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消协发布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中消协指出,2022年,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疫情因素影响,涉疫类消费纠纷和经营者关停跑路类投诉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大额商品、在线服务领域新老问题交织,困扰广大消费者。如,房地产消费领域的捆绑销售、烂尾问题,会员服务领域“套路”频出等。
涉疫类投诉激增
——防疫产品投诉多
一是借需求增加哄抬物价;二是囤积药品或防疫用品;三是强制捆绑搭售其他药品;四是夸大防疫用品实际功能,如,部分商家将普通口罩宣传为医用外科口罩,或在口罩中添加抗菌剂等宣称能够“灭”病毒。
——“新冠”保险套路繁多
——涉疫服务纠纷频发
“关停”类纠纷致消费者受损较大
——网络游戏停服引发虚拟财产纠纷
一是停服前大规模促销,故意诱导消费者将“真金白银”变为网游运营商掌控的虚拟财产、虚拟货币;二是停服后消费者权益处理不当。如网游公司以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为由,在停止服务后擅自删除消费者在游戏内的虚拟人物形象、道具等各类数据;三是单方面封禁玩家账号。
——商家关停消费者权益受损
中消协指出,2022年受新冠疫情和国际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形势面临重大挑战,消费需求下降明显,部分行业关停倒闭现象增多,消费者权益因此受损。
“住用行”商品纠纷难解
——房地产“痼疾难除”
中消协表示,商品房消费领域的问题尽管经过多年整顿,但依然“痼疾难除”。
一是房屋质量问题;二是不符条件强行交房。部分开发商在合同约定交房日到来时,楼盘尚未全部完工且不具备交付条件情况下,为逃避违约责任强行交房;三是开发商强制捆绑销售。如,开发商捆绑销售地下仓储或车位;四是有的精装修房配套家电产品交房时已过或快过“三包”期,开发商拒绝承担“三包”责任;五是交房时实测房屋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开发商要求消费者补差价引纠纷。六是楼盘烂尾消费者“房财”两空。
——家电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中消协提到,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家电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各种新兴家电也日益受到消费者追捧。
——汽车消费“猫腻”多
有关汽车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用维修过的瑕疵车冒充新车销售;二是以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三是二手车交易透明度低。如,二手车中介故意隐瞒车辆真实行驶里程、维修记录、事故记录等信息;四是汽车质量问题频发。如,部分传统燃油车品牌频繁出现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部件故障,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缩水、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失灵等。
线上服务侵权多样
——网络购物新老问题交织
中消协表示,疫情期间,网络购物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并为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网络购物领域也呈现出新老问题交织形势。
主要表现为:一是保价规则引误导;二是“小程序”购物售后无保障;三是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个人社交账号,以自制官方店铺头像,诱导消费者与之交易,部分老年消费者支付费用后发现上当受骗;四是平台嵌平台误导消费者。有的电商网购平台对外推出平台特卖店,发生纠纷后,又以平台特卖店为电商网购平台内嵌入的小平台,问题店铺为小平台内的商家为由逃避自身责任;五是国内平台“国际购”业务售后渠道不畅。
——在线培训服务投诉集中
——在线会员服务乱象屡现
中消协提到,随着网络消费的发展,各类会员服务也逐渐从线下向线上渗透。
在线会员服务领域问题主要有:一是智能电视平台“套娃式”收费引发消费者不满。由于智能电视系统内各模块资源相互独立,消费者连续充值却仍无法观看全部视频内容;二是视频平台会员服务体验不佳。如,视频平台限制原会员用户手机投屏功能;三是婚恋平台会员服务存乱象。一些婚恋平台收取高额服务费,有的对会员信息审核把关不严,甚至提供“婚托”虚构交友、结婚需求欺骗消费者;四是网络会员服务默认自动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