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婚恋频频沦为“杀猪盘”

雷同的套路、雷人的理由、相似的结局,都让这个深陷爱情的小伙子失去“免疫力”。对于这个在深圳打拼多年的务工人员来说,这个可以语音通话、视频聊天、对自己关怀备至的她,一度曾给他带来拼命赚钱的动力。

在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这起段某某等63人特大交友诈骗案中,被害人小陈也和杨志强一样有类似的遭遇,已和“女友”谈婚论嫁,“她带着一堆礼物到我家,还给弟妹买了新衣服……”

小陈觉得好事将近,殊不知“女友”梅某作为该犯罪集团的经理,最擅长“放长线钓大鱼”,诈骗手段从线上延伸到线下,最终拿到8万元彩礼后消失不见。不到一年,她以“彩礼”为由诈骗多名男子,金额达22万余元,“集团业绩”最佳。

结婚率走低、离婚率飙升、未婚人群壮大……婚恋难题突出,催生大批网络交友平台,网络婚恋诈骗成为电信诈骗主要犯罪形式之一。2016年至今,该院共办理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案件46件249人,其中网络婚恋诈骗案18件156人,占案件比例39%、涉案人数的63%。这些网络婚恋诈骗案呈现与传销交织、与洗钱勾连、追赃挽损难等新特点。

网恋诈骗与传销不断交织

在该院办理的网络交友诈骗案18件156人中,多人实施诈骗的有9件147人,犯罪集团化运作特点明显。多人诈骗集团通常具有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分工明确,层级严密、“组团”诈骗,有专门的骗术培训和严格的内部管理。

这些传销式诈骗组织在合伙实施网络婚恋诈骗的同时,还以传销手段收取“人头费”,诱骗同乡、朋友以及网上找来的诈骗对象加入组织,通过缴纳新成员的“入门费”和直接诈骗所得,迅速提升在组织内的层级地位,获取更高比例的分成。

“诈骗组织以‘拉人头’的方式迅速扩张,‘中招’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些受害人被骗‘洗脑’后,转变为诈骗分子。”该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刘倩说。

她在办理段某某等63人特大交友诈骗案中发现,犯罪集团建立“经理-课堂大领导-主任-业务员”4个管理层级,在河北保定设立22个诈骗窝点,组建起120余人的诈骗团队,冒充单身男女网恋交友,在取得对方信任后,直接骗取钱财,或以找工作等名义诱骗对方至河北加入该犯罪集团。

新成员缴纳的“入门费”和直接诈骗所得,以每套2900元“业绩款”上交。诈骗金额共120万余元,按层级高低比例分赃。

网恋诈骗与洗钱上下勾连

近年来,随着交友诈骗方式“花样翻新”,诈骗金额“水涨船高”,诈骗组织者想要“稳固收益”,便通过与专门洗钱的“水房”合作,想尽办法让非法所得“合法化”。他们通过上下勾连,将诈骗赃款转移至“水房”,迅速拆分后进行“洗白”。

“有的诈骗集团从一开始就参与洗钱,怕东窗事发后颗粒无收;有的甚至将钱款转移到境外账户,给追赃挽损带来很大困难。”该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范海波介绍,大量赃款注入“资金池”后,通过多层级的银行卡进行资金流转和拆分,同时,这些卡还伴随大量其他资金进出,给追赃中“诈骗金额关联性”认定带来困难。

多层转移后,这些资金通过特定App购买虚拟货币,再以“提币”的方式,转移到境外联络群提供的海外账户,实现资金“洗白”。

范海波说,“猪头”“卡农”(专门提供银行卡的团伙)为洗钱团伙提供大量银行卡,持卡人与实际操作人不一致,给追赃查证工作带来困难。如果被害人不及时报警,一旦诈骗资金进了“水池”,就意味着“打了水漂”。

交友平台实名制“不实”

网络婚恋缘何频频沦为“杀猪盘”?婚恋网站实名制形同虚设,信息审核难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2017年9月,三部委联合发布青年婚恋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婚恋网站严格执行实名制,但大量案件仍然反映出多数婚恋网站注册门槛低、非强制实名注册、审核宽松等问题。一些被害人出于对网络婚恋交友平台的信任,轻信犯罪分子提供的网络信息,投入感情后防范意识降低,成为许多“杀猪盘”待宰的“猎物”。

“还有一些购物网站,低价公开出售婚恋交友网站实名制账号,犯罪分子可轻松获得账号、密码、身份证及照片等整套信息。”该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刘儒雅分析,售卖账号信息的情况也并非个例。

在夏某某诈骗案中,他入职一家“杀猪盘”诈骗公司后,公司向他提供了一个已注册的身份信息和全套资料,这名在一些婚恋网站叫“陈梓昱”的男子,是公司包装出来的、做钢材生意的“钻石王老五”。

随后,夏某某以“陈梓昱”的身份通过交友平台结识被害人刘某,以谈恋爱为幌,编造各种理由骗取刘某14万余元,直至案发,刘某才得知“陈梓昱”的身份是伪造的。“骗的钱还可以挣,但付出的真情确实难以修复。”刘儒雅认为这种婚恋诈骗直接损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建议完善婚恋支持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单身成年人已超两亿,婚恋服务需求量大,与可信赖的婚恋平台、服务项目、咨询机构缺失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网络成为婚恋交友的主要途径,也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途径。

在一起诈骗案中,蒙某在网上冒充高富帅,以自己借钱给朋友日后不好意思索要为由,PS制作转账给被害人钱款的截图,让被害人帮忙向“朋友”账户转账,诈骗30余名被害人共90万余元。

刘倩建议,要严格落实网络婚恋交友平台实名制,将实名制与征信评价体系对接,健全婚恋交友信息平台、婚介机构监管评估体系,多部门协同共治。“建立网络交友平台‘黑名单’制度,铲除网络婚恋诈骗的温床,让诈骗者无处遁形。”

此外,刘倩还建议,要通过依法整治非法网络婚恋交友平台,开展专项整治,畅通投诉渠道。刘倩建议,结合“三官一律”进网格,加大社区典型案事例的普法宣传,披露网络婚恋诈骗新特点新趋势,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她还倡导建立健全以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公益性婚恋支持体系,通过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多维服务,为单身男女提供更多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源、心理辅导和婚恋服务,共同维护文明健康的社会婚恋秩序。

THE END
1.线上相亲被骗婚恋平台是否担责?——中国青年网二是社会共治。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网络诈骗治理工作,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鼓励社会公众对网络相亲平台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同时,婚恋交友行业协会应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自律规范,引导会员单位婚恋平台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道德规范。”贺海燕说。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youyue.youth.cn/yw/202411/t20241112_15643042.htm
2.婚托骗子“杀猪盘”婚恋网站“实名认证”了啥?婚恋交友平台常有婚托、骗子出没,在“杀猪盘”电信网络诈骗中,骗子更是潜伏在婚恋交友网站寻找下手目标。此前多部门曾联合发文,推动婚恋交友平台严格执行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严厉打击婚托、婚骗。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婚恋交友平台仅凭手机号和验证码即可注册使用,实名认证并非强制性要求,很多个人信息的真实性更是无从https://www.hntv.tv/rdyyb/article/1/1850856431311745025
3.oelove交友系统:盘点网络婚恋交友中常见的几类骗术现在互联网上各类婚恋交友软件层出不穷,照片语音视频等功能的推出也让人使用起来格外方便,但是有些套路也让人防不胜防。下面OElove交友系统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网络交友中比较常见的几类骗术。 1、简单粗暴,直接转账型 这种骗术相对比较直白,这类骗术的骗子们会在各类婚恋社交网站上把自己的人设营造得令人心动,https://www.oelove.com/lndustrynews/706.html
4.网络相亲遇骗子珍爱网会员被坑100余万在婚恋网站遭遇骗子的报道屡见不鲜,近日,就有深圳的读者杨某向南都记者爆料称,在珍爱网上遇见了“骗子”,并被骗100多万。南都记者采访发现,另一当事人李某也称自己是受害者,同在珍爱网遇到“骗子”。 相亲对象步步引诱行骗? 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爆料的杨某现就职于深圳,是一名月薪近3万的IT技术工。杨某称,去http://3g.oeeee.com/m.php?s=/m/mshow/ctime/1527727190/id/639252/type/html/mtype/1
5.研究100件网恋被骗案,我总结了骗子特点和分类,网恋如何防骗?网络交友后被诱骗网络赌博的约占四成,被诱骗投资理财的约占六成。单是广州,损失超百万以上的案件就有20起,损失最高的竟然1200多万。 2、行骗手段 骗子会在各种交友平台上寻找目标“猪仔”:25-45岁,单身,期待感情,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女性。 婚恋网、交友群、单身男女同城群、附近的人、各速配平台、约P平台等等https://www.jianshu.com/p/7e3ce97b5931
6.揭秘"杀猪盘"骗局婚恋交友求职网站成赌博拉人渠道南方plus龙岗警方介绍,这种新兴骗局在东南亚骗子圈中称为“杀猪盘”。骗子们在国内婚恋网站以谈恋爱为名接近大龄男女,平日里的嘘寒问暖、谈情说爱就是骗子们口中的“养猪”,时机成熟,骗子们便会以网络赌博为借口,“杀猪”骗钱。 公安部表示,今年以来,各地连续发生多起“杀猪盘”网络投资诈骗案。此类案件主要特点为不法分子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0/15/c2708628.html
7.重案特大婚恋交友网络诈骗团伙覆灭记网络上飞来一只甜蜜的“爱情鸟”,交往时间很短就主动要求确认恋爱关系,对人嘘寒问暖,看似美好的事情,背后却是骗子们精心布下的“桃色陷阱”。近期,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一起当地公安机关办理的特大婚恋交友网络诈骗集团案,积极引导取证,依法审查办理。 http://www.lawnewscn.com/wap/content/2022-08/10/content_8766558.html
8.网络诈爱——你以为的爱情,可能都是套路经过调查,他发现,一些诈骗团伙会把目标放在婚恋网站上,同时联系几十个人,找单纯的对象下手。他们中的成员对“网恋技术”培训已炉火纯青,通过套路骗取钱财。这类团伙,内部都有一套信息系统和“学习手册”,“教科书式”地培养对象。据知情人士的观察,遇上骗子的受害者大多恋爱经验较少,比较着急成家。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18-06/12/content_5829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