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认知偏差,正让你越来越“蠢”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每个人都在被自己的认知控制。

回头想想,人生中很多错误的决策,都是我们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若你能看懂,就能将自己的认知重组、更正,你的人生也会豁然开朗。

01

群体思维

作家水木然,把人分为了两个阶层。

精英阶层,追求独立,他们对人生有清晰的规划,按照自己的设定处事,不必从群体中寻求归属。

大众层级,总是成群结队,他们所谓的群体,都是出于盲从或无聊,行动一致化,聚得快散得也快。

就像《乌合之众》所说: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个体的智慧,会被愚蠢的洪流淹没。

人一到群体中,为了获得认同,只能抛弃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只要稍作观察,你就会发现,只有独立思考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康德一生未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在漫长的独居岁月里创立了古典哲学体系;

梭罗远离尘嚣,在万籁俱寂的旷野中写出了著名的《瓦尔登湖》。

所以,永远不要害怕独行,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

不随波逐流,不盲目从众,才有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机会。

02

逆火效应

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这样的情况:

你劝别人好好学习,他却大扯读书无用论,认为学历只是废纸;

你劝朋友远离渣男,她只觉得你想破坏她的姻缘,仍然爱得死去活来;

你劝同事努力工作,他却认为职场都是人情世故,还在努力的都是傻子。

于是,你发现自己费尽口舌压根就不会起作用,因为对方永远只相信自己相信的。

对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作“逆火效应”。

指的是: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思维固化的人,因为你越纠正,对方越觉得自己是对的,并且对你越排斥。

作家水木然曾说:当你的认知超出了对方,他就会本能地防卫和抵抗。因为每个人都在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的尊严不可被侵犯。

所谓:心不苦则智不开。

只有他们被骗过,被渣过,被社会毒打过,才会幡然醒悟。

尊重他人的选择与命运,管好自己,莫渡他人,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

03

沉默成本谬误

一场电影,票价50元,看了半小时发现是部超级烂片。

这时,你会选择离开影院吗?

做这个决定时,应该忽略票价。它已经是沉没成本,无法收回。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看完不喜欢的电影,吃完吃不下的食物,用完过期的化妆品……

甚至面对社交、事业、感情的时候,也很难脱离“沉没成本”去思考。

其实,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得到的东西”,通常都隐藏着“无形的损失”。

所以,我们做选择时,不妨冷静三分钟,问问自己:现在的决策,有没有被过去的付出左右?

学会及时止损,是一种智慧。

人生那么长,买错了东西、交错了人、走错了路,及时止损就好,再出发亦可重遇好风景。

人生又那么短,别让自己陷入沉没成本的内耗中,当断则断,该舍就舍,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只有恰到好处的放弃,才能让我们在人生路上轻装前行。

余生很贵,不要被沉没成本拖垮。

04

悲观偏见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烦恼箱”的实验。

他找来100位实验者,把将来一周的烦恼写下来。

在场所有的人都写了几十条烦恼,他们悲观地担心这个,忧虑那个。

结果一周后,发现92%的烦恼都没有发生。

然后,他保留了这8%已发生的烦恼,再过一周后大部分实验者表示,过去那些烦恼,已经不复存在了。

因此,心理学家提出:生活中,92%的烦恼都是人们悲观情绪臆想出来的,剩下8%会发生的烦恼大家也能轻松应对。

往后,学会乐观一些,不要让悲观偏见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因为该来的总会来,忧虑也解决不了问题。

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失败,把自己从灾难的想象中拉出来。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态,万般境遇到头来,都只是不过如此。

05

邓宁·克鲁格效应

1999年邓宁曾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让学生们估算自己的分数,结果发现:

得分最低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高估得最厉害;得分最高的学生,反而低估自己的表现。

他将这种认知偏差现象命名为“邓宁·克鲁格效应”。

简单来说,越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越盲目自信;懂得越多的人,越能清楚感受到自己的无知。

他在参加一个行业峰会时,结识了一个朋友。

朋友听说了粥左罗的商业模式后,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说他目前的各种问题,还劝他改变策略。

聊天中,粥左罗发现这位朋友是个外行人,说的都是大放厥词的道理且漏洞百出。

但实在架不住这人自信满满,口若悬河,完全听不进去别人的想法。粥左罗对此也只能笑着点头,表示认可。

罗翔曾说: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人就会表现得越愚昧,越固执。

这样的人,往往就会陷入自以为是又不思进取的怪圈,最后越过越糟。

而认知水平高的人,永远都在提升自己,永远都在改正自己的不足。

往后余生,保持空杯心态,不矜不伐。

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向外探求,向内思考。

少辩驳,多自省,在兼收并蓄中,一步步打破既有的认知壁垒,实现思维跃迁。

06

基本归因错误

生活中,你可能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

我今天迟到,完全是因为电梯太慢了;

我工作没完成,主要是分配给我的任务太难了;

今天被老板骂,不是我做错了,而是老板针对我。

心理学把这类想法称为归因理论。

如果一个人可以把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自己,那么这个人得到的都将是正反馈,也会越来越努力。

相反,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失败总是各种找外界因素,那么这个人就会慢慢丧失斗志,乃至摆烂。

有句话说得好:“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从不反思,也不肯做出改变。

没有深刻地自我反省,就没有惊人的自我超越。

向内求解,正视自己,补齐一个个漏洞,你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樊登曾说:如果你的生活出现了烦恼,相信我,一定是你的认知出了问题。

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能埋头苦干,更懂得反省思考。

认知出现了偏差,努力反而是一种过错。

唯有不断进化、修正自身的认知,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式。

往后余生愿你在生活中勤自省,多思考,不断升级认知,洞见更广阔的天地。

THE END
1.提示信息久游论坛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久之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100%控股子公司,是一家互联网游戏运营企业。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久游论坛 GMT+8, 2024-12-4 04:41 , Processed in 0.572734 second(s), Total 8, Slave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https://bbs.9you.com/thread-699201-1-1.html?a=lists&wapid=363242
2.《别相信直觉》:前谷歌研究员用大数据教你识别婚恋育儿赚钱中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也容易犯错。和本能的感觉或者身边的人的建议比起来,大数据能更客观地指导我们的决策。 这本书揭示了那些违反常识的真相,帮助我们克服人性弱点和认知偏差,让我们在婚恋、育儿、职业发展等方面做出更明智的选择。相信通过学习并实践这本书的内容,你的生活质量将远超那些仅凭直觉行事的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330468/
3.情感型偏差情感型偏差由冲动、直觉和情绪产生,会导致个体做出非理性决策。在可能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集中关注这类偏差的认知基础,这可能比试图做出情感反应更有效。另外,让客户了解投资决策过程和投资组合理论也有助于将决策过程从情感基础转为认知基础。当某种偏差在本质上属于情感型时,很难将决策者的关注点转移开,因为决策者往往https://www.jianshu.com/p/d94c9fe82176
4.归因偏差:观察他人行为时,我们常会把他人来自輓回婚姻归因偏差:观察他人行为时,我们常会把他人行为归因于性格或忽略外部因素进行解释,对自己的行为分析则恰恰相反,常常归因为环境导致的。 比如情侣吵架,你往往会觉得自己生气是有环境刺激导致的,而对方生气是因为脾气不好。#无恙情感挽回爱情##无恙情感导师怎么挽回前男友##无恙情感分析情感问题分手复合失恋挽回女朋友##https://weibo.com/5967059695/L7ZUNwnX1
5.心理理论范文12篇(全文)认知性偏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处于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角色,使得着眼点和信息来源不同。另外,信息的显著性和获得性也会引起认知性归因偏差。动机性偏差最主要的表现是自我服务性偏差,人们倾向于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身因素,将消极结果归因于环境或他人。有时人们也会采用自我设阻和不恰当社会比较的方式进行一种错误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jd0dsda.html
6.如何从归因跑量深度回传,辅助社交App投放信息流广告?社交App归因:全面衡量跨平台投放效果 近段时间,社交婚恋行业在几大主流流量平台的广告投放领域属于第一梯队,以今年1-2月份投放数据为例,腾讯广告流量平台社交婚恋广告占比16.05%,巨量引擎流量平台社交婚恋广告占比11.4%,百度营销流量平台社交婚恋广告占比8.66%,多平台投放已经成为社交App跑量起量的主要策略之一。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321468
7.告别“自利性偏差”反求诸己成就人生最新一期《奇葩说》讨论“20岁有个一夜成名的机会,该不该要”,反方辩手席瑞提到一种心态,叫做“自利性偏差”。接受采访的心理专家介绍,生活中这种心态常见,输了比赛、考砸了、创业失败了,甚至上班迟到了,有人总能找到各种“理由”为失败“归因”。 据心理专家解释,“自利性偏差”是指对自己的成功往往做个人归因,https://m.gmw.cn/2021-02/24/content_1302129146.htm
8.职业心理降教育——员工心理行为异常识别及处理博锐培训1)归因技术:打造积极心态 u 韦纳的归因理论 u 基本归因错误和自我服务偏差 u 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如何影响情绪及行为动机 u 如何建立合理的归因方式 2) 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消除负面困扰 u REBT的ABC理论 u 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u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步骤(ABCDE模型) 3)经常性http://wap.boraid.cn/lessonShow.php?kind=nx&t_id=19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