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东城区的姜先生年过而立,因为工作忙,身边异性圈子小,一直单身。为了他的终身大事,父母走遍了各大公园“相亲角”。逢年过节,七大姑八大姨也没少给介绍对象。
“一次性支付半年费用600元,就能加入单身贵族群。”初识高老师,就被要求把各类资料提供一遍。“每一位想进单身贵族群的年轻人,都需要提供包括身份证、房产证、驾驶证、工资证明等材料,如方便还要进行视频面试。”群规“森严”,群主说,自己手里男女资源近千人,不同等级、类别的群就有4个,团队红娘来自各行各业,因此积攒了大量人脉和资源。
?精准推送?
服务中还包含“私人订制”
“相亲群都是女多男少,像您这样有本地户口,又是独生子女,收入还稳定的好找。”还没修改好每一位红娘的备注信息,姜先生就吃了一颗“定心丸”。紧接着,群主红娘开始向“新人”普及群内相亲流程。
“每天晚上男女嘉宾集中发相亲资料,包含照片和基本信息,有喜欢的自己加上聊聊。”除了自主选择外,每一位会员的专属群是红娘集中推荐、单独牵线的地方,也就是服务中的“私人订制”。
“第一感觉是挺专业,方式也多,适合我这种工作忙,不太善于和异性交往的单身人群。”看着自己的相亲信息被推送到了大群里,几分钟就收获各种称赞,姜先生的信心更足了。
?主动出击?
像“查户口”开“盲盒”
进群前三天,姜先生听到最多的就是“优秀”二字,按照红娘们的“安排”,他一边在大群里添加心仪者,一边等待着红娘推荐。
“虽然彼此都看了对方的资料,还是感觉像陌生人,反馈给红娘,得到的答复也只是聊聊看,不行就是没缘分。”姜先生说。
主动出击像开“盲盒”,姜先生索性告知红娘:“我工作太忙,经验又少,还是麻烦您推荐吧。”
“小姜你别着急,有位文女士跟您挺合适,我这就给您发资料。”不到10分钟,红娘就发来了文女士的资料。点开一看,某中学语文老师,喜欢传统文化、戏曲、文学,和姜先生的爱好高度匹配。姜先生不禁充满期待。
?红娘推荐?
多次机会被“眼缘”拒绝
姜先生左思右想,没有答案,只好把问题反馈给红娘。当天傍晚,红娘要来了文女士的回复:“你人挺好,就是见面感觉还是不太有眼缘。”
被“眼缘”拒绝的姜先生十分郁闷,他不明白,事先早已互看过照片,为什么直到见面才感到“没眼缘”?
?资深会员?
一次又一次“套路”将热情耗尽
和姜先生这样的相亲群新手相比,已经在某群常驻两年多的赵先生算得上资深会员。两年多来,赵先生除了一次又一次续费、等待推荐外,并没有像红娘所说的那样快速脱单。
“没眼缘的,忙的,硬件不合适的,父母逼着来的,我几乎全都遇到过。”看着群里每天发出的相亲资料和进群新人,赵先生的信心和热情慢慢耗尽,主动要求红娘暂停推荐,缓一缓。
“几乎每天都会有新会员入群,红娘们还号召大家把身边单身者都介绍过来。”赵先生说,相比于交钱,群里会员最关心的是快速找到有缘人,一次又一次的“套路”很容易让人对相亲丧失主动性。
“这种心态不是金钱能衡量的,很多老会员最后都疲沓了,就算真遇到合适的也不想谈恋爱了。”
?广纳会员?
相亲的尽头是一本“生意经”
动辄几万的会费令人“望而却步”,但一两千元的年费却足以让急于脱单的人们进群“碰碰运气”。
相亲群将用户垂直分类为VIP、一般收费和免费入群的“气氛组”,“基数越大传播的范围越大,群里人员足够多时,桌游、狼人杀、烧烤、轰趴、爬山、羽毛球这些线下活动就组织起来了,但也是明码标价,参与即收费。”宋女士说。
?红娘说?
打开交际圈有缘人自来
“很多年轻人并不急于结婚,只是想找到对的人,进行交流,建立舒适的亲密关系。”宋女士直言,“求人不如求自己,红娘再厉害也只能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还得靠自己主动。”在任何时代,找到心仪的对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像找工作要面试一样,找对象也得面试,互相不讨厌,再接触,再磨合,慢慢往下走。”宋女士没退休时,就喜欢给人介绍对象,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岁月里,宋女士靠全面掌握情况、安排见面、定期询问促成了一对又一对有缘人。
“扩大交际圈,找到感觉还不错的人以后,就要定期邀约,加深了解,逐步考察两人在三观、生活方式上是否趋同,进而达到脱单的目的。”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