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发现赔偿金额与实际损失相差甚远,
这时还能反悔吗?
案情简介
李某承包了一栋别墅的装修事宜,期间雇佣了赵某担任木工。然而,赵某在脚手架工作时失足跌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后经过专业鉴定,赵某的伤情达到了九级伤残的标准。然而,除了手术费用外,李某并未支付其他任何费用。
于是,赵某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撤销这份协议,并要求李某支付包括残疾赔偿金、护理费以及误工费等在内的共计30余万元的费用。
对此,被告李某表示,他并未胁迫赵某签订这份协议,且已经按照协议内容支付了手术费用,因此不应再承担其他任何费用。
法院审理
经过庭审的深入调查和细致分析,本案中的协议书系在赵某住院即将手术之际签订。当时,赵某对可能产生的伤情及后果尚未全面了解,且因手术费用压力,处于困境之中,判断能力受限。
协议中,被告李某所承担的费用与赵某在本案中主张的实际费用存在显著差距,这无疑减轻了李某本应承担的责任,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严重失衡,对赵某造成了重大利益损失。因此,基于公平原则,该协议应予以撤销。
最终,法院在充分考虑双方过错程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各自承担责任的能力后,酌情判决被告李某对赵某的合理经济损失承担60%的赔偿责任,即13万余元。赵某则自行承担剩余的40%责任。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双方均未提出上诉,本案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受伤后情急签订的赔偿协议,
还能反悔撤销吗?
法条链接
虽然合同或协议经过双方自愿签署,通常都会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但若该协议违反了法定情形,当事人便有权向法院申请撤销。
我国法律规定,在民事活动中,各方应遵循公平原则,确保权利义务的均衡和合法性。任何试图通过协议规避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负担的行为,不仅不道德,也违背了法律的基本原则。
《民法典》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实践中,判断合同是否显失公平,通常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考量。
客观上,则审视合同内容是否显著违反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导致双方利益严重失衡。
本案中,赵某在病床上孤立无援,正处于急需手术费的困境,对于自身伤情及可能的赔偿权利缺乏清晰认识。
而李某作为包工头,利用其在行业中的经验和经济条件,迫使原告在困境中签订协议。该协议在客观上导致双方权利义务明显失衡,使原告承受了巨大的利益损失。
因此,双方签订的协议显失公平,法院对此协议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官温馨提示
尽管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但双方在签订协议时仍应审慎行事,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劳动者在受伤后签订赔偿协议时,更应保持冷静,避免在情急之下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定。
如果对赔偿存在争议,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仍不满意,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江西省永新县人民法院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受伤后情急签订的赔偿协议,还能反悔撤销吗?》