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在您撰写陀螺教案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钉、旋、兵”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5.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传统游戏、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游戏、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播放课件(传统游戏、玩具)。
2.童年的游戏有很多,伴随我们度过了难忘、幸福的童年时光。
你知道哪些游戏、玩具?(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自由介绍。)
设计意图:欣赏课件进入新课,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画课文中生字词语,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3)读通课文。(读不通的、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1)出示由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铁钉、旋转、士兵、恨不得、帅气、彻底、溃败、荣誉、丑小鸭、自豪。
①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做动作、查找工具书等。
②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A.查字典理解“溃败”“荣誉”。
B.造句理解“自豪”。
③再次整体朗读词语。
(2)出示田字格内的会写字。
②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
A.形近字对比识记:恨—很、帅—师、豪—毫、兵—乒—乓、尤—龙。
B.拆分识记:不+口=否;冫+兄=况;贝+攵=败;亻+乃=仍。
C.形声字:预、溃。
D.动作识记:旋。
E.特殊记忆:品、丑。
③说说书写的注意点,并练习书写。
(3)朗读课文。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自学提示”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对生字进行识记,发现识记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以“陀螺”为线索展开交流,然后归纳内容。
2.学习反馈:(出示课件)
介绍了“冰尜儿”的制作与玩法;“我”削陀螺的经历;“我”过生日,叔叔送了“我”一个陀螺;胜利的陀螺让“我”自豪;“我”获得了欢乐,也得到了感悟。
四、课堂总结,铺垫下文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陀螺带给“我”怎样的乐趣与感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梳理本课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下节课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认识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中的这些词语。(指名读、齐读)
否则旋转况且金兵仍然尤其恨不得帅气预料溃败品尝丑小鸭自豪
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课文,去感受陀螺独特的魅力。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完成学生活动卡。
(学生自由读课文,先自主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二、汇报交流,深入探究
3.哪几段是“我”斗陀螺之后的感悟?
4.“我”得到了怎样的感悟?
鼓励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批注的习惯。
5.运用批注,品读心情变化。
(2)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教师进行指导,注意批注语言的精炼。
(3)结合对语句的理解,进行朗读训练。
①修辞方法。
拟人句: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不可一世。)
②幽默诙谐的语句。
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写出了“我”的“走火入魔”之态,对陀螺的痴迷。)
③含义深刻的句子。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三、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1.作者说,陀螺“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你知道这“快乐”指什么?“我”为什么自豪?
2.从斗陀螺的经历中“我”学到了什么?
3.你怎么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
四、拓展迁移,鼓励实践
1.观看花式跳绳视频。
2.用动作描写描述花式跳绳的过程,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从这段精彩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一说。
引导学生认真欣赏跳绳的过程,抓住重点动作有序表达,再写出自己的感悟。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阅读学习由课本引向课外,拓宽学生视野,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做到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
板书设计
陀螺
说做得斗悟
欢乐
自豪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教学反思
(1)学会质疑,学会释疑;
(3)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树立踏实、坚定、坚韧及奉献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理解文中塑造的骆驼的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质疑,学会释疑。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型选用:疑读课型
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发现问题;
第二步:读课文,提出问题;
第三步:读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1)猜谜: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一次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
(2)学生答出谜底后,教师便在黑板正中板书:骆驼。然后接着问:课文中的骆驼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待学生答出“去寻宝或寻到宝”,便在“骆驼”后板书“寻宝”二字,最后再加上“记”使课文标题完整。
第一步:读课文,发现问题
①从词语上发现问题。如:表现性格的词语,体现动作的词语,突出中心的词语等。
②从句子上发现问题。如:重复出现的句子,描写的句子等。
③从内容上发现问题。如:表现的中心。
④从写法上发现问题。如:写作的特点。
(2)通读全文。学生板书生字,由学生代表注音。学生自己读书,发现疑难问题或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标上记号。
第二步:读课文,提出问题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问,教师巡视,收集问题并布置第一课时课堂作业: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并大胆质疑,每组同学针对本课提出至少两个问题,教师下课时收取学生提问纸条,供下一节课共同探讨。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重点整理出下列几个问题: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他们都寻到了宝了吗?
(2)本文的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为什么写那么多的动物都去寻宝?有什么作用?
(3)在骆驼眼里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
(4)骆驼寻宝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5)骆驼寻宝路上的表现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三步:读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1.再读课文,分析、解决问题。阅读课文,分组讨论,找出答案。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等三十多种动物加入寻宝的行列。最终都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明确:把沙漠变成绿洲的植物。
明确:他有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的决心和百折不饶的毅力。
一瘸一拐,从不大喊大叫,只是默默地走着。
可是他并不灰心,坚信勤奋努力是有希望寻到宝的。
涉过冷水滩,趟过了冰凌湖,穿行热风洞,挤过夹扁谷。
明确:只有坚定的信念,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心中的目标。
2.课堂小结。学生按下面句式谈学习体会:
通过质疑讨论,我发现这篇课文的特点是。
举例:通过质疑讨论,我发现这篇课文的特点是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骆驼的精神。
3.拓展延伸:
《骆驼寻宝记》展现了禽兽国里动物们寻宝的历程和不同的结局。想一想,文中骆驼与那群动物分别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哪类人?为什么?
明确:骆驼代表那些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百折不饶的毅力的人。
其它动物代表那些自私自利、浮躁、害怕吃苦的人。
4.布置作业
字词积累中的生字词抄写三遍。
1、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与沙漠有关的问题
2、能查阅资料了解骆驼、仙人掌适应沙漠环境的本领。
3、能设计活动,验证沙狐大耳朵、仙人掌耐寒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1、知道骆驼、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
2、认识到沙漠中还有很多动植物。
3、知道仙人掌、骆驼适宜生活在沙漠里,是有其特殊本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沙漠的丰富多彩,用一定方式赞美他。
教材分析
重点了解沙漠中的动植物以及他们生存本领。
难点知道骆驼、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活本领。
教具各种有关骆驼、仙人掌的图片及影片资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出示沙漠的图片,有关沙漠的。提问:“你们觉得沙漠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关于沙漠你们知道些什么?你们想了解些什么?”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回答。
沙漠:年平均降雨量不到25毫米,由沙子、岩石、砾石等东西覆盖,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较低。
二、骆驼
前面有同学提出了想了解沙漠的动植物,提问:“你知道沙漠有哪些动物吗?”
出示骆驼的图片,提问:“关于骆驼,你们知道些什么?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谈谈自己关于沙漠的认识。
说说自己所看到的骆驼,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己进行回答,提问:“骆驼为什么能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生存,并且被称为“沙漠之舟”呢?
让学生思考回答
出示,有关骆驼的情况
骆驼:睫毛浓密,可挡风沙;蹄子宽大柔软不易陷进沙子,脚底长着厚厚的脚质垫,不怕烫;巨大口鼻可保持水分,鼻子还可从呼出气体回收水分,极少出汗和撒尿,保持水分;胃如同水囊可储水;驼峰储存脂肪还可产生水分,是“水库和食品仓库”
三、沙漠中的其他动物
提问:“沙漠中,除了骆驼还有哪些动物呢?”观看课本插图,简单介绍其他动物,让学生找一找沙狐和北极狐的区别,回答为什么。
沙狐耳朵大,可以听觉灵敏,同时散热多。
四、小结
提问:“学习了骆驼和沙狐后,你们觉得沙漠中的动物都具备哪些本领呢?”
让学生进行小结:
毛皮大多是黄的,毛皮很浓、很密可挡风沙;听觉、嗅觉往往很灵敏;体内往往可储存水、食物;可耐饥渴,对水源往往很灵敏。
五、仙人掌
老师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骆驼、沙狐以及其他的沙漠动物,那么沙漠中的植物又怎样呢?沙漠里有没有植物呀?都有些什么植物呀?”
鼓励学生进行回答,:“你们见过仙人掌吗?”出示仙人掌的图片,
:“关于仙人掌你知道些什么?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出示仙人掌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仙人掌的特点,:“你能说说为什么仙人掌能
小组讨论有关骆驼的认识
观看骆驼的影片
参考课本插图,找一找其他的沙漠动物。
学生小结沙漠动物的生存本领。
说说家中的仙人掌,谈谈自己对仙人掌的了解。
恶劣的沙漠环境中生存呢?”让学生从观察仙人掌入手,找出其独特的本领。
仙人掌:生命力顽强,寿命长,生长缓慢,可连续几年不浇水,叶子退化成针形,茎变成粗壮圆筒形或球形,根系浅而广,能以极高的速度吸水。
关键词:视频案例库网络研修教师专业素质
网络研修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借助网络为教师提供了内容丰富、理念新颖的优秀课程资源,和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活动平台和环境。它能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能够平等获取信息资源和对话交流,弥补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而视频案例教学法在很早就已经被某些专业领域应用,因为它直观,易入情入境,容易上手。如今,视频案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也已被广泛应用,也为教师利用网络环境,通过分析教学视频案例进行网络研修活动提供了依据。开展基于视频案例分析的网络研修,是创新教研形式,拓宽教学研究途径,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拓展教师的成长空间的有效途径。
一、平台建设,基础保障
建设基于视频案例库的网络研修平台,从教学视频案例入手。在教务、教科、课改办与信息中心的通力合作下,经过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的努力工作,建设完成了基于视频案例库的网络研修平台服务器。紧接着是收集视频案例,充实到服务器中。我校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渠道收集视频案例:一是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案例视频切片后导入到视频案例库服务器中;二是将上级部门发放的教育教学视频光盘和学校自主购买的视频光盘资料切片后拷贝到视频案例库服务器中;三是将信息中心录制的各种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及区级、校级赛课的视频资源编辑切片后拷贝到服务器中;四是将互联网上能下载的教学视频资料下载后拷贝到视频案例库服务器中。通过这四种途径,我校视频案例库中的资源不断地丰富起来,为教师进行基于视频案例库的网络教研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二、健全机制,严格管理
三、网络研修,模式探讨
1.分散学习任务
2.集中讨论
3.网络交流,共享反思,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集中讨论,教研组中的每一位教师均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的看法总分存在分歧,这些分析往往会引发大讨论,而讨论中的焦点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再一次将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网络中去,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自己的观点,从而进行网络交流,共享自己的感受和建议,同时,教师也可以看到别人的观点和建议。这样,在不断更新的网络中,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
四、活动支持,推进研修
为了推进和展示校本教研及网络研修成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我们在工作中结合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
2.结合计算机培训,开展了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激发了教师的创作和学习热情,充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
3.开展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献课活动,教师的听课与评课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研修中的评价量表,通过高级教师献课活动,促进和带动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美托洛尔联合地尔硫卓用药;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介乎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综合征,病情很严重,非常容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1]。
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UAP患者极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住在我院心内科被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美托洛尔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住在我院心内科被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其中,男性患者为35例,女性患者为25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为(70±3.45)岁。患有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III级或IV级血压低于120/80mmHg、心率低于60次/min等患者不作为研究对象。
1.5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做检验,若P>0.05,则无统计学意义,若P
2结果
2.1比较治疗2w后的血压、心率、血糖结果治疗2w以后,监测两组的血压、血糖及心率变化情况,实验组的平均血压为(109.5±5.45)/(69.5±6.5)mmHg,实验组的血压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两组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3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的增加,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糜烂并发血栓的形成、血管收缩、微血管栓塞导致急性、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3]。
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可以起到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的作用。地尔硫卓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能够起到抑制钙离子向周围血管平滑肌细胞、冠脉血管内流,减轻心肌细胞内超载的钙,实现保护心肌的作用;同时可以减低血压,减轻心脏的后负荷,减低了心肌张力,心率减慢的同时小动脉平滑肌也得到了舒张,进一步实现了减低心肌耗氧量的目的;有效的解除了冠状动脉痉挛,心肌供血、供氧得到了改善。
美托洛尔是一种受体阻滞剂,对抗儿茶酚胺对心肌的毒性作用,起到了减低血压及心率的功效,从而减低了心肌耗氧量;还可以减少对斑块机械的应激,减低了粥样斑块破裂的发生率,具备稳定板块作用;同时起到预防心肌梗死或者是复发性缺血。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选用两者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对照组的基础治疗效果显著,实验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治疗2w以后,实验组的血压及心率都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临床上选用美托洛尔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侯子雨,葛树旺,李连东,等.口服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13(24):84-85.
[2]许丽华,刘璇,于巍巍.地尔硫卓对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舒张功能及血脑钠素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23(34):34-36.
[3]高巍.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23(15):35-36.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胶囊;安全性;疗效
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是冠状动脉粥样堵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心脏疾病[1]。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展,CHD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我院近年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CHD,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CHD患者113例,均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CHD诊断标准。11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41~73岁,平均(54.7±3.1)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7.2±1.8)年。病变血管数1支24例,2支27例,3支7例。合并高血压23例。对照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0~69岁,平均(52.9±2.3)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7.1±1.4)年。病变血管数1支25例,2支24例,3支6例。合并高血压21例。排除标准:本组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入组前3个月接受CHD治疗组;瓣膜病、肿瘤、心源性休克、脑血管意外;合并心、肺、肝、肾器质性病变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血管支数、合并症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阿司匹林、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公司;批准文号:J20030047)20mg/d,每晚顿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公司;国药准字:Z19980015),2粒/次,3次/d。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总体疗效;TC、TG、LDL-C、HDL-C;胃肠道、肝肾不良反应。
1.4临床疗效[2]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分级降低2级,心电图有效改善或达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分级降低1级,心电图及症状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心绞痛分级无好转,发作次数及心电图未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轶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总有效率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6%(35/5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0%(47/58)。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总有效率χ2=4.29,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变化比较(x±s,mmol/L)
2.3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肝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3例,观察组5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
CHD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心肌氧耗量增大,心肌缺血、缺氧[3],临床常表现为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严重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猝死)且多伴有血脂异常增高,增加ACS的危险。高胆固醇是引发ACS的主要危险因素[4],降血脂治疗可以有效预防CHD的1级及2级风险,降低LDL-C可显著降低CHD不良事件的发生[5]。所以在治疗CHD时,血脂水平的控制对于预防疾病进展,抑制新病变形成,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阿托伐他汀为还原酶抑制剂之一,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降低炎性因子,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反应,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改善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或者保持稳定,改善动脉血管腔,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6]。虽然阿托伐他汀治疗CHD效果确切,但其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的有效率只有50%左右,而增加临床有效率需要加大阿托伐他汀的剂量,剂量增加则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增加患者的经济损失[7]。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CHD为“胸痹”、“胸痛”等范畴。《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其损伤部位在心,但与肺、脾、肝、肾等脏器功能失调均有关系,伴有脏腑气血阴阳失衡。劳累过度、过悲或过喜、精神抑郁、暴食等均可诱发ACS[8]。通心络胶囊主要由人参、赤芍、全蝎、土鳖虫、蜈蚣、水蛭、蝉蜕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9]。可降脂抗凝,降低TC、TG和LDL-C水平,稳定粥样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改善和抑制CHD进程。
阿托伐他汀与通心络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协同的抑制作用。通心络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可能弥补阿托伐他汀作用的单一性。
本组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CHD,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TC、TG、LDL-C水平,同时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好。优于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以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组样本量较小,且没有长期跟踪调查,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范维琥,戴瑞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创新之路[J].上海医药,2010,31(1):13-15.
[2]刘彦.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00-101.
[3]石开玖,江永苏.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3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9,27(4):61-63.
[4]杨友新,刘丽,覃明.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尿酸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探讨[J].海南医学,2011,22(14):98-99.
[5]李光新,余明敏.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3):103-104.
[6]罗利华,龙嘉玲.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3,19(7):147-148.
[7]罗兴才,梁小卫.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对高血脂症治疗作用的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4):1906-1907.
[8]李军,王阶.病证结合的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7):531-533.
关键词:内分泌;临床见习;网络平台;案例教学法
项目基金:YBKG201402,温州医科大学校级课堂教改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案例教学方法在内分泌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wyyj2011-A-03,温州医科大学校级教学改革课题,以网络为依托、案例为线索的交互教学模式在内分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G642.4;R-4
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见习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医学生培养中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1)。内分泌科的教学内容抽象、枯燥,学生普遍的学习兴趣较低,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掌握。如何通过临床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对内分泌学科的学习兴趣,全面深入的理解抽象的内分泌学原理,同时为今后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和临床辨证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科在原有的临床带教基础上,应用内分泌学科教学网络平台技术,对科室见习同学进行案例加强教学。现结合我科临床的教学特点,总结以网络平台技术为依托临床实践教学法运行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网络平台主题的确定和构建
二、网络平台的构建与维护
三、网络平台的具体实施
在见习的过程中,学生定期通过内分泌网络平台获取由带教教师精心选择和编排案例,自行组织小组讨论,并借助网络平台的留言板等功能与教师完成互动,最终再由学生在科室学习会上,以PPT的方式完成案例的分析与汇报,教师通过对案例的点评和总结,深化学生对内分泌科该章节内容的理解,达到教学目标。在讨论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的自学与讨论,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其过程融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学为一体,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四、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五、师生的反馈
[1]单洁,李敏,徐红双,车立群,赵文杰,任艳。内分泌科临床实习带教方法探讨。中国医学工程。第21卷。第5期。2013年5月。190页。
[2]张振,杨蕾,张桦等。PBL为基础的以教促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