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公司生产的CELL-DYN血液细胞分析仪在计数血小板时,出现LRI、URI两种异常报警符号,LRI表示:有小血小板(体积(2fl)和有外界因素干扰,URI表示:有血小板聚集,大血小板,红细胞碎片或小红细胞中的某一种存在。在其它厂家的血液细胞分析仪上也会有这些异常情况发生,只不过报警的符号不同而已
王霄霞温州医科大学血检教研室主任临床病例168女,49岁全血细胞减少待查。血常规:WBC3.59×10^9/L,Hb62g/L,PLT48×10^9/L。镜检以图中细胞为主。如下图: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片中可见幼稚粒细胞(图2、8、9),有核红细胞(图6,
血液中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是如何发育的?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根据经典的模型,不同的发育路线像树一样分枝。树干由干细胞组成,树枝由各种不同的祖细胞组成,这些祖细胞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细胞类型。然后,它又进一步分化成特殊的血细胞,即红细胞、血小板和免疫系统的各种白细胞。然而,近年来,人们
临床病例168女,49岁全血细胞减少待查。血常规:WBC3.59×10^9/L,Hb62g/L,PLT48×10^9/L。镜检以图中细胞为主。如下图(略)图片中可见幼稚粒细胞(图2、8、9),有核红细胞(图6,可见巨幼样变)及豪周小体,红细胞多形性,泪滴形及多染性红细胞较易见,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
血液细胞分析仪易出现的故障有哪些如何排除目前国内所使用的血液分析仪主要为阻抗型仪器,尽管机械部分不断改进及采用电脑使仪器操作简便,便于维护保养,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可出现故障。最常见的为检测器的微孔堵塞,其他还可见接插件连接松弛等非电子类故障,操作者不熟悉或疏忽及环境温度、湿度、不合
工作人员的素质、责任心是保证用好精密仪器的前提。①要指定经过正规检验专业学习、有事业心的人负责仪器管理和维护,仔细阅读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步骤及校准规程,掌握维护保养和简单故障排除知识;②创造良好使用环境:仪器室要求密闭性好,清洁无尘,室温18℃~25℃,相
基因转录通常会被启动子和调节元件(比如增强子和沉默子)之间的染色质环来进行调节,不同的转录因子(TFs,transcriptionfactors)能够与这些调节元件结合,并以一种细胞类型特异性的方式来调节启动子-增强子环。尽管其在控制基因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转录因子如何促进启动子-增强子
其它种类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病,细胞CD55、CD59抗原表达减低是该病的一个特点。该抗原属于血细胞表面磷脂酰肌醇锚连蛋白家族,是重要的补体调节蛋白,它通过与补体C8、C9的结合以阻止补体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胞被补体激活溶解。FCM采用荧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B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的骨髓衰竭性疾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石莉红研究员、朱平研究员、竺凡主任、程涛教授从单细胞转录组水平解析了DBA患儿发病机制,阐明了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分子机理,同时发现I型干扰素在DBA临床治疗中可能存在巨大
工作人员的素质、责任心是保证用好精密仪器的前提。①要指定经过正规检验专业学习、有事业心的人负责仪器管理好维护,仔细阅读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步骤及校准规程,掌握维护保养和简单故障排除知识;②创造良好使用环境:仪器室要求密闭性好,清洁无尘,室温18℃-25℃,相对湿度小于80%;要有稳
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血细胞分析仪是用于血常规检测的仪器,对于该仪器的检测样本,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也曾经有客户咨询血细胞分析仪是用全血吗?以及全血、末梢血和静脉血之
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介绍: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是细胞上的一种球形或椭圆形突起。其检查方法是采周围血做涂片,甲醇液固定,吉姆萨染色,油镜下观察。一般女性多核白细胞的核鼓槌出现率为2%-3%,而男性几乎没有。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正常值:男性:1.5%中性粒细胞核鼓槌小体临床意义:鉴别两性畸形
血液组成介绍: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持着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成分之一,没有了血液,人的生命将不会存在。血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血液的组成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说,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就是人们所说的血球)两大部分组成,将血液用抗凝剂抗凝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或静置一段
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材料小鼠仪器、耗材毛细吸管烧杯(盛自来水用)实验步骤1.右手拖鼠尾,左手的食指放在小鼠左耳后面,拇指放在右耳上,然后两手指抓住此两处的皮肤,并使小鼠的头向左转,而右眼朝上,此时由於颈静脉堵塞而使眼眶内血管丛充血,眼睛是突出的。2.右手用一毛细吸管轻轻从小鼠右眼的边缘当中插
(一)内源性途径内源性途径涉及多种凝血因子活化,可分为二步:接触活化是因子Ⅻ,也称Hagemann因子的激活作用。此蛋白质在接触到荷负电的表面,如玻璃或在体内接触到胶原蛋白时,发生构象改变,激活的因子Ⅻa为一蛋白酶,能将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又可活化因子Ⅻ,形成一个正反馈。同时因子Ⅻa还
1.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离体后血液自然凝固,分离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液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血清与血浆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
血液的可凝固性质对机体有重要保护作用。当血管系统受伤时,必须迅速可靠地封闭起来,以尽可能减少出血。血小板变形(粘性变态)参于封闭作用,此种封闭作用要靠纤维蛋白凝结物的支持,而后者的形成是多种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酶促反应的结果。目前已发现的凝血因子有14种(表10-3)。这些凝血因子除Ca
(二)纤溶抑制物机体组织和体液广泛存在纤溶抑制物。按其作用可分为:纤溶酶原激活的抑制物;纤溶酶抑制物,又称抗纤溶酶(antiplasmin)。除接触活化阶段外,均需Ca++参与,图中未显示)正常血液中抗纤溶酶活性是纤溶酶活性的200倍。故在生理条件下,纤溶酶难以发挥作用。抗纤溶酶有两种
五、凝血作用的调节由上所述,凝血过程是一个级联放大的瀑布效应,加之正反馈作用,可把最初生成的酶活性极大增强,把所有步骤加起来可增强106倍。如此高的激活速度会对机体构成危险,就是说,此过程一旦启动,整个血液就会凝固起来。此外,血凝可造成心肌梗死、脑血栓等严重疾病。因此,机体内的凝血作用必须保
血液特性通常指的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粘滞性和凝固性。1.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正常人血液中红细胞呈均匀混悬状态。与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根(形成Zeta电位使红细胞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距离)、正常血浆成分、血浆粘度及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2.粘滞性:正常人全血粘度约为生理盐水粘度的4-5倍,血浆粘度约为生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液中含有异常hMICL的循环干细胞的作用对于BCR-ABL阴性的骨髓增生性肿瘤(MPN)的诊断可能仍具有挑战性,原因是重叠的特征和缺乏强有力的参数,特别是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ET)和前纤维化骨髓纤维化(MF)之间。循环不成熟的造血细胞在红细胞增多症(PV)、ET和MF
五分类就是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分成五个类别: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0)×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00~7.00)×109/L;嗜酸性粒细胞0.5%~5%,(0.02~0.50)×109/L;嗜碱性粒细胞0%~1%,(0~0.10)×109/L;淋巴细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分泌淋巴因子。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结核感染恢复期等。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时,于排异前期,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即增高。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前者如系慢性型,以白
单核细胞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9%,出生后2周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以上。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也可见单核细胞增多;在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时,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有吞噬作用和趋化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性增高见于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精神病时均可见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肠寄生虫抗原与肠壁内结合IgE的肥大细胞接触时,使后者脱颗粒而释放组胺,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及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肿瘤性增高见于淋巴
嗜碱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和弱吞噬作用。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癌转移、铅和铋中毒等。罕见的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异常增多,可达20%以上,多为幼稚型。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时也可见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