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继蚂蚁集团之后,百度度小满、京东金融、腾讯理财通、中国平安旗下陆金所等平台相继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同时其他平台也有此趋势,这是为何?
平台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日前,蚂蚁集团表示,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行业的规范要求,目前蚂蚁主动下架平台上所有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而在18日,中关村银行、营口沿海银行、振兴银行等银行产品仍在APP列表中。
腾讯理财通等平台选择默默下架
20日,记者还发现,目前腾讯理财通的“银行类”产品板块已无显示,但目前腾讯方面对此暂无回应。而360你财富、滴滴金融APP等仍有互联网存款产品在售。
360你财富产品列表中的银行。
其中一家平台上,厦门国际银行的列表下显示“没有更多数据”。
50多家银行扎堆互联网存款
有中小银行几个月揽储200多亿
在今年11月及12月两次公开演讲,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剑指互联网存款风险。
互联网存款是什么?
近两年来,部分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存款产品,加大揽存力度,拓宽获客渠道,此类产品收益高、门槛低,已成为部分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手段。
据了解,通过平台销售的存款产品,全部为个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为主,3年期利率最高为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达到全国自律定价机制上限。近半数产品的起存金额仅50元,且均可提前随时支取。
目前,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的银行主要为地方中小银行甚至村镇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部分银行存款规模得以快速增长,有的平台存款规模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83%。
为何被指“属非法金融活动”?
“这种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部分地方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得以从全国吸收存款,从负债业务看已成为全国性银行。此类存款的流动性特点也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12月15日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
“一些中小银行以高利率在互联网平台揽储,并向平台支付‘导流费’,进一步推升其负债端资金成本,将刺激银行寻求高收益资产,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长期看,对互联网平台存款依赖度较高的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将面临考验。”孙天琦说。
孙天琦认为,应严格规范互联网、APP等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对从事金融活动的互联网平台,必须持牌经营,不可“无照驾驶”。要设立业务准入门槛,纳入相应金融监管范围。
对普通用户有何影响?
反之,对于没有办理过该存款产品的用户无法再使用该业务。
总之,央行对于该类存款产品叫停,其实还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钱袋子,防患于未然,积极防范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对哪些银行影响最大?
据统计,代销银行存款产品的互联网平台有京东金融、支付宝、度小满金融、陆金所、滴滴金融、天星金融、你财富为7家。从代销平台数量来看,以营口沿海银行为“互联网存款王者”,在这五个平台都有其存款产品在售。从代销产品数量上来看,天府银行拔得头筹,其中京东金融代销在售6款、天星金融代销在售3款、支付宝代销在售2款。
而截止到11月底,在京东金融、度小满、支付宝三家主流互联网平台上在售的互联网存款产品中,其中城商行共有65款产品,占比48.51%,民营银行共有57款产品,占比42.54%,直销银行7款产品,占比5.22%,农商行共有5款产品,占比3.73%。
具体来看,此次支付宝下降存款产品主要对城农商行影响较大。目前在售的产品期限均在3个月以上,为天府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盛京银行四家发行。其中满期利率最高的为天府银行5年期存款,年化利率达4.80%。同样期限为5年的产品中,盛京银行“盛利存3号”年化利率4.71%,南京银行“好享存2号”年化收益仅3.90%。
除民营银行外,支付宝还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合作,如工行、农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但目前这些银行暂无代销产品在售。
而作为最早开始代销银行存款产品的平台,京东金融合作银行为71家(含暂无在售产品的银行),主要为中小银行。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15家与其有合作。该平台代销的银行存款产品中,有3款5年期定存产品,年化达4.875%,为该平台银行存款产品最高年利率,分别为清镇农商银行、哈密银行和北京中关村银行发售。
此外度小满与17家银行合作代销存款产品,包含多家民营银行,如安徽省首家民营银行新安银行、福建省首家民营银行华通银行、辽宁省首家民营银行振兴银行等。
监管层正加强结构性存款管理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不仅是互联网存款,监管层正在对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存款等都加强了管理,其目的是维护整个存款市场的良好秩序和规则,同时要通过压降存款成本来推动企业融资成本。
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得到根本好转
12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组织从业机构编著完成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20》发布。
《年报》显示,2019年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成效显著,风险形势得到根本好转,行业规范发展态势加速形成。其中,网络支付行业继续稳步发展,个体网络借贷风险持续收敛,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增长明显,互联网银行发展势头强劲,互联网消费金融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型,证券公司继续以移动端应用为突破口推动互联网证券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