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系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明确目标
1.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吗?
生齐:记得。
师: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1: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生2: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生4:教我们学习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本册书的总复习。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8页,我们一起来看看总复习中有哪些复习内容。
(生看书汇报。)
2.检查预习,明确目标
师: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困惑,请把你的困惑到组内交流,由组长统计,然后汇报。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
师: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哪个小组有问题可以汇报。
组1:这一单元的概念多,应用的时候,有时候容易混淆。
组2:这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全找到了,可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清楚。
组3:老师,我们就是感觉到在做题的时候,容易错题。
…………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自己预习中的困惑,说明你们思考了,在思考中才能促进一个人不断的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解决你们学习中的困惑。1.通过小组合作能系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2.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整理知识,展示汇报
1.小组内整理
师:同学们,怎样整理才能简洁、有序地体现出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呢?老师给大家一个整理建议:(1)想一想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2)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2.小组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现在把你整理的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到小组内进行交流,并选取一份组长组织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以重新整理到小黑板上。(教师巡视。)
师:现在我们进行小组展示,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汇报时,声音要响亮,语言要简练。每个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做好补充和评价的准备。
第一组汇报(手持小黑板)。
组长: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有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还有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的特征。这就是我们组建立的知识网络图,下面请其他组员接着汇报。
组员2:我来说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4×9=36,4和9是36的因数,36是4和9的倍数。
组员3:我来说说什么是奇数,什么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组员4: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者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组员5: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组员6: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组员7: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组员1: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其他小组补充。
生1:老师,我给他们组提点建议,按自然数是否是2的倍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一个数因数的个数的多少我们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还有1。应该把她们的知识网络图改一下。
师:你们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吗?
生齐:有。
师:请你帮助改一下。(好)请继续补充。
生1:我补充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师:谁能举个例子说说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呢?(请学生到黑板前。)
生2:8的因数有1、8、2、4共4个因数。我用的方法是用8除以1得8,得到1和8两个因数,再用8除以2,得到2和4两个因数。
生3:8的倍数有8、16、32、40……用8乘1、乘2、乘……就能求出8的倍数。8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谁能说说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生1:找这个数因数的个数,只要除了1和它本身,还能找到一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如果找不到就是质数。
生2:要牢记2、5、3倍数的特征,还有特殊数字如7、13、17、19的倍数。
生3:最好记住100以内的质数。
生齐背:二三五七一十一,十三十九又十七……
师:真棒!100以内的质数都记住了!哪位同学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还有补充,请继续。
生4:老师,看到倍数,我想到了与倍数有联系的知识点是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5:我想到了与因数有联系的知识点是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叫做它们的最大的公因数。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老师把这两个知识点也补充进来。
生4:在整理知识点时我们组发现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生5:我们组也发现了自然数中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生6:我也发现了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生抢着说:不对!)
师: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你说说理由。
生1:自然数中还包括1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这句话是不对的。
生2:应该说自然数除了1以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师:第一小组的同学能简洁、明了地按知识之间的联系绘制成知识网络图,值得我们大家借鉴。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整理的知识网络图?
(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展示。)
3.师生共同整理
师:同学们用不同形式表现了自己小组的整理思路,请同学们来讨论一下你比较欣赏哪个组的整理。(学生各抒己见。)
生1:我喜欢第一小组的整理,他们的整理清晰、很容易看出知识之间的关系。
生2:我觉得树冠型的也挺有创意的,不但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形象。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无论是那种形式,只要能简洁、清晰地体现出知识间的联系就可以了。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同再来温习这一单元的知识。
三、综合应用,提高能力
师: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已弄清了倍数和因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下面就让我们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吧,有信心吗?
生:有。
师:请看第一关:
1.抢答
(1)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素数是(),最小的合数()。
(2)10的所有的因数有(),50以内5的倍数()。
(3)15的最大因数是(),15的最小倍数是()。
(4)在5×6=30中,()是5的倍数,()和()是30的因数。
(5)在7、9、12、15、43、99中,奇数有(),偶数有(),素数有(),合数有()。
生1:(1)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2),最小的素数是(2),最小的合数(4)。
生2:(2)10的所有的因数有(1,10、2,5),50以内5的倍数(5、10、15、20、25、30、35、40、45、50)。
生3:(3)15的最大因数是(15),15的最小倍数是(15)。
生4:(4)在5×6=30中,(30)是5的倍数,(5)和(6)是30的因数。
生5:(5)在7、9、12、15、43、99中,奇数有(7、9、15、43、99),偶数有(12),素数有(7、43),合数有(9、12、15、99)。
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概念掌握的很好顺利闯过第一关,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说明理由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2)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4)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5)最小的质数是1。
(6)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越多。
师:先独立思考判断,然后到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弄不懂的在组内解决。
生1:(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是错的,因为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生2:(2)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是对的,因为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两个因数。
生3:(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是错的,比如3的最大因数是3,它的最小倍数也是3,所以这种说法是错的。
生4:(4)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是对的。
生5:(5)最小的质数是1,这是错的。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生6:(6)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个数越多。错,如97只有两个因数,8有4个因数,所以这句话不对。
师:同学们不但能准确判断,而且理由也说的很清楚,下面我们进入第三关。
3.猜一猜,谁是与众不同的数,并说说理由
(1)1,3,7,8,19
(2)4,16,27,28,11
(3)11,13,5,21,23
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解决后再汇报。
生1:(1)中8是与众不同,它是偶数,其他都是奇数。
生2:(2)中11是与众不同的数,它是质数,其他的都是合数。
生3:(3)中21是与众不同的数,它是合数,其他的都是质数。
ABCDEFG
提示:A——5的最小倍数
B——最小的自然数
C——5的最大因数
D——它既是4的倍数,又是4的因数
E——它的所有因数是1,2,3,6
F——它的所有因数是1,3
G——它只有一个因数
四、课堂总结,完善提高
生1:我学会了新的整理方法。
生2:我学会了整理网络图。
生3:我对这些知识认识更加清楚了。
师:同学们都很爱学习,也很会学习,从课前的自主整理,到课上的合作交流,再到我们一起整理成有条理的网络图,每位同学都在积极参与、主动进步,你们的表现的确很棒!下面我们进行今天的当堂检测。
五、当堂检测
1.选一选
(1)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的一组是()。
A.2和12B.36和21C.17和18
(2)1是下面()的最大公因数。
A.3和21B.5和48C.21和42
(3)在下面各数中,()是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奇数。
A.75B.95C.90
(4)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
A.质数B.合数C.奇数
(5)x是整数,2x+1是()。
A.奇数B.质数C.偶数
2.解决问题
(1)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提升;迁移;倍数;因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式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义务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掌握数学教学技能和基本知识等方面很重要,这也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前教学环境下,教师帮助学生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学习方式已经在数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新的数学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新的学习方式,逐步增强这种教学意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数学活动经验的提升和迁移,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倍数和因数》为例进一步讲解如何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教学活动经验和迁移。
1、将数学活动经验深化为数学思想
2、将教学活动经验逐步升级为学习方法
一般教学活动中隐含的知识或是学习方法等都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深切感受到,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价,并根据自身参与其中作出反思。在教学活动经验中不断的提炼或是创新新的学习方法,将教学活动经验逐步升级为学习方法。如在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2和3的倍数,并在自己知道的数中找出最小的数和最大数,但是一个数的倍有无数个,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个数的倍数特点作出总结。让学生参与倍数具体的写倍数的活动中,并组织学生对这一组倍数进行观察,并研究倍数的特点,让学生更加清楚的对倍数作出认识和学习。这样学生在回顾过程中能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探索或是研究,也对学生自主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和提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单调的传授概念,进入答题,做题等学习中,往往会让学习产生反感或是不愿意学习的心态,并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没有明显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对教学课程的设计以及合理安排很重要。
3、在迁移数学活动中探究新的知识,主动反思学些过程积累学习经验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积累经验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新新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机会,投入到是实践学习中去。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倍数特点时也要相应的对因数的特点作出探讨,形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将数学活动经验转变为数学思想,并在新的知识探索过程形成一种有效的迁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学习经验的获取其实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同时也是迁移的提升,加强迁移应用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经验的获取很重要。虽然学生在活动中已经获取了不少的经验,但是往往属于模糊的状态,所以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将模糊的经验逐渐清晰化,有调理化,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将学习经验固化在脑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每一节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新的课程活动时,要注意对上一节内容的回顾,逐渐引出新的内容。这种的教学方式是在迁移的过程中逐渐的积累经验,掌握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让学生形成主动表达的学习,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4、结束语
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也是提升和迁移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很重要,也很关键。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创新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达到提高自身数学学习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宋煜阳.过程性: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应然之道――由等积变形问题引发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12)
[2]江.经历内化迁移――数学活动经验积淀的过程与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6)
[3]蒋萍.巧借陶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一得[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9)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围绕《中小学实验室规程》的落实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要求,如何科学有效的推进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如何个性化的与标准化的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从而推动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是在主办方和承办方的精心策划下,在上海、北京、南京、太原、青岛、广州、武汉、南昌、厦门、苏州等城市教育装备工作者的支持下成功召开的。作为承办方的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以其热诚、创新和付出,使论坛的质量与水平,达到了堪称一流的水准,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赞扬。
本届论坛旗帜鲜明。教育技术装备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之一,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如何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引领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如何深化认识提升内涵,在开幕式上,成都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教二司装备处处长、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所长等作了精辟而深刻的报告。教育部基教二司技术装备处乔玉全处长作了题为《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报告,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张庆所长作了题为《统筹联动:成都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路径思考》报告。他们站在行政管理和事业发展的角度,深度阐述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功能、作用和如何发展,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开阔了视野。
本届论坛还有一个独特的活动,推动了教育技术装备自身的发展。论坛收到通过“知网”检验的论文达496篇,收到各地的教育装备项目案例57个。评选出优秀论文10篇,分六类项目;评选出提名奖优秀案例18个,优秀奖优秀案例6个,并进行现场展演和专家点评,让与会者参与了一次教育装备之旅,案例的交流与点评,是一次深度的课程学习。
本届论坛与前两届论坛相比最为突出的是局长、校长和教师群体的参与,是装备工作领导者、实践者、装备应用者的对话与研讨,它反映了不同视角的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思维,反映了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视与认同。著名校长的参与,使本届论坛体现出深度;行政领导的莅临,使本届论坛体现出高度;一线教师的参与,使本届论坛体现出广度。教育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对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交流合作,促进发展。论坛继续高举“南京宣言”的旗帜,以“论坛章程”为指导,凝聚了全国教育装备界的同仁,影响了校长和教师,引领了教育装备企业,其成果丰富而又实际。论坛逐步成为中国教育装备行业的最重要交流学习与合作发展的平台。
一、网络背景下的播音与主持发展方向
二、网络背景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要素
三、网络背景下的播音主持模式创新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当前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播音与主持从业者有必要积极总结和学习不同媒体的方法和好处,科学合理的报道才能真正把新闻带入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姚喜双.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思考[A].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4:12.
[2]何颖.试论播音主持在艺术上的播音技巧及要素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04):140+142.
[3]日沙来提·库尔班.谈现代传媒视野下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要素[J].传播力研究,2018,2(35):113.
论文关键词:背景音乐;阅读环境;读者
一、让背景音乐在高校图书馆响起来
音乐是人类建立自由、和谐、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作为情感的符号,音乐以其特殊的语言和特有的魅力,培养人的审美感,让人拥有高雅气质,人们的心绪、思索与激情在音乐声中获得释放。
二、应配备相应的背景音乐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不仅要能使几层阅览室同时播放相同的背景音乐,并具有临时广播的功能,而且还应能够根据各层性质或读者喜好,满足不同区域同时收听不同背景音乐的需要。此外,这一系统应具有对特定区域单独播放,各区域自由组合播放,选择区域进行临时广播多种功能,系统可随时终止自动播放状态,切换到手动控制,进行通知、找人、寻物等事务性广播。系统更需接入消防信号,当有火警时广播自动切入紧急信号,并且消防广播具有绝对优先权,当有消防信号进入时,覆盖所有正在播放的广播内容,确保馆内读者安全离开。当然系统运行应稳定,音箱应美观得体且音质悦耳清晰。转贴于
三、背景音乐应注意乐曲的选择、音量的控制、音响效果
在图书馆里主要是看书,而不是做作业。当读者读着经典名著、看着最新流行的玄幻小说、默诵着雪莱的诗、翻看着各国的历史地理或当期的时尚杂志、读着让人反思不迭的人物传记时,图书馆可挑选曲调悠扬舒缓的中国经典民乐,每天选择不同的曲目滚动播放,如《彩云追月》、《渔舟唱晚》、《关山月》、《梁祝》、《二泉映月》、《阳关三叠》等,声音大小要合适。民谣适合各类图书类型的阅读,可选择音乐传奇诗人LeonardCohen演唱的BirdOntheWire,让喃喃自语的吟唱带读者进入阅读状态。进入阅读状态后,再选一首节奏感稍强的AdamGreen演唱的CountryRoad的独立民谣,使刚下课进入图书馆的师生们稍稍疲劳的神经振作一下。接下来可以选择美国家喻户晓的民谣四重唱TheBrothersFour最经典的曲目之一Greenfields,让读者安静下来,并在安静中去沉思,更好地帮助调整可能因为阅读带来的烦躁情绪。大提琴奏鸣曲适合做学术性、科普类阅读的背景音乐,极具张力而又绵延的音色能够直接把读者从现实生活带到书中的世界。
伴随着来自挪威SecretGarden宁静而安详的悠扬歌声,就像给了读者一条线索去寻找假想中的未知世界,找回应有的专注状态,来阅读逻辑思考类型的图书。随后再配上电影配乐大师HansZimmer的DreamWithinADream这首略显大气磅礴,可能会分散一些阅读注意力的曲子,让高亢的音乐刺激一下平静许久的中枢神经,对阅读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来自爵士大师JohnColtrane的爵士华章与经典文学图书中的故事、艺术类图书中的美学思考完美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收到深深的感染。而忧伤旋律的乡村音乐正适合做故事类图书阅读的背景音乐。
读书和音乐如同阳光和空气一样,文字流淌在有声的世界里,细细品味美文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在读者为了小说里主人公的命运跌宕起伏而时忧时喜,在刀光剑影中费力寻找何处有武功秘笈时,听一曲《高山流水》,能使整个情绪行云流水般飘荡,从而找到一份舒适、从容和恬静的心情。读古典诗词的时候,小泽征尔的小提琴,或者理查德的钢琴曲,都是绝佳的选择。若是读了李清照的词,那种凄惨心境的旋律,正好可以配上小提琴曲。古典诗词里的忧伤,在至美、至雅的《天鹅湖》和凄凉咏叹的《梁祝》曲中,使读者感慨和回味。在音乐声中读书,可以让音乐放纵自己疲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