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相亲会的地点也有些讲究,并不在公园最核心的区域,往往都在比较偏僻、却又不太难找的地方。天坛公园的七星石畔,不在天坛的主流游览路线上,无论从东门还是南门进园都不会直接走到。陶然亭公园的东码头旁长廊,也是同样道理,一般游客找不到。中山公园的格言亭,在公园的最北边,游客从南门进园,几乎走不到那里。
没有老人能说清楚为什么选这样的地点,因为即使是来得最早的,也不过两三个月而已。只要给孩子找到对象了,就再也不想来了。而这些相亲会已经存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了。不过,老人们都很认同这些约定俗成的地点,虽然已经舍下脸面来“摆摊”给孩子找对象,但还是不想让游客看来看去,更不想让外国游客拍照。
老王已经连续几个周日来中山公园,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她刚过六十岁,老家在东北。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几年下来,事业小有成就。老王想念女儿,每隔几个月就来看看女儿,帮着做做饭,收拾一下屋子。
但这次,老王豁出去了,哪怕女儿不乐意,自己也下定了“找不到就不回老家”的决心。女儿是1984年出生的,这个岁数还没结婚,在东北老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老家亲戚早已经指指点点了。
女儿反对老王到公园相亲,但也没办法。“她自己找不到,就管不着我了。”老王说,女儿年轻的时候不着急,三十岁以后着急了,也没用了。在中山公园连续待了几个周日,老王没有任何成果。“女孩太多了。”
无论是周日的中山公园、周一的天坛公园,还是周四的陶然亭公园、周六的玉渊潭公园里,如果仅从纸板上看,等待相亲的女孩远远多于男孩。在年龄段分布上,女孩大多是29岁到33岁,男孩则稍大一些。对于女孩家长来说,如果对对方的条件挺满意,但是发现对方有点迟疑,就会赶紧掏出女儿的照片,“先看看照片,看看吧。”
“男孩子可以往下找小十岁的,但女孩子等不起。”老王说,她眼看着男孩的家长很快就能聊到相亲对象,甚至有挑选的余地。但女孩的家长,却很难碰到合适的。
周日下午的中山公园相亲角里,出现了一位三十出头、长相普通的男子,他的工作是司机,收入并不太多。尽管这样,还是吸引了好几位老人。老人们有自己的规矩,只要有一位老人在聊,其他老人就会在后面排队等着,绝不会插话,这很像是古玩行里的规矩。一位头发几近全白的大妈,在问了户口、工作单位、房子之后,掏出小本子一一记下,然后凑了上去,颤颤巍巍地问:“你……你一月挣多少钱?”
“要不是找不到对象,哪个老人愿意舍下脸面这样呢?”老王说,“可是,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