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这是我在童年听到的第一首民歌――一首流传久远的歌,它表现了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遭受继母虐待的悲惨境遇,和他对生母的依依怀念之情。我以这首民歌的凄婉旋律为基础,用弦乐刻划主人公对往日温暖亲情的眷恋,以及为母亲送葬情景的回忆。中间部分的旋律是我根据河北民歌《哭五更》的音调重新创作的,其中有哀伤的呜咽,无奈的叹息,也有短暂的憧憬。当旋律重新回到《小白菜》时,小提琴以充满幻想的空灵音响把人们带到了这苦命孩子寄希望于天国的依稀梦境之中。

2、小放牛

这是一首农村歌舞曲,曾被编成京剧和昆曲短剧而流传全国。

清晨,阳光明媚,清风拂煦,牧童在牛背上吹著竹笛悠然自得地走出村口。路上,一位美丽的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则以“赵州石桥甚麽人修?玉石栏杆甚麽人留?甚麽人骑驴桥上走?甚麽人推车轧了一道沟?”一连串问题请村姑回答,作为指路的条件。聪明的村姑有问必答,一一应对,二人边唱边对,一派欢乐气氛。乐曲以音色对置的手法表现一问一答的诙谐情趣,最後以乐队的全奏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3、茉莉花

中国各地特别是东部各省几乎都有旋律、歌词各不相同的《茉莉花》长期流传。我选取了我的祖籍河北沧州地区的《茉莉花》的旋律。这是一首优雅细腻,精致委婉的歌曲,表现了少女以茉莉花自喻,对美好爱情充满幻想的烂漫情怀。由小提琴、中提琴先後演奏的《茉莉花》旋律,时而恬淡宁静,时而含情脉脉,时而以不协和和弦表现少女偶上心头的一缕愁绪。当另一旋律与《茉莉花》重唱时,则象是一首爱的颂歌。然後,音乐转入沉思,又在结尾时凭添一丝迷惑。

4、对花

“春季里来什么花儿开?春季里开的是迎春花……”

全曲以多变的节奏、对置的音色和丰富的力度变化描绘出对歌场上欢腾热烈的场面:一连串喋喋不休的反复音调象是场外熙熙攘攘的助威呼喊,把对歌场闹翻了天。中部插入的慢板则是手执竹板击节入场的女子表演“落子”(莲花落)的舞蹈场面。

(二)云岭素描

“月亮出来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这是一首即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云南情歌。

2、放马山歌

“正月放马正月正,赶起马来登路程;二月放马百草发,小马吃草顺山爬……”这首流传全国的云南民歌,表现了放马人豪爽的性格。乐曲中使用打击乐器和小提琴的滑奏模拟马铃、马蹄、马鞭声和放马人的吆喝声。中部以《赶马调》的悠闲舒缓节奏和甜美平稳旋律刻划放马人途中的休憩情景。

3、雨不洒花花不红

“哥是天上一条龙,妹是地上花一蓬,龙不翻身不下雨,雨不洒花花不红。”这首云南情歌歌词一语双关,言简意赅;旋律调式独特,婉转动人,曾在各地广为流传。乐曲以象征雨滴的三连音音型贯穿全曲,先後用大管、单簧管加短笛以及弦乐木管的交替演奏这优美迷人的旋律。

这首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姐妹问答对歌的活泼情趣:“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海中间;银线长长街前卖,丝线长长妹跟前。”乐曲以木管乐器的明亮音色和弦乐拨奏的轻快节奏突出显现了旋律的戏谑气氛,中部引用了另一首云南民歌《安宁州》的优美旋律。

(三)黄土悲欢

1、女娃担水

乐曲的主题是一首反映旧时代农村女子苦难生活的陕北民歌。全曲采用传统的变奏曲体裁,从多侧面揭示苦难中的女子的内心世界。主题和最初的两个变奏凄楚悲凉,第三变奏刻划了主人惆怅不安的心理活动,第五变奏表现了她试图同悲惨命运抗争的蠕动,最後一个变奏又回到悲凉的主题,而且变得更加孱弱纤细――苦难是难以摆脱的。

2、夫妻逗趣

“说你呀,邋遢呀,真邋一得遢呀,头上的金丝呦乱呀如麻呀,娃他妈!”

这首对唱描绘了一对夫妻相互取笑的嬉戏场面。三弦和板胡象徵一对嬉戏中的夫妻。钢琴的不协和音和小堂锣的滑稽音色强化了乐曲的喜剧色彩,半音调性对置和节拍错位更使乐曲充满幽默感。

3、走绛州

这首歌流行于陕西和山西,表现了主人公肩挑扁担口唱歌谣步履轻快地向绛州进发的愉快心情。板胡的旋律轻松愉快,小提琴的固定音型好象扁担上下忽闪的弹性动作,展现了一幅优美的乡间画面。

4、兰花花

乐曲的第一部分以柔美的双簧管和热情的大提琴表现兰花花和她的情人充满幻想的甜蜜爱情。中段以铜管的强暴威严和弦乐的悲恸哭诉象征兰花花的抗争和愤怒,定音鼓和大锣的哀鸣预示了悲剧的结局。乐曲结尾,定音鼓沉闷地奏出主题,留下了最後的微弱呼唤。

(四)巴蜀山歌

1、槐花几时开

巴山蜀水,培育了四川人勤劳、爽朗而富于幽默感的性格。这首词曲并茂的《槐花几时开》是一曲典型的四川山歌。歌词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意味深长:“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把栏杆望郎来,娘问女儿望啥子,我望槐花几时开。”其旋律也十分别致,从全曲最高音起,每句歌词拆为两个乐节,并加入四川山歌特有的衬字,起伏婉转,扣人心弦。

乐曲由双簧管、圆号、弦乐、长笛和英国管先後演奏这首山歌的优美旋律和声以另一调性做背景衬托,描绘了一个远景近景既分离又相合的山村画面。

2、黄杨扁担

这是一首四川秀山花灯调,表现了小夥子挑担到酉州送米,却兴致勃勃地观察酉州姑娘梳头打扮的情景。歌词俏皮风趣,四川民歌特有的衬词更增添了歌词的幽默感:“黄杨扁担软溜溜哇(姐里哈里呀),挑一担白米下酉州哇(姐呀姐呀)下酉州哇(哥里哈里呀)。”

乐曲以强劲的全奏刻划小夥子彪悍的形象,中段以一首山歌的二重唱表现年轻挑夫休憩是时悠然自得的神态。

3、绣荷包

《绣荷包》是中国民歌中常见的题材,表现少女为情人绣荷包时的兴奋与羞涩心态。荷包是男人系于腰间用以装钱和零星物品的布袋,女子常以荷包赠与情人作为定情物。民歌中《绣荷包》以四川、山西和云南的三首流传最广。

乐曲从弦乐四重奏开始,然後转为木管,间以竖琴的装饰性滑奏和长笛的华

彩乐句,宛若姑娘手中的飞针走线。

4、太阳出来喜洋洋

这是一首爽朗明快的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挑起扁担上山岗,手中拿把开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

乐队全奏贯穿全曲,铜管乐器粗野的呐喊,弦乐从压抑到爆发的转接,以及定音鼓的狂燥敲击,表现了雄性勃发的阳刚之气。

(五)江南雨丝

1、无锡景

以锡山、惠山和太湖闻名于世的江南名城无锡,历来是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的灵感之源。以无锡为题的名曲,一是阿炳的《二泉映月》,一是这首江南小调《无锡景》:“天下第二泉,惠山脚半边,泉水碧清,茶叶泡香片,锡山相对惠泉山,山脚下,两半边,开个泥佛店。”这首管弦乐曲以清秀的木管音色和朦胧的弦乐音色描绘了无锡秀美迷人的湖光山色。

乐曲采用弦乐拨奏,从两个声部开始,逐步转入全部弦乐的拨奏,并以拨奏模拟民间打击乐的锣鼓节奏,突出了乐曲的欢快气氛和俏皮性格。

3、拔根芦柴花

这是一首江都县的秧田歌,“拔根芦柴花”系原曲衬句。“白米饭好吃要把秧来栽,鲜鱼汤好喝要把网来拈……”乐曲以钢琴和长笛先後演奏这首秧田歌的轻快旋律,弦乐拨奏和清脆的板鼓伴奏之,勾画了一幅秀美的江南图景。

4、紫竹调

这原是一首流行於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後成为上海沪剧曲牌。其歌词经历代艺人传播修改,成为一首含蓄有趣的情歌:“一根紫竹直苗苗,送与哥哥做管箫,箫儿对著口,口儿对著箫,箫中吹出开花调。问哥哥,这管箫儿好不好?”乐曲以弦乐和二胡、琵琶、曲笛演奏旋律,竖琴的晶莹琶音与之相和,颇具江南丝竹的风格。

(六)太行春秋

1、走西口

2、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太原城里好热闹,这一边灯耍龙摆尾,那一边秧歌扭得好。”这是一首欢腾热烈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元宵节之夜人们兴高采烈的心情。乐曲以铜管的引子和唢呐的曲调把人们带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晚会气氛之中。当人们沉浸在节日之夜的欢乐之中的时候,一曲深情的《绣荷包》缓缓流入人们心田:“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吹动杨呀杨柳梢。”表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独特心境。

3、爬山调

爬山调流行于山西河曲和内蒙古武川一带,亦称山曲。它同陕北的信天游在结构上十分相近,都是散板式的上下句结构。内容亦以爱情题材为主,乐曲由两首爬山调联合而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山村男女青年以山曲表达心声的情景。

4、看秧歌

秧歌是北方农村流行的一种边歌边舞的民间歌舞,山西的秧歌以晋中地区的祁太秧歌最为著称。祁太秧歌产生在祁县、太谷,以叙事歌曲和短剧为主。这一首《看秧歌》本身就是一首秧歌曲,描述了一对姐妹结伴到邻村看秧歌,一路上趣事层出的情景。乐曲突出了秧歌的打击乐音响,以北方特有的火爆气氛把音乐推向高潮。

THE END
1.鲍元恺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简介,目录书摘鲍元恺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 暂无报价 10+评论 100%好评 内容简介: 《炎黄风情》是鲍元恺在1991年创作完成,并于同年首演的一部由24首管弦乐曲组成的大型组曲。这部组曲以中国六个省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民歌为主题,组成了色彩绚丽的音乐画卷。作品先后在各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得到了国内外https://www.jd.com/hhyx/57a4a3db98b554f7.html
2.科学网—鲍元恺《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炎黄风情》之24《看秧歌》 http://www.emus.cn/?uid-8727-action-viewspace-itemid-47434 ___ 炎黄风情总谱 FULL SCORE 鲍元恺《炎黄风情》总谱PDF.pdf(14.2 MB) ___ 炎黄风情资料 INFORMATION 关于《炎黄风情》的部分资料(787/1) 2009-08-09 http://www.emus.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74-530478.html
3.鲍元恺《炎黄风情》组曲钢琴版2006年12月,在我社出版的《炎黄风情》管弦乐总谱首发式暨《炎黄风情》首演15周年音乐会上,德国钢琴家亚历山大·碧乐岛(Alexander Bildau)演奏了根据《炎黄风情》管弦乐曲其中4首改编的钢琴曲,反响很好。我社遂约作曲家鲍元恺将《炎黄风情》24首管弦乐曲全部改编为钢琴曲。嗣后,由鲍元恺教授的研究生、作曲家朱培宾https://www.360doc.cn/article/91175_2709653.html
4.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研究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研究,鲍元恺,配器,和声,复调,鲍元恺(1944—),河北青县人,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共创作了四部交响曲《纪念》、《烽火》、《京剧》、《厦门》,中国传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1306682.html
5.论中国音乐的钢琴演奏表现以鲍元恺《炎黄风情》为例期刊引证文献 (2) 仅看全文 排序: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1] 桑业昊.鲍元恺管弦乐《炎黄风情》研究[D].2020. [2] 李安洋.钢琴改编组曲《巴蜀山歌》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D].2023. 商 ISSN:1006-0510 年,卷(期):2013(26) 所属栏目: 管理视窗 -- 商业文化 相关文献 换一换 1. 中国现代钢琴音乐的发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hang201326114
6.[正版]鲍元恺炎黄风情24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附2CD人民音乐苏宁易购[正版]鲍元恺炎黄风情 24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 附2CD 人民音乐出版社 钢琴练习曲书籍问答提供最新[正版]鲍元恺炎黄风情 24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 附2CD 人民音乐出版社 钢琴练习曲书籍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及时解决当前[正版]鲍元恺炎黄风情 24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 附2https://m.suning.com/wenda/0071538872/12430846499.html
7.鲍元恺《炎黄风情》音乐语言特色简析——以管弦乐版《小河淌水“西方管弦乐队”这一体裁形成于前古典的曼海姆乐派,到海顿手上加以完善.该形式得到了众多作曲家的使用,如今也颇受中国当代作曲家的青睐.鲍元恺《炎黄风情一24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则采用该体材创作而成.文章通过对第四组曲《云岭素描之(小河淌水)》的音乐发展手法的http://www1.cnpereading.com/pages/publications/form/article/40288aca653cbe6a01653e7b0254550f
8.多组别收录鲍元恺教授《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钢琴曲》为推动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发展及推广,鲍元恺教授特授其作品的使用权予香港国际音乐家协会及旗下音乐赛事,并表示将全力支持赛事的进行和推广。 2023“萧邦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的多个中国作品组别中分别收录《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钢琴曲》,详情如下: https://chopin-ipoc.com/archives/1409
9.鲍元恺(炎黄风情)《无锡景》陈琳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鲍元恺(炎黄风情)《无锡景》陈琳-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是在优酷播出的音乐高清视频,于2020-08-24 16:30:37上线。视频内容简介:鲍元恺(炎黄风情)《无锡景》陈琳-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http://vo.youku.com/v_show/id_XNDgxNDU4MzUwMA==.html
10.鲍元恺的音乐人生和交响版图(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炎黄风情》与西方民族乐派作品的异同在配器的运用上也可见一斑。西方的现代作曲家使用打击乐时更多为了创造不和谐的音效,渲染狡黠和诡谲的氛围。而鲍元恺没有亦步亦趋,他选择的打击乐器和使用打击乐器的方式更具中国特色。第六组曲“太行春秋”中“闹元宵”和“看秧歌”都用到了大鼓、小堂锣、镲等打击乐器,再现https://music.douban.com/review/14503791/
11.小河淌水——《炎黄风情》第二组曲1991年鲍元恺编曲的《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由《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和《太行春秋》六个组曲24首乐曲组成的交响音乐会,以脍炙人口的民歌旋律和绚丽多彩的管弦乐色彩,向听众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汉族人民的生活画卷。 https://www.meipian.cn/3t5yc170
12.《放马山歌(《炎黄风情》)》鲍元恺作曲鲍元恺演唱(奏),原创钢琴鲍元恺主页 《放马山歌》有关声明 1.站内曲谱歌词均由作者或者网友上传发布以及网上搜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附上相关版权证明材料来信517858@qq.com联系处理。2.站内曲谱如果用于商业用途,请直接与词曲作者联系。3.词曲作者名字以谱面为准。4.词曲作者作品分类,由系统自动进行分类,同名作者作品难免混淆,https://www.ktvc8.com/mobile/932233_1.html
13.线上音乐会系列《炎黄风情》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上)《炎黄风情》是作曲家鲍元恺于1990年创作完成,并于1991年首演的大型管弦乐作品,由《燕赵故事》《云岭素描》《黄土悲欢》《巴蜀山歌》《江南雨丝》和《太行春秋》6个组曲共24首乐曲组成。这部以西方音乐形式展现中国民歌艺术魅力的作品,以脍炙人口的汉族民歌旋律和绚丽多彩的西方管弦乐色彩,描绘了一幅幅婚丧https://m.chncpa.org/xszq/spqxk/ysjt/202109/t20210929_2370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