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被疫情偷走的第三个春节:32个游子心中的故乡

我们即将迎来新冠疫情下的第三个春节。从2020年年初至今,新冠病毒已经变异上千次。而不变的,除了摘不掉的口罩外,就是一个岁末年尾的必选题:春节了,你回家,还是不回?

故乡,距离你有多远?你有多久没有回家过年了呢?

这些故事有关故乡,有关回家,有相聚和离别,也有出发和抵达……这些故事也剥离不开疫情的影响,在疫情中,这两年,我们改变、失去、也重启……

其中部分匿名或未留联系方式的问卷,我们暂用Ta回答问卷所用的时长来指代。文中图片是读者提供的代表“春节”的照片。

1/32

它是回家的方向,它来自我的家

@刘锦程

坐标:俄罗斯

依然留在俄罗斯过年吧。眼瞅着这就是在异国他乡的第三个年了。作为留学生,一面是几年没回家的委屈和心酸,一面是学业和高昂的机票、隔离费,自己的小情绪在现实压力下根本不值一提。但还是好想家啊,多少次梦到回家,都已经点好重庆小面或者火锅了,还没吃上一口就醒了。

我是从国内退学后选择出国留学的,没有退路了。我负担不起天价机票,更怕回不了俄罗斯上学,索性待着吧。

这是我在附近的铁轨上偶然看见的一辆中欧班列。我的家乡在重庆,中欧班列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渝新欧”,因为它的起点在重庆,终点在德国汉堡。我看到它的一瞬间,眼泪就流下来了。火车从眼前呼啸而过,我不知道脸上是融化的雪水还是思乡的泪,好希望能够坐上它回重庆。

或许对于别人来说这只是一趟普通的火车,但对于我来说,它是回家的方向,它来自我的家。

2/32

这是我成长速度最快的两年

@小羊

坐标:大连

回家过年!

因为疫情,我已经在国外度过了两个春节。今年完成学业后,我果断收拾行李,头也不回地离开澳大利亚回国了。

刚出国时懵懵懂懂的,每学期最期待的就是放假——可以回国。疫情以后,澳大利亚封国,我选择在此留守完成学业。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离开家这么久,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回望过去,这应该是我成长速度最快的两年,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还是个啥都不懂的小孩,现在,真实地感觉到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

在澳洲度过的第二个春节,和朋友热热闹闹地张罗了一桌年夜饭,自己包了饺子,用投影仪播放春晚。那一晚,我觉得我们不仅仅是朋友,更是同甘共苦的家人。

3/32

除夕夜全家福会永远缺了2022这一页

@浊耳不群

坐标:北京

老家在西南一个小镇上,挨着边境,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这将是我二十多年人生以来第一次在外过年。家里只有父母二人,无法想象家里的冷清,仿佛已经看到他们佝偻着身体忙碌的背影。

我在外并不孤独,有爱我的男朋友,也有其他朋友,却也还是想家,无时无刻不在想家。往年过年,爸妈会准备我爱吃的菜,带我扫荡超市的零食,陪我逛一天街买漂亮衣服,听我叽叽喳喳地说着要买这个吃要买那个吃,陪我打麻将并包容我赖账的行为,还会和我算算压岁钱收了多少。

对了,每年除夕夜我们都会拍一张全家福。这一切突然就没有了,除夕夜的全家福会永远缺了2022这一页。等到过年的时候,爸妈也就是做点儿好吃的,安安静静地看看春晚,给我发个大红包然后草草睡觉吧。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春联、门神都是由我和爸爸贴的,不知道今年没有了我的把关,春联会不会贴歪。这将是我人生中第一个没有父母陪伴的年,也将是父母婚后第一次没有女儿在身边的年。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想每个热闹的节,都陪在他们身边。

疫情暴发在大三下学期。我在家里上了一个学期网课,那是我读书以来在家里待的最长的一次。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日子可以过得那么平淡、温馨。

在此之前,我只想着这世界还有太多精彩没有见过,在此之后,我只希望能陪伴父母久一点,再久一点。

4/32

从教培行业考编上岸,但我成了留守妇女

@新手上路的朱老师

坐标:张家口

今年准备留在婆婆家过年了,算上这个年,我已经四年没在家过过年了。

2019年结婚,第一个年在男方家过。疫情宅家,意外有了娃,没人看孩子,我辞职做起全职妈妈。2021年教培行业遭遇寒冬,庆幸的是我考编上岸,带着孩子回到老公的老家张家口,成了一名中学老师。然而因为工作原因,我老公北京张家口两头跑,我成了留守妇女。

今年看这个样子也回不去了,孩子太小,回家路途遥远。

这是家里的一面窗户,每次回家,总是喜欢各个角度拍一下。偶尔晚上看着外面的灯光,想起在家的日子,难过好久。

以后女儿结婚,尽量不让她远嫁吧!

5/32

家有时又像一个车站,总有人来人往,有人悄然离开

@1288秒

坐标:株洲

今年在工作的城市过年。

父母在老家的县城租房住,父亲去年去世,母亲来跟我们一起生活。

家的概念在不断变换,现在的家,就是工作的城市的家。

父亲离世,永远离开这个家庭,儿子降临,新生命又补充进来。

2016年,我在工作的城市买房安家,父母第一次来新房里过年,这是我们除夕夜拍的相片,人生团圆。

过年是亲人团聚的时候,也是最思念那些永远离开我的亲人的时候。家有时又像一个车站,总有人来人往,有人悄然离开,又有新生命悠悠走来。

6/32

家乡村支书明确告诉我妈,让我别回来了。

@阿成

坐标:银川

在工作地过年,因为家乡村支书明确告诉我妈,你姑娘在中风险区,让她别回来了。

店铺没生意,只免了一个月租金,撑不下去了。

今年是老爸72周岁本命年。我给他网购了十斤黑茶作为礼物,希望够喝一年,希望爸妈每天都健康平安快乐,想他们。

7/32

即使回家一家人也不会开心

@910秒

坐标:怀化

在工作地过年。

公司不想承担员工出行风险,所以出行报批一直被百般阻挠。自己下定决心要让公司给个说法,又被我妈劝住,叫我别回去了。因为担心我顶撞领导,她在家里哭了好几回。

如今我回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即使获得审批一家人也不会开心。

8/32

这让多少在外读书、工作的游子寒心

@3546秒

坐标:苏州

我的老家在河南林州,属于十八线小城市,距离安阳只有50公里。地方政府把所有返乡人员都贴上了“恶意返乡”的标签,甚至隔壁城市出现了“恶意返乡,先隔离,后拘留”的标语。个人认为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措辞难以接受。拘留不应该是公安局或者司法机关才有的权力,为什么一个县长也有这种权力?这让多少在外读书、工作的游子寒心。

最近听说小区出门不用限制人员,基本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但返乡政策不变!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毕业后是移民还是回来建设家乡,我会慎重选择。

9/32

不能轻易回家是目前最大遗憾

@1526秒

坐标:荷兰

今年过年依然留在荷兰。

我是一个人挺“自给自足”的人,过去两年被迫居家,非但没觉得闷,反而鼓捣了好多乱七八糟的新爱好。

不能轻易回家是目前最大的遗憾。

从2021年下半年我就酝酿回国参加小表妹的婚礼。但八、九月荷兰疫情再次恶化,考虑到作为“归国人士”身份敏感,搞不好牵连家人,也就作罢。

其实公司允许我隔离期间远程工作,可是漫长而孤独的隔离、反复的检测和各种可能的变数,让我觉得回家不仅是给自己也是给家人添堵。

这是父母家里的窗花,我妈特别喜欢买这些装饰物。

我打算去中超买点儿土味福字,增加点儿节日气氛。像我这样身在海外不能回家的同胞肯定不计其数。希望新的一年,回家能变得容易一些。

为「在人间」读者演奏的《新春乐》

00:0003:19

10/32

花生芽代表我们的约定

@马小宇

坐标:天津

今年可能在出租屋过年,也可能回家和父母过年。坐标天津,目前奥密克戎疫情传播情况不太乐观。在哪儿过年,取决于疫情的控制情况,但已经做好“就地过年”的心理准备了。

我和父母同在天津,他们位于最北部,我在中心地带,平时不到2小时的车程,放在这会儿就是遥不可及的距离。

虽然所在的两个区暂时都没有确诊病例,两轮核酸结果全阴,但谁也不能保证路上没有感染的风险。

如果天津这波疫情到27号(腊月二十五)还没有控制住,那我就不给国家和社区添麻烦。还好冰箱里囤了两大袋速冻水饺,有备无患。

疫情后,我还没有去北京玩过。之前每年春、秋都会去北京小住几天,逛故宫、南锣鼓巷、宋庆龄故居,吃铃木食堂、黄寺卤煮、鸭儿李记的牛肉烧饼、搭裢火烧……虽然距离北京南站只差一张54.5块的城际,但是疫情之后,本着“非必要不出游”的原则,就一直在原地等待。生活变成了日复一日的单调。很多东西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就觉得人需要适当放空,才能再填满。

今年父母迷上了水培各种芽菜,从豆芽到花生芽,再到苜蓿、松柳、香椿……这是生花生芽第一次成功,他们给我发来的照片,说等我过年回去尝尝。花生芽代表我们的约定。

如果没有疫情,我和父母就能在春节时一起吃“肉炒花生芽”这道菜。

11/32

这几天哭着睡,哭着醒,我总感觉他还在我身边

@锁

坐标:西安

人在西安,应该是回不去了。

疫情刚刚偷走了我能看望姥爷的时光。姥爷在家乡,1月13日急性脑梗去世了。这几天哭着睡,哭着醒,总感觉他还在我身边。

雪碧是我姥爷最爱喝的,我们大年初二去姥爷家吃饭都会喝,雪碧肯定得在场,第二爱是露露。

姥爷,等解封了,我带着最大瓶的雪碧去看你。

12/32

今年无论如何我都想要回去见一面

@白丁

已经三年没回去了。

我从小是外婆带大的,外婆为了照顾我被舅妈们埋怨。今年外婆意外摔倒瘫痪在床,最好的情况就是能熬过这个春节。

今年无论如何我都想要回去见一面。

这是2017年外婆第一次跨省出远门来到我家,第一次吃到肉馅月饼。已经五年了。那时外婆已经开始小脑萎缩,记忆不好,身体还是可以的。

2021年是我的幸运年,4月终于找到了心仪的稳定工作,9月拿到新房。等过了春节,3月准备搬入新家。

生活还在继续,希望未来越来越好。

13/32

以前觉得回家、见父母很简单

@1177秒

坐标:重庆

我还没想好。

远离家乡,怀孕生子,又遇到疫情,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姥爷是2020年春节去世的,当时疫情肆虐,我怀孕7个多月。很快升级当了妈妈,然后装修,搬新家,单位减薪……想走不能走,剩下的时光留给了忙碌平凡的生活。总觉得自己屡屡无为地过了这么久。

娃儿一岁半,又要面临这个问题,回不回,回婆家还是娘家,怎么回?

这是2021年中秋合影。过年拍合影对我们来说太难得了,我、哥、父母分散在三个省,我哥职业原因过年不能回家,只有中秋人还齐些。

姥姥和奶奶都近90岁高龄了,尚未见过我1岁7个月的儿子。我一定要在儿子2岁之前带他回家看看。

14/32

这是一年生命时光的十二分之一

@一粒沙

从2021年12月23日西安封城开始,我就知道今年过年又回不去内蒙老家了。唉。

这两年所有的回家计划都被无奈取消。就算疫情不严重也不敢回,怕突发疫情把自己留在老家再回公司可能就没岗位了。本来孩子大一点打算带她回去,但是疫情阻断了回家的路。已经6年没回过家了,一些亲人已经不在了。

这是前几天下楼做核酸拍的照片。阳光明媚,久违了。

从2021年12月23日封城至今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对于浩如烟海的人类社会而言,一个月不值一提;对于忙忙碌碌的饮食男女而言,这别处的30天似乎同样不足挂齿。

而对于一个人而言,这一个月可能会改变他的生计、生活方式、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等等,毕竟这是他一年生命时光的十二分之一,一生的九百分之一(如果有幸活到80岁的话)。

待疫情过去复工复产后,可能我很快就会卷入到滚滚红尘当中,卷入地铁一号线的历史车轮之中,卷入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当中了。

惟愿生活平淡、人生平凡、家人平安。

15/32

这张照片代表守望与渴望

@守望者

坐标:贵阳

我老公在单位值守抗疫。我回娘家过年。我们已经三个春节没有一起过了。

疫情期间我们失去了一个5个半月的胎宝宝,当时老公正在抗疫,我一个人去医院做的手术,亲手送走了胎宝宝。

大宝马上五岁了,每个月见爸爸的次数屈指可数,因为爸爸每次去单位起码都是半个月二十天以上封闭隔离工作,完全是舍小家为大家了。

这张照片代表守望与渴望!对于孩子来说,他渴望着父亲的爱;对于父亲来说,他在守望着我们。

16/32

我在广州一次也没有见过雪

@平平无奇傻子玉

坐标:广州

马上就要28岁,今年依旧是在广州过年。2020年春节在家待了不到3天,就报名去支援武汉,在武汉汉口医院工作了55天。去年春节坚守广州,今年春节依旧选择不回去。虽然很想回家,但是刚刚换了一个科室工作,做出表率很重要。

这两年想去的地方不能去,想见的人不能见。但重新规划了职业,更坚定了定居在广州的想法。

我的家乡是个北方小城,怀念那里关于下雪的一切。我在广州,一次雪也没有见过。

今年的生日好巧啊,跟除夕撞了个满怀,也依旧是没有家人在身边的日子。希望新的一岁里,心里想的都能实现……

17/32

这一个月兼职工资是我爸爸半年的进口药

@茜茜

我在北京上学,家在一千七百公里以外的呼伦贝尔。这是第一次离家过年。

去年,才五十出头的爸爸确诊了直肠癌。为了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我报名成为冬奥会一个活动的礼仪兼职,很幸运面试成功了。这一个月兼职工资是我爸爸半年的进口药。这也意味着我过年不能回家了。

爸爸此前复查结果不是很好,医生建议来北京做个检查,妈妈工作离不开家,我自己带着他在北京治疗。再过几天,我即将一个人去取检查结果,一个人去和医生商量治疗方案。

我是独生女,从小算是娇生惯养。从“妈宝女”逐渐成长为一家之主,接受爸爸妈妈的依赖,做主家里的大事小情,大到治疗方案、家庭理财,小到住哪家酒店、吃哪家饭。

治疗间隙和爸爸一起走遍北京角落,这是前几天,我爸在恭王府。

这两年,稀里糊涂地毕业了,和舍友在2019年寒假随口道了再见,却再也没有见面。稀里糊涂地开始读研,因为总是封校,只能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写不会写的论文,从开朗到自闭到焦虑。

同学们都放假回家了,我明天打算去雍和宫祈福,希望一切都好吧。

18/32

疫情以来,需要随时调整排班表

@867秒

留在广州过年。2017年毕业后入职这家全国都排得上号的三甲医院,也因为在医院工作,不能出市。

疫情以来,群里突然一个文件,告知第二天哪里需要去支援核酸检测,就需要临时调整排班表。计划好的探亲、旅游一再更改。

人生的这两年,从26到28岁,增长了年龄与经历,也终于踏出勇敢一步去相亲,遇见爱人,现在我们有了宝宝。

这个是陪阿姨办理银行业务后回家时拍的图。当时天气有点儿冷,我按照导航寻找回家的路,过桥时发现了如此绚丽的落日,特别开心,有亲人在身边一起看日落,也感觉特别幸福。

希望2022年疫情平稳结束,我的毛豆健健康康出生,家人朋友都身体健康。

19/32

因为疫情,学会了很多别的技能

@叶鸣

坐标:杭州

留在杭州,不回丽水老家了。没办法,医务工作者,随时待命。

本来只是一名基层的口腔科医生,因为疫情,要上门服务(居家隔离的人家里),学会了很多别的技能。

第一次被派出去采核酸,希望过年别这样了。

20/32

今年是我驻村扶贫的第一年

@程泳源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驻村扶贫干部,今年是我驻村扶贫的第一年,响应号召今年要在本地过年,原因只有一个,冬奥会。张家口涉及到冬奥会所有室外项目。

我是一个很喜欢旅游的人,可这两年,最远的距离,就是从扶贫的村子到自己家——全程300多公里。

父母那一代,有很多兄弟姐妹,关系很好。这是我表兄弟家的几个孩子,当时拍这张照片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感受到家的亲情。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话到嘴边,就悄悄溜走了。在村子里和老百姓们打交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每当我想远方的家人,就悄悄点上一颗烟,从屋里出来,看向远方的山峦思绪万千。

希望这辈子所做的事儿,能够有人真真正正地记住,我就很知足了。

21/32

考试全部取消,改成地区划片了

@469秒

在家过年,哪儿也不能去。

带第一届毕业班的时候爆发的疫情。本来跟学生约定好了,一起努力多考上几个到当地最好的初中。因为疫情,考试全部取消,改成地区划片了。有几个成绩很好的孩子只能就近上学,特别可惜……希望他们中考能发挥好吧。

22/32

最黑暗的两年

@1616秒

疫情暴发后,学校延缓开学,又因为长期没做课题实验,开学后出现很多问题。最难熬的是疫情导致我抑郁症发作,脑波异常,思维迟滞,情绪变得难以控制,这对一个自然学科的博士生来说是很残忍的。我一度想要休学或转硕。

从抑郁的泥沼中爬出来以后,我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平和了,看问题更通透了,课题也开始出现转机,大概这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吧。

疫情带来的伤痛很大,但也是我成长的转折点。如果说疫情中的经历让我学到什么,一是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好死不如赖活着;二是永远不要指望别人,别人既无法感受自己的痛苦也无法真正帮到自己,想要好起来只能依靠自己。

家乡的粉是最好吃的。因为在外面吃不到,就变成了深深的乡愁,每年只要回家都一定要去这家店嗦粉,这是我们家小小的仪式感。

23/32

拿到了offer,但还是选择先留在国内工作

@虎仔

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单位要求不能离开广州。家在内蒙古,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有什么变动无法及时赶回来。职场新人,不想也不敢提要求。

2020年大学毕业,拿到了心仪院校的录取,父母无条件支持我的一切决定,但我还是能感知到他们对疫情形势的担忧,最终选择先留在国内工作。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在那些十一二点才离开公司的夜晚,在看到某些被平均的就业数据的时候,我就想,是不是在某个平行时空里,有另一个不是我的我,无论她是在课堂上发言,还是在伦敦街头看人来人往,我都真切地希望,她过着心中真正明媚的生活。

疫情并未偷走我的时光,我还走在学习的路上。就留学而言,虽未能如期,我也必会在某个时刻遇到平行世界的那个她,迟点也无妨。

2019年寒假,为了备战雅思和法考,我只有过年那几天回了家。我爱吃糖葫芦,但并不喜欢糯米纸。只要父母外出,不论去哪儿、做什么,都会绕道去买两支不裹糯米纸的糖葫芦给我。我其实吃不了那么多,但也不想他们失落,每次都是开心地拿好,纠结着吃下。

所有的爱都是指向亲密,唯独父母子女之爱指向分离。

24/32

这些话从来没当他们面说过

@12345

在家过年!今天是我在学校的第15天了,真的好想回家。

这张是我爸爸过生日时拍的,哈哈,那天突然发现没和爸爸一起拍过照片。我小时候可怕他了,觉得他真地好凶。现在长大了,又发觉真地很爱他。那天看聊天记录,全是他在关心我,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但没关系,现在也不晚!

我爱爸爸妈妈,永远爱,吵架也爱!这些话从来没当他们面说过。

25/32

孩子是加拿大国籍,办不了回国的签证

@Gloria丁

坐标:加拿大

我在加拿大,和丈夫都是中国国籍,但孩子是加拿大国籍,因为疫情原因,办不了回国签证,只能留在加拿大跟孩子在一起。

疫情之初,我怀孕2个月。现在孩子1岁多了,疫情还没有结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现在我又怀孕了。

这是在渥太华中国超市拍的,虎年了,没办法回国感受过年的气氛,没办法和国内的亲人团聚。但我的第二个孩子将在虎年出生,这件事给了我期盼和安慰。

我爸爸去世11年了,妈妈一个人在国内。我觉得妈妈好孤独。可是我们都太平凡了,国内人才太多了,我们现在回国已经找不到养活自己的工作了。没有后不后悔,只是惦记父母,但也只能顺应着走下去了。

26/32

疫情回国和爸爸住了几个月,关系好了很多

@西西莉亚

坐标:美国

今年在西雅图和男朋友过年。

2021年9月学校恢复线下上课,12月疫情大面积暴发,又线上上课了。恋爱六年来,我第一次有机会和男朋友一起过年。苦中作乐,两个孤独的人靠在一起也算慰藉。

2015年爸妈离婚后,我和爸爸关系一直很差。疫情期间,回国和爸爸住了几个月,关系好了很多。现在,爸妈都再婚了,逐渐感觉自己不属于两边的家。开始长大,开始独立,准备经营自己的小生活了。

我2017年出国,大学五年,因为疫情,莫名其妙就少了两年。没有毕业照,没有毕业典礼,朋友们甚至连最后的拥抱都没有,就这样回国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了。

从2018年开始,无论回国、旅游、还是往返北京妈妈家、上海爸爸家、去美国探望男朋友,走遍世界各地都是这一个箱子一个背包。这里就是我全部家当。

爸爸说:无论是福是祸,都是一种独属于自己的经历。妈妈说:都看看走走,老了有故事回想。我说:往事不可追,前路不可知,过好今天就好。

27/32

那些灯火可能就有我家的

@燕漂零

坐标:深圳

除不可抗力外,必须回湖南老家啊!

去年春节怕老家突发疫情,封在家里出不来,没敢回去,留下二老在家孤零零地过年。看别人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很不是滋味。我现在深圳,也有零星疫情,不过还没波及到我所在的区,只要不出意外,回家回定了。

2020年,在家封了三个月,当地的工作没了,自己创业也失败,负债一堆,只能跑到广东打工。两年来上班、下班、睡觉三点一线,没什么压力,少了些进取心。

这是朋友发的老家照片。我家就在水库边上,那些灯火可能就有我家的,看到照片那一刹那,泪就往上涌,心心念念啊。

希望疫情不再暴发,游子都能回家,过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

28/32

武汉封城前一天离汉返乡,被迫离职

@Child

回家,不回家怎么算过年呢?

武汉封城前一天离汉返乡,因疫情被迫离职。疫情后求职上海,又辗转宁波,今年樱花盛开季来到杭州。奥密克戎没关系,有樱花、有西湖、还有汉江之畔的亲人。

找不到春节照片了,最重要的是开心,做让自己开心且不伤害他人的事。

29/32

梦里都是工作

@小云砸

可能会回家,高铁票已经买了。

人在深圳,担心回去后被催婚;不喜欢春节时,亲戚之间感情生疏还要拜年社交;又怕万一不小心携毒回去影响家乡父老……可能最终还是会回去。

去年,我所在的公司受到疫情影响,不行了。今年找工作也很受挫,入职过一家大公司,可是因为疫情裁员严重,我们身兼多职,拼命加班,最后加到身体承受不住,梦里都是工作,国庆也加班,于是离职了。

财务夹在老板和法律之间,其实很难。有一些离职是因为不想做违法违规的事情。变化最大的是心境,真的危机到来时,我好像比自己想象地更坚强。学会了跟孤独、焦虑相处,在尝试写东西,不见得多好,就好像给精神的自留地施肥拔草。

这是上周末,全民核酸后,在附近喝了新茶饮赠送的,当时我和表妹一起岁月静好地喝茶。我知道最终我们可能都会嫁人,这样的时光以后会越来越少。人生多变,希望自己就像这个小老虎一样新一年虎虎生威。

我只有一个朴素无华的愿望,就是发大财,看好书,遇良人,双亲健,国常安。

30/32

我可能是少数在疫情下开启新生的人。

@Anna

坐标:芬兰

目前在异国他乡。

疫情,加上工作不顺利,我再也无法忍受抑郁症,决定出国。

现在,已经在异国他乡待了半年了。去年春节因为疫情和准备出国就没有回家,今年因为疫情和国外不过中国年,可能也不会再回家了。

圣诞节去了北极,看到了极光。

31/32

医生告诉我,全云南省两例病人,只有我康复了

@傻丫头

坐标:昆明

今年算是在新家过的第一个年。跟老公结婚7年,孩子5岁,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因为疫情我失去了工作,安心在家带孩子。但房贷压力巨大,生活费只能靠娘家救济,过得很心酸。疫情前半年,拿到新房的钥匙,一直不敢邀请亲友聚会。我是一个普通的90后,拖家带口走上三十而立的爬坡路。普通人,对于疫情就如面对洪水,力量渺小,不知道如何走出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咬牙扛起来,咬牙站着,不要倒下去。

2019年6月,我得了免疫性脑炎,这是一种罕见病,老家医疗水平落后无法诊断,也由于疫情无法转院耽误病情。等2020年7月送到广州检测出来的时候,病情已经发展到第五级,在精神病医院被捆绑治疗,失去行动能力,吃馊了的饭,随地大小便。

我是刚三十岁的人,一个活泼爱看书自认为热心善良的人,却突然在大好年华,做了行将就木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内心很是悲凉。但我老公没有放弃我,一直坚持医治。医生告诉我,全云南省两例病人,只有我康复了。更多的病人如果没有像我们家人这样的坚持,很可能就被当作精神病患者进行干预,最后被关在精神病医院。

这一年,感受到了老公和家人的爱,看到了医护的艰辛,也体会到一些人的恶毒嘴脸。还好从鬼门关又走回来了,以后会坚强地活着,提升自己,爱值得爱的人。

重生的我,退役的老公和顺利度过插班生活的孩子。

32/32

疫情那么多人去世,他们有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娅姐

坐标:大理

今年继续在大理过年吧。老家在武汉,之前长年工作在广州,疫情来临时我们全家人正在海南过春节,万幸一家子都避开了封城的窘境。

但那个春节我是看着手机在泪水中度过的。

然而疫情之下,那么多人去世,他们有实现过自己的梦想吗?他们来得及跟家人道别吗?一切都是那么突然。我不想再这样生活了,在不幸降临之前,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哪怕只有一个月、一年。于是当机立断离开工作了快20年的广州,开着车就直奔大理了。

这张照片是当时从广州出发自驾往大理的路上,在贵州的一个山区拍的。当时疫情稍微有所松动,一路上没有关卡拦我的车,但没有酒店敢接待我这个带着武汉身份证的人,只能找一些偏僻山区的客栈去试。

人生一世,太多人被惯性推着往前走,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才后悔很多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去做。余生很珍贵,去做想做的事,去见想见的人吧。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现在耍朋友的,难道都不兴留电话号码只用微信联系了吗相亲交友感觉如果真心诚意找对象的话 一般都会给个联系方式吧,一般留微信不也是电话吗?如果不是的话,如果都https://go.cqmmgo.com/forum-222-thread-48701614138059751-1-1.html
2.相亲对象不主动联系我怎么办?怎么挽回?为爱情感咨询很多人相亲之后对自己的相亲对象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他们对于相亲后期的了解阶段,很难把握,所以很多相亲男士都在考虑相亲之后要不要每天联系,相亲的感情是很脆弱的,必须悉心维护才能成长,再说,对方不知道你的想法,不联系的话她会以为你对她不怎么感兴趣,对你以后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http://m.qingganzixun.cn/fenshou/lahei/12107.html
3.断绝关系半夜打电话大龄青年遭遇催婚怎么办?“最近睡眠不好,老是四五点就醒了。一直受到催婚的影响,挺烦人的。”6月6日,网友“风语”发帖称,自己被家人催婚,影响到睡眠。 而立之年还单身被催婚 昨日上午,记者联系上网友“风语”。他姓杨,今年31岁,在南坪一家金融机构做管理。“端午节之前,我爸妈打电话问我回家不。因怕被催婚,我没有回去,留在了重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8i26rAjNC4YN6eXzsUu6190610
4.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很多可怜的妻子像刘女性一样,抱有对丈夫改邪归正的幻想。也出于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心,并没有离开那个对自己家暴的男人,相信了他们的认错。不成想,下一次拳头打过来,只会越来越密集。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敏曾在写《中国女性反家庭暴力报告》的时候,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给家暴妇女支持小组打电话求助的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5.“订婚强奸案”男方称无实质性性关系,女孩母亲:男方太强势当晚,他说回去商量,让家人给我打电话,把那一部分彩礼钱给了,准备结婚嘛,这不挺好的吗?我迟迟等不来他家人的回应,晚上10点多,我女儿一直哭,我也伤心、心疼,我就联系他们家,人家说孩子回来说了,把孩子吓得,人家说这是正常的,就这样,说他们听了车上记录仪的录音。我一听人家说记录仪,我就觉得他们心术不正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752128840975765505
6.相亲对象突然不联系我要怎么问:需要问清楚吗?相亲对象突然不联系我要怎么问:需要问清楚吗? 在婚恋爱情中,从喜欢一个人,到真实的和他在一起,是要经历很长一个进程的。所以,在大多数时分,相爱的两个人都无法走到最终。这不仅仅是只自由恋爱,相亲也是如此。那么, 相亲目标忽然不联络了,需要问清楚吗?下面经过一篇文章,咱们来了解一下!https://www.airan999.com/article/4928.html
7.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申请总结办了之后港大收到说成绩单不完整,因为第三年的没有记录。实际上我研三确实没选课,但成绩单上也没任何说明。关键的是早就已经通过答辩了,成绩单上关于毕业答辩的地方依然是空白,没有任何相关记录。此时学校已经放假,我又特意联系了系里的教务员,让她把成绩单补充完整再开一份,然后跟研究生院联系,让他们在方便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wt9zq6.html
8.验证一个男人有多爱你:不联系就可以了所以,你会不停地联系他,你会去找他。总之你会特别想知道他的消息,会特别想见到他。反之,如果两个人都不联系彼此后,两个人的反应也都比较平淡,那么两个人爱的就不深。 04 李瑶刚大学毕业之后,她的三姑就给她安排了一场相亲,对于那场相亲,李瑶满怀期待,她觉得相亲认识的男孩子肯定靠谱。 https://www.meipian.cn/2kujbil6
9.两年前别人介绍相亲。见过两次面后觉得这个人不合适就没有在联系了您好,已经严重了您的生活,建议报警处理,对损坏的财物要求赔偿。https://www.66law.cn/question/583708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