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起底婚托诈骗乱象:这些套路要警惕!

央视起底婚托诈骗乱象:这些套路要警惕!

婚姻中介机构,作为适龄男女之间的“红娘”,本应是牵线搭桥、传书送话,促成美满姻缘的。但日前,北京法院审理了一系列婚姻中介机构利用婚托诈骗征婚者钱财的案件,在该系列案中,婚姻中介机构利用“婚托”作幌子,共计骗取30余名女性被害人400余万元。

被法警押进法庭的这名男子叫马青春,53岁,北京人。公诉机关指控,2010年6月至8月间,马青春在北京华盛腾达信息咨询服务部从事婚介服务,约定为被害人佘某介绍高档异性征婚者,期间介绍婚托王健民与佘某交往,骗取佘某婚姻中介费58万元。

其实,马青春合同诈骗案是北京发生的一个系列婚姻中介服务诈骗案中的一件。这系列案件的主犯,婚姻中介机构的老板张美玲,以及其他婚介公司人员、也就是所谓的“红娘”王凤华、向燕霞、程燕玲等7人,因犯合同诈骗犯罪,已于2016年1月分别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了13年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今年11月27日,经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马青春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此前,婚托王健民等人也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处3至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据了解,整个婚介机构诈骗团伙2009年到2013年间,先后诈骗了30余名女性被害人400余万元。而这系列诈骗案的案发,竟源于一名“婚托”的良知发现。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袁冰:在约见到第三个婚托的时候,在聊天过程中,被害人向这个婚托说了自己交纳了58万元的会费,婚托听说交纳如此这么多的这个高额的会费以后,当时良心发现,就告诉了本案的被害人,说他自己是假冒的,被害人在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发现自己被骗,然后向公安机关报案的。

婚介陷阱重重机关算尽只为骗钱

目前,行骗的婚姻中介机构的老板和所谓的“红娘”已被送进了监狱。那当初他们是如何从被害人手中骗得巨额介绍费的呢?

法官介绍,作为老板,被告人张美玲在北京东城区、朝阳区等地成立了创世名媛、盛世传奇、东方文苑、华盛腾达等多个婚姻中介机构,会员的会费从1.8万元到98万元不等,分成五六个档次。金额不一样,对应不一样的会员条件,从1万元一直到90多万元,相对应的这些征婚者可以见到资产从几百万一直到资产上亿的优质适龄男性。

而事实上,婚介机构所说的那些资产数百万甚至上亿的优质男士资源是不存在的。但收了会员的会费,婚介所就得按照合同给女方提供5到10名对应的男士见面,怎么办呢?这时“婚托”出场了。

婚介公司会安排征婚者和这些包装的婚托在固定的场所见面。见面以后会有婚介公司的人为双方引见,引见的时候把婚托介绍成比如说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或者企业集团的负责人。

法官介绍,见面时,“婚托”会对自己进行必要的包装,比如穿名牌西服、戴名牌手表、用名牌手包等;婚托用的名字都是假名,所谓的房地产老板、国企老总等身份都是编造的。

分开后,如果征婚的女士对男士感兴趣,这时第二个骗钱的套路出场了,“红娘”会要求征婚者交纳数万元的“封档费”。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袁冰:交纳会费(封档费)以后,这些中介公司谎称可以为你保存这些人的资料,不再给这些优质的男士介绍其他的征婚者。

交了封档费后,婚托会配合婚介公司和征婚的女性用手机短信等形式问好聊天,然后很快就会以出国处理公司业务、定居,或者表示没有缘分等理由甩掉征婚者。

此时,婚介机构的第三个骗钱套路上场了,他们会趁机向征婚者提出,可以交纳更多的会费,约见资产更丰厚、档次更高的男性。如果征婚者不再交纳更多会费,婚介机构就安排其他婚托进一步应付征婚者,只到完成婚介合同约定介绍的人数,甩掉征婚者为止。

那么,那些冒充具有亿万身价的婚托,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袁冰: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无业,以专门从事婚托来帮助婚介公司实施诈骗,这是一种职业,这些人本身是没有任何说真实的资产的。

记者了解到,婚托出一次场的费用大概从50元到200元不等,如果在与征婚者见面时产生消费,婚托买单后婚介公司会予以报销。一些婚托由于口才好、形象佳,出场频次会很高。根据诈骗所得数额,这些婚托最后分别被法院判处了3年至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冒充军人谈恋爱行骗假“师长”获刑三年

除了婚姻中介机构利用“婚托”对征婚者进行诈骗,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期还审理了多起冒充军人等身份进行征婚诈骗的案件,他们又是怎样行骗的呢?

法庭上,这名叫张金宝的被告人今年25岁,河北涿州人,公诉机关指控他的罪名是冒充军人招摇撞骗,这是他的假军官证件,职务副师长,上校军衔。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范爱礼:上过大学没有当过兵,但是他通过网络订了一些军队的军服,军帽和一些标志,包括军衔、军种的臂章,还有军官证,在公共场合和这个被害人以军人的身份相称、处关系。

法院查明,2014年3月,被告人张金宝利用假冒的军队师级干部身份和被害人北京的刘某结识后,发展为恋爱关系。被害人刘某出于对张金宝军人身份的信任,在相识9个月后,就被骗抵押了自己的房产,借给了张金宝300万元用于投资。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范爱礼:被告人虚构了一个在河北保定地区的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然后把这个被害人女方带到了现场,向她介绍将来这地方会是一片什么样的情景,什么样的建筑,这样就把被害人骗到了他设计的这个圈套里,误以为真,把300多万给了他。

法官介绍,女方之所以信任被告人张金宝,完全是被他军人的身份所迷惑,同时张金宝还虚构自己是全国人大代表,认识地方和军队的高层干部,可以帮助女方亲戚家的孩子上军校,并伪造了某军区《国防生确定选配通知书》等,骗取女方亲戚70多万元。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范爱礼:本案的被害人她对军人有比较强的这种仰慕的心理,对军队的官兵有比较强的这种处关系处朋友的这种愿望,就放松了警惕、信任了被告人所说的这些身份。

最终,被告人张金宝被法院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新闻提示:树立正确婚恋观防范婚姻诈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婚姻类诈骗案中绝大部分受害人是女性,法官提示适龄男女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要轻信婚介机构和对方的花言巧语。

针对婚介机构利用婚托进行诈骗的行为,法官提示,适龄男女征婚首先要到正规注册的婚介机构,妥善保存交款发票、服务合同等证据,一旦发现有欺诈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最关键的是要有正确的婚恋观。

针对不法人员冒充军人进行婚姻诈骗的问题,法官提示,首先要观察其气质,军人的站姿、坐像、行为方式等,都是长期训练、培养出来的,不是社会青年能随意冒充的。其次看他的行踪,军人都是有岗位的,不可能天天出去参加社会活动,如果整天无所事事,那肯定是假的。

此外,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范爱礼还提示,这类婚托会虚构关系,经常会向被害人说自己在国家部委、在军队内部具有什么职权,他的关系可以办什么事情等等。

法官提示,最关键的是要看对方交往的目的,如果很快就以各种理由开始拉你投资,或者谎称各种借口向你借钱,那就要高度警惕了,八成这个人就是个骗子。

THE END
1.[新闻直播间]警惕婚恋诈骗利用“婚托”诈骗婚介“红娘”被判刑[新闻直播间]警惕婚恋诈骗 新闻提示 树立正确婚恋观 防范婚姻诈骗2017-12-26 18:01:00 [新闻直播间]警惕婚恋诈骗 婚介陷阱重重 机关算尽只为骗钱2017-12-26 17:59:04 [新闻直播间]警惕婚恋诈骗 利用“婚托”诈骗 婚介“红娘”被判刑2017-12-26 17:59:01 [新闻直播间]突尼斯女性被禁止进入阿联酋 禁令引发突https://tv.cctv.com/2017/12/26/VIDEPgHWbtPOylc9IkIvoxnK171226.shtml
2.[第一时间]警惕婚托诈骗利用“婚托”诈骗婚介“红娘”被判刑[第一时间]警惕婚托诈骗 利用“婚托”诈骗 婚介“红娘”被判刑 来源:央视网2017年12月27日 10:11 往期 片段 分享到:手机观看 点赞收藏评论客户端看 视频简介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7年12月27日 10:11 视频简介:警惕婚托诈骗:利用“婚托”诈骗,婚介“红娘”被判刑。http://tv.cntv.cn/video/C0/ba409de0406a45eeb540885e12c75870
3.#婚介为婚托包装月开工资六千到两万#从来自央视网快看【#婚介为婚托包装月开工资六千到两万#】从2019年5月份开始,高某就成为了马某旗下的一名婚托,并且在马某的包装下伪装成炙手可热的高端单身男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 杨亚东:“从此以后呢就是高某就作为马某的婚托,然后跟这个征婚的女士进行见面,然后马某在每个月发给高某六千元到两万元不https://weibo.com/1977460817/KzUDqoMHG
4.不要再被婚介所割韭菜了,介绍来相亲的,百分之九十的是婚托,你还觉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全国各地的婚介所,那些婚介平台开始对单身的男女朋友做新一轮的割韭菜模式,首先让你交报名费,98元,188元,388元,588元,888的报名模式,给你介绍三到五次,不成功,这钱就打水漂了,介绍来相亲的,百分之九十的是婚托,你还觉得人家有多负责任, 好不容易给你介绍一个成功了,喜钱又来了,男http://www.hualongxiang.com/qinggan/16119551/pe/
5.收58万会员费介绍婚托婚介机构实为诈骗团伙婚介机构推荐“身家过亿”的“优质对象”,收取客户数十万的“顶级”会员费,而实际上所推荐者系“婚托”冒充。作为婚介机构的北京华盛腾达信息咨询服务部,通过这种方式先后骗取30余名被害人400余万元。 记者昨日(7日)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该婚介机构最后一名被告人,近日因合同诈骗罪被终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12/id/31032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