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明确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的专业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与专业准备;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初步梳理了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性质与内涵,概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并讨论了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准备,以帮助学习者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系统地了解,明确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应的专业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注意与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教育概念的辨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概念,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二)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
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积极的社会化并不会自然的发生,它需要在教育者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并加以适当引导才能实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就是要寻找创设积极教育环境与适当引导的原理与方法。
(三)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是学前
儿童社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一个公民是承载了一定文化传统,并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人。这决定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公民的培养,既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要引导孩子有参与现代全球化生活的眼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
(一)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格习性与处世的行为和态度。这种培养是通过学前儿童的所有活动领域来进行,并需要结合诸多教育力量来达成的。因而,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三)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
1、主要的品格素质尊敬、爱、坚忍、自制与勤奋。
2、主要的社会能力社会洞察力、社会适应力、社会行动力。
3、主要的教育能力主要指设计、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
对于教育者来说,拥有卓越与完美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重要的是教育者要有追求卓越的意愿,这种意愿本身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成长力量。因为孩子也正处于成长的途中,一个愿意成长并追求成长的老师会成为他们同行的伙伴。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种经典理论;识记精神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
核心概念: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等。
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是:
1、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2、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
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
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
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沃尔特斯。
核心概念: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学习、观察学习
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
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
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
三、认知发展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柯尔伯格
核心概念: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习俗水平
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
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
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们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
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
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
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
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洛伦茨、威尔逊、凯恩斯、布朗芬布伦纳
核心概念: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生态学
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
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
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