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购买售价195元的“世喜”奶瓶,使用后没有宣传中的效果,北京律师刘乃嘉认为该品牌宣传违背基本母婴知识,构成消费欺诈,遂将奶瓶厂家北京申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诉至法院。
近日,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申创世纪公司在“断奶神器”的宣传中存在欺诈,原告有权撤销合同,被告需承担“退一赔三”的法律责任。
当前,奶瓶行业存在制假售假、低劣产品、冒充名牌、夸大宣传、伪造功能、炒作概念、误导消费者等诸多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本案的判决,对督促奶瓶行业市场经营主体合规经营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不实宣传
“世喜”是北京申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创世纪公司)旗下母婴品牌,被称为“断奶神器”的世喜奶瓶为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根据世喜官网介绍,该公司于2016年打造断奶奶瓶系列产品,目前已有200万只奶瓶被妈妈选择,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刘秋宏曾以“断奶无所惧、轻松做辣妈”为主题为世喜品牌做代言活动。
被告辩称,与原告之间的信息网络买卖合同依法成立且已履行完毕;被告提供商品的行为及过程不存在欺诈;被告的销售行为,以及被告在自己网站的宣传内容正当合法;被告对于自己的主打产品“世喜”牌断奶奶瓶的宣传和推广不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原告主张被告存在欺诈,主张三倍赔偿,法院予以采信。此外,因被告的宣传中存在欺诈,原告在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与被告订立合同,有权将该合同进行撤销。
涉嫌违规
值得一提的是,在诉讼中,被告申创世纪公司称,其官网上确实引用了儿科医生或心理专家的言论,用于阐述自身产品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比如,在新品发布会上,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普及科学断奶、科学育儿知识。这些专家包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东区儿童医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儿科教授等。因此,这些宣传用语都是有理论依据、有科学道理的,非原告所说的误导消费者。
原告则认为,世喜官网通过宣传推销儿科医师的观点,让消费者误认为“仿真亲喂设计的奶瓶更容易被宝宝接受,更适合断奶期宝宝”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实际上,用这种奶瓶断奶和一般性的强制断奶并没有区别,被告意图通过引用专家的话来证明“断奶奶瓶”的实际效果,意在混淆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理念与产品实际效果的认识,属于误导消费者。
亟待规范
奶瓶、奶嘴看似很小,却属于刚需产品,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涉及食品安全。《中国奶瓶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奶瓶市场零售总额为64.1亿元,比上年增长4.6%;2021年我国奶瓶零售总额为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6%。
近年来,关于奶瓶材质不合格、奶瓶功能虚假宣传的负面新闻屡见不鲜,“奶嘴有油事件”“6个奶瓶5个刻度不准宝妈暴走事件”等等,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给婴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2020年1月,周某与戴某在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情况下,仍从网络平台上购进假冒某品牌的奶瓶、奶嘴等母婴用品,并开设多家网店进行销售,从中赚取差价。2021年10月,周某与戴某被浙江省瑞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获,两人于2022年1月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经查,周某与戴某非法获利共计35万余元。经鉴定,涉案塑料奶瓶中被检测出禁止用于奶瓶生产的聚碳酸酯成分(简称PC成分)。
“PC成分在高温、酸、碱环境下,比如:高温消毒或者使用乳制品、酸性果汁时易释放出双酚A。双酚A为环境类雌激素,人体摄入该物质会干扰内分泌协调。对人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的婴幼儿来说,其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更容易受其侵害。所以我国自2011年6月1日起就禁止生产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并于同年9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该类奶瓶。”今年8月,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法医作为专家证人,在庭审现场对最高检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意见进行了专业性补充说明。
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上海市生产、销售的婴幼儿安抚奶嘴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此次共检验出不合格奶嘴产品11批次,其中不合格奶嘴产品涉及品牌包括布朗博士、菲比、乐扣乐扣等。不合格原因涉及孔洞(手指陷套)、挥发性化合物含量、销售包装信息、使用说明等。
“奶瓶、奶嘴产品问题堪忧,为保护婴幼儿健康,需要严厉打击行业乱象,整顿市场秩序。此次世喜奶瓶欺诈案的宣判,为市场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在依法打击违法行为、清理乱象之际,社会组织也可通过公益诉讼的途径,督促企业规范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冷秋菊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