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标准乱退费难度大……婚介服务套路多

??本以为会迎来一场双向奔赴的爱情,谁承想购买婚介套餐后,说好的周到服务却成了肥皂泡。记者调查发现,婚介机构频设套路,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不易——

??婚介服务套路多,“适婚族”请小心

??核心提示

??◆婚介机构在宣传时若以谎称可以介绍“高富帅”“白富美”的方式,误导消费者购买高额套餐,可构成虚假宣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婚介机构应当对不同套餐的价格明确公示,详细列明服务内容,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若提供虚假信息者对消费者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消费者有权提起侵权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

??◆婚介合同是涉及人身属性的服务合同,不适宜强制履行,只要消费者不愿意继续履行,无论什么原因,原则上都允许消费者随时解除合同。

??◆消费者有权就婚介合同条款进行协商,涉及对自己明显不利的格式条款、免责条款要明确提出,要求商家给出合理解释,也可以划掉不合理的条款,由双方在修改部分签字确认。

??一段佳缘,往往令人心向往之。而奔波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年轻人们或埋头工作,或社交圈子小,并非人人都能与美好的爱情不期而遇。为了避免“每逢佳节被催婚”的尴尬,不少“适婚族”选择走进婚介机构寻求帮助,婚介机构成了他们寻找姻缘和脱单的一个快车道。然而,在婚介市场发展过程中,各种“爆料”和投诉从未停止过。近日,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婚介机构进行“洗脑式宣传”、收费标准混乱、退费维权难度大……种种经营乱象袭扰着消费者。

??为了探寻真相,记者实地走访了多家婚介机构,体验这条脱单快车道上的“别样风景”。

??套路

??“花式宣传”只为线下留客

??小唯告诉记者,婚姻大事,面对面了解一下也合理。她只身前往门店,却被“红娘”叫到了一处密闭的小屋中,随后便被进行了“焦虑式洗脑”。比如,“红娘”提到,“你快30了”“快过了最佳生育年龄”,而且“工作、学历、经济基础、长相等都一般”“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当小唯问及那位“优秀男士”时,“红娘”表示,只要小唯购买婚介服务套餐,就能安排他们见面。随后,小唯在多个“红娘”、“资深骨干”、业务经理的轮番攻势下,签下了19998元的婚介套餐。然而,在后续服务中,小唯再问起何时能与“优秀男士”见面时,“红娘”却推说该男士“名草有主”了。

??困扰

??“相人无数”却屡遭“货不对板”

??小花(化名)花了3万元购买了婚介套餐,在接受服务后叫苦不迭。她告诉记者:“‘红娘’在一年内给我安排了30多场相亲,却没有一个成功的,甚至连第二次约我吃饭的男生都很少,我是不是遇到了婚托?”

??记者采访了多位购买过婚介套餐的消费者,发现很多人都有小花这样的困惑,却苦于和每个相亲对象都只草草见过一面,很难举证对方是婚托,所以在服务期满后就会不了了之。小花向记者吐槽:“我的长相和条件都还可以,婚介所安排的相亲失败率也太高了吧!还有,‘红娘’给我介绍的一些男生明显不符合我最初的要求,纯属凑数!”

??“相人无数”却屡屡遭遇“货不对板”,婚介所介绍的相亲对象信息真实性有保障吗?对此,记者采访的几家婚介机构均表示“会员信息绝对真实,签约会员需要提供身份证、学位证、房产证、银行流水证明等材料进行核验,公司会通过法务部门审核资料,并与公安机关联网进行核查,确保相亲对象身份真实”。某婚介公司特别表示,若会员交往后发现对方信息造假,公司会要求身份造假的一方赔偿,并将赔偿金直接交给受欺骗的会员。

??对婚介机构的这一说法,雷明光表示,婚介机构说他们能与公安机关联网显然说谎,公安机关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怎么会允许婚介所为了介绍对象随便查询公民个人信息?验证相亲对象的真实信息要靠自己多留心、多观察。

??李双庆也指出,若提供虚假信息者对消费者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消费者有权提起侵权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此外,如果婚介机构审核时存在过错导致消费者遭受损失,消费者可以依据合同向婚介机构要求退还服务费、赔偿损失。但由于婚介所审核材料的手段比较有限,若其尽了审慎的审查义务仍不能避免消费者产生损失,则婚介机构赔偿的损失是有限的。消费者不能只听信婚介所的一面之词就轻易相信他人。

??纠纷

??一旦服务开始就“不能中止或解约”

??小唯的遭遇并非个例,不少婚介所都有类似规定。当记者问及如果服务期限内通过亲戚朋友找到对象并结婚了,能否解约?婚介所回复,“不能解约,也不退费”。此外,还有不少消费者发现相亲对象不符合自己要求后请求退费,也遭到了拒绝,“我见过几个相亲对象觉得不合适后,‘红娘’就劝我要放低标准,后来给我介绍的相亲对象条件越来越差。我想退费,他们就告诉我没有退费或解约的说法”……

??支付了如此高昂的服务费用,签约后消费者却不能要求中止或解除服务合同,这样的约定合法吗?

??对此,李双庆分析说:“婚介合同是涉及人身属性的服务合同,不适宜强制履行,只要消费者不愿意继续履行,无论什么原因,原则上都允许消费者随时解除合同。”

??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员额法官曹巧峤告诉记者:“任何合同都有法定解除权。即使婚介服务合同中没有约定解除情形,也不能以双方的约定来限制法定解除权。一些婚介机构说‘一旦签约就不能解除’是不成立的。如果发生了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客观情形,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定解除权来主张权利。”

??曹巧峤还告诉记者,婚介服务合同不适宜约定服务期限,婚介服务很难用固定的期限来量化,如果合同目的没有实现,但合同服务期限到了,导致合同不再履行,这对于一方民事主体显然不公平。因此,婚介所应当在合理期限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不能强迫消费者在很短的期限内接受多次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婚介所提供的一般都是格式合同,不少消费者在签约时没有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自然不会就其中的内容与婚介所进行商榷和修改,以致在合同履行中出现问题时难以主张权利。对此,曹巧峤提醒消费者,消费者有权就婚介合同条款进行协商,涉及对自己明显不利的格式条款、免责条款要明确提出,要求商家给出合理解释,也可以划掉不合理的条款,或补充合理条款,由双方在修改部分签字确认。

??在采访的最后,雷明光表示,婚介市场提供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消费者选择婚介机构时要格外慎重。从长远看,鼓励民政部门、公益组织等建立公益性质的婚介服务机构,这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婚介机构,或许更符合适婚群体寻找伴侣的初衷。(石佳高梅潘若曦)

THE END
1.上海MarryU高端婚介(多个壳公司)上海MarryU高端婚介(多个壳公司)据近期去过数位反映,MarryU因为太多见诸媒体套路爆料,目前改名为Date Club。位置仍然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招商局广场25楼。n上海MarryU旗下有多个注册公司(多个壳),当然这也是很多婚介公司的惯常操作。过1-2年注销有很多法律诉讼,或者行政处罚黑历史的公司,换一个壳清清白白的重新再来。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3940071?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2.被套路?女子花7万买婚介课程却教如何经营朋友圈被套路?女子花7万买婚介课程 却教如何经营朋友圈 看看新闻knews消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类旧的婚恋方式如今已经逐渐被时代摈弃,随之出现的,是越来越多的开放的婚介机构。然而,婚介机构也是鱼龙混杂,让不少人栽了跟头。南宁市民杨女士在一家婚介机构花了7万元,但结果却很失望,来看看她遇上了什么事。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newsId=2096986
3.相亲网站上的骗局有哪些相亲网站的套路摄影1、高级骗子 在相亲网上遇到最多的就是一些高段位玩家,这种行骗的周期更长、骗术更加高明,她们所谋求的利益更大、祸害更深。她们一般都会把自己伪装成一些成功人士,比如美容店老板、公司管理层等等的,总之就是让你感觉她们很优秀,你和她们聊天都感觉自己有些自卑的呢。 https://www.taofang114.com/post/32954.html
4.缘来是你婚介俱乐部服务部坑钱套路揭秘龙城茶座和真正婚介交往,这钱付得心甘情愿,成不成看缘分。但骗子就不同了,他的主要精力是骗钱,钱到手了http://www.hualongxiang.com/simple/?t15889883.html
5.婚介服务“套路”深——六万元要不回来随着多元化交友恋爱方式增多,因婚介服务引发的纠纷也成了一个颇具代入感的社会性话题。日前,记者从无锡仲裁委员会获悉了这样一起婚介服务纠纷,一女子将婚介告上了仲裁庭。 此前,王女士在网络平台上认识了某婚介服务公司一加盟商的业务人员甲并添加了对方微信,此后又通过该公司发送的电子链接在手机上签署了《婚姻介绍服https://www.wxrb.com/doc/2022/10/26/214304.shtml
6.婚介机构里的套路除了消费者觉得婚介机构套路深,有些刚刚结束婚介行业的经营者也被行业内的“潜规则”撞了一下腰。 陈大伟是河北人,常年在北京做生意,因为此前在老家和当地团委一起组织过相亲会,他一直很关注婚恋市场的动向。 眼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单身,他觉得办婚介公司应该是门好生意,于是2023年,陈大伟在北京市朝阳区的http://m.legalweekly.cn/fzzg/2024-05/09/content_8994008.html
7.电信诈骗套路多,这十二条独门秘籍你要get!套路十一:邮寄方式发送中奖等虚假信息诈骗 一是骗子向事主信箱发送“XX公司抽奖活动”中奖信,当事主得到并刮开卡片发现中奖并与对方联系后,对方以可以将事主中的汽车等奖品拍卖后将钱给事主,让事主汇税金,转让费等手段进行诈骗。 二是通过构建虚假中奖信息,给事主发送电子邮件或QQ信息,然后以奖品金额大、要先交税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06/09/c471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