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闪离'现象: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挑战
一、高额婚介费:无效约定与酌情返还
婚介公司高额收费的合法性
酌情返还的司法裁量
尽管婚介费约定被认定无效,但法院并未支持季某全额退款的请求,而是酌情判令婚介公司返还60000元。这一裁决考虑了婚介公司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确实付出了一定的劳务和成本。依据《民法典》第157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法院在衡量双方利益平衡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对公平的财产返还决定。
二、虚假信息与审慎义务:婚介公司的法律责任
婚介公司应尽审慎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举证责任
三、道德拷问:'闪婚闪离'与社会公序良俗
'闪婚闪离'现象的社会影响
'闪婚闪离'现象不仅反映了个体对待婚姻的轻率态度,更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某种异化。高额婚介费与'闪婚闪离'的盛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文明、法治、诚信相悖。这种以金钱为纽带、缺乏感情基础的婚姻模式,容易导致家庭不稳定,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公序良俗与婚姻自由的边界
在尊重婚姻自由的同时,法律和社会应当对'闪婚闪离'现象进行必要的道德约束。公序良俗原则作为《民法典》的重要原则之一,旨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良好道德风尚。对于明显违反公序良俗的婚介行为,如以高额中介费、许诺高额彩礼诱使男女迅速结婚,法律应予严厉规制。同时,社会舆论和教育引导也应倡导健康的婚恋观,强调婚姻的基础在于感情而非物质交换。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