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除了三天两头收到“追债”短信,还时常接到这个手机号的“幽灵”叫车服务。
图为广州陈先生手机收到一条平台发给前号主的“追债”短信。
陈先生通过网约车客服查询发现,使用该手机号的网约车用户近一年来一直在使用该号叫车,且2022年1月还有一单网约车欠款未缴。
陈先生表示,自己已经买这个号一年多了,不明白为何前号主还能使用该手机号注册的网约车账号。“如果我自己想用这个手机号注册网约车账号,岂不是还要先帮他还钱?”
图为广州市民陈先生从未去过重庆云阳县,却多次收到云阳县双江街道办发来的短信。
“二手号码”出现重大隐患
用户为何会购买到二手手机号?当初购买时销售人员是否告知?陈先生找到购买手机号的广州天河城某通信公司,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现在136、137、138这些号段放出来的手机号基本都是二手的,有的甚至是三手、四手的,要想买到全新的,基本都是187、188这些号段。“如果客户没有问,我们也不会专门说。”工作人员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第三方公司也并不知道该手机号是否在通信层面已注销、何时注销。某网约车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就曾有用户叫了一个距离非常远的网约车,下车之后没有主动付款,之后手机号注销了、绑定手机号的网约车账号不再使用,该笔车费也迟迟没有缴纳,“我们会发短信提醒用户付车费,但是实在联系不上也没有办法。”
这意味着,由于运营商与第三方公司就用户手机号是否已注销等问题尚未建立起沟通机制,不仅限制了新用户正常使用App的权利,第三方公司也遭受到经济损失。
期待号码“全流程”注销
深圳的王女士认为花同样的钱购买到二手手机号有些不值,“我购买手机号时专门问了,工作人员称新手机号和旧手机号在售价和套餐上没有什么区别,旧手机号也并非更加优惠,但旧手机号却在使用权益上有了差别,我不能接受。”
邓永认为,回收再利用的手机号在重新启用时,运营商应当保障新用户的利益。运营商对手机号码进行二次销售时,应当告知消费者该号码是二手手机号,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便或损失,否则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此外,当手机号新用户在遇到号码被占用等情况时,这意味着消费者的正常使用权被限制。运营商收到新用户的投诉后,应当主动联系第三方平台,将原用户对应的手机号与平台解除绑定,以免侵害消费者和第三方平台的权益。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认为,运营商可通过各种方式尽力解除号码之前绑定在App上的业务,可尝试和互联网平台联合起来建立一个体系,用户注销手机号时同步通知各大平台。据悉,有通信运营商已推出互联网注册清理服务,可清理手机号码在部分互联网企业的注册信息。“也期待更多的互联网平台加入其中,共同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权。”孟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