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在恋爱心理学理论“十诫”里,大家做得越多,恋爱便会越甜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恋爱心理学理论:恋爱十诫,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第一诫:不要把自己当作神,也不要把对方当作神。

恋爱,可说是人一生中最甜美的时刻。深度心理学认为,恋爱是心灵创伤得到医治最好的时机;但若没处理好,它也可能变成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刻。

深度心理学也指出,人在恋爱时心理上退化成三岁之前的状态;爱情关系其实在重复个体生命中头三年的几个心理发展阶段,过去没学好的心理功课,现在要在成人爱情关系中重新学习。

恋人之间的关系像极了母亲与初生婴孩间的关系。若想知道什么人和什么人相爱,只要看他们的眼睛就行。那两人眼中含情脉脉,脸上带着醉心的笑容,乐不思蜀,彼此痴痴凝视,可以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母亲与初生婴孩间的凝视也是如此。

相爱的人在一起双方都非常快乐,但分离时双方都好像是失了魂,落了魄一般,坐立不安,忧愁痛苦。母亲与婴孩分开时也是这样,双方都会产生分离焦虑。恋人重逢之时双方心中的喜乐难以言喻,好像失而复得,重新寻回生命中之最爱;母亲与初生婴孩别后重聚时也是如此。

爱情,能唤醒每人个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给人带来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使忧郁的变快乐,害羞的变活泼。

爱情之所以有这样神奇的魔力,是因为人心深处两个最重要的需求,可以同时在爱情中得到满足。人生命中两个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一个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每个人都期盼能在所爱的人心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人在成长时不被珍爱,或因着弟妹的出生被横刀夺爱,使TA再也得不到父母特别的注意力时,TA心底深处可能就一直期盼将来有一个人能把TA当作心上人来爱TA,给TA完全的,不分心的注意力。

另一个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是被人无条件接纳的需要不管功课如何,成就高低,长得好不好看,是否可爱,都能被接纳,被爱的需要。这样的需求在爱情中似乎很容易被满足。唯有在恋爱时,当一方五音不全,歌唱得荒腔走板时,TA的爱人却听得津津有味。在这样的爱中,许多过去所受的心灵创伤都能得医治。

可惜的是,这两个爱情最迷人之处,正好就是日后造成亲蜜关系最大困难的地方。唯有神才能彻底满足人心这两大需求,爱情却只能带来一个幻觉,让人以为爱人就是那位可以满足所有需要的神。把爱人当神,我们必然会失望。

圣经诗篇16篇第4节说:「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笔者认为这有两层意义:

把自己当作神就是:要求对方与自己有同样的思想、感觉,不允许对方有不同的意见与看法。

对方偏好,做法,个性,习惯与自己不同,就生气,硬逼对方改变,不许对方做自己不爱做的事,交自己不喜欢的朋友等等。同时强求对方成为你梦中完美无缺的父母,能在你未开口之前,就知你所需要的是什么,而自动满足这些需求。若是对方做不到,你就像婴儿学会用尖叫哭闹来逼母亲就范一样,也用愤怒、斥责来处罚对方,逼对方把你所想要的给你,造成亲密关系中最常发生的冲突。

把对方当作神。就是期望对方永远把你放在最优先,把你当作TA的最爱、首要,期待对方完全满足你被接纳、被重视的心理需求。

若是如此,在恋爱中,你会变得占有性太强,要求对方把全部注意力完全放在你身上,不允许对方有自己的空间与喜好。这样会让爱情关系产生很大的问题。因为唯有神才能做到对你完全无条件的接纳、永远将你视为最爱。

“恋爱,是一个残缺的人找到另一半,于是变成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一种错误观念!爱情的数学符号不是加号:因1/2加1/2并不等于1。爱情的数学符号是乘号:1/2×1/2=1/4。

意思就是说,假如两人都要求对方来成全自己,而却没有发展出本身的价值、信心与看法。这会让二人的世界变成越来越小,甚至有窒息的感觉。

正确的爱情观念是:每人都要努力把自己的1/2变成1,然后得出1×1=1的成果。

人越成熟,所能给的爱就会越多。恋爱并不是把自己的需要全部依赖在别人身上,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为自己的快乐负责。

英文有两句非常传神的话,把恋爱的本质分为两种不同的境界。

“Ineedyou;therefore,Iloveyou.”(我需要你,所以我才爱你),这是自私的恋爱。哪天,当你不能满足我的需要,我就不爱你了。我会去寻找另一位可以满足我需要的人。

成熟的爱应该是:Iloveyou,therefore,Ineedyou.(我爱你,因我需要一个表达爱的途径。)这才是恋爱最健康的指标。

因此,你必须要努力去学习先成为一个快乐的单身者,将来在婚姻中,你才会快乐。

两个孤单、不快乐的单身在一起,像是两个饥饿的婴孩,拼命要别人给你东西,别人不给你,你就会去处罚对方。

在成熟的爱情里,必须在极力地完善自己以后,才能去爱别人,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去接纳别人的爱。这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一方面不断地学习自我成长,一方面在爱情关系中,帮助彼此成长。

第二诫:避免让爱情关系进行得太快

不要一开始就如胶似漆,二十四小时都腻在一起,也不要把心中的想法全部都告诉对方。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心灵亲密的程度应该与交往的阶段成正比。

太快交心会减少你酬赏对方的能力,降低你的吸引力。笔者常常告诉学生:一个人能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就是你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与感受。但是你不要把这珍贵的“人参果”随便就丢给猪八戒吃。这些珍贵的心灵礼物只能给那些通得过你安全性测验,渐渐赢得你信任的人。

现代年轻人最流行的,是同居(或试婚)。下面是对同居的一些研究:

1、同居者比婚后才有性关系的人性关系满足程度较低。

2、同居者婚外情机率较高。

3、同居者离婚率较高。

4、同居者婚姻暴力两倍于婚后才有性行为的人。

5、同居者忧虑与焦虑症比例较高。

为什么同居者有这么多的问题因为人在恋爱中,必须按部就班的发展以下“情感依附”的过程:

1、两人彼此的相知。要了解对方真正是谁,才能开始有真正的爱情关系。

2、开始对对方产生信任感。

3、互相支持的健康的人,必须懂得独立,也必须懂得依靠,在这二者之间,可以有弹性的调整。

4、彼此的委身。委身的承诺就是要确定,这是两人要同走的路,两人愿意一辈子生活在一起。

5、性关系。假如先有性关系,就会容易把前面重要的基础都毁坏了。这就是为什么同居者在婚后产生这么多的问题。

第三诫:要避免在恋爱初期,太快把自己过去的软弱、隐私、心中的不安,全部告诉对方。

在恋爱初期,若其中一人以诚实为理由,把过去最差劲的事情、心中的不安,全部倾泄到对方的身上,却不管对方是不是愿意听,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从表面上看来,像是一种诚实的表现,因为在爱人面前不应该有隐瞒,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情绪上太依赖对方,强求爱人带给你快乐,为你的情绪与安全感负责,这样长久下来,不但会失去对方的尊重,有时也会导致另外一方受不了而离开。

过去痛苦的事情,在什么时候可以告诉对方,要有智慧。讲得太早,对方被你吓走。太晚,对方会觉得被欺骗。这没有一定的规则。因每人情形不一样,承受的程度也不一样。当碰到比较特殊的情况,最好去请教辅导。通常两人一起接受婚前辅导时,会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把这些事情全部沟通出来。爱需要学习,也需要有智慧。

是否对自己的伴侣可以有一个秘密,隐藏一辈子

第四诫:要了解爱情心理动力

爱情越加勉强,爱火越难被点燃。

点燃爱火需要有两个重要的要素:要有爱情的燃料与氧气。

1、爱情的燃料:对自己保持有信心,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人。

2、爱情的氧气:两人需要有空间。

当一方有意疏远的时候,追逐者会觉得焦虑,会觉得心理上得到的爱不够,要去吸引空间寻求者的注意力。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有时一方追逐得太厉害,空间寻求者会把关系结束。

要保持成功的爱情,就要对自己保持信心,懂得自处、有自己的兴趣、对对方也有体贴与尊重。如对方不情愿,不会为了安全感的需要,而一味强求对方满足我。

第五诫:交往之后,避免自我中心,保持尊重,不要勉强对方做不愿意做的事。

两人难免有差异,但要对对方保持尊重、宽容、恩慈的态度。

除非与真理有关,尽量不要去妨碍对方做他爱做的事。要努力沟通与解决冲突的技巧,寻求双赢的做法,去帮对方满足他的需求。

第六诫:不要因为二人已交往一阵子,就松懈下来,言行随便。

要不断保持互相尊重的态度,不要像许多情侣一样,在定情之后,就开始不检点自己说话的态度和服装仪容。

第七诫:择偶时,品格(忠诚、仁慈、善良)比外表更重要。

年轻人很容易被对方的外在条件所吸引,但其实品格、忠诚、仁慈、善良,比外表、赚多少钱、学位来得重要。

婚姻能否幸福,内在才是关键。

基于人性的软弱,第一眼往往看的是外表。当然,外表至少要在你眼中能过得去。

第八诫:不要只专注在对方对自己如何,也要观察对方的人际关系。

在交往时,要持续睁大双眼,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要去拜访对方的家人,看他与父母亲如何相处、跟家人如何相处人际关系如何对动物的态度如何

当一个人自我价值,自尊心比较弱的时候,只要别人对你好,就很容易陷下去,根本没机会去看清楚对方到底是谁。所以要先寻求自我价值。

第九诫:当二人论及婚嫁以后,要找辅导做婚前准备。

做心理测验,会让彼此了解原生家庭的背景,彼此交往的方式。在婚前辅导中,彼此学习沟通,看到彼此的差异。

例如,要不要有小孩若要,什么时候有家事如何分配双方对金钱的看法如何对双方父母的态度如何要不要寄钱回家寄多少假如这些在婚前有一些共识的话,婚后可减少很多问题。

婚姻等于二人各带一幅自己的蓝图,去盖一栋婚姻的房子,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婚前的准备是这么重要了!

第十诫:要了解某些人会有“婚前焦虑症”的反应。

在潜意识里,明明很爱对方,但对对方还是有一些疑虑。很多人在婚前会想去探索一下是否可有别的选择。例如,忽然告诉对方说:“我们快要结婚了,但我总是觉得希望能有机会先跟别人交往一下,然后才决定是不是心甘情愿地跟你结婚。”

结语:

人不可能十诫都做得到,但你做得越多,将来吃的苦就越小。愿上帝祝福每一位爱的追寻者。

拓展:

必读的7大恋爱趣味心理学

吊桥效应——心动不一定是真爱!

当一个人提心吊胆的走过吊桥的一瞬间,抬头发现了一个异性,这是最容易产生感情的情形,因为吊桥上提心吊胆引起的心跳加速,会被人误以为是看见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产生的反应。

契可尼效应——为什么初恋最难忘

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俄狄浦斯情结——为什么会爱上大龄的他/她

恋母和弑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黑暗效应——光线昏暗的地方更易产生恋情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首因效应——初次见面为什么重要

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古烈治效应——男人为什么喜新厌旧

古烈治效应说明了男女思维的差异,男女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后来它就成了男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或淡旧)的著名心理学效应了。心理学家把雄性的见异思迁倾向称为“古烈治效应”。这一效应在任何哺乳动物身上都被实验证明了,人为高等动物,不可避免的残留着这一效应的痕迹。男性在心理上有喜新厌旧的倾向也不是什么人格缺陷,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的、心理的基础。但人有良知、有道德,靠这些东西才使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

多看效应——如何擦出爱的火花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瓶子到底有没有味道?

一位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拿一玻璃瓶对学生说:“瓶子里是有异味的气体,现在要测这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打开瓶盖后,谁闻到这种异味,请举手。”教授打开瓶盖,自己很快露出闻到异味的表情,随即看表计时,15秒后,前排同学举起了手,1分钟后,四分之三同学举起了手……然而玻璃瓶里事实上只是普通的空气,其余什么也没有。

原来,这是心理暗示在人们生活中“作怪”。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所谓暗示,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反应的心理现象。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有不快的感觉,顿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继而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如古代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士兵都口干舌燥,曹操见此情景,大声对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士兵一听精神大振,并且立刻口生唾液。这是曹操巧妙地运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来鼓舞士气。

THE END
1.情感婚姻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从互动到共鸣的深度分析尽管情感婚姻听起来完美无缺,但现实生活中它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工作压力、家庭责任以及外部干扰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并且学会有效沟通,以确保信息流畅传递,同时也要学会适时放松,以减少压力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跨文化比较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夫妻关系会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进行跨文化比https://www.zongjieku.cn/chu-gui-lian-ai-ji-qiao/538157.html
2.现代婚姻新视角:情绪价值,年轻一代的择偶新标尺现代婚姻新视角:情绪价值,年轻一代的择偶新标尺 在这个信息爆炸、压力倍增的时代,年轻一代对于婚姻的看法正在悄然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门当户对”,而是更加注重情感共鸣与情绪价值的匹配。婚姻,不再是简单的社会契约,而是心灵深处那份渴望被理解、被支持、被爱的归宿。这一变化,如同一股清流,正悄然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319910499763644&wfr=spider&for=pc
3.婚恋心理学:解决婚姻问题的九个步骤唐山市心理咨询婚恋心理学:解决婚姻问题的九个步骤 心理导读:情绪取向治疗(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简称EFT)由Dr. Sue Johnson和Dr. Greenberg两位博士共同发展而成的心理治疗技术,适用于改善伴侣关系及亲子关系。 ---www.tspsy.com EFT认为情绪是引发行为反应的重要关键,而安全感是关系维系的基础,倘若两人之间的安全感受到威胁https://www.tspsy.com/zxzx/hljt/7805.html
4.科学网—恋爱的三个心理学理论刚才在网上散步,忽然发现“男人婚外恋的三个强盗理论”,觉得“强盗”二字不太贴切,应该属于三个心理学理论: 瓶子理论:两只不同性别的蜗牛掉进了一只看似精美的瓶子。女蜗牛有满肚子的委屈和怨气,于是哭倒在男蜗牛的怀里。男蜗牛这段日子心里同样不好受,于是也把郁闷统统倒了出来。因为同病相怜,他们紧紧地拥住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315462.html
5.安全感公众安全感 婚恋安全感 4相关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认知心理学 5缺乏表现 6增加方法 7相关研究 8生活启示 1基本简介编辑 首先,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带来的。 第二,是否能产生安全感https://baike.sogou.com/v167675.htm
6.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精选6篇)篇1: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 大学生婚恋观中的道德问题 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婚恋观由“婚姻”和“恋爱”组成,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恋爱是为婚姻做好准备,婚姻是最终的目的。而如何让婚姻幸福长久,这就要恋爱来积聚感情。婚恋本是一种幸福的两性生活,但现在社会新思想的流入和人们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hhmlib4.html
7.婚恋关系中的不安全感从何而来?心理学文章理论延伸: 依恋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在20世纪60一80年代率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孩子同其主要照料者间的最初关系构成了以后所有关系的起点。鲍尔比的研究是从母婴分离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开始的,阐述母婴分离对于孩子人格和心理各方面的重要影响。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00260/
8.从心理学理论看待家庭关系从心理学理论看待家庭关系 家和万事兴。 可见家庭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家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心灵的归处,引领你航行,让你在身心疲倦的时候可以停靠,家是可以让你卸下伪装放轻松的地方,无忧无虑。 可是当家庭关系不和谐,矛盾、冲突不断地时候,我们可能疏远彼此,变得抑郁焦虑,甚至出现身体方面的疾病。http://psy.meixinshuo.com/nd.jsp?id=9
9.恋爱心理学:吊桥理论恐惧会激发人的情欲恋爱宝典在恋爱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加拿大心理学家达顿等人分别在两座桥上对18?35岁的男性进行问卷调查。一座桥是高悬于山谷之上的吊桥,吊桥距离下面的河面有几十米高,而且左摇右晃,非常危险;而另一座桥是架在小溪上的一座坚固的木桥,高度也很低。 https://www.0575yuan.com/m/article_detail.php?id=133
10.主体心理学(作者:丛中)AdLiangxiu(三)认知-行为心理学:倾向于把人当成客体,倾向于把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当作是外在对象来认知和控制,尽管在心理治疗实践中,也会重视来访者的主体性。 以上的心理学理论,无论是把人当作是主体还是客体,都是把 “个体(self)”作为一个单元来对待的,而没有对心理内部的“主体”进行更为细致的区分。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3b570970100lexu.html
11.+无拘无束的关系(续篇)克里斯多福孟婚恋心理学书籍亲密关系系列3册套装 亲密关系 通往灵魂的桥梁+寻找自我的旅程(实操篇)+无拘无束的关系(续篇) 克里斯多福孟 婚恋心理学书籍 点击进入9.9元专区>> ¥79.00 降价通知 定价¥79.00 暂无评分 0人评分精彩评分送积分 作者 克里斯多福·孟 查看作品 出版 中国友谊出版社,2024年11月 查看作品 分类 图书>文学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pid=11899776361
12.论文与反思范文6篇(全文)对于文化现象的关注,不仅使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以确立,而且还促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由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理论向社会心理学理论的转变,从而使精神分析理论成了最为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之一。安德列耶娃指出:“不考虑精神分析的影响,就不可能理解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整个面貌及其某些根本特征和方向。”这足以说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knb48ay.html
13.筑基课社会心理学第十一讲:婚恋家庭影响我们幸福的就身边几个人:父母、爱人、孩子、亲戚,还有重要的几个朋友及同事,如果能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与这些人的关系经营好,就会比较幸福。 六、爱情的三角形理论 (一)三种成分 1.亲密(Intimacy) 2.激情(passion)(过山车) 3.承诺(commitment) 这三个元素都有是最好的,叫完美爱情。 https://www.jianshu.com/p/4e1d0267de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