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曾是世界上最无奈、最功利的婚姻:
尿毒症患者王宵为了活下去,和白血病复发患者于建*签下结婚协议:
他死后将肾捐给她,而她则负责照顾他的父亲。等肾,就是盼“丈夫”快死,这人生的悖论悲壮而惨烈。
王宵能如愿等到丈夫的肾吗?
命运兜兜转转,又会出现什么转机?
2011年,23岁的王宵从西安工业大学毕业,成为西安某公司的一名白领。
她准备工作两年就谈恋爱、结婚,未来的一切满是光明和希望。
2012年初,王宵突然觉得浑身没劲,吃不下东西,连走路都打晃。到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竟然患上了尿毒症,而且已经是晚期!
顾不上忧伤,王宵随即住院接受治疗。
医生说,如果不换肾,她很可能挨不过一年。
王宵的父母有慢性病,不符合器官移植条件;姐姐虽然条件符合,但姐夫死都不同意。
2013年4月的一天,有人给她出了一个主意:
“你可以到癌症群找一个男病友结婚。等他离开人世后,以妻子的身份接受他的肾脏移植。癌症患者只要不并发肾功能衰竭、血型吻合,肾脏一般都符合捐献条件。”
随后,她在群里发布了征婚启事。
在启事里,她忐忑而真诚地写道:
“婚后,我会给予对方最好的照顾!为了活着,请原谅我的卑微和龌龊!”
这个帖子迅速在群里引起了反响。
同在死亡悬崖边上徘徊,没有人忍心责备她,很多人都是一声叹息。
第三天晚上,一个网名为“喜欢向日葵”的群友,问王宵:“你是不是恶搞?”
王宵当即给对方发去了自己的病情证明和身份证照片。
过了好一会儿,对方才回复说:“我愿意和你结婚。我叫于建*,西安人,27岁,患骨髓瘤3年,B型血,2012年做过骨髓移植,复发了,已经不抱希望了。”
肾移植和骨髓移植不同,只要血型一致就可以,而王宵也是B型血。
王宵喜出望外,很快和于建*交换了手机号。
于建*还想继续聊,王宵半天才回了一句:“透析呢!胳膊被固定了,现在是单手兽一只!”
于建*以为她在开玩笑,几秒后,王宵发来一段自拍视频。
视频里,王宵正躺在透析机一旁,输液管里流淌着红红的血。
她脸色惨白,但笑容灿烂:“看到了吧?一会儿姐旧貌换新颜,日新月异呀!”
于建*看了目瞪口呆,这女孩太调皮了!
2013年6月下旬,王宵暂时出院了。
在熟人的帮助下,王宵确定了于建*的身份。随后,两人约在西安的兴庆宫公园见面。
见面时,大热天的,两人却都戴着口罩。
远远地,彼此一眼就“认”了出来,互相拥抱。
王宵哈哈大笑:“这算相亲吗?怎么像特务接头?两个奇葩啊!”
于建*被她逗乐了,也开起玩笑:“来!看看我,你就活得有希望了!”
于建*摘下口罩,王宵才发现他的脸色很难看。
原来,早在一年前,他就放弃了住院治疗,血象维持都是靠服药。
王宵十分惊讶:“这怎么行?你这么草率,随时会出大问题!”
于建*的神色黯淡:“我不在乎。我受够了,反正你等着我的肾呢!”
这是两人都绕不过的沉重,王宵沉默了。
于建*只对王宵提了一个要求:“你不需要照顾我,但要在我死后替我照顾我的父亲。”
这个要求令人心酸,王宵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于建*比王宵大两岁,毕业于西安交大,是西安一个理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和女友马上要结婚时,却突然查出患了骨髓瘤。
很快,女友像躲瘟神一样离开了。
他的母亲已去世,为了给他治病,父亲把房子都卖了。
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他,人生陷入绝境。
刚开始,他也曾经痛恨命运的不公。
复发后,他对自己绝望了,越来越担心父亲:母亲走了,房子卖了,钱也没了,自己要是再走了,父亲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可怎么过?
这个念头重重地压在于建*的心头,正感到束手无策时,却意外看到了王宵的征婚启事。
他很清楚,这份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可是对于绝望的他来说,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只能试试。
王宵其实也抱着类似的想法。
肾脏移植与骨髓移植不同,血型相融是手术的首要条件。其他指标就算配型不理想,也可以考虑手术。
能够找到同血型的肾源太不容易了,所以,哪怕手术有风险,她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2013年7月16日,两人在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办理了登记手续。
中午,这对特殊的夫妻在友谊东路的一家小饭馆庆祝“结婚”,并签订了一份特殊协议:
鉴于双方的身体情况,两人不同居,不公开,财产独立。
若于建*死于王宵之前,自愿捐肾给她,于建*将以遗书形式告知父亲。
若捐献手术成功,王宵存活,需要照顾于建*的父亲,直到老人去世。若于建*的肾脏无法使用,王宵无需承担尽孝的责任。
虽然“结婚”的目的不纯,可真“结婚”后,两人都情不自禁地牵挂起对方来,毕竟这很可能是他们生命中唯一的一次婚姻。
王宵有失眠的毛病,于建*主动说:“我讲故事最乏味了,保证让你睡着。以后我每晚都给你讲个催眠故事吧。”
王宵开心地说:“行啊!”在他温和又有磁性的声音里,王宵很快进入梦乡。
2013年9月初,王宵的肌酐值突然急升,超出正常数值30多倍,紧急住院。
看到自己的小腿肿得发亮,回忆起一个病友死前也是这个样子,王宵再也笑不出来了。
于建*怕她出意外,跑到医院的肾病科,一间一间病房找,终于找到了王宵。
看到于建*,王宵吓了一跳。
见王宵的父母也在病房,于建*连忙自我介绍:“叔叔、阿姨,我是王宵的病友,来看看她。”
老人客气地又是让座又是倒水。
等王宵父母离开病房,于建*立刻拉下了脸:“你病了怎么不说一声?”王宵强作欢颜:“对不起,我等不到换肾的那一天了。”
看见意志消沉的王宵,于建*心里很难受。
同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现在多陪陪她,她将来或许能记住我的好,能对我爸好一些……”
于建*决定每天都到医院陪伴王宵。
在于建*的鼓励和陪伴下,经过半个月的系统治疗,王宵的各项指标都降了下来,腿肿也消了,她又恢复了过去的调皮。
于建*哈哈大笑:“惊艳到晃眼!要是你没病,我会追你的!”
王宵心里美滋滋的:“那就等我好起来吧!”
说完这句话,于建*一下沉默了。
王宵心里一沉:她想彻底好起来,要靠于建*的肾。她连忙把话题岔开了。
于建*其实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上大学时写了很多段子,还会演小品。只是因为病痛的折磨,他的情绪渐渐低落起来。
和活泼的王宵在一起后,他的幽默天赋又被激发出来。
每当王宵被病痛折磨得没了脾气,他就发给她几个原创的幽默段子,逗得她捧腹大笑。
善于煲汤的于建*,还跟朋友学会了做药膳。
他根据两人各自病情的禁忌,每天做好两罐汤,带到病房一起喝。
每次他一边喝,一边发出夸张的声响:“哎呀!这该叫同病汤啊!好喝,真好喝!”
而王宵也非常关心他,每天都询问他的血象情况。
2014年元旦晚上,于建*吃过饭,特意提上自己亲手做的花篮去看望王宵。
一见面,于建*就给了她一个拥抱:“新年快乐!”
王宵紧紧拥抱着他,说:“新年快乐,老公。”
于建*哈哈大笑:“你应该说,新年快乐,我的肾!
王宵的眼圈瞬间红了,于建*紧紧抱住她,说:“我喜欢你!傻丫头!”
在那灯火阑珊的街头,王宵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然而,元旦过后,王宵又联系不上于建*了。
1月9日上午,王宵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打车来到于建*家,是于建*姑姑开的门。
于姑姑告诉她,于建*和父亲都在医院里。因为最*于建*连口服的化疗药也停了,血象一塌糊涂。
父亲催他去医院,他也不肯去。一周前,于父叫来几个亲戚,把他强行送去西京医院。
一瞬间,王宵的眼泪顿时喷涌而出:于建*这是在故意加速死亡,好成全她呀!
“这个傻瓜,这个疯子!”王宵迅速赶赴西京医院。路上,她一边哭,一边痛骂于建*。
然而,也正是在这次“你死我活”的抉择里,王宵想明白了一件事:她要拉住于建*的手,一起横渡茫茫沧海,他们要一起活着!
一出现在于建*面前,王宵就大声嚷道:“于建*,你不吃药、不治病是想找死,是吧?”
于建*怕王宵说错话,连忙示意她:他的父亲在场。
王宵却把老人拉出病房,把事情的经过对他和盘托出。
她郑重地对于父说:“既然我和建*已经是夫妻了,我们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
返回病房,她又给于建*下了通牒:“你必须好好治疗,否则,我就和你离婚,你的肾我也不要了!”
于建*对王宵强调说:“我不是单纯为你才放弃治疗的,我不想受罪了,而且也没钱。现在死还能救你,等以后肾损害了,什么都晚了!”
王宵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哭着冲上去扇了于建*一个耳光:“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我们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于建*被她镇住了,含泪一遍遍问:“你这是何苦?”
王宵也泪流满面地说:“我不甘心,我还没恋爱过,你就当一回陪练,不行吗?”
于建*喃喃地问:“我行吗?”
“你行,因为我俩在同一起跑线上,旗鼓相当,都是落后分子!”
王宵含着泪大声说。
于建*笑了,但随即又哭了起来。
这一次,他分明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这天下午,王宵回家后,把结婚证放到了父母面前:“我瞒着你们结婚了……”惊呆了的父母弄清前因后果,悲怆泪下。
他们怎么忍心责怪女儿?
对突然冒出来的“病女婿”,他们也只有接受:“结婚证都领了,也就是咱们的孩子了。”
之后,王宵再做透析,也选择了西京医院,方便和于建*相互照顾。两家人还在医院附*租了一间车库,一起做饭,给两个孩子补充营养。
2014年初,两人的病情都基本稳定了。王宵开始忙着给于建*筹措药费,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
因为做过一次骨髓移植手术,于家已经家徒四壁。
于建*长期不上班,收入只有单位的基本补助。王宵打算向父母借钱,先给他治病。
然而,于建*却无论如何不肯接受:“这和我们结婚时的协议已背道而驰了。万一我再次移植失败,你怎么办?”
王宵的父母也不同意:“我们手里只有不到50万元的积蓄,这是你的救命钱!万一哪天等到肾源呢?这笔钱谁也不能动!”
这条路行不通,王宵又开始想办法赚钱。
然而,作为一名晚期尿毒症患者,她根本找不到赚钱的门路。
就在她束手无策时,朋友李斌给她介绍了一个台湾手工艺人,对方会做美丽的“永生花”。
“永生花”有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
二战期间,战火蔓延到欧洲南部的安道尔城,一对情侣即将离别。
男孩从花园里摘下盛放的玫瑰,送给女友,说:“当玫瑰的最后一片花瓣腐烂时,你就忘记我,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他走后,女友把花瓣脱水、烘干、染色,这样制作的花永不枯萎。
终于,男孩回来了,两人再也没有分开过。
而这种永不枯萎的花,被人们称为“永生花”。
王宵觉得,永生花的故事,简直就是她和于建*的写照。
她当即在艺人的指点下,制作了一朵永生花,带到于建*的面前:“我们就像这朵永生花,虽然经过了褪色、染色,但一样绚丽!”
看到“永生花”和真花一模一样,于建*惊奇不已。
更令他吃惊的是王宵的决定,她要制作大量的永生花到街头售卖,为于建*筹措药费。
她自信满满地说:“你等着我!”
于建*被深深触动了:“我也跟你一起做花,陪你去卖花。”
2014年春节前,大唐西市广场,王宵和于建*摆的“永生花”花摊开张了。
王宵把两人的故事写成一张张卡片,挂在花摊前。
她写道:“这是废墟里盛开的永生花,花永生,爱永恒!”
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带来的百余朵花就销售一空。
短短几天,他们就赚了3000多元。
“花想容”花艺店的老板王容听说他们的故事后,不仅从王宵这里大量进货,还在当地的花艺群里号召大家一起找王宵进货。
很快,王宵就拿到了每月一万盒永生花的固定订单,而且生意越做越大。有一位好心人,一次买了7万元的永生花送人。
4月中旬,王宵委托姐姐前往上海,联系于建*第一次做手术时的医院——上海瑞金医院。
经过检查,于建*的身体状况符合骨髓移植的条件。
4月19日,医院通过骨髓库联系了当初的捐献者,一个25岁的浙江青年。对方愿意再一次捐献骨髓,得知这一消息,王宵喜极而泣!
王宵的父母拿出了10万元,于家父子又自筹10万,一共凑了50万元。
4月26日,于建*在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第二次骨髓移植手术。
进舱前,王宵捧着一束红色的永生花,含泪亲吻着于建*的额头:“老公,我等你健康出来!”
于建*给了她一个踏实的拥抱:“等着我。”
因为是第二次移植,各种风险都将无限增加。
在舱内的一个多月,于建*数次挣扎在生死关头。
而王宵不停地制作着永生花,她相信这些经过了涅槃重生的花朵,将散发世界上最浓烈的芳香,丈夫一定能闻得到!
与此同时,王宵也在拼命自救,她定期做透析,跑步,吃中药。
5月底,于建*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6月20日,他的各项指标正常,和父亲、王宵一起返回西安。
看着儿子身体逐渐康复,于爸爸对王宵既感激又惭愧,对她说:“孩子,要是没有你,建*就没有今天!我的肾要是适合你,马上捐给你!”
王宵含着眼泪说:“您这么大年纪,不能做手术了。放心吧,我好好调养身体,慢慢等肾源。”
而爱,再次催生了生命奇迹:
王宵的病情不但没有恶化,反而好转了。透析由每周两次,改成了一个月一次。2015年1月,经检查,她的肌酐指标进一步降低。医生说,如果照这样下去,即使不换肾,她也可以活下去。
2015年2月14日,王宵和于建*在西安和*大饭店举行了婚礼。
王爸爸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一对老夫妻,从此新生活。”
而他们的爱情和生命,如同永生花一样,经过种种考验后,涅槃重生,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