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网

各地各部门积极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更好提供养老服务——

织密“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网

居家养老是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近年来,为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各地各部门积极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即在社区范围内打造居民步行15分钟可享受的多元化养老服务网络,把养老服务资源汇集在广大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更好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

一日三餐暖胃暖心

“我和老伴儿今年都80多岁了,自己做饭实在是不方便。幸亏有助餐点,不仅饭菜品种多,而且吃得很巴适。”曾经,家住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花月街社区的黄献章老两口每天都在发愁如何吃上热乎饭。自从“花月食坊”助餐点开业运营后,老两口每天都去用餐。

据了解,“花月食坊”是花月街社区实施的“社区合伙人”项目之一。社区联合辖区酒楼,开辟出500平方米的助餐专区,为周边老年人提供营养均衡、味道可口的饭菜,每人每餐只需15元。

提供优质、便捷的老年助餐服务,离不开社会餐饮企业的积极参与。如何保证这些企业在普惠供餐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在成都,随着各地各部门积极打造老年助餐服务设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了“舌尖上的幸福”。

在江西,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可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生活类服务设施统筹利用、共建共享,还可通过调剂、租赁、转让等方式,将机关和事业单位闲置房产用于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同时,除了省级财政对老年人用餐补助给予适当支持外,省民政厅也积极吸引爱心企业、公益慈善组织等社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健全多元运营筹资机制。

服务驿站舒适舒心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围绕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宜昌市民政局制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管理要求》等4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促进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发展。

2022年,宜昌城发集团深入桃花岭社区,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后,决定在桃花岭社区闲置空地上建设“宜邻驿站”。2023年11月,桃花岭社区首个“宜邻驿站”开张,包含幸福食堂、文化展示区等服务功能,还配备了快递终端、24小时自动售卖机等服务设备。

宜昌市民政局分管负责人张永林说,为提升社区居家养老品质,市民政局多措并举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行社会化运营模式,鼓励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自建或承接运营,与医疗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市场主体深入合作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宜昌中心城区到2025年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

当前,各地各部门正积极增加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依托社区发展多样化养老服务,更好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在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复兴路40号社区,各类养老服务站点一应俱全。社区内的食堂、蔬果站、副食店、便民站,社区外围的养老服务驿站、市集、大型超市等,既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日常生活需求,又提供了家庭养老床位、就医、购物等多种便民服务,成为永定路街道打造“养老服务生态圈”建设的首个试点社区。

走进贵州省贵阳市金元社区的养老服务站,记者看到,养老服务站设有阅览室、康复室、理疗室等,并提供助浴、助洁、助托等服务。

金元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袁琴告诉记者,社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2316人,占辖区人口的21.82%。为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社区协调共驻共建单位金元集团打造了占地30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站。服务站由民政部门拨款支援改建,养老服务公司运营,养老服务内容可根据老人需求随时调整。“政府有好的政策,各企业积极响应,乐享生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袁琴说。

数智赋能安全安心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兼顾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会。专家表示,在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过程中引入各类数字力量和智慧手段,有助于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到智慧生活的安全和便捷。

记者从山东省青岛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青岛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达215万人,老龄化率达25.2%。为此,青岛积极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强化数字赋能增效,探索养老服务发展新路径。

来到青岛市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社区治理频道嵌入了6大类、52项便民服务事项,涵盖了社会救助、民生服务、就业培训、民意调查、电视订餐购物、远程问诊等方面。

上流佳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臧文娟介绍,近年来,大量智能元素的汇入,切实增强了社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比如,得益于社区配备的智慧养老社区系统,一旦监测到老年人在社区公共空间发生跌倒等情况,系统将自动识别并触发报警机制。对于独居老人,社区还特别配备了居住者智能感知模块,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迅速应对任何问题。

不单如此。鉴于社区老年人数量众多、增长迅速以及空巢化趋势明显的特点,社区还回购了一栋居民楼,建设康养中心。中心有近百张床位,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方便医生和护士上门服务。中心还引入专业养老团队,让老年人享受到康复康养、智慧助老、文化生活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

“目前,社区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已涵盖了助老食堂、老年大学、便民服务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我们还将以打造社区智慧终端为依托,结合社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深入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臧文娟说。

依托数智赋能,广大老年人的幸福之路正越走越宽。

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统筹全域涉老资源数据,集中开展养老服务调度,从网络“云端”为老年人送出个性化私人定制服务。目前,它已吸纳各类加盟服务企业126家,服务总量达1603.35万人次,支出服务补贴达1.82亿元。

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打造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高效的智慧养老指挥中枢,匹配40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及服务商,为老年人提供10大类144项服务。

(光明日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北京青年报大厦邮政编码:100026

THE END
1.织密“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网宜昌市民政局分管负责人张永林说,为提升社区居家养老品质,市民政局多措并举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行社会化运营模式,鼓励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自建或承接运营,与医疗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市场主体深入合作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宜昌中心城区到2025年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1205/1366229b3ed74379a57ce01b607bc95d/c.html
2.老年人怎么跨越“数字鸿沟”?在“老龄化”拥抱“数字化”的路上,为不断提升老年客户服务感知,助力老年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丽水移动联合光大百龄敬老院开展老年人数字化、智能化宣传培训活动,以耐心包容的心态鼓励老年群体学习数字技能,朝着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数字生活和信息服务需求这一目标不懈努力。 http://wza.people.com.cn/slzgx/a/huodongxinwen/2024/1012/179.html
3.育见快评呵护“银发网民”,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家庭成员在提升中老年网民数字素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应该耐心指导中老年亲人使用互联网,帮助他们解决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他们的网络自信心。同时,社会各界也应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为中老年网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让他们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A0NjEwMg==&mid=2649810599&idx=1&sn=4786e727098fb4ace314db293ae69541&chksm=883b241ebf4cad0847ed4a1b4110baf60afd52f0beb3b7571ec125ea89a43e870ff7c98897ae&scene=27
4.互联网+老年人服务愿意 不愿意 看情况 *5. 家里的老人多不多? 1—2 2—4 3—6 *6. 是否会让老年人出行旅游? 会 不会 *7. 如果出行旅游,你认为哪个价格是你可以接受的 2500—3000 3000—4500 *8. 喜欢吃那些绿色有机食品? *9. 有没有什么服务是你所希望有的?问卷https://www.wjx.cn/jq/23912073.aspx
5.“互联网+”医疗服务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 综述“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作用、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现状、影响老年人群“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因素及解决方案,以期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发展,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作用;老年人;应用;影响因素;解决方案;综述 课题: 2019年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面http://dx.doi.org/10.12102/j.issn.1009-6493.2021.20.016
6.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老年人"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摘要: 背景 近年来,随着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合作等健康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但是,老年人对"互联网+"技术使用存在局限性,从而影响老年人使用移动医疗。开发基于家庭成员的远程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覆盖面和效率。 目的 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老年人的签约问题,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063
7.聚焦“一老一小”共建和美家园,“智慧+”定制服务解决急难愁盼“德州市始终把抓好‘一老一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印发‘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创新推出互联网+养老、‘两院一体’+长护等改革举措。目前,全市建有养老机构137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9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41处,农村幸福院342处,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https://www.hubpd.com/hubpd/rss/cmmobile/index.html?contentId=5764607523037201880
8.东莞“互联网+护理服务”③这些试点医疗机构各有“妙招”医院依托医疗资源,创新医护团队出诊“茶医模式”;个案尽可能安排“一对一负责”,对服务群众有较全面的了解;定期听取服务群众意见,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0、东莞市道滘医院:多渠道宣传与示范 全力推广,除了利用LED屏、微信公众号、宣传单张进行宣传外,医院利用每月老年人失能评估的机会,向居家老年人进行“互联网+护理服https://3g.163.com/dy/article/HDETRI2R055004XG.html
9.2.6亿老年人背后蕴藏什么商机?医疗保健食品饮料宠物经济等赛道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互联网医疗为老年人看诊购药及后续医疗服务等提供极大便利。同时,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总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增加了一倍,病人数量将呈现稳步增加的态势,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https://www.iimedia.cn/78585.html
10.县“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两面锦旗表谢意倾力服务暖人心高质量的服务,让老年人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安享晚年生活。 作为黄石“互联网+养老”的倡导者与践行者,湖北安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坚守“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的企业理念,奉行“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爱老为美”的服务宗旨。 通讯员:詹润中 责编:胡凌露 审核:黄健http://m-yangxin.cjyun.org/p/13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