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上个月,网爆《温州33岁女老板为躲家人催婚搬出家》。临近年关,“催婚”恐成为如今单身人士面临的最大难题。
记者上月从温州市区部分婚姻介绍机构了解到,单身男女主动通过婚介解决终身大事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父母主动帮助子女求助婚介所,甚至还要事先相“准亲家”。
温州人口平均初婚年龄延迟现象明显
据《温州市人口发展报告2010》显示,温州市人口平均初婚年龄延迟现象明显:1990年,男性23岁,女性21岁;2000年,男性25岁,女性23岁;2010年,男性26岁,女性23岁。
而据温州市民政局统计,2014年温州人平均初婚年龄:男性27岁左右,女性25岁左右。换句话说,从1990年到2014年,这25年间,温州市男女平均初婚年龄都延迟了4岁。
有业内人士表示,温州平均初婚年龄延迟这一现象还将持续。这从2015年鹿城区婚姻登记的情况也可看出。去年鹿城共有5830对登记结婚,其中初婚男性4822人,初婚女性4898人。据统计,初婚男性中27~29岁的最多,有1766人,占总人数36.6%。35岁以上731人,占总人数15.2%;初婚女性中25~27岁的最多,有2022人,占总人数41.3%。35岁以上575人,占总人数11.7%。
单身男女不乏海归、企业主等
“总体上讲,家长比孩子急,女生比男生急。”温都全媒体旗下婚恋交友平台“找个家”负责人说,在该平台报名登记的单身男女中,女生占了近八成,最小的仅有20岁。从学历方面看,报名者学历在硕士研究生以上约占10%,且以30岁以上为主,其中不乏家庭条件优越、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
这么优秀的单身男女,为何迟迟无法脱单?
该机构负责人坦言,80后甚至70后的单身人士,追求爱情往往是“顺其自然”态度,对待婚姻往往持有“宁缺毋滥”的原则,这是主要原因。对于90后而言,他们选择“另一半”,则一般讲究“找感觉”。
已然“奔四”的小蔡,是市区人,年收入不错,且有房有车。至今单身的他,对另一半要求仍然很高:温州人,学历至少大学本科以上,85后,长相还得秀美。
小刘今年33岁,自己经营一家公司。这几年为了创业,她难免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因为是家中独女,27岁开始父母和亲戚长辈就轮番安排她去相亲,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牵手成功。去年,她彻底放弃相亲了,为了躲避家人安排的相亲,甚至从家里搬了出来。
父母瞒着子女求助婚介机构
“有的单身男女自己不找,又排斥婚介。”该负责人说,他们婚介所登记的单身男女,不少都是父母拿着资料和照片过来帮着登记的。“真是难为天下父母心,有的父母为给儿女介绍对象,明明是婚介所介绍的,但是为了子女们容易接受,非要说是亲戚朋友介绍的。”
市民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名公务员,家庭条件不错,儿子是海归,工作很体面,今年已经30多岁了,但似乎没有找的迹象。这样一来,把陈先生急的,去年上半年,他瞒着儿子来到“爱心婚恋交友”登记。婚介所负责人给陈先生推荐了一名在市区某学校担任教师的女孩子。巧的是,这名女孩也是父母偷偷帮忙在婚介所登记的。
“双方家长已经到婚介所见了面,觉得双方家庭条件都蛮般配,子女条件也不错,他们打算各自回家动员子女相亲。”该负责人说。
“但凡大龄单身人士,往往心理都比较脆弱,频繁的失败会让他们排斥相亲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安排。”该负责人说,类似陈先生这样瞒着子女登记,让孩子相亲前先过自己这一关的父母并不少见。
有超过36%的单身女性选择不婚
单身问题不仅仅是现在单身人士的人生难题,甚至有外媒也开始担心中国将要单身大国。
尽管中国媒体和政府都担心所谓的单身潮带来的后果,但人口学家认为,未来这一趋势将在中国愈演愈烈。在中国2亿未婚男女中,有超过5800万人目前独居。2013年,中国的未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激增至14.6%。
人口学家认为,中国现代女性的独立是未婚人口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16年的一项调查,36.8%的中国单身女性认为不结婚也很幸福。
尽管专家认为单身潮未来将越发明显,但婚姻概念仍受到中国社会高度重视。传统极大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观。此外,来自焦急父母的压力也促使年轻人尤其是女性选择结婚。
在传统和法律上,中国社会并不愿意迎合单身人士的权益和需求。专家认为,由于不婚趋势在中国未来不可避免,政府应为单身人口提供更多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