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因为政治的灵活性太强,每个人对于同一道题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们的答案就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理解的大意不错,那么就可以拿到分数。小编在这里整理了高中政治必修四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点拨: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点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而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2、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点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点拨:从根本观点上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根本观点上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点拨:关于什么是世界本原的问题,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回答外,还有一种二元论的观点,即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二元论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要么走向唯物论,要么滑向唯心论。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点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就存在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即使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上也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开始出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点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科学性。(×)

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点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点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点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

5、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点拨: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

6、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点拨:本说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点拨: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9、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点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或者说实践)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2、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点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3、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点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主观的。(×)

点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点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错误的反映。

6、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点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离不开物质。

7、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点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8、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点拨:意识的反作用无法比较大小。

9、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点拨:客观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点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

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点拨: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是一种主观活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的指导,但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都是客观的,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3、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点拨: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实践。

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点拨: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当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5、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6、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点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

点拨: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8、真理是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点拨:真理是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说法错误。

9、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点拨:既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真理具有客观性,不管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谁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谁就掌握真理。

10、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点拨: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就会犯唯心主义错误。

11、认识过程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点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2、认识是有限的。(×)

点拨: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

13、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点拨: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4、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点拨: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

第六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联系是永恒不变的,人们无法改变。(×)

点拨:联系具有客观性,但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点拨: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具体两个事物产生联系是需要条件的,比如老师教你,所以你们成为师生关系。

3、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点拨: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点拨: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5、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点拨: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不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呢过之和。

6、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点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是变化,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点拨:发展是变化,但并不是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种向上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点拨: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点拨:任何事物的发展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点拨: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点拨: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哲学上的发展是指那些向上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

6、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量是量变的总和。(×)

点拨: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质变不是量变的相加。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双方就是对立和统一。(×)

点拨:事物包含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称为矛盾。不能认为“统一”是矛盾的一方,而“对立”就是矛盾的另一方。

2、差异就是矛盾。(×)

点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与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差异,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3、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无条件的。(×)

点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相互转化,没有条件无法相互转化。

4、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双方的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点拨: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只说对立推动事物的发展或只说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都是错误的。

5、事事有矛盾,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点拨:“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6、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点拨: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点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8、“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

点拨:“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两点是具体的、多样的。

9、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

点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10、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点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1、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解决了。(×)

点拨:主要矛盾解决了,并不代表次要矛盾也解决了,有时主要矛盾解决了,原来的次要矛盾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点拨: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是辩证的否定,或称“扬弃”。

2、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点拨: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点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4、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点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不一定都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创新能否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还要看创新是否遵循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

5、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点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6、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点拨:创新思维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7、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点拨: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创新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对于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需继承。

8、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辩证的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点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因此,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点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要注意社会意识的双重性。

2、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同步的。(×)

点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上层建筑的变革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点拨:当上层建筑的变革适应经济基础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点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

点拨: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不具有决定作用。

6、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点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点拨: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8、与人民群众相比,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更重要。(×)

点拨: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9、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点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其中最主要的、稳定的部分。

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点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11、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点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2、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点拨: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是代表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阶级或集团。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价值观对人生和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点拨: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对人生和社会起促进作用。

2、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点拨: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点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是客观的。

4、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就要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点拨: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5、理想对人生和社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点拨:理想有科学与不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科学的、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6、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个人对社会的索取是不必要的。(×)

点拨: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因此,人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足。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7、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点拨:集体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承认个人利益也不一定就是个人主义。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是个人主义。

8、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或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点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既有物质贡献,又有精神贡献,不能笼统地说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哪一个更重要。

9、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点拨: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国家具有三属性,主权社会有阶级,

国家制度包两体,国体政体有联系。

国体是指国性质,各个阶级占地位,

什么阶级来统治,奴封资社四大类。

民主特指有范围,少服从多共管理,

民主具有阶级性,它与专政辩统一。

相互区别相对立,专是保障民是基。

国家性质定国职,国职反映国性质,

对内职能两方面,政治统治社管理。

对外职能两方面,保卫交往手段异。

我国国体是社义,领导力量工阶级,

工农联盟是政基,新型民专广真利。

民主社义不可分,借鉴成果不着搬,

人民民主新内容,依法治国促经建。

我国内职四方面,政经文化公共管,

我国外职三方面,防御维和促发展。

政体政权组形式,国定政来政反体,

政体相对独立性,君主共和两相异。

君主立宪可世袭,礼仪临朝政不理,

议会拥有三大权,英日泰比瑞挪西。

民主共党靠选举,国家元首有任期,

议会共和三特征,实权在议元首虚。

组织政府看议席,德芬奥印新加意,

总统共和三特征,国政军统揽权力。

立法行政相独立,当选总统组政府,

美墨巴阿埃印尼,三权分立互制衡。

谁也别想权无比。

社议国家应共和,

人代会制我政体,全国人大最高权,

立决监督和任免。地方各级人代会,

本区域内国机关。人代会制是政制,

民选代表理国事,直接体现国性质,

国制基础三优势。体现民意保统一,

民族团结可自治。国家结构形式异,

处理央地间关系,单一国家六个一,

中法日匈蒙波意。复合国家联邦制,

各有两宪府国籍,国际交往两主体,

美德瑞俄印缅西。我国实单国结构,

多种因素来决定,4直5区23个省,

两个特行区组成。一国两制三利于,

和平统一尽努力,针对台湾三情况,

国家机构纵横看,中央地方立行司,

国性决定国机性,国职决定机设置。

国家机构有体系,元立行司加暴力,

我国机构分五类,权行审检和军事。

央国机关有六支,地国机关分四级。

我国机构三原则,民主集中和负责,

依法治国立行司,崇尚法律守道德。

公民权力和自由,两选六由加监督,

国保公民权自由,制定法律惩报复。

安全荣誉和利益,国家统一应维护,

民族团结反分裂,履行职责尽义务。

权力义务相统一,享权尽义正态度。

政党产生三条件,方式民主制平等,

资政最早产于英,无政共义者同盟。

政党真有阶级性,政党政权影随形,

政党组织纪律性,政党执政有纲领。

中共执政性质定,两先三代目标明,

指导思想保性质,领导地位不自封。

方向稳定和调动,两性决定是核心,

领导方式正思组,全面加强和改进。

执政能力应加强,不要忘记五方面,

思想组织和作风,民主集中要健全。

邓理主题两方面,啥是社义怎样建,

解思求是其精髓,当代马义受检验。

核心内容是基线,一心两点一百年,

三个代表与时进,认识三律意深远。

科学发展新理念,两要核心一方法。

政党制度两类型,代表阶级掌政权,

资本主义多党制,两党轮执作用三。

我国多党合作制,执政参政两坚持,

基本方针十六字,依法活动别越池。

人民政协三职能,协商监督和参议,

多党合作制优越,四有利于要坚持。

中国不搞多党制,原因在于国性质,

民族产生于原末,它以地域为基础,

基本特征是四共,心理素质最显著。

各族缔造我祖国,统一开拓富辽阔,

灿烂文化博精深,御侵保边建共和。

建国前后各不同,民族关系有变更,

处理民关三原则,平等团结和共荣。

少族聚居可自治,国家统一是前提,

可分区州县三级,适合国情四助于。

宗教本是虚反映,唯心主义世界观,

生知低下拜自然,阶级压迫受苦难。

世界流行三大教,基督佛教伊斯兰,

阶级社会四消极,积极作用也应言。

我国存在多宗教,主要道佛伊基天,

信教人数比例小,绝对数字别小看。

各种宗教历史长,最少也有上千年,

三自方针要贯彻,三个爱可相结合。

宗教信仰有政策,八个自由别弄错,

信与不信都保护,限制范围和场所。

依法加强宗管理,积极引导适应社,

不求放弃有神论,而求两拥爱祖国。

国际社会两成员,国际组织主权国,

国家利益定关系,亲疏冷热离聚合。

利力变化政策变,竞争冲突与合作。

主权国家四要素,人土政权和主权,

主权国家四权利,履行义务不可偏。

国际法调国关系,各国协议来订立,

国际法有约束力,明确标准和依据。

当代国际组织多,联为中心成网络,

划分标准各不同,纽带协调与维和。

中苏美英主张建,纽约总部联合国,

维护和平促发展,它的宗旨和原则。

主要机构有六个,常任安理五大国,

调停裁决应一致,一票否决没的说。

中国本是创始国,合法席位曾被夺,

如今权力已恢复,伸张正义要负责。

时代主题有两个,发展经济与维和,

和平局面能长久,三大原因计后果。

南北发展不平衡,恶劣贸易问题多。

和平发展相辅成,前提基础互因果,

和平发展有障碍,两权干涉强凌弱。

建立国际新制序,基础应为五原则。

相互尊重共发展,多样文明新安全,

通过对话解争端,和而不同两赢观。

世趋呈现多极化,美日欧俄和第三,

多种力量互依制,遏制美国搞单边。

国际竞争拼国力,七个方面比一比,

经济科技是核力,抓住战略机遇期。

外交政策保主权,目标方式和手段,

外交形式访交谈,缔约发文国两参。

国性国利定政策,经济政治和安全,

独立自主和外交,依据上述两方面。

外交政策基本点,宗旨目标不能变,

基本准则加立场,对外职能大发展。

维护主权和尊严,走和平发展道路。

天地合气物自生,不以人意为转移,

物在先来意在后,承认客观是前提。

人类本从自然生,社会发展有规律,

五大形态相更替,生力生关应统一。

如实虚歪三反映,正确错误要分清,

神鬼观念把人骗,释疑解惑科昌明。

意识包括感思测,从外到内不会错,

预测成功范例多,不可知论没处搁。

提升认知正确率,主客两面做分析,

知识构成很重要,立场相左结论异。

两观一思各不同,社会条件限制你。

意能作用两方面,一反映来二反观,

对社会来对自然,积极消极很明显。

主观客观相统一,物质意识辩关系,

前左后右主客离,经验教条来代替。

了解国情多实践,学好历史是根基。

哲基问题是物意,唯物唯心相对立,

唯物三段仍发展,唯心两种分仔细。

学好哲学讲实际,从实出发两统一,

坚持唯物反唯心,四个方面去努力。

事物普联三方面,内部周围纵横联,

普联固有又客观,主观臆造不能算。

联系种类有很多,把握部整和因果,

哲学运动变和过,物质运动撕不破,

哲学静止两不变,特殊状态有条件。

变化发展永不息,社会认识和自然,

无数有限成无限,发展实质新出现,

区分新旧有标准,主要有三符强远。

一成不变应抛弃,三日不见寡目看,

发展观点共有三,过程创新和阶段。

事物运动有规律,固有本质和必然,

规律客观四方面,“四不”定要记心间。

实事求是有作为,拨乱反正搞现建,

解放思想破两凡,创造条件谋发展。

对立统一是矛盾,事物都是相反成,

相互依存各逆转,互排斥来互斗争。

理解矛盾需注意,不分内外辨逻辑,

矛普表现时处有,承认揭露别忌医。

全面分析两分法,一心两点都要抓,

矛特表现三方面,不同事物及阶段。

矛盾双方有特点,具体分析是关键,

一刀切来一风吹,不看时地条件变。

矛普矛特互包含,普特区分相对间,

普特原理导实践,四个方法记心间。

普特原理哲基础,马义中革结社建,

邓理毛思继发展,当代马义新阶段。

办事善于抓要点,主要矛盾是咽喉,

主次矛盾相互联,双向转化看条件。

学会统筹弹钢琴,经社协调持发展,

看待事物分主支,矛主决定物性质,

矛盾分这内外因,内因引变是根据,

外因必备是条件,两因结合才有戏。

事物发展两状态,量变加剧质起变,

超过范围和限度,质量互变不停息。

适度原则要牢记,促成飞跃不失机,

平时注意量积累,防微肚渐别姑息。

新事物胜旧事物,无可比拟合规律,

新容优越合利益,艰难曲折别泄气。

世界社义造挫折,两磊势力在拉锯,

坚定信念建社义,迂回前进有毅力。

坚持唯辩反形观,联系发展和全面,根本分歧是矛盾,内部矛盾是源泉。

主观能动三方面,认识改造决意干,正确发挥主能性,从实出发按规办。

不断积累正主观,能心方法和观念,最为重要出发点,价值取向慎重选。

认识本律是根本,认识现象凭感观,认识规律不容易,抽象思维能发现。

则感升理两条件,积累数据须在先,科学分析不能少,两去两由四道关。

认识仍需再发展,两次飞跃受检验,深化拓展向前移,永无止境别嫌烦。

注意培养科思法,分析综合相结合,全理想象逆思维,敢于创新破成规。

社会存在物方面,地理人口和生产,社会意识精方面,政法艺德宗学惯。

社会存在定社义,性质变化随之迁,社意又有反作用,发展趋势能判断。

人的需要不一致,导向作用价值观,它能反映社存在,人生路上别走偏。

何为正确价值观,符规符利来判断,基本路线两相符,选择社义是必然。

集体主义三要点,三者兼顾共发展,碰到利益不一致,服从全局心胸宽。

它与市场本一致,调节作用在其间。集体主义总要求,切实做到心三有,

个人主义三不顾,己为中心走邪路。违法犯罪陷泥沼,不能坐视这少数。

人本属性是社会,进化生产和生活,社会存在定社意,人性自私是瞎说。

个人对社有影响,但由社会来制约,个人社会相结合,互相依存互区别。

人生价值两方面,主要还是看贡献,坚持正确价值观,物质精神互转换。

THE END
1.寻密社下载2024安卓手机版同城交友从寻密社开始 寻密社一款为单身男女量身定做的聊天蜜约软件。在这儿,与成千上万优质单身美眉在线交友、聊天、约会,总有你喜欢的对象,大胆约见你的真爱吧!开启新奇玩法遇到那个与你灵魂契合的人,一起擦出爱的火花还等什么,赶紧下载,不放过一个撩到美丽TA的机会!! 开发者:成都扭转乾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https://m.liqucn.com/os/android/rj/9899961068906.wml
2.寻密社网红社区打卡地私密社不只是一个运动交友平台,更是众多人群的灵魂归宿地,在这里可以发现更多元、更美好、更真实的内心世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生活圈,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努力构建一个多主题类型的交友平台,并通过丰富的社交圈去展示更有魅力自己。如果你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https://apps.apple.com/kz/app/%E5%AF%BB%E5%AF%86%E7%A4%BE-%E7%BD%91%E7%BA%A2%E7%A4%BE%E5%8C%BA%E6%89%93%E5%8D%A1%E5%9C%B0/id1673682177?see-all=customers-also-bought-apps
3.趣觅社1.0.0 开发者 重庆昕零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新时间 2024-11-25 隐私政策 点击查看 包名 com.cqqms.tm 应用权限 查看更多 手机屏幕截图 应用介绍 高质量爱玩单身男女聚集地 是一款趣味聊天交友社交软件, 有丰富多彩的线上体验,找到灵魂契合伴侣 在趣觅社,愿你发现更多有趣的人,享受交友乐趣; https://app.mi.com/details?id=com.cqqms.tm
4.其实今天很想念东京,是因为企图寻找女仆咖来自MoonQuakes其实今天很想念东京,是因为企图寻找女仆咖啡想和姐姐们拍拍立得,意外发现国内是有某种女仆咖啡的(完全非绿色一小时消费800左右懂自懂)…能找到的十几家店都是这样于是放弃:) 能找到十几家也是很离谱啊!感觉眼睛和大数据和某一种“我们的城市生活还不错”的幻觉一起烂了,性剥削的产业最近的其实离我家只有562米。https://weibo.com/6106585689/OmPtS4CbR
5.妙集研习社妙集&研习社定位于设计美学传播、品牌知识共享与传统文化构建的智慧集合体。妙集&研习社核心团队由跨领域、多专业的资深顾问与知名学者组成。主要涉及的三个版块为:经济美学的实践探索、设计师的文化构建与文创IP的孵化升级。研习社通过三者的解构融合,最终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情操、深谙品牌构建法则与文创IP产品研发能力的http://www.miaojibrand.com/w18235.jsp
6.抖音推荐初音社app下载安装,《新还珠格格第四部》HD版无弹窗免费观看,《欢乐颂5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4K免费播放,《黑牛吧》VIP免费在线观看,《后宫色情巨肉H》高清点播在线播放,《星辰变31集》高清视频免费在线观看,《男性十七种幻想》BD韩语无弹窗免费观看,快穿大佬日夜浇灌的日常饮梦如酒玄幻小说,《夜勤病栋在线》BD国语手机免费播放。 ?http://m.ouzhehua.com/v/video/885917_20241206.shtml
7.寻觅社会的真谛题目答案解析,高中政治试题题目答案解析37寻觅社会的真谛 题目: 有一句广告语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句广告语启示我们 A.个人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B.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https://www.12tiku.com/tiku/list-b929-s1443-l37.html
8.寻觅社会的真谛.ppt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等决定的。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成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以前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也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中去,即便是在自然观https://m.taodocs.com/p-124136161.html
9.高考政治每日一题:寻觅社会的真谛(2)高考政治每日一题:寻觅社会的真谛 (2) 2020-02-24 19:15:31网络整理 1.【解析】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图、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说明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也说明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题肢①和②说法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http://www.gaokao.com/e/20200224/5e53b0540a775_2.shtml
10.三字经第十一课第十一课练习:寻觅社会的真谛 1.冷战结束后 ,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 、安宁和发展 ,期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多次公开阻挠欧盟取消对华武器 禁运 ,这就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典型表现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反映了 http://www.sudunlaoyingcha.com/wmgw/474138/
11.《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pptx《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目录contents引言社会学的定义与起源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总结与展望CHAPTER引言01课程内容课程将涵盖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社会变迁、文化与社会、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课程背景《寻觅社会的真谛》是一门探讨社会学基本原理和思想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8841192.html
12.2025年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试卷(带答案)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docx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标要求】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阐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主干梳理 任务驱动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6/8010037034006135.shtm
13.寻觅社会的真谛寻觅社会的真谛由专业的PPT模板网站当图网提供,免费寻觅社会的真谛下载,寻觅社会的真谛免费下载,更多精美PPT模板,尽在当图网。https://www.99ppt.com/P_3867969.html
14.寻觅社会的真谛这是一个关于政治必修四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思维导图,它揭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亿图脑图MindMaster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1501350
15.思维导图·高中政治《思维导图·高中政治》是2010年7月1日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申招斌。本书介绍了高中政治基础知识思维导图,是一本高中生政治学习图书。 书名 思维导图·高中政治 ISBN 9787535554987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装帧 平装 作者 申招斌 页数 380 出版时间 2010 开本 16目录https://baike.sogou.com/v76101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