教育理念的全球课程。“我们学生的学习经验将建立在跨学科项目的基础之上,我们有像数学、语言等等的基础课程,但它们将不受传统的公共考试系统的限制。”Jim提到。
在他看来,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之后便是对其的运用。在荟同,这种运用通常以深入探索一个跨学科的重要问题的形式出现,**终以一个学习演示项目来与学校的学习社区共享。荟同核心的跨学科课程有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文学科和创意艺术与设计。
“在哈罗,我们发现我们做得**的地方并不在于ALevel考试中的表现,而是我们开发的课后、课间、选修课、校外旅行等项目。以IB为例,尽管IB要求学生高水平的能力,但我认为它并没有给天赋和创造力带来应有的回报,它非常耗时,以至于当你对着一个学习IB的学生说,你会想做个其他优秀的创意项目吗?他们不太可能答应。IB确实起源于一套很棒的想法,但如今我们更需要没被考试扼杀掉火花的人。”Jim如是说道。
Jim表示,基于全球化团队的优势,荟同同时从全世界的课程中吸取了**精华的部分。
“根据规定,在中国的各个校区,我们必须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中国国家课程,课程设计团队中来自其他校区的成员认为这套课程也有颇多可取之处,因此华盛顿的团队也正在效仿,例如将美国课程体系中生物、化学、物理各一年的学习方式改为了中国课程体系三年连贯教学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它视为荟同全球网络是如何运作的一个例子,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团队的工作,改变课程体系的想法才得以提出。”
不仅是中国国家课程,新加坡和埃克塞特的数学课程和国家研究委员会(theNationalResearchCouncil)的下一代科学标准(NextGenerationScienceStandards)也被荟同视作**的课程实践项目并被吸收至自己的课程体系中。高中阶段,荟同的课程也从传统的美国私校课程和英国导师制度(tutorialsystem)中汲取灵感。
3、学生作品集
在荟同的课程设置中,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学生作品集”。
“让我们设想一下,当学生即将从荟同毕业时,他们需要提交自己的升学申请。而申请中**主要的部分就是向大学招生官展示自己做过什么项目、掌握了什么知识,具有怎么样的创造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何做到这一点?学生们自然是在荟同努力学习,为自己寻求答案,但他们的导师(advisor)也在观察、倾听,确保他们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并且提供足够的支持。”Jim说。
荟同的这一创新也符合美国高校招生的趋势。学术成绩在高校考量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松动,相反,课外活动所占的比重却在不断增长。Jim表示,尽管荟同会基于自己的课程体系,有一套自己的考评标准并提供成绩单,但它不会像大多数学校一样过度强调传统考试。
“在荟同,假设某一学期的某一门课是以展览的形式结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有针对性地准备自己的项目,他们的成果或许是摄影作品,或许是数据统计结论,或许是一首诗,或许是他们自己创作的音乐。**后,全校师生、家长,甚至是来自社区的其他人都可以前来参观,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Jim笑着说。
4、导师制
为施行个性化教育,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层面上,荟同将采用导师制的模式(advisorymodel)。
导师将指导荟同的学生创造个人成长道路,帮助他们在当地校园和全球网络中把握机会。**与导师的紧密合作,学生将会了解学校、课外活动与留学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导师将会在高校择校与职业生涯中提供学生指导与帮助。
“学生每两周会有一次与导师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导师也会频繁组织小组会议、课堂会议,并且也有年级所有学生聚集在一起上课和交流的机会,因此荟同提供给学生定期的与导师沟通的机会。”Jim介绍道。
国际学校专业顾问-在线答疑
关于深圳国际学校校园参观预约,入学测试报名,插班生名额,或者其他国际学校疑问请从以下方式获得,有问题可以在线咨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