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举办的“家国同庆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由全国妇联、国家民委、民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主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承办,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婚庆婚恋服务业工作委员会执行实施。作为执行单位,委员会参与指导过沈阳市沈河区国风集体婚礼、山盟海誓海峡两岸集体婚礼等大型公益活动,丰富专业的活动经验,为此次集体婚礼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场全国万人集体婚礼既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一场盛大活动,又是新时代中国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人的情感和婚姻生活的高度重视和深情关怀,又抒发了即将走上红地毯的一代新人的家国情怀和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集体婚礼的历史变迁
重视婚姻和以一定仪式适时走进婚姻关系是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在周代就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
集体婚礼并不是西风东渐的舶来品,早在东汉初年,九真郡太守任延就举办了史上第一场集体婚礼。鉴于当时辖区还没有婚配的规制,任延便下发文书,要求各个地方官吏登记辖区内的适婚男女,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结婚对象,经过官吏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大约有两千对适龄男女愿意牵手成婚。任延特意找了个黄道吉日,在九真郡太守门前,为新人举行了集体婚礼。这场婚礼既改进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又传播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在我国婚嫁发展史上开了一个具有文明意义的先例。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第一部婚姻法的出台,集体婚礼也在移风易俗中得到发扬光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后,党和国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集体婚礼因其倡导的健康婚姻价值观和理性婚庆消费观,更为广大适龄青年所喜闻乐见,成为新时代我国婚姻家庭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集体婚礼的时代意义
举办“家国同庆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探析和宣传的重要意义,概括起来,以下几个方面尤其突出:
第一,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政治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万人集体婚礼是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特别是适龄年轻人对婚姻家庭建设新期盼新需求的具体行动,是通过认真研究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后作出的重要举措。“家国同庆见证幸福”意味着婚姻不仅仅是个人、家庭的大事,更是需要全国人民一起共建共享的国家大事。它还意味着让适龄人口顺利走进婚姻、家庭幸福是党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摆在党的中心工作议事日程上。
第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的实践意义。《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是指导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根本遵循,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领会,还要把学习收获转化为积极的婚姻家庭生活实践。万人集体婚礼就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和推出的重要实践方案,不仅突出展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婚姻家庭的久远传统,而且还十分有利于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第三,传承赓续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历史意义。回望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有着深厚的家庭情结,始终通过婚姻家庭生活的积极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国家的繁荣富强,释放和发挥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和文明作用。不论当年是出于对婚姻的重视和规制,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婚姻模式的变迁和优化,集体婚礼都在这漫长的文明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独特风采和引领作用。万人集体婚礼显然会激活深藏在中国人心中的婚姻家庭情结,在回溯父辈延续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中,与当前的现实境况有效对接,用传统的力量和智慧,实现从原生家庭到自建家庭的生命周期顺利转换,为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作出年轻一代应有的贡献。
放大集体婚礼的幸福
为了圆满地达到举办这场万人集体婚礼的美好初衷,将5000对新人喜结良缘的幸福放大为家国同贺的家庭文明进行曲,放大为更多年轻人共同沐浴的真爱洗礼,有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可以拓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