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1年8月

二、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三、关于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

相同:工作目的是一样的,都为解决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1)都是助人的关系,而且是一种专业助人的关系;

2)都有相同的理论基础,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3)都是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帮助

不同:

1)操作上的差异:非标准化与标准化

2)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协助”与“矫治”

第三单元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一、思维方式与态度

(一)唯物主义观点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

1、心身一体

2、心理-生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

3、整体性

(三)限制性观点

(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观点

考虑历史的依据、发展的过程、发展的方向和客观的逻辑,考虑心理问题会发生改变,考虑其改变的方向及其结局

(五)中立性态度。“理解”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表达词。

我国心理咨询的简史

丁瓒,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20世纪三十年代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心理学工作。

老一辈临床心理学家,20世纪50年代中叶,用“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身心疾病。

钟友斌:认识领悟疗法

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

1、心理咨询已经职业化:

1)社会化水平:研究论文;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的增加。2)社会效益。3)经济效益。4)组织的建设和信息沟通。5)社会认可。6)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出台

2、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咨询力量存在差距:

1)社会需求超过学科发展水平,理论和方法都无法应对社会需求

2)从业者素质与业务能力不足

第二节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

存在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人性心理学理论

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医生

《精神分析引论》又称为:“性学三论”,包括《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病通论》。

五个观点:分区观点、结构观点(人格结构)、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发展观点(性心理的个体发展)、适应观点。

——阿帕波特

(一)分区观点人的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大层次。

(二)结构观点(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要保持心理正常,必须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否则,心理不正常。本我id—快乐原则(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部分;受阻抑会产生焦虑)。自我ego—现实原则(意识的、调节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超我super-ego—理想原则(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依赖父母影响)

(三)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心理活动驱动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先天的本能。“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本能有二,一是性本能,二是营养本能。作为自我保存的本能------营养本能,也是自我发展的动力

(四)发展观点(性心理的个体发展)

1、口欲期(0~1岁左右)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

2、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

4、潜伏期(5~12岁)儿童的快感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

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正是儿童进入初等教育的时期;

5、生殖期(12岁以后)逐渐转向异性,起于青春期,贯穿整个成年期

如果受阻,则可能导致成年以后行为异常、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

(五)适应观点

1、变相宣泄,比如隐性梦。

2、自我防御

焦虑: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当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时,就会做出反应,形成防御机制。

通俗地说,精神防御机制,一般来说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一种能够回避面临的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换句话说,由于运用了精神防御机制,才免除或减轻了心理痛苦。但运用过份,就是病态了。

钟友彬先生提出的“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识----领悟疗法”(即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也叫“钟氏疗法”。

“认识----领悟疗法”实际上是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白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所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育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而引导求助者认识这些滞留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何等的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标。

我们还必须注意,“认识”与“认知”是绝对不同的两种含义。“认”,有“察觉”的意思,近似“自我”,、“前意识”的功能;。“识”,有“意识到”的意思,近似“超我”、“意识”的功能,所以,它应列入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体系,与认知心理学根本无关。在这一点上,钟友彬先生创造性地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意识化”疗法。

第二单元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巴甫洛夫(IvanPavlov)是行为主义的首创人,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学说,脑机制的

THE END
1.情感婚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从互动到共鸣的深度分析尽管情感婚姻听起来完美无缺,但现实生活中它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工作压力、家庭责任以及外部干扰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并且学会有效沟通,以确保信息流畅传递,同时也要学会适时放松,以减少压力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跨文化比较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夫妻关系会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进行跨文化比https://www.zongjieku.cn/chu-gui-lian-ai-ji-qiao/538157.html
2.现代婚姻新视角:情绪价值,年轻一代的择偶新标尺现代婚姻新视角:情绪价值,年轻一代的择偶新标尺 在这个信息爆炸、压力倍增的时代,年轻一代对于婚姻的看法正在悄然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门当户对”,而是更加注重情感共鸣与情绪价值的匹配。婚姻,不再是简单的社会契约,而是心灵深处那份渴望被理解、被支持、被爱的归宿。这一变化,如同一股清流,正悄然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319910499763644&wfr=spider&for=pc
3.婚恋心理学:解决婚姻问题的九个步骤唐山市心理咨询婚恋心理学:解决婚姻问题的九个步骤 心理导读:情绪取向治疗(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简称EFT)由Dr. Sue Johnson和Dr. Greenberg两位博士共同发展而成的心理治疗技术,适用于改善伴侣关系及亲子关系。 ---www.tspsy.com EFT认为情绪是引发行为反应的重要关键,而安全感是关系维系的基础,倘若两人之间的安全感受到威胁https://www.tspsy.com/zxzx/hljt/7805.html
4.科学网—恋爱的三个心理学理论刚才在网上散步,忽然发现“男人婚外恋的三个强盗理论”,觉得“强盗”二字不太贴切,应该属于三个心理学理论: 瓶子理论:两只不同性别的蜗牛掉进了一只看似精美的瓶子。女蜗牛有满肚子的委屈和怨气,于是哭倒在男蜗牛的怀里。男蜗牛这段日子心里同样不好受,于是也把郁闷统统倒了出来。因为同病相怜,他们紧紧地拥住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315462.html
5.安全感公众安全感 婚恋安全感 4相关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认知心理学 5缺乏表现 6增加方法 7相关研究 8生活启示 1基本简介编辑 首先,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 第二,是否能产生安全感https://baike.sogou.com/v167675.htm
6.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精选6篇)篇1: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 大学生婚恋观中的道德问题 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婚恋观由“婚姻”和“恋爱”组成,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恋爱是为婚姻做好准备,婚姻是最终的目的。而如何让婚姻幸福长久,这就要恋爱来积聚感情。婚恋本是一种幸福的两性生活,但现在社会新思想的流入和人们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hhmlib4.html
7.婚恋关系中的不安全感从何而来?心理学文章理论延伸: 依恋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在20世纪60一80年代率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孩子同其主要照料者间的最初关系构成了以后所有关系的起点。鲍尔比的研究是从母婴分离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开始的,阐述母婴分离对于孩子人格和心理各方面的重要影响。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00260/
8.从心理学理论看待家庭关系从心理学理论看待家庭关系 家和万事兴。 可见家庭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家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心灵的归处,引领你航行,让你在身心疲倦的时候可以停靠,家是可以让你卸下伪装放轻松的地方,无忧无虑。 可是当家庭关系不和谐,矛盾、冲突不断地时候,我们可能疏远彼此,变得抑郁焦虑,甚至出现身体方面的疾病。http://psy.meixinshuo.com/nd.jsp?id=9
9.恋爱心理学:吊桥理论恐惧会激发人的情欲恋爱宝典在恋爱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加拿大心理学家达顿等人分别在两座桥上对18?35岁的男性进行问卷调查。一座桥是高悬于山谷之上的吊桥,吊桥距离下面的河面有几十米高,而且左摇右晃,非常危险;而另一座桥是架在小溪上的一座坚固的木桥,高度也很低。 https://www.0575yuan.com/m/article_detail.php?id=133
10.主体心理学(作者:丛中)AdLiangxiu(三)认知-行为心理学:倾向于把人当成客体,倾向于把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当作是外在对象来认知和控制,尽管在心理治疗实践中,也会重视来访者的主体性。 以上的心理学理论,无论是把人当作是主体还是客体,都是把 “个体(self)”作为一个单元来对待的,而没有对心理内部的“主体”进行更为细致的区分。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3b570970100lexu.html
11.+无拘无束的关系(续篇)克里斯多福孟婚恋心理学书籍亲密关系系列3册套装 亲密关系 通往灵魂的桥梁+寻找自我的旅程(实操篇)+无拘无束的关系(续篇) 克里斯多福孟 婚恋心理学书籍 点击进入9.9元专区>> ¥79.00 降价通知 定价¥79.00 暂无评分 0人评分精彩评分送积分 作者 克里斯多福·孟 查看作品 出版 中国友谊出版社,2024年11月 查看作品 分类 图书>文学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pid=11899776361
12.论文与反思范文6篇(全文)对于文化现象的关注,不仅使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以确立,而且还促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由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理论向社会心理学理论的转变,从而使精神分析理论成了最为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之一。安德列耶娃指出:“不考虑精神分析的影响,就不可能理解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整个面貌及其某些根本特征和方向。”这足以说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knb48ay.html
13.筑基课社会心理学第十一讲:婚恋家庭影响我们幸福的就身边几个人:父母、爱人、孩子、亲戚,还有重要的几个朋友及同事,如果能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与这些人的关系经营好,就会比较幸福。 六、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一)三种成分 1.亲密(Intimacy) 2.激情(passion)(过山车) 3.承诺(commitment) 这三个元素都有是最好的,叫完美爱情。 https://www.jianshu.com/p/4e1d0267de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