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的职责是管理好班级,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怎么样的班级才算是一个好的班集体呢?函授学习之后,我明白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标志是:①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②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③学生是非观念强,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这样的班集体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班主任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三年的函授,我还学到了班级组建技能、心理咨询辅导技能、处理突发事件技能等,它们给予我无穷的智慧,让我的学生越来越信赖我。
1.精神卫生政策(MentalHealthPolicy):对我国精神卫生政策、精神卫生立法等宏观问题,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伦理学原则和制度建设,以及对广泛影响人类健康的自杀、酒烟药物滥用和依赖等问题的社会影响、社会经济学评估和有效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措施等,进行研究和讨论的论文。
2.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Medicine):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对临床各种躯体疾病共病精神疾病或伴发的心理问题,对以躯体症状为表象的精神障碍,就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评估方法、操作性临床诊断标准、治疗干预措施、干预效果评价等进行研究的论文。另外,也欢迎以医疗服务模式、医患沟通技术与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等为主题的论文。
3.应激与心理健康(StressandMentalHealth):对严重生活事件、特别是各种灾难引起的个体或群体应激反应,就评估的方法学、应激反应的机制、应对群体应激反应的干预方法、制度建设、效果评价等进行的探索。
4.临床精神病学(ClinicalPsychiatry):精神疾病患者病理心理特征的客观和主观评估,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讨论,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康复,设计较严谨的多中心临床药理试验,探索新治疗方法的开放性研究等。
6.社区精神卫生(CommunityMentalHealth):各种精神障碍或心理问题的社区诊断、社区治疗、社区康复和社区管理;社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常见精神障碍与行为问题的社区预防;社区精神卫生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及应用,尤其欢迎社区精神卫生模式、项目或行动的评估(包括卫生经济学评估)性研究等。
7.儿童少年心理卫生(ChildandAdolescentMentalHealth):对18岁以下儿童少年人群各层次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8.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PsychotherapyandCounseling):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文化心理特点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方法、模式等,进行的各种层次的研究,如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案例报告等。
9.心理健康促进(MentalHealthPromotion):为促进一般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的内容,以及可操作性方法、步骤,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朋辈心理咨询课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
EffectofthePeer-counselingCourseontheMentalHealthofPolytechnicCollegeStudent.WuXiang.ShenzhenPolytechnicCollege,Shenzhen518055,P.R.China
【Abstracts】ObjectiveTostudyeffectofpeer-counselingcourseonthementalhealthofPolytechnicCollegeStudents.Methods66studentswereselectedtogivethemthegrouptrainingandtaken16PfandSCL-90asmethodstocomparetheeffectbeforeandaftercourse.ResultsAfterthecourse,thedifferenceoffourfactorsofscl-90includingtheforcesymptom,depression,hostile,crankinesswhichwasremarkable.Thedifferenceofpersonalitytraitofstubbornness,sensitivityandboldnesswasremarkablysignificant.Therewasdifferenceofpersonalitytraitofanxiety,worryandstabilityafterthecourse.ConclusionGivingpeercounselingcoursetopolytechniccollegestudentsisausefulassistantwaytoimprovethepsychologicalessenceofthepolytechniccollegestudents.Ithelpstoestablishtheatmosphereofself-helping&helpingothers.
【KeyWords】Peercounselingcourse;Polytechniccollegestudent;Mentalhealth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其中朋辈心理咨询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朋辈心理咨询[1]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
朋辈心理咨询的过程是一种民主性的助人自助的过程[2]。这种咨询模式改变了以往只有专业心理老师才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学生只是心理咨询对象的状况。通过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培训一些有助人意愿、助人潜力的学生,开展朋辈心理咨询,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发展性心理问题,是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能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开展朋辈心理咨询还有利于满足学生心理需要[2];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有助于学生掌握自助和互助技术,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对提高和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校园里自助助人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开展课程前后对比研究,为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实验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通过选修课网上报名方式,在2005级学生中筛选出身体健康、无明显心理障碍的66名大学生;按性别分:女生31名,男生35名;按文理科分:文科学生33名,理科学生33名。
1.2研究工具选取症状自评量表[3](SymptomChecklist90,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4](16PF)。在开课前1周和课程结束后1周采用这些量表进行前后测,所得数据输入到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1.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然实验法,遵循团体小组训练的技术和原理进行,根据课表每周二采取心理训练、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电影分析等教学形式上《朋辈心理咨询》课程,为期一个学期,总学时为36课时,具体安排见表1。
2结果
2.1课程前后高职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比较SCL-90用于反映被试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类型,90个问题包括10个因子。因子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课程前后SCL-90各因子均值变化及差异显著性检验t值见表2。
2.2课程前后高职大学生16PF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检验16PF是人格量表,前后测结果比较见表2。
3分析与讨论
通过SCL-90及16PF前后测比较发现,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是有效的。
通过SCL-90及16PF前后测比较发现,开设《朋辈心理咨询》课程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是有效的;能为校园“助人自助“的氛围奠定基础;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4参考文献
[1]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5-6
[2]李韦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心理互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1-5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关键词]研一女师范生心理困惑心理咨询咨询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范院校研究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女学生人数占了较大比例。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加上女生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不少研一女师范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惑。
心理困惑,是指个体在工作、学习、交际以及自我等方面遇到的不解、迷惑,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心理的矛盾和冲突,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焦虑、压抑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但还未到心理障碍的程度。笔者有机会与不少的研一女师范生进行过深入的交流和一些面谈咨询,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这些心理困惑进行了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咨询策略。
二、主要心理困惑及其成因
1.路在何方——研一女师范生的专业方向的选择
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方向及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对师范类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模式也从通识教育转向注重专业研究的导师制。同时,这也要求研究生对自身特点、能力意愿、兴趣爱好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做出适当的评估,以便于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研究方向。这种转变对不少新生来说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即便对曾经工作过又重返校园的老生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研究生们来说,往往会经历“激动—迷茫—了解—评估—定位”的过程,甚至是往复的过程。由于女师范生自身的一些特点,譬如,入校的年龄一般为22岁以上,毕业时基本到了晚婚晚育的年龄;毕业后是继续读博还是就业,亦或是结婚生子,这些情况也是女研究生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情归何处——研一女师范生的情感世界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女研究生是受教育较高的一个群体,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上也会有其独特的一面。女研究生的爱情状况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正在寻觅型和正在维持型。前者主要指那些“懵懵懂懂”读完本科又继续读研的女生,有一天猛然发现“岁月不饶人”,加上周围“出双入对”的触动,才意识到该抓紧找自己的“另一半”了。然而,她们所处的是师范院校,显然这些院校的男女生的比例是严重不平衡的,女生占了大多数。这无疑给意欲寻觅意中人的女生设置了很大的障碍。维持原来爱情的女生同样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校园里的“执子之手”是让人羡慕的,可惜大部分女生的爱并不在身边,另一半可能在别的城市甚至国外。女生相对男生而言,依恋性较强,不见面的日子里,盼望重逢那一天;好不容易见了面又却常因现实中不顺心的琐事引发矛盾。
3.沧海一粟——研一女师范生的人生定位
三、心理咨询策略初探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counseling)是心理咨询者通过和来访者的商谈、讨论、劝告、启发和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以便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心理咨询的形式多样,笔者常用的咨询方式主要是个别面谈咨询的形式,个别面谈咨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遵循一定的步骤或维度,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开始会谈,建立和谐关系。(2)收集信息,引出故事、忧虑、问题、话题等。(3)制定共同目标。(4)工作。探讨不同的方法,找出来访者的矛盾及冲突。(5)结束面谈,并把所获付诸于实践。在这五个阶段中,各种咨询策略和技巧要灵活运用,才有利于推进咨询的进展,达到一定的效果。针对文中女师范生遇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心理困惑,笔者根据所学的心理知识及经验积累,相应地提出了如下心理咨询策略。
1.决策咨询
随着面谈的深入,在了解了雯现在的心理烦恼之后,在笔者的引导下,她讲述了她的兴趣及学习倾向性方面的具体例子,她说“开始我以为我喜欢教育哲学,可半年下来还是找不到感觉,发现哲学理论‘晦涩难懂’。后来,我阅读了有关文化方面的书籍,并参加有关这方面的讲座,才找到了一点舒畅的感觉。但我现在学的是教育专业,真拿不定主意该如何选择以后的研究方向。”
雯存在选择困惑,她原本学的是文学,结果却选择了教育专业,教育门类繁多,雯陷入了无从选择的矛盾之中。针对雯面临的问题,笔者在咨询过程中主要运用“决策咨询”的策略:一方面倾听她现在的故事——忧虑及内心的矛盾,另一方面详细听取她对自身特点的描述,并让其做了关于职业兴趣、能力倾向方面的心理测试。另外,还询问了雯现在的学习条件,譬如她所在院系的师资、课程设置等情况。综合以上因素,与雯共同探讨、分析,最终达成共识,即:雯尝试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教育的某一方面,如课程文化、教学文化以及教师文化等。
2.共情
3.意义反映
在对娟子进行咨询中,笔者侧重使用了“意义反映”策略。娟子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她生活意义的丧失,从而导致情绪波动。因此,需要帮娟子重新搭建起她的人生价值的架构。在咨询过程中,笔者建议娟子用历史的眼光来辨证看待目前的教育现状,经过短短的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一个人的力量看似是微乎其微,但凝聚起来力量是巨大的,犹如水滴汇集成小溪,无数小溪汇集成江河,最终形成浩瀚的海洋一样。然后又与娟子一起分析了她平时生活、学习中的一些例子,并指出蕴涵其中的意义。通过谈话,娟子的脸色渐渐明朗开来。
四、结语
参考文献:
[1]张小乔主编.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3.
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3.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4.教师对培训者的需求
在培训者类型和特征的需求方面,有21.2%的教师希望只由高校教师来培训;5.9%的教师希望只由课改教师来培训;还有5.9%的教师希望只由教科研人员来培训;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只由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来培训;其余36.4%的教师希望由以上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功能的培训者团队。30.6%的教师希望培训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专业性强;56.5%的教师希望培训者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善于调动学员;41.2%的教师还希望培训者具备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操作性强的特征;也有51.8%的教师期望培训者的理论功底深厚、了解中小学实际、讲课深入浅出。
5.教师对培训考核的需求
在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的需求方面,14.1%的教师希望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来考核;56.5%的教师期望通过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的方式来考核;16.5%的教师期望通过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的方式考核;14.1%的教师希望通过提交教学案例的方式考核;17.6%的教师希望采取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的方式培训。可见教师们不太喜欢对他们进行考试评价,而希望作业等其他方式的评价,这提示我们成人学习的特点需要在评价时进行考虑。
二、培训建议
1.对于培训的组织和实施的建议
(1)培训的管理和组织方面。
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针对目前现状,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分别促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那些专业素质好、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渐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其他教师的发展起带动作用,成为其他心理教师的培训者。我们要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加更高水平的高级培训和高级研讨;对那些中等水平有发展潜力的心理教师参加拔高培训,使他们逐渐向高水平教师发展。为这些教师创造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组织他们研究实践问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比较外行的教师,通过恶补专业知识,使他们的专业水平获得较快提高,通过考核逐渐淘汰不合格教师。在形成专业梯队的过程中,创造条件以高带低,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学的团队氛围。
(2)培训内容要能及时跟进教师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基础方面的内容,也有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更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对那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内容要通过适当形式引导教师系统学习,对那些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培训者要不断研究教师的发展需求,按需设计培训内容。
(3)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教师的培训工作离不开教研,也离不开科研,我们培训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将其与教研科研分开,所以,我们应将培训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结合起来。五是多样化考核方式结合。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考试。新课程改革以来,评价方式多元化已经在学生评价中得到落实,实践证明,执行考核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如,作业、论文、网上互动频度、提交案例、个人评价、档案袋、教学设计、所在学校工作效果评价等等。
2.对于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的设想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考虑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现状和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基础,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做出如下设想:
(1)教师专业基础和专业思想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方法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成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