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月寻季推年选”的常态化选树方式,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妇联联合主办的“与幸福同行”——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日前向社会发布了50户2021年第四季度“首都最美家庭”。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2021年度第四季度“首都最美家庭”在展现家庭和睦、孝老爱亲、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热心公益等家庭美德的基础上,重点选树爱党爱国爱家、厚植家国情怀最美家庭,助力冬奥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推广运动理念的冬奥家庭,践行垃圾分类、共建绿色北京的绿色环保家庭,以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家庭等家庭典型。
尤其围绕北京冬奥会筹办,在第四季度“首都最美家庭”推选中,助力冬奥家庭占比32%,其中,有直接参与冬奥建设运行、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的冬奥家庭,还有间接助力冬奥的绿色环保家庭、全民健身家庭、文明倡导家庭、社区治安家庭等各类志愿家庭,展现了首都家庭建设最美双奥城的家庭力量。
让我们追寻这些家庭典型,讲述他们的动人故事。
最美我的家2022年第四期
(总第一百一十六期)
讲述两户来自东城区和大兴区的
“首都最美家庭”
冰雪运动砥砺冠军精神
教书育人涵养奋进家风
高峰一家3口,全家热忱参与冰雪运动。高峰现任东城区青少年业余体校的滑雪教练,爱人张迪是名滑雪教练员,儿子8岁就跟着学习滑雪参加比赛,是名符其实的冰雪运动之家、全民健身之家。
高峰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9岁开始进行滑雪训练,13岁被选入解放军八一滑雪大队,正式成为了一名军人和职业滑雪运动员。在八一队期间,他曾连续多年在黑龙江省滑雪锦标赛速降、大回转、小回转和超级大回转项目取得优异成绩,并在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第一名,全国第十一届冬季运动会获得男子回转第七名。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就了高峰滑雪冠军的人生开端。
不同于一般的冠军,高峰因伤病退役后,一直坚持参加冰雪运动义务宣传活动。现任东城区青少年业余体校的教练,他认为一名好的教练,既是队员的启蒙者,又是影响孩子们一生的指路人。在儿子高琦硕的记忆里,爸爸获得过很多冠军,滑雪特别厉害。每年都听到、看到爸爸在教其他孩子学滑雪,却从没有系统的教过自己。在自己8岁那年,爸爸递给自己一个头盔,问想不想学滑雪?当时自己高兴的不得了,从此开始了滑雪训练。
2019年,高峰第一次陪儿子参加在哈尔滨融创举行的滑雪比赛,那也是儿子人生中第一次过旗门,高峰觉得比自己参加全国比赛更紧张。虽然没有系统接受过专业训练,虽然第一次参加,孩子却意外的得到了第四名。那一刻,高峰觉得比自己得了冠军还要骄傲,也更深感对孩子的陪伴不够。他对儿子说:“学滑雪不仅仅是比赛和名次,还要学会感受在雪上的感觉,找到滑雪的乐趣,变成自己喜欢的兴趣。”
2020年底,高峰终于带领自己的队员,一同登上了北京市青少年滑雪赛事的领奖台,让他们真正领会了什么是运动体育拼搏奋斗的精神。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训练,事无巨细的处理每一个动作环节,同时,他又承担着保安员的职责,滑在孩子们的身后,用身体帮孩子们去抵挡可能的意外冲撞。高峰把这群年龄和自己儿子相仿的小队员们视如己出,在凌晨四点、伸手不见五指的万龙雪山顶,他和孩子们一起带着小头灯练习旗门;在零下30多度的太舞雪山之巅,他和孩子们一同迎着刺骨的冷风一同咬牙战斗。在白天高强度训练的同时,晚上还必须完成学校正常的功课和作业,白天是教练、晚上是老师,学习和运动爱好一个都不能落下。儿子就一直被自己的父亲和这群训练队的哥哥姐姐所影响,一直努力追寻自己的滑雪梦。
竞技滑雪的精神,已经渗透在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每个角落,怀揣一颗勇争第一的心,无止境的向前滑雪冠军努力和冲刺,遇到挫折不放弃,获得成绩不骄傲,高峰把自己对滑雪的热爱,传播和推广到自己足迹所达的每一片土地。全家人对高峰的选择无条件支持,孩子以他为榜样,全家以他为骄傲,共同为北京的冰雪事业发展,默默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峰一家全家福)
自强自立奋战冬奥
相亲相爱阖家奋进
29岁的闫卓来自大兴,是北京轮椅冰壶队的“一垒”。在举行的“相约北京·2021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中,成为中国队夺得金牌的“功臣”。沉甸甸的金牌和成绩背后,这位北京姑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由于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导致闫卓终生无法站立行走,终生都将离不开轮椅拐杖。但在父母的关爱呵护下,残酷的命运并没有阻挡她追求梦想的脚步。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闫卓读到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坚强乐观的她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毅力,入选北京残疾人运动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在电视上看到张娟娟夺冠,那个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射箭。”凭着对射箭的喜爱,闫卓刻苦训练三个月,最终顺利入选。
2015年,闫卓在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中获得轮椅射箭项目铜牌。就在她准备向更好的成绩冲击时,却传来了射箭项目规则调整的消息。根据新的规则,轮椅坐姿和截肢站姿的项目合并,对于轮椅射箭运动员来说非常不利。“要不要练一下冰壶?”在教练的建议下,闫卓“改行”了。
2016年11月,经过三个月的试训,闫卓加入了北京轮椅冰壶队。对于闫卓来说,虽然都是轮椅上的项目,但是转型的难度不小。首先是环境上的适应,射箭是夏季项目,而冰壶是冬季项目,身体上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冰壶场地的温度常年控制在零下4℃左右,由于腿脚没有知觉,她只能靠贴暖贴防止脚被冻伤。一次,她忘了把暖贴摘下来,想起来时,脚底已经被烫了鸡蛋大的水泡。冰窖一样的训练场从内向外散发着寒冷的气息,但闫卓始终坚持训练。轮椅冰壶项目对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要求很高,壶落到哪个位置,全靠运动员的手感来控制,必须依靠长期刻苦地训练才能练就出来。为了不影响训练,闫卓还通过控制喝水量来减少上厕所的频次,甚至还总是憋尿坚持训练,长此以往,她出现了肾积水。“我是最后一个入队的,别的队友有的练了三四年,有的练了七八年,我是真着急。”为了顺利参加训练及比赛,闫卓做了支架手术,只休息了一周,就戴着尿管出现在了训练场上。为了不拉全队后腿,闫卓经常在训练后给自己加练,每一次投壶和击打都是咬牙坚持。整整一年,她都是戴着尿管训练、比赛。
经历了极寒训练场地的艰苦,挑战了高难度的投掷技能,克服了身体的种种不适,闫卓在轮椅冰壶运动中找到了“新生”。2017年6月,集训期间的闫卓代表国家队参加了2017年捷克轮椅冰壶公开赛,并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2019年3月,轮椅冰壶世界锦标赛在苏格兰开幕,闫卓作为中国队唯一的女将代表中国队出征了,并为中国队摘得了金牌。闫卓并没有骄傲,她沉下心,参加2021年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获得金牌,于2021年10月在北京的水立方举办的轮椅冰壶世锦赛中获得冠军。
天道酬勤。闫卓以女队员成功率第一的成绩,顺利入选了国家集训队。随着北京冬残奥会临近,闫卓也有了新的目标——努力调整到最佳状态,积极备战北京冬残奥,在家门口为国争光。
(闫卓一家全家福)
致敬每一个家庭
对你们道声感谢
让我们一起与幸福同行
寻找美、发现美、弘扬美
市妇联家庭儿童部
原标题:《家庭家教家风|砥砺奋进相亲相爱,她们用热情和认真书写小家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